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古代美女息妫的悲剧

作者:林非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749      更新:2014-10-25

       几乎是古往今来所有的人们,都会从心里深深地喜爱着美丽的女子。那如花似玉的脸庞,那袅袅婷婷的身影,那清脆悠扬的声音,都会永远荡漾在自己的胸间,像一阵阵清爽的微风,一缕缕明净的月光,始终吹拂和照亮着自己宁静或焦躁的灵魂,留下了欢快与神往的回忆。像这样对于美的向往和激赏,应该是可以使得自己的心灵,更加丰盈起来,更加洋溢出一种浓郁的诗意。
       然而在那些绝代的佳人中间,有着多么不同的性格与命运。有些心地纯朴和善良的美女,受尽了人世的煎熬,昼夜都打发着伤心欲绝的光阴,悲悲切切地叹息,泪眼嘤嘤地抽泣。为什么她们会如此的不幸?这是因为权倾天下的专制君王,抑或诈骗钱财的黑心富豪,都把贪婪与猥亵的目光,死死地盯住她们,诱惑或胁迫她们抛弃原本是恩恩爱爱的伴侣,一心要抢夺、霸占和蹂躏她们,当作自己发泄情欲的玩偶。这样凶狠和恶毒的暴行,会迫使她们痛苦的灵魂,枯萎和凋零下去,最终跌入于死亡的深谷。却也有下贱、狡诈和阴险的美女,总想要凭着自己天生尤物似的身价,千方百计地去巴结、投靠、谄媚、跪拜和侍候着君王或富豪,好过上锦衣玉食的奢华日子。
       无论是女人或男人,往往都会显得纷繁复杂,千差万别,有的多么善良,有的却如此凶恶。而善良的人,往往会悲惨地夭折;凶恶的人,却很风光地吹嘘、扯谎和吆喝着。为什么人世间竟会如此的不公?
       在我自己悠长的读书生涯中,曾经接触过许多描写美女的篇章,像几十年前吟咏过的《诗经》里面,那一首鼎鼎大名的《硕人》,曾被后世的评论家誉为称颂美女的千古绝唱,我是至今也还能够清清楚楚地背诵得出来的。然而由于自己读书的杂乱无章,不求甚解,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多少美女的故事和传说,都从未仔细与深入地研究过,因此在脑海里就只留下一些很零星和混沌的印象。
       倒是那一位春秋时期的美女息妫,尽管已经是两千七百年前的往事了,她多么忧伤和绝望的身影,却常常踯躅在我的记忆中间。因为在三十四年前的隆冬季节里,我曾经在她故乡的村舍里居住过。当时正值胡乱折腾的“文革”期间,成千上万原来居住在北京的人们,在那一声严厉和残酷的号令底下,只好偷偷把眼泪咽进肚子里去,乖乖地前往外地荒僻的乡野。如果有人胆敢发出丝毫怨言的话,在经过批判、斗争和定罪之后,照样会灰溜溜地被押解着前去。那又何必再自找没趣,让早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自尊心,重新遭受一次新的凌辱?
