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纪实·历史

首页 > 小说 > 长篇小说 > 纪实·历史

第二十四章

人群散去,姬慧打听到,刚才讲话的李师傅果然是李建京。
听说有人找,李建京来到大门外,见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向他走来,便问道:“姑娘,你找我?” 
“是,你是李建京师傅吗?”姬慧问道。
“是呀。你是……”李建京上下打量着姬慧,疑惑地说。
“我叫姬慧,三年前我们在火车上认识的。”姬慧说,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李建京眨巴着眼睛,极力回忆,沉吟良久,只是摇头。
姬慧见李建京想不起来,从兜子里掏出一个蓝皮笔记本,从中拿出一张纸条,递给他,说:“这是你给我们留下的电话号码。”
李建京接过姬慧递上的纸条,一看就认出上面的电话号码是自己的字迹,可是一时想不起来在什么时候写给谁的,只是沉吟不语。
姬慧接着说:“ 我的家在四川。三年前我和妹妹来京打工。你从西安上车,坐在我们对面,你在丰台下车时给我们留了这电话号码,还对我们说:‘北京与别处一样,绝不是只有观音菩萨的天堂,也有魔鬼,各式各样装扮成观音菩萨的魔鬼。你们要多几个心眼儿。’ 
李建京听了姬慧的话,尘封的记忆慢慢掀开,脑际顿时闪过一幅风景画:
客车在华北平原上风驰电掣般地向北飞奔,车窗外闪过如画的绿色田野;对面坐着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睁着好奇的眼睛,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物。
同时,他耳畔响起了他和那两个女孩的谈话:
“姑娘,听口音,你们是四川人。”  
“是的。”
“家是哪个县的?”
    “兴隆县的。”
“我对那一带比较熟悉。”
“你去过?”
……
“那么你们俩是姊妹,是吗?”
“是的”
“你们去哪儿?”
“北京。去打工。”
“北京有熟人吗?”
“没有。”
……
李建京眼睛一亮,用右手拍了一下脑门,如梦初醒,兴奋地说道:“啊呀,看我这不中用的记性。要不是你提示,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你们是姊妹俩,是吗?,家在兴隆,对吧?”
姬慧像找到了自己魂牵梦绕失散多年的亲人,两颊绯红,热泪盈眶,高兴地说:“是的,是的。我叫姬慧,我妹妹叫姬歌。”
李建京把姬慧让进工棚,热情地说:“,你坐着,我去食堂给你打些饭”
姬慧的确饿了,因此也没有客气。
工棚是一顶褪了色的草绿色帐篷;门框很低,人进出时必须低头弯腰;里面光线幽暗,空气混浊,充斥着男性汗液和劣质纸烟混合气味儿。
姬慧从阳光耀眼的露天走进帐篷,眼睛老半才适应。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感到有些头昏,赶紧走到门口,深呼吸了几下,才感到好受一些。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进帐篷,她好奇地开始环视帐篷内部:棚顶低矮呈人字形;前壁上开着两个约40公分见方的小窗户;黄色泥土地被人们的脚掌践踏得坚硬发亮,地中央摆着一个用红色砖头支起的床板,当作饭桌儿,上面横七竖八地堆着饭盒,碗筷等杂物;地上靠墙壁铺着两排床板,床板上堆着脏兮兮的行李卷;
姬慧自语道:“真没想到,建筑民工的生活条件这么差!” 
李建京左手端着一个盛玉米面粥的饭盒儿,右手拿着一双串着两个馒头的筷子,低头弯腰进了帐篷,接着姬慧的话茬说:“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把饭放在床板桌上,拉过一个小板凳,让姬慧坐下,说道:“饭有点凉,你凑合着吃吧。” 
姬慧说了声谢谢,拿起一个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她还是晚天下午3点多钟吃的饭,肚子确实感到饿了。
李建京坐在姬慧对面,面带微笑,慈祥地望着姬慧吃饭,一边用粗大的手卷着烟叶。
姬慧恍惚回到了自己的家,对面坐着的是自己的父亲,她抬起头望了望李建京,看见他若有所思地在划火柴点烟。
她和妹妹在北京打工快三年了,只回过一次家。爸爸妈妈身体都不太好,姊妹俩一点忙也帮不上,不能尽作女儿的孝心,心里感很不好受。一个多月前给家了寄了些钱,可是一直没有收到回信,因此不知道家里的近况,心里很着急。她的心魂又飞出躯体,越过万水千山,飞到了父母的身旁,她仿佛看见发鬓花白的父亲脸色蜡黄,目光暗淡,卷缩着身躯,面朝墙壁躺在床上;母亲满脸愁云,默默地坐在床边……
李建京吸了一口咽,然后望着灰白色的烟雾,缕缕屡屡地在面前盘旋,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三年就快过去了,真像打了一个盹儿。”
“嚄!”姬慧的心魂被李建京的话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她用手背擦了擦湿润的眼睛,说:“我三年只回过一次家。”
 “你父母好吗?”
