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北回归线上的阳光

作者:黄莉娜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681      更新:2016-06-27
文/黄莉娜

说起李肇殷,也许肇庆人不一定知道她是何许人。但提起一些好人好事,相信有人还会记得,比如常年资助孤儿、特困学生、孤寡老人,成立“亚之州眼镜志愿者服务队”,带领志愿者们长期坚持上门了解孤寡老人的健康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些好人好事的执行人,就是肇庆市道德模范——李肇殷。
两年前,李肇殷因急事出门,坐了一辆出租车,发现年轻的哥脸色不太好。她问:“师傅,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的哥说:“不开心!”然后他又看了李肇殷一眼,说:“你开心吗?”李肇殷沉默了一会,说:“开心,一分耕耘有一分收获,我就开心!”
李肇殷经常跟身边的人和朋友提起:“我从肇庆出去时,两手空空,现在收获了很多,很知足,也很快乐!”偶尔,她会想起33年前搭乘绿皮火车到深圳,路上肚子饿了舍不得买吃的,遇到帮她买盒饭的好心人,以及到深圳后给予她无私帮助的人……她说所有这一切,都让她心怀感恩,让她回到故乡肇庆后,有做“好事”的动力。
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李肇殷,她先后获得“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广东省最美志愿者”、肇庆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肇庆市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她说,我做的都是生活、工作中举手之劳的平凡小事,这个荣誉对我更是激励和鞭策。