       且说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经过辗转的迁徙,才抵达了河南的息县。我被指定住宿在一间低矮和破旧的草屋里,推开两扇凹凸不平的门板,就像走进了一个黝黑的地洞,模模糊糊地瞅见周围的四堵泥墙,已经开始微微地倾斜。凛冽的寒风从那数不清的窟窿中间,呜咽着渗了进来,冻得我心里不住地悸颤。
       每天的夜晚,我就睡在这肮脏和冰凉的草屋里,忧愁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心里埋怨着这种过于残忍的做法,为什么要强迫大家妻离子散,各自都过着孤苦伶仃的日子?千百年来的多少帝王,还允许那芸芸众生,阖家团聚,安居乐业,只要你愿意充当驯服的顺民,不想去推翻他们统治的话。可是在“文革”的荒唐岁月里,这种囚禁和蹂躏灵魂,随心所欲地处置与驱遣人们的做法,据说是已经引起全世界绝大多数遭受压迫的民众,像盼望着明亮的阳光那样,希冀也能够降临到他们的身上。真是编造得太奇怪了,如果整个世界都模仿着这样的榜样,人类生存的状态也许就更令人绝望了。这样默默地想着,真觉得凄凄惶惶,百无聊赖,而且还充满了无穷的恐惧。
       有两位也住宿在这间草屋里的同事,正悄悄议论着息妫的故事,轻声细语地向我呼唤,要我也跟他们一起聊天,说是整日都闷闷不乐的,怎么能够舒畅地活着?得尽量保持自己健康的心态,也许还有希望回去全家团聚呐!这真是很友好地提醒了我,如果不摆脱自己忧伤的思绪,确乎会性命难保的。于是稍稍地振作起精神来,跟他们聚集在一起,谈论着息妫悲惨的命运,和她决绝地自尽的故事。
       早知道在这附近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座桃花夫人庙,就是为了纪念息妫的。不过它距离我们居住的村落,究竟有多远的路程,实在也茫然不知了,又不敢去冒失地打听。是命令你来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借以在流汗与劳累中改造思想的,倒有闲情逸致,去寻幽访古,依旧沉溺在从前那种不健康的趣味中间,这不是亵渎了革命的理念?因此就只敢在心里悄悄地琢磨,最多是像眼下这样,跟两位同事偷偷地谈论一番,也算是一种消遣和解闷。
       他们提起了王维的那一首《息夫人》,说是这位唐代的诗人,多么同情息妫的遭遇,同情她那样始终坚持着无言的抗议。说得兴起时,竟高声背诵出“莫以今日宠,能忘旧日恩”的诗句来。连他们自己也觉察了,吟咏的声音过于响亮,赶紧都屏住声息,侧着耳朵倾听窗外的动静。万一有什么多事的人儿路经过这儿,在薄薄的墙外听到了,如果疾颜厉色地揭发我们,又得挨一番重重的批判。大家都吃过这样随便议论的苦头,况且话儿也说得已经尽兴了,就赶紧匆匆地结束,各自回到床上躺了下来。
       我半闭着眼睛,又想起了另一位唐代的诗人杜牧,思忖着他在《题桃花夫人庙》这首诗里,对于息妫发出的那一番感叹。那一句装成要询问别人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其实是已经由他自己作出了回答,认定是息妫的美貌,成了息国灭亡的原因。根据《左传·庄公十四年》里的记载,贪恋女色的楚文王,听说了息侯的夫人,长得十分的俏丽,于是出兵剿灭了这弹丸之地的弱国,将息妫掳掠而回,置于后宫之中。这就应该说是好色而又霸道的楚文王,动了劫掠美女的邪念,才成为息国被消灭的原因。
       楚文王掳掠了息妫之后,强迫着她满足自己热浪滚滚似的情欲。这并非相亲相爱的宽衣解带,而是将自己尊严的身躯,赤裸裸地横陈在一个凶恶与无耻的男人面前,只能使她感觉羞辱与痛苦,因此直到生育了两个儿子之后,还始终都沉默不语。楚文王询问她,为什么要如此呢?息妫的回答是,碰上像自己这样的遭遇,纵使下不了去死的决心,还有什么话好说的?息妫的这个回答,说明她曾经萌生过死的念头,不过在面临着生存与死亡的关隘,还没有下定了决心,果断地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何况她日夜都牵挂着息侯的下落,思念着能否再见到他,跟他商量怎么度过今后的日子?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总是很留恋的,用自己颤抖的双手,去结束这只能够存在一回的生命,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啊!怪不得有一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既然还没有下定了去死的决心,就只好在揪心的痛楚中,严厉地盘问和谴责着自己,并且沉默地打发这浑茫的日子。息妫无疑是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尽了损害与蹂躏的弱者,她丝毫也没有任何的罪愆。