“父亲有病,母亲很辛苦。”
“你们家乡的情况怎么样?”
“家里有身强力壮的人,都到外面去打工了,挣了钱寄回家,日子好过多了。可是那些劳力不强或没有劳力的人家,日子仍旧很艰难。”
 李建京不禁又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他亲眼看到兴隆穷困的惨景,深深地叹口气,说:“那里的人们一直在苦水里挣扎。”
“是的。人们都希望过上好日子。”
“可是,好日子一直躲着人们。”李建京若有所思地说,“你们姊妹俩这几年怎么样?”
“我当过保姆,做过饭馆服务员。我妹妹一直在娱乐厅唱歌。”姬慧接着把经历简单地叙说了一遍,感慨道:“不管怎么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人一步一步地朝前走,总算走过来了。”
李建京说:“人生就像登山,当你征服了一座高山,你就受到了鼓舞,感到了自己的力量,就有了去征服另一座高山的勇气。”
“你说得很好,我有切身的体会。”
“你现在干什么?”
“我刚辞职。”
“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不想打工了。”
“你想自己做生意?”
“是的,又不知道干啥好。想请教你。”
李建京沉吟了一会儿,说:“你做过保姆,又在饭馆干过,这种工作经历应该说对你自己做生意很有好处。”
 “你的意思是,我干饭官这一行,是吗?”
“是的。你对这一行应该说有些门道。”
“好像比别的行业熟悉些。但具体干什么,怎么干,我心中一点谱也没有。毕竟给别人打工和自己独立干是两码事儿。”
“万事开头难。先做自己能做的事。我看先做小本生意,比方开面官、卖早点等,都可以考虑。这一带有好几个建筑工地,可是卖早点的很少。我们每天早上都是玉米粥、馒头就咸菜,想改善一下,换换口味都没条件。”
姬慧听了眼睛一亮,把饭盒儿放下,兴奋地说:“你的建议太好了!我好好考虑考虑,看怎么做。”
“我儿子也在饭馆干过,最近被老板炒了鱿鱼,正在准备开个面馆。昨天办了营业执照。这活儿一个人干有些忙不过来,得用几个人手,你如果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合作。” 
“这太好了!”姬慧眼睛一亮,不假思索地说,把送到嘴边的馒头放下,激动得脸涨地通红。
李建京打开一个灰色旅行包,从中取出一张营业执照,递给了姬慧,说:“你看看。”
姬慧接过来一看,“李毅”两个字印入眼帘,她先是一怔,接着心开始狂跳,拿着执照的手微微颤抖。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看错了,于是用手背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去,还是“李毅”,于是自语道:“不可能,不可能。重名重姓的人很多。”
李建京看到姬慧脸上的神色,听到她喃喃自语,惊愕道:“怎么?你们认识?”
“他原来在哪个饭店打工?”
“他没有跟我说。这小子有个牛脾气,他快一年了没有跟我联系。前几天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他们正说着,李毅出现了。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姬慧万万没有想到,李建京的儿子正是她要寻找的李毅!李建京也一点儿没有想到姬慧和他的儿子认识!李毅也不会想到,姬慧认识他父亲!人间有些事情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神秘地进行着,凡人很难预测到因果关系。
李毅看见姬慧和他父亲面对对面坐在帐篷里,惊愕得站在门口动不动。他还是半个多月前见到姬慧的,离开饭店那天,很想见见她,但不知道老板的家在什么地方,也磨不开问别人,只好带着遗憾和留恋离开了。他以为今生今世很难见到她,一想起她,心里就感到一阵惆怅。
他垂着两手茫然地望着姬慧。
姬慧看见李毅突然站在面前,忽地站了起来。
两人呆呆地互相望着,都觉得恍若在梦中。
过了老半天,李毅用颤抖着的声音问:“你怎么来这儿了?”
姬慧红着脸反问道“你怎么也到这儿了?”
李建京惊诧地瞅瞅姬慧,又看看儿子,疑惑地问:“你们俩认识? ”
“我们在同一个饭店打过工。”李毅和姬慧几乎同时说。
“哦,真巧!”李建京高兴地说,“你们站着干啥?坐下说话。”
李毅坐下来,顺手拿起姬慧剩下的一个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解问:“你们怎么认识的?”
“三年前我们在火车上就认识了。”姬慧说着也坐了下来。
接着,姬慧把来北京时在列车上认识李建京的经过简略地说了一遍。
李毅高兴地说:“看来,我们真有缘分。如果有个作家知道,定能写成一部有趣的小说。”
李建京搓着两只粗大的手,慈祥地望着儿子和姬慧热烈地交谈。 
突然外面有人喊道:“李师傅在吗?请出来有事儿。”
“你们谈。我出去一会儿。”李建京说着,起身出了工棚。
李建京离开后,李毅不解地问道:“你咋打听到我在这儿?”
