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生与死

作者:金美茵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219      更新:2013-12-06
文/金美茵

曾经好几次,梦见自己正要死去,那种悲伤的气氛无法描述,惊醒后一边后怕,一边庆幸自己还有呼吸。是平时对死亡太恐惧,还是上天在给自己实习的机会?又或许,这是一种提醒,让我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关于生死,突然想说点什么,好友提出:要不,别叙述了,太过于沉重。可我,还是提笔了,想借此对死亡表示敬畏和看重。更多的意愿和告白,则希望我们把死忽略和看轻,它就如同生一样,举足是走路,落足也是走路。浅悟生和死的意义,应该是清醒后的愉快,与沉重无关。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对死有很深的忌讳,对死亡的话题也故意回避,除非骂人的时候,才用死来诅咒别人,以解心头之恨。死的可怕性,世世代代就已经潜移默化。死,是生的延续,回避死亡的必然,就如同逃避生活的现实。明白生的意义,死才会坦然。或许我们真的要实习一下即将离开时的心境: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对生的定义,也是死的时候能平静的因素吧。

很多人看过《西藏生死书》,大师循序渐进的理论似乎平静了一些人的心,他用佛的敏锐告诉我们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想要安然的死,先要学会安然的生。可是,有多少人能从中真正醒悟过来?怎样才是安然的生?平静,切实际的追求,淡泊名利 ,知道自己的幸福所在,快乐等等。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不一样,再高深的理论,也要在平常的琐碎中悉心践行,自己怎么都想不透的问题,别人的指引是很有限的。能真正普渡自己的,是智慧清朗的内心世界。就如总爱抱怨的人,社会,工作,亲朋好友都是他牢骚的理由,就连地球都欠他的债,永远都活在忧伤和悲愤里,生活的快乐他感受不到。其实,不是他真的过得生不如死,只是在故意为难自己,只是还没有活明白,要不,就是抱怨已经成了习惯。很多时候,明明是我们把人生看错,反而说它欺骗了自己。因为自己没有胃口,就去埋怨赖以生存的食物。也因为有很多不如意,我们抛弃了一些宝贵的东西去执着,等拿到想要的时,才发现失去的似乎更多,永远都无法找回。我们没有的东西很多,反之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快乐和哀愁永远和我们相依为命,所有的事物都有好有坏,人生旅程也因此才有更多的滋味,经历过蹉跎,我们才认识顺风顺水。理想,奢求,当他们走远时,虽然怎么都是离别,我们也试着优雅摆手相送,学会放弃,不然,会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一辈子,人生也就枯萎在无谓的挣扎里。我们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不该麻木了对活着的感受。嫉妒,狭隘,贪婪,不会感恩,没有释怀,注定生活得纠结,死不瞑目。

试着想一下,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会怎么想。生命的意义,不要等最后一刻才幡然醒悟,才后悔没有珍惜所有。生和死很奢侈,只有一次。平时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善,不为,甚至心术不正,没有必要再去祈求佛祖原谅罪过。与其日夜为天主吟唱赞歌,还不如践行所有的担当,明白,踏实,简单的活着。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