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中尉笔记:在龙王山头

作者:艾平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6936      更新:2021-04-30

       登上常村龙王山,掐指一算又是十年。十年里家乡有多少变化,我只能从街道、商户、车流和民宅的比对中找答案,至于创意脉络只有靠陪同游玩的发小告白。
       故乡的草木哺育了我,肺腑在伸缩中吐纳自然气息,贯穿时间隧道,浸润生命的绿叶,连缀起土地长出的风景,于是长大以后,每当我在游览区见到抬滑竿者,或凉棚下摇扇的茶农,便滋生一种亲和力,有种对话的欲望——他们在由祖辈农耕到商业运作的蜕变过程里,消磨山霸气而多一份精明,未尝不是一种福音。
       远眺西北村落,儿子问我老宅方位,我指了指开油菜花一段老河堤说,下山后我们回去。澧河老堤已被推平,再过不久,那儿将成为常村镇最繁华的农贸市场——河道疏浚与新址兴建的号子正响彻澧河滩上!
       龙王山亦在旅游开发工程之列。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曾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为新中国诞生奔走呼号,流血牺牲;这是一座美丽家园,曾有无数英雄儿女为之奋斗,汗滴花红,谱写了不同时代的歌,至今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把革命老区常村建设好,不啻一桩伟业,
       龙王山旧称云梦山,西延十余里,冈峦起伏,褐石镶嵌山体,宛如一条土龙卧于常村之南,同澧河顺向蜿蜒而去,山与河互为点缀,自成一带绿茵俏韵。春秋战国时,鬼谷子王禅游历到此,见有仙气聚隆,是个好来处,遂驻足隐居,于斯地传道授业。
       与常村相邻乡镇夏李发掘出一块石碑,碑刻文字佐证了鬼谷子王禅隐居云梦山的故事,该碑现仍立于夏李之南一座寺院内。
       古代贤哲之所以择灵秀浅山做居士,概为出行便利,交游少阻,人毕竟要沾烟火气,尽管品格高尚不决定事业成败,却可以得道修为,如阳沐草,烧荒之后再吐新芽,一茬一茬延续下去,保留一袭生命华彩。
       云梦山是佛、道合集圣地,云梦寺香火旺盛,庵堂施主络绎不绝,到了民国时期遭到焚毁,没落于时代更替的洪波,余留房屋则在“文革”中拆除。
       龙王山的人文历史,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真谛,大概那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顿悟来自他的人生履历吧,我们且不去想这些,只关注眼下便是开启自己智珉的第一课,就河谷里的推土机掀起的一波波土雾沙尘,期许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站在龙王山头,不仅可以环顾四野,聆听近村鸡犬之声,品读过往骡马嘚嘚蹄响,感触一山清幽气息,还可以扇扬思想的翅羽,与山林对话,与鸟鹊细语,与庙祝聊禅,这样的驿站不是投宿的好来处?
       但易诱发思情的还是山腰缠绕的干渠,和头枕渠埂的梯田与村庄,如不同色彩的丝绸条块缝合出斑斓的乡村画卷:
       彤云染西天,耕农罢犁闲。
       挽裤饮清流,撩袖拭额汗。
       浪烟起青苗,埂上话桑田。
       来年无粮缺,夜半人不倦。
       记下这个镜头,亦为那位把豫剧调子哼出了味儿的放牧人,遇到他是一种缘。佛讲造化,身在圣地,悟禅在心,人与佛两界传递灵犀,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心灵感应,所得即所悟。
       澧河的风夹带着春日的热,催足着自己的行程,迈开步下山来,沿河岸土道西行,百步之后,再回眸龙王山,忽然感觉到人在山头纳入视线的风景是一样的,而站在平地看山,由于角度不同,呈现出的山韵亦有差异。
       于是顿悟欲念之树高于灵山,只因一叶障目;东海小于坑池,源自心存乡情,大亦是小,小亦是大,在眼界而不在立身高低。倘若人刻意放低自己,便缩小了内心世界,何谈参悟“有龙则灵”禅机?是以《沉湎》小诗为记:
       沉湎于小院落叶箭竹的盘桓
       久了,饮一杯酒
       未必能再写一首诗
       诗化的东西失真而迷眼
       饮泉,清洌从手捧里溜走
       向远方去
       把相思的芽栽进窗台花盆里
       蒲扇唤风来化露珠
       帘被雨打湿
       帆泊等潮
       悠在蛙鼓节拍上
       独自沉吟
       回味是嘴嚼的收获
       记忆残片有时成裹脚的绢
       压缩行走的步差
       脚变小了路愈显盘曲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