“我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碰上了。”姬慧接着把自己连续几天找李建京的经过详述了一边,末了说道:“我辞职了。”
李毅听了不解地问道:“老板对你不错,你又救过他儿子的命,你干得好好的,为啥辞职?” 
“老板对你很重视,让你跟着老马师傅学配菜,为啥你被辞掉呢?”姬慧反问道。
“这……我一直想不通。”
“你好好想想,就会想通的。你还能想起老板娘炒你鱿鱼的头一天,她来到你和马师傅跟前,你们俩在谈论什么吗?”姬慧启发道。
李毅沉吟了一会儿,红着脸低下了头。
过了一会儿,他面带羞涩说道:“这与你辞职又有啥关系?”
“事情比较复杂,以后你会明白的。”姬慧神秘地说。
李毅见姬慧不想把话挑明,也就再没有追问,神态显得有些尴尬。
姬慧换了个话题,问道:“你打算啥时候开业?开业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你已经知道了?谁告诉你的?”李毅惊奇地问。
“我昨晚梦见的。”姬慧笑着说,“在梦里我看见了你的营业执照。”
李毅立即明白了,在他回来之前父亲已把情况告诉了她,但佯装惊讶地说:“你真神,居然能梦见我的事儿。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姬慧会意道:“你的意思是……”她想说:“我一直思念你。”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我的意思是,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干?”
“你说呢?”
“这叫我怎么说呢。”
“你应当知道。”
“这要看你的意愿,我不能强迫你跟我干。”
姬慧笑着说:“那我就先说一句:谢谢李老板了。”
“啊呀,行行好,别折我的寿了。咱们的生意八字还没一撇呢,”李毅摆了摆手,红着脸说,“我的想法是,咱们俩合伙干,风险共同承担,利润平均分配。这叫有苦同吃,有福同享。你看呢?”
“看来你很民主。”姬慧非常赞同李毅的意见,眼里透出了敬慕的神色。
“既然合伙干,我们就应当互相尊重人格,尊重利益。因此应当预先有个文字的东西。”李毅认真地说。
姬慧佩服李毅的精明,赞同道:“你想的很周到,那你就写几条,我签字。”
李毅打开旅行包,找出一支钢笔,一个记事本,递给姬慧,说道:“我的字不好看,你写吧。”
于是,他们议论了一阵儿,定了下面三条协议:
1、两人出于自愿,诚心合作营业。
2、平均分配赢润,共同承担风险。
3、尊重对方利益,敬重对方人格。
姬慧誊写了两份,两人都签了名,每人保存一份。
后来,他们结了婚,一直按照这三条协议,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家庭和睦,事业兴旺。这是后话。
接着,他们讨论了租房、购买用具等投资。
李毅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转了转,看了看房子,了解了一下房租,一间临街小房子租金一般每月三四百元。我看上一间房子,里面半间,外面一间。房东提出每月租金5百元,我和他讨了半天价,说定每月租金40百20元。这房子暂时够我们用了。”
“开饭馆,地段很重要。”
“我觉得这房子位置不错,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拐角处,斜对面是个超市,旁边是个早市,周围有几个建筑工地,约三四百米远处还有个中学。”
“看来地段很有人气。别干不了几天,就拆迁了。”
“我了解过了,两三年内是不回拆迁的。”
“那就好。你算过没有,一开始需要多少本钱?”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大概最少得5千元,因为房子至少得预交半年的租金。你别担心,我的钱足够。”
“按照我们刚才订的协议,不管需要多钱,我俩各出一半。”
李毅表示赞同,说:“眼下早点先卖油条豆浆,白天卖手擀面条。过些日子我们可以增加别的花样,如小笼包子,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陕西粉皮,还有各种风味的炒菜。”
“这下子你学的手艺可用上了排场。”
“我说过,只要有手艺,就不愁没饭吃。不过我学到的东西很少,边干边学吧。”
“我们啥时候能开业?”
“今天几号?”
“7月28日。”
“我们8月8号开业,怎么样?人们常说88 发发。我们也借个吉利。”
“真巧呀!”姬慧高兴地几乎跳了起来,眼里闪烁着愉悦的光彩。
“巧什么?”李毅不解地问道,“可把你乐得!”
“三年前的8月8日,我和妹妹坐上了从城都到北京的客车。” 姬慧若有所思地说。
“人们说三十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年就大变了样。不知道再过三年是个啥样子?祈求上天保佑我们生意顺利。”李毅像虔诚地佛教徒,合起手掌举在面前,微微闭起眼睛,晃了晃。
他的神态把姬慧逗得笑出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