       一个女子的出落得妩媚端庄,这总是因为接受了父母天赋的遗传,再加上后来的调养与教诲,形成为一种非凡的气质,本来是很值得欣喜的事情,却造成了息妫最大的悲伤与痛苦,多么的值得同情与怜悯啊!而只有掠夺与凌辱过多少美女的楚文王,才是卑劣和可耻的罪犯。杜牧却有点儿冷酷地数落着息妫,贬抑和讥刺她不如晋代巨富石崇的乐妓绿珠,能够非常壮烈地殉情而死,因此就要“可怜金谷坠楼人”了。
       杜牧笔下这另一个故事里的主人公石崇,非常热中于钻营仕途,谄媚权贵。他所聚敛的大量不义之财,则是自己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劫掠远道的客商所致。他后来建造了富丽堂皇的金谷园,挑选很多容貌秀美的乐妓,供自己消遣作乐,打发着奢侈淫佚和声色犬马的日子。据说每逢宾客云集时,石崇就让这些乐妓殷勤地劝酒,客人如果推推搡搡,不肯一饮而尽的话,立即命令站立着的阉奴,杀掉劝酒的乐妓,实在是太野蛮和残忍了。
       在这些美貌的乐妓中间,擅长吹奏笛子的绿珠,是最为出色的佳丽,石崇对她分外地青睐与爱护,还常常向众人炫耀,于是传播开去的名声,就变得十分响亮,竟引起了孙秀的嫉妒和垂涎。孙秀是西晋皇胄赵王司马伦宠信的佞幸,在主子飞扬跋扈的羽翼底下,也曾颐指气使,势倾朝野,没有几个大臣敢奈何得了他。他在风闻了绿珠迷人的艳丽与风采之后,就派人前去索要。石崇慷慨地表示,除开这自己最宠爱的绿珠之外,任何一个长袖善舞的美女,都可以大方地相赠。习惯于说一不二的孙秀,被唐突地回绝之后,顿时就勃然大怒起来。 正好在此时,司马伦刚篡夺了自己侄孙晋惠帝的皇位,孙秀就矫诏下令,去收捕石崇。
       石崇的府邸被团团围住,他在气势汹汹的兵卒面前,长嘘短叹地跟绿珠说道,“我是为了你才获罪的!”
       绿珠含着眼泪回答,“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我要死在您的面前!”话音尚未消散,她已经刚烈地坠下楼去,死在了花草丛中。
       比起柔弱地咀嚼着痛楚的息妫来,绿珠果断地完成了自己一了百了的结局,真算是显出了一股巾帼的豪气,然而她为着如此贪婪和残暴的石崇去死,似乎也并不值得,因此绝对不能以她坠楼的行径,当成唯一的榜样,去指责无辜与受害的息妫。更何况息妫最后也还是在张望着息侯褴褛的惨状之后,毅然决然地自尽了。
       杜牧运用对比的手法,责怪着饱经沧桑的息妫,连被迫无奈地充当专制君王污辱的玩物都不行,而他自己却又那样的放荡,不住地吹嘘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他亵玩过多少妖艳的妓女,还津津乐道着男人此种荒淫的欲念,却不给息妫施舍点滴同情的心理,是否有点儿显得吝啬和小气了?
        杜牧在急管繁弦的妓院里纵情声色时,立即于自己的这首《遣怀》中,陶醉着“楚腰纤细”的掌故。而在议论息妫的那首诗里,也是以“细腰宫里露桃新”开始的。纤纤细腰的美女,多么的楚楚动人,确乎会引起他深深地憧憬。然而这个掌故的来历,是专有所指的,它出自“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是掠夺了息妫的楚文王之后,两者之间相隔了一百多年的时辰,诗人大概是为了要浓笔重彩地去渲染一番,就把这两桩事情混淆起来了。对于一位才华横溢和追求浪漫的诗人来说,自然是完全可以不管这些细枝末节的。不过像这样的写法,跟当今有些电视剧里那种“戏说”的作风,倒多少有点儿相似。
       根据刘向《列女传》里的记载,息妫在忍受了长久的污辱之后,有一天偶然在城池旁边,邂逅了睽隔已久的息侯,正在充当着守门的仆役。她突然明白和醒悟了,自己已经委委屈屈了多少难挨的日子,原来这恩恩爱爱的夫君,也在承受着撕心裂肺般的灾难,像这样活着实在太痛苦了。她悄悄地向息侯诉说,“我日日夜夜都想念着您,与其活生生地分离在地上,还不如赶紧死了团聚在地下的好!”
       息侯悲悲戚戚地劝阻着她,她决绝地扭过头去,整个身躯像卷起一阵飓风似的,顷刻间就跳下了城墙。息侯看到了妻子死亡的身影,也就在那一天,伤心地结束了自己脆弱的生命。
       经历了多少痛苦的煎熬之后,他们终于都选择了壮烈的死亡,这总是值得同情和钦佩的行动。在茫茫尘世中,有多少的弱者,还不是受尽了痛苦,依旧苟且偷安地活着?放弃生命,甘心去死,那是何等艰难的抉择!
