文狐网

乡村风情

首页 > 小说 > 短篇小说 > 乡村风情

落叶难归根

作者:金兰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7010      更新:2018-12-31

 

       老罗沿着河边步道漫无目的地走着,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干啥好。年近六十,住在城里,无万贯家财,无一技之长,整天无所事事,心里苦恼极了。
  老罗老家在离城二十里的湖边。年轻时,不愿意做农活,偷偷做生意,私下里赚钱。常吹牛说,出去走几天,可以抵家里个把月种田收入,弄得邻居很羡慕,气得村干部骂娘,年年评为差劳动力,不受大家待见。联产承包时,私自将分给自家的田地让给哪些愿意代缴农业税的家庭种植,自己做小商小贩。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城乡差别大,像他这样的小商人,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城里刚有商品房时,他花全部积蓄,在城里购置了一处住宅。再后来,花了不少钱,托人将自己、老婆及儿女户口落到城里,夫妻俩及三个孩子都变成城里人,自以为过上梦想的幸福生活。因此,村组收回他家承包土地时,也不太在意,私下觉得为他卸下包袱。
  不过,老罗聪明勤劳,但厌恶读书,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生活平淡。进城时,与老婆一道,做零工、摆摊子、开小店,日子还算可以。可是,近年儿子讨媳妇、闺女出嫁,几乎花完了所有的积蓄。“不是别的,就是每个孩子一套房子,就脱了一层皮”,他见人就说。也是,虽然人脑子灵活,可文化水平不高,只能摆摊或做一些架子工、杂工等活儿,好不容易借钱开办的小店,因近年电商发展,门面费用猛涨,难以为继,不得不关张了。加之年岁大,零工做不成,夫妻两人赋闲在家。令老罗后悔不迭的是,自己不喜欢读书的陋习传染给儿女,两儿一女读完初中后,都早早走向社会,一如老罗,做工、摆摊及转卖衣服,虽然都成家了,但日子过得都是紧巴巴的,更不用说贴补老两口的花销。
  没有比较,就没有烦恼。老罗弟弟一直在老家务农,农闲时出来做泥工,做了两栋三层洋房。不过他弟弟花大钱送两个儿子读大学,现在都在大城市工作成家,经常汇钱回家,隔三差五地接小罗夫妻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两个侄子也很懂事,经常来家看望,看着弟弟一家红火的日子,老罗非常羡慕,陡然添加了许多嫉妒和烦恼。
  不但如此,近年让老罗心里失衡的事实在太多。城里干道已经延伸到村边,村子已经成为小街道,商场、医院、学校等样样都有,与城里无两样,而且蔬菜粮食价格便宜,质地新鲜。老罗原来引以为豪的城里人优势没有了。再看自己,觉得心塞,住着几十平方米的老房子,拥挤不堪,而新房又买不起。更难受的是,住城里几十年,大家互不往来,几十年邻居,交情仅仅是见面打招呼而已,混不熟。前几天,老婆半夜突然发病,敲邻居门,祈求帮忙送老婆到医院。那知道邻居门都没有开,只告诉他,快打120急救电话,气得当时要骂人。
  老罗还是老罗,脑筋开始转了。前几年开始,试探村里,思谋将户口回迁到老家。心里盘算,只要户口回家了,就可以申请宅基地,做大房子,重新获得承包田地,可以种庄稼及蔬菜卖钱,承包村里湖面养鱼增加收入等等,可以回乡养老,不用再在城里无所事事了。于是,跑派出所,泡乡政府,磨村委会,无奈政策不允许,托了很多人,都无济于事。派出所长是发小,看到他无赖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斩钉截铁地说:“甘蔗哪有两头甜?便宜的事不能让你一人得!”
  唉,人走霉运,处处受欺。做清明时,遇到了最看不起的老桂。当年邀他一起到城里买房做邻居,他不干。他说,如其花钱买房,不如花钱让孩子多读点书,将来出息。这家伙今非昔比,儿子到阿拉伯国家当翻译,女儿已经成家。夫妻俩在家,平时种田种地,闲时做竹匠活儿,日子滋润。最可气的是,老桂竟然调侃说,按照政策,估计他都“回不了家”。所谓“回不了家”是指百年之后,不能土葬在祖坟地,只能到公墓买一块豆腐块大的地方。去,死后都不能回家,太不可思议了!
  老罗整天唉声叹气。前几天与女儿发生口角,女儿数落了他一番,从来不认输的老罗,不由低下了头。女儿说,当初进城,应该没有错,虽然没有立业的本领,靠倒买倒卖可以养家。如今我们都没有文化,就只能延续干一些低端的活儿谋生。再说,农村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养鸡养猪靠技术,养鱼养鸭要销路,绿色蔬菜粮食要认证,咱家人肯定不行。即使搬到农村也不一定比现在生活好,更何况村里不会白白送土地给你,在让你当二贩子,坐地收钱!
  也是,当年浑身解数到城里来,临到老了,想回家又回不去了。再则,即使现在回家了,老家就在城墙脚下,说不定哪一天征收了,不又变回来了?都很迷茫,自问当年选择错了没有?如果时间倒回以前,该如何选择呢?哪些被城市湮没了的乡村里,在城里缺少谋生本领的农村人,又该怎样做才能安身立命呢?
  
   二0一八年十二月
  
  

上一篇:三叔的牙疼病
下一篇:跪别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