在心间播下爱的种子

李肇殷出生在鼎湖区广利镇龙头村。多年以后,当她回首往事,童年记忆令她唏嘘不已,她记得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善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很早学会独立;尽管物质贫乏,但善良的父母给了她无尽的爱,在她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她学会了爱别人。如今想起来,她觉得,父母留给她的是一座富矿。
李肇殷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在村里没有自己的房子,全家人不得不寄人篱下,每餐基本上是粗茶淡饭,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肉。在李肇殷的记忆里,每学期开学,她总会把零碎的、皱巴巴的学费,小心翼翼地用纸包起来,再羞涩地递到老师手中。那些钱都是父母东挪西借一分一毫地筹集回来的,在小肇殷心中,这五元钱学费实在来之不易。
童年的苦,李肇殷不会忘记,童年的乐,她更是刻骨铭心。这份快乐,是勤劳善良的父母带给她的。尽管生活艰难,但李肇殷父母乐观向上,乐于帮助他人。李肇殷记得十一岁那年,她和父母一起照顾过一位瘫痪在床的迁居老人,为老人擦拭身体,打扫屋子,有如亲人般对老人关怀照顾尽孝道。
弗洛伊德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在他成长后,往往会沉进他的潜意识,影响他的一生。”李肇殷也许就是这样,童年的穷困,让她立志要成为有能力的人;父母的良善,让她想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
李肇殷十五岁那年,开学前一晚,她走到父亲跟前,轻声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你们不用再问亲戚借学费了,我知道你们不容易,明天我就去外面打工,你们好好照顾自己,照顾弟妹吧。”
这时,正为学费发愁的父亲,望着眼前这个瘦小、稚气未脱的女儿,她的一字一句,让这个厚道又不善言辞的乡下男子,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五味杂陈。那是她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父亲沉默不语,背过身,扬手把眼泪擦干净了。她知道父亲,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她说,却尽在了不言中。
那天夜里,家里杀了一只母鸡,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算是为李肇殷送行。他们一家人坐在饭桌上,父亲夹了一只鸡翅给她。父亲说,出门在外,我和妈妈帮不了你,祝你展翅高飞!李肇殷看着父亲,又看母亲,心里暖暖的。
那一夜,小肇殷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家门口的门阶上,立秋时节的风有点清凉,农村的乡间四下寂聊,稻田里蛙声、蝉声一片,她望着浩瀚的星空,她的心里也有一颗明亮闪烁的星星,她坚定地相信它会照亮她前行的路……
再一次这样子看着星空,是几年后的一个深夜。
1986年,二十一岁的李肇殷在开发中的深圳宝安区的工厂区内开了一家美发店,她已经怀孕了,美发店虽然生意红火,但当时的生活还是艰难,已怀胎六个月的她,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结束营业,正值怀孕期的她总是疲惫不堪,经常席地而睡。
夜空下,李肇殷抚摸着隆起的肚子,感受着腹中骨肉的怦然的胎动,她哼着小时候母亲教她的那首儿歌《月光光》,她梦呓般地说,“宝贝孩子,妈妈很爱你,妈妈要努力赚钱,要让你过上安稳的生活,不会让你到处飘泊,你长大后,妈妈要供你读书,让你上大学,亲爱的孩子,你一定要坚强,妈妈和你在一起……”朦胧中,她仿佛看到心中那颗闪烁的星星又冉冉升起了,这时,她嘴角微微上翘,怀着梦想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李肇殷说,她仍然心存感恩。
忘不了那位送她甜糕和炒米饭的阿姨。
忘不了那个经常开摩托接送她的同乡大哥。
忘不了那一段段邻舍守望相助的往事。
……
1995年,李肇殷回到肇庆创办了第一间属于自己的眼镜店,经过近20年的打拼,目前她创办的亚之州眼镜已有三间连锁店,生意蒸蒸日上。李肇殷说今天在事业上的成就,除了多年来广结善缘外,还有来自家庭的鼓励和影响,让她心中总有一股勇气,勇敢地面对困难,想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用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1995年,李肇殷向银行贷款开始经营第一间眼镜店,在经济并没宽余的情况下,行善助人的初心仍然未改。
一天,她在电视新闻上得知端州区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家贫,没钱上大学,正向社会呼吁资助。刹那间,童年往事涌上心头,她决定要资助这名学生。于是她拨通了学校的电话。出乎意料的是,学校婉拒了李肇殷的资助。原因是,学校质疑她的资助目的,担心她动机不纯,利用资助来做新闻,为自己的生意做宣传。
“想做好事却做不了,怎么办呢?”正在懊恼的李肇殷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共青团端州区委,李肇殷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用意,经过他们牵线搭桥,她终于如愿以偿地送出了资助款,让这名优秀的学生顺利地读上大学。
自从这件事以后,李肇殷在志愿事业上倾注的精力一发不可收拾。2002年,她成立了“亚之州眼镜志愿者服务队”。每年节假日,她和志愿者们都会东奔西跑,穿街过巷,为社区服务,为低保家庭、病疾儿童爱心助学等。后来,李肇殷干脆把自己的手机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开,赫然醒目地印在眼镜店的环保袋上,让有需要帮扶的人能更主动地联系到她。
对于每一个电话救助,李肇殷和她的志愿者团队是非常谨慎的,他们会先向当地的团委、妇联等官方机构核实情况,甚至亲自摸底,确保救助情况的真实性。其次,他们坚持助人先自助的原则,在其家人亲友倾囊资助后,经费仍然不足情况下,他们才会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向社会呼吁资助,筹集资金。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李肇殷也时刻关注民生,社会弱势群体,城市环保等,每年写议案、提案,为基层发声,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数据是枯燥的,但这些数据正是李肇殷和团队在志愿服务中的奉献的有力证明。据不完全统计,直到2015年6月,她和她的团队资助过的贫困孤儿和学生近10000人次;救助烧伤、地贫儿、尿毒症等突发性或危急性病人超过200人次,免费为贫困学生验配眼镜超过50000人次。
爱无边界。近年来,李肇殷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不断壮大,他们的爱心志愿活动也一直在路上。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四川地震、云南地震、湖南旱灾、怀集水灾等自然灾害的救助现场,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2009年9月,李肇殷以志愿者身份独自一人来到了汶川县肇庆援建点——克枯乡。当年地震中,这里也曾遭遇过一定程度的破坏,一年半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克枯乡已基本恢复了原貌,断壁残垣能重建,创伤的心灵该如何收复呢?“除了物资的给予,作为志愿者的我还应该带给村民什么呢”?这是李肇殷汶川之行前思考的问题。
于是,这个秋日的午后,一场饶有趣味的运动会在地震重建中的克枯乡里“隆重”地举行,运动会是由李肇殷和肇庆援建组的工作人员一起精心策划出来的。当日,村民们三五成群兴致勃勃地参与打盲球、“二人三足”、背娃跑等趣味运动,热烈快乐的气氛令这个只有几百人的村庄沸腾起来了。这个行程,她可谓风尘仆仆的,但当她看到克枯乡村民纯朴的脸上,一个个动人的笑容,李肇殷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用深沉的爱来唤起爱,用坦诚相待来抚慰受伤的人,用有限的生命来感动更多的生命。这是对志愿服务最好的诠释!
这天,在克枯乡返城的颠簸的山路上,李肇殷感受着夕阳的余辉,车窗外的村庄炊烟袅袅,村里老人的悠闲、妇人的张罗、孩童的嬉戏,她脑海里浮现了自己的家。