       清代初年的诗人邓汉仪,就这样会心地吟咏道,“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题息夫人庙》)。面对着生死抉择的痛苦挣扎,永远会折磨和斫丧着自己的心灵。不仅息妫是如此,还有多少尚未彻底泯灭了良知的男男女女,肯定也都是如此的。
       根据当时有关的文字记载,说是邓汉仪的这首诗,还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像徐承烈的《燕京琐语》里,就叙述过“清初巨公曾仕明者,读之遽患心痛卒”。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却语焉不详,并未加以说明。如果真有其人的话,倒也显出他残存与破碎的良心,还并未丧失殆尽,竟爆发着一丝刚烈的气概。
       在当时山河变色之际,像坚持抵抗清兵而殉难的史可法,像不屈不挠地图谋匡复明室的黄宗羲,像誓死拒绝康熙年间博学鸿词科举荐的吕留良等等,诚然都是可歌可泣的。然而逐渐衰败的明朝已经灭亡了,清代的王朝已经行使了在全国的统治,总不能要求人人都成为那样的英雄豪杰。许多平平常常和庸庸碌碌的官吏或士子,在天崩地裂般的改朝换代之际,也总得活下去,总得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这实在是一桩无可奈何的事情。
       无论是大明或大清的王朝,那些掌握了绝对权力的专制帝王,总会被这样的权力所摆布与腐蚀,总喜爱让普天下的芸芸众生,都匍匐在地,磕头跪拜,诚惶诚恐地服从自己下达的命令,哪怕它来得万分的荒谬,也必须一呼百诺,按此照办。谁如果想要忠贞和执拗地去进谏,触犯了他们变得很暴虐的性子,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的。就说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尽管是律己甚严,殚精竭虑,不近声色,想在充满了内忧外患的腐烂危局之中,竭力挽狂澜于既倒,却也难逃这专制统治无法避免的规律,在决策时总是那么刚愎自用,偏听偏信,乖戾异常,胡乱下令,终于在自己的手中,断送了祖传的帝业。
       最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情,是他既轻率地听信朝臣的谗言,又愚蠢地中了敌方反间的计谋,竟在京城被后金的重兵团团围困之际,冤杀了独力支撑着大厦将倾的兵部尚书袁崇焕。袁崇焕真堪称为当时的国之栋梁,先是在山海关外的激战中间,把努尔哈赤轰击得身负重伤,溃逃后不久,便匆匆地死去了,接着又把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打得大败而归。后金的兵将只要风闻袁崇焕的大名,就会毛骨悚然起来。崇祯皇帝竟把这样忠心耿耿和智勇无双的将帅,残忍地杀害了。那么他所有的臣民,还能够有什么安全的感觉?那么浑浑茫茫的残破山河,还能够有什么保全的希望?当然不会有的了,连他自己也在李自成的队伍围攻和冲进北京之后,慌张地吊死在皇城附近的一棵大树上。
       崇祯皇帝是自己毁灭了已经万分危殆的江山,息妫却是在强敌侵占自己国土之后受尽了摧残。她面对着生死抉择的这种痛苦挣扎,竟使得两千余年之后投降清朝的那个官吏,也感到心灵的猛烈冲撞,于剧烈的抽搐和疼痛中死去。这个春秋时期的美女,在劫难纷繁的乱世中间,能够如此的震撼心灵,引起强烈的共鸣,真也是充分地显示出传统文明强劲与神秘的魅力。
       每当我想起息妫的时候,总会猜测着她,究竟是长着何等美丽的容貌?是否像《硕人》里所形容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那般的模样?当然也并不一定会如此,美是各式各样的,最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凡是吸引着人们想去好好欣赏的脸部的轮廓,身体的线条,尤其是那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迷人的神态,应该可以说是一种美的极致。
       像这样的美女,如果不是生长在杀伐和战乱之中,而且还远离了势利、倾轧和诈骗的话,当然就不会产生任何的悲剧,却始终都平安与纯洁地生活着,还充满情致地去构筑自己理想的蓝图,将会是多么的美好啊!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