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纪实·历史

首页 > 小说 > 长篇小说 > 纪实·历史

第一章 羌塘草原变迁

  本书以当代写实求真的笔触,以三十万字笔记、五百多幅图片,讲述了作者二十多年来亲历神秘藏北草原、拍摄野生动物,以及藏北牧人在“生命禁区”里的生命情态、昔日无人区变成今朝繁荣新牧区、走集体化道路乡村的神奇见闻、中央企业援藏带来的种种变化、京藏两地众人帮助斯求卓玛切除巨大肿瘤的感人故事,还讲述了藏北四次大规模科学考察的惊人发现、壮丽的山川风貌、生动迷人的民间传说、国家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珍禽异兽等等。

  作者简介:唐召明,生于山东,长在青海,人称“玩命记者”。新华社北京分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6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系,1987年赴新华社西藏分社任摄影记者,1991年调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至今,是一名长期从事涉藏报道、能图能文的“两栖”记者。其摄影作品《花冈悲歌》、《今日西藏》先后荣获“中国新闻奖”。曾与人合著《神秘的藏北无人区》、《离天最近的地方》等书籍。 

羌塘草原变迁 有人无人有人

  20年前我曾采访过的藏北“无人区”,如今再去时惊讶地发现,这片曾相识的神秘土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踏上风雪弥漫的青藏公路,奔向世界屋脊,我的目光依旧是投向西藏高原西北部那片广袤、高寒、空气稀薄的土地——那里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羌塘无人区”。
  这里所说的藏北无人区,其实是有人的,不过人烟稀少而已。那么,为什么称它“无人区”呢?说来也简单,因为那里经历了从有人到无人,又从无人到有人的历史变迁。现在的无人区里不仅有人生活,而且日渐繁荣,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人们仍习惯称它无人区。
  藏北无人区,主要是指西藏那曲地区双湖特别区和尼玛县(原为双湖办事处和文部办事处),那里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约5000米,周围环绕着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雪峰林立,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历史上西藏的统治者把双湖和尼玛草原描绘成阴森恐怖的“鬼地”,甚至不准牧民越过扎加藏布江进入“鬼地”。可是它远离拉萨、那曲,可以躲开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牧民们把“鬼地”看成心中的“自由王国”,盼望能在那里放牧生活。
  然而,旧西藏是没有“自由王国”的。当时,部族纠纷连年不断,那里常常发生械斗,许多牧民无辜丧命。新疆和阿里地区的土匪也是经常窜扰,烧杀抢掠。人数不多的牧民在无人区难于立足,许多人被迫南迁,“鬼地”成了真正的无人区。双湖草原深处无人涉足,尼玛草原也人迹罕见。
  1976年,西藏开发藏北无人区,先后在这里设立双湖和文部两个办事处,并从附近的班戈县和申扎县划出部分乡村向北迁移。于是,2053名牧民赶着16万多头(只)牛羊来到无人区,沉睡的草原终于苏醒了,“生命禁区”重新有了人烟。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开发,双湖和文部办事处分别发展成为今天的双湖特别区和尼玛县,建起了居民点、村镇、学校、商店、医院、影剧院和卫星地面站。
  2002年以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对口援助下,“无人区”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上世纪80年代,我曾3次来“无人区”采访,觉得它很遥远。因为那时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公路,只是茫茫原野车走多了,压出了路。当时,从拉萨到“无人区”所绕行的900多公里路程,大部分路段是“车在路上跳、人在车里跳、心在肚里跳”的搓板路和泥泞路,时常还会遇到陷车或汽车抛锚当“团长”(人蜷缩在车里过夜)的事。就是行车顺利的话,也要走上三五天时间,加上海拔高、生活苦、没有通讯、人烟稀少等原因,人们一提起双湖和尼玛都摇头。那时的双湖和尼玛无论是自然距离,还是在人们的心理距离上的确都很遥远。
  今天的双湖和尼玛已变得不再遥远了:从拉萨驱车行进在新修筑的部分国道上,乘车只需一两天即可到达。路程不仅比原来缩短了200多公里,而且没有颠簸之苦,一路上还能够在炊烟袅袅的路边小店喝到酥油茶得以休息。
  如今双湖和尼玛两个城镇建起了栋栋楼房,照明用太阳能路灯、街道平坦,还有现代化的藏式宾馆和饭店,设施完备的文化活动中心,电信、超市、蔬菜店、加油站等等,真是应有尽有。
  目前,双湖和尼玛草原上已基本实现通路、通电、通信和通广播。两地的3万多名牧民,大部分人告别了酥油灯,用上了洁净环保的太阳能照明设备,看上了电视;绝大多数人出行和放牧骑上了摩托车;有近一半的牧民住进了整齐明亮的安居房,开上自己的汽车和拖拉机。
  双湖和尼玛的适龄儿童入学率目前已分别达到99.3% 和98.2%;双湖牧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2740多元,增加到2008年的3980元;尼玛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也从2003年的2350多元增加到2008年的3463元,均成为西藏人均收入增长最快和较高的地区之一。
  谈及这里的变化,在尼玛县工作了12年的汉族干部、县农牧局长谢秀国兴奋地告诉我,近几年这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交通条件的改善,现在这里乡乡通公路,仅尼玛县就有80% 以上的牧民人家购买了摩托车,还有不少的牧民买了汽车和拖拉机。
  以前,牧民放牧一天要走20多公里,十分辛苦,现在是轻松骑着摩托车放牧;以前,牧民每年到县城购买日用品和粮食,骑着马来回一趟少则半月,多则一个多月,现在是自己驾驶着摩托车和汽车来回一趟仅要几天时间;以前,牧民迁移草场、交售畜产品全靠牛羊驮,现在运输任务几乎都换成了汽车或拖拉机。
  截止到2008年,双湖特别区牧民自己购买的大型卡车已有106辆、小型汽车83辆、摩托车421辆、拖拉机160辆。昔日马运、牛羊驮的运输场景已经再难寻觅。
  藏北无人区早期开发者、双湖特别区书记珠巨激动地告诉我,在国家的大力援助下,双湖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他感慨地说:“这里传统的放牧方式已变成‘骑着摩托放牛羊’;传统的扯着嗓子喊话的交流方式现已变成‘打着手机拉家常’;过去饮食是糌粑、牛羊肉和酥油茶,现在是想吃啥就吃啥;过去是一件藏袍从早到晚从冬到夏穿到破,现在是一年四季有新衣,浑身上下‘牌子货’。这都是牧民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巨变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