荣誉背后的一颗儿女心

“我从事慈善工作不希望仅仅只是我个人,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我的实际行动的感染下与我同行,像蒲公英一样把爱心传播出去,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和谐。”李肇殷这样说,也这样做,她公司所有的员工在她的感召下成为志愿者,不少顾客也受她的感染,成为她慈善之路的同路人。
除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李肇殷还得照顾家人,她二妹罹患重病,令她心忧。她甚至放下生意,专程去香港照顾二妹。她说,生病的人,肯定想身边有亲人照顾。
中秋节前夕,忙碌了一天的李肇殷下班走进家门,对父亲说:“爸,我明天要去香港照顾二妹。”
“你到香港这些天,店里的生意怎么办?”女儿一向都有主见,平时父亲是不会多问,但这次李肇殷的决定令他有点意外,所以不由得多问了一句。
“爸,你别担心,店里的伙记跟随我打拼多年了,我离开这里的时候,他们能把店经营管理好的,你和妈妈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哦。” 李肇殷在房间里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整理即将远行的行李。
看着坚持己见的女儿,老人也只好点个头,说了声:“那你在香港那边照顾二妹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哦。”
“你一万个放心,我保证会照顾好自己。”为了令父亲放心,李肇殷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当她到了香港后,哪里顾得上照顾自己。从晨曦朝雾初现到黑夜华灯高照,在这个别人的城市里,她每天都是素颜示人,穿着简朴的便衣,脚踏轻便的平底鞋,在地铁、市场和医院之间不停的奔波忙碌地穿梭,为病榻中的二妹做饭、洗衣、按摩甚至清理排泄物,香港的病房没有椅子,有时候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好几次,在回家的路上,劳累过度的她实在难受了,便摸着墙壁,直接蹲在路边,久久不能站起来。
身体的疲惫不要紧,令她最心痛的还是看到二妹日渐憔悴的病容,李肇殷总是在妹妹入睡后,轻轻地抓住她纤瘦苍白的手,默默地想起跟二妹一起长大的日子。
作为家中长女的她从小就很怜惜这个妹妹,有人欺负她总护着她,有好吃的总留给她,有好事总让给她。但这一次,在命运面前,身为姐姐却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她不禁祈求老天爷,希望上天能让自己再为妹妹多做一点,哪怕一点也好。在生离死别的现实面前,坚强的她留下了悄然无声的泪水。
李肇殷说,在亲情面前,她所有的事业上的收获都是过眼云烟。也许是童年的家贫,少年的飘泊,青年的奋斗,人过中年的她,现在最珍惜和渴望的就是亲人的团圆,最关心就是家人的身体健康,除了曾不辞劳苦到香港亲自照顾妹妹外,还因父亲痛风发作,无法走路,心急如焚的她马上发布信息向朋友圈求助,当收到回复信息后,又连夜把父亲送去诊治。
在李肇殷的办公室里,很多荣誉证书都被她封存起来,唯一摆放在办公桌上最醒目的位置,就是可爱的三周岁的外孙礼贤的那张大彩照。今年,随着儿子成家立业后,她决定装修好新房,让全家大小居住在一起。父慈子孝,儿女双全,四代同堂,每个中国人的传统平凡的观念,也是藏在她内心深处多年的美好追求。

志愿者之家,传递人间大爱

曾经,童年的穷困,让李肇殷奋斗成为有能力的人;父母的良善,也让她想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多年来的志愿服务生涯,现在,她又有了另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肇庆的志愿者行列,让志愿者队伍生命力更加旺盛,传递更多的爱,温暖更多的人。
为了达成这个梦想,去年,李肇殷以个人出资的形式,正式注册成立了“肇庆市西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专业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把受助群体的教育辅导和社会救助相结合,多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同时,她也希望中心能成为志愿者之家,通过一个人,影响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群人,把爱心传递到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
李肇殷组织的志愿者团队定期举办“道德讲堂”,讲堂精心设计了小品环节、分享环节等内容,她希望能令传统的教条式的讲堂能更“接地气”,生动有趣地带出互助友爱等道德文明的主题,能让更多的人懂得爱与分享。
今年二十一岁的志愿者令之就是其中一位“家人”,他是一位货车司机,十九岁开始就投身志愿者行列,在肇庆怀集水灾运送物资中,因天气恶劣,他差点发生交通意外,还没有喘息过来,随即,他又投入到云南地震的志愿行动中去。
另一个年轻女孩家惠,是李肇殷的道德讲堂中的其中一名主持人,也是团队的策划之一,多次参与宣扬道德文明活动,由于形象靓丽,家惠还成为了肇庆爱心志愿者大使。
“治病先治心”。当今社会信息万变,与之相应的各种社会情况也纷至沓来。这就对志愿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志愿者光有满腔热情,“老黄牛”式的奉献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受助人群中进行疏导。
服务中心成立后,便开展了《与爱成长——帮扶长期患病困难家庭的就读子女成长计划》、《“心灵之窗”道德讲堂——提升公民道德水平计划》等长期的帮扶项目。另外,还不定期举行社工带义工的培训项目,使更多志愿者接受到专业层次的训练,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投身到志愿者事业中去。
弹指之间,李肇殷从踏入志愿者行列开始,到组织自己的志愿者团队,整整二十年了,李肇殷在自己的和志愿者的事业上不断前行,一路走过来,她始终带着爱、梦想与快乐,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精力和心血。
作为传递爱的使者,李肇殷说:“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陌生人有意或无意的施予、馈赠,让受助者内心永远的充满阳光和良善。那些雪中送炭的爱与善,埋在人心里,是会生根发芽的――无论是谁,都要面对生的艰难和困苦,正是如此的爱与善,让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最终都生出了希望和幸福。”
上一篇:洪水的印记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