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有钱难买少年穷

作者:陈苑苑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8654      更新:2020-05-12

  我的少年时代碎在了文革中。那是人妖颠倒,物资匮乏的十年。身为少年,虽无法感受成年人的精神压力和生活负荷,可穷是普遍的。那时城市的的标准配给是一个人一个月半斤猪肉。其他一切可想而知。

  但较之有饥寒之迫的家庭而言,我的家庭不算很穷,甚至是优越的。我又是姊妹中最得宠的,还总是生病,得到的好吃好穿会多一点。可奇怪的是,我从不稀冀更多的物质获得。恰恰相反,蛮有节俭的自觉。

  小时候家里每个孩子都有聚宝盆,而我的总是最重的。还记得大约十三、四岁,当家的外婆说起要给我再做件衣服。那时制作一件新衣,算一笔支出,是要纳入计划的。我居然推说“下个月吧”,口气像当家人。后来外婆说又几次说起,我则几次拖延,最终帮家里省下了这笔钱。

  上了大学,独立的意识更加自觉。花费绝不会超出父母给定的生活费。如果要多看一回电影,必定要从别处减省出来。等到自己有了家,更知柴米贵。量入为出是基本原则。提前消费的先进思想,还闻所未闻。我也就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

  节俭在我的少年时代,是一种必须,而且被肯定,被鼓励。恰如当下,奢侈成为必须,被追求,被羡慕。

  我便是带着少年穷的所有习惯来到澳洲。当初有同事真心担忧我到澳洲的前途。我确定无疑地回说:“我这个人一不懒,二不贪,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存。”现在回头看,这话说的太宽阔,太原则,也太自信。但我的不事奢华、消费节制、注重计划,的确对我重建移民生活大有裨益。故年至花甲,身体不错,家庭温暖,财务自由。

  儿子的少年时代也不富有。儿子两岁来到澳大利亚。80年代末澳洲的生活要比大陆的好得很多。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牛奶可以当水喝。但这并不是说花钱可以无节制。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不工作。我是独立惯的,突然没有自己的收入,又非常不习惯用别人的钱。于是儿子在我很紧的手下渡过童年。

  那时他才两岁多。每周一次的shopping, 他只能被允许买一样东西。买了冰淇淋,就不能买巧克力。我也没有觉得自己太苛刻,因为毕竟基本生活很好,营养是绝对保证的。在家里,零食也是受限制的。可乐一天只能喝一小罐,而且有条件。如果这一天里犯了戒,比如没有好好吃饭,就不允许喝可乐。也就是消费有标准,还有条件限制,不能随心所欲。不能随心所欲,这就是孩子将来要面对的真实世界。

  澳洲文化讲求独立性。而独立性从幼年生活开始。这是德国式样的,是鲁道夫要求的。他说,两岁不教育就晚了。所以,玩具要自己收拾,房间要自己整理。 同样,零花钱要自己去挣。儿子在小学里就一张表格,上面有必须做的若干事情,比如刷牙,比如完成功课。都能做到,可以得到两毛钱。这就是他的零用钱。

  到了中学,他就去车行打工。车行要付费处理旧轮胎;他可以拿到一些旧轮胎供漂移用。一举两得。有了收入,就要付生活费。虽然只付20块钱一周,生活要花钱,这个概念是建立起来了。

  自主用钱也很重要。对孩子自己的钱,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式所得,都应当给予孩子用钱的自主权。因为是他的钱,他就有权支配。家长可以提出建议,但决定权是孩子的。有自主权,就有责任心,孩子反倒不会乱花钱。

  那年我妈妈来过年,儿子从各位长辈那里收获了上千块钱的压岁钱。这对澳洲的孩子,不算小数字。他想买一部好的电视机,当时是最先进的平面电视机,要A$1600。这在18年前是一个大数字。为此,他做了不少查询,价格、性能、款式、颜色,等。最后认定有一款最好。正巧该款有一个降价,只消A$1400。他决定买,我没有异议。

  我们全家,尤其是妈妈和弟弟,都认为我很过分。认为一个14岁的孩子自由动用这样数目的一笔钱,实在不合适。可我知道他花这笔钱的全部过程,他是经过仔细斟酌的。凡事都要付代价。学习做决定,学习节俭,同样要付代价。

  国人比较有攀比心,其实这里也是有的,尤其是学校里。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有所谓peer-pressure要面对。很多年轻人抽烟只是为了避免不受欢迎,但尼古丁一上瘾,戒除是件很难的事情。学生中也会比消费。这需要以能力,善良,勇敢,以及体育强项去抵挡。儿子懂得。他足球踢得好,同学关系好,数学也好;他不需要在物质上去比拼。

  同一般家庭都会给孩子大买玩具不同,我基本上没有给儿子买过普通玩具。我买的玩具只有一样,Lego。虽然贵,但有学习的意义。我不买其他的玩具,虽有不富足的缘故,但因为有Lego,儿子反被小朋友们羡慕。节俭也可以做得很体面。

  钱的花销和积攒都是滴水成河的过程。有效的节省是节省在小处。英国人说,如果能管好小钱,大钱自会管好自己。一般说来,小钱你不在乎,容易花掉。而大钱你总要想一想,所以花大钱都是谨慎的。儿子也懂得这一点。

  儿子的消费不低,要比我高出不少。他们年轻人有他们的圈子,有他们的要求。他讲究喝咖啡,于是买了商业用的咖啡机。他不仅乐于自己享受,也享受做咖啡的过程。还享受为别人做咖啡的满足。

  可他也已经习惯了午饭时在外面买咖啡。一杯咖啡,也就四、五块澳币。但买了房子以后,他减掉了一杯咖啡。一周二十块钱,不是大数字,但他愿意节省下来。我很欣赏。

  近几年来,网上销售流行起来。他对美国的一些服装品牌很熟悉。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价格只有在澳洲的一半。于是他到网上去买。网上购物,运费是一块大的支出。于是,它又同别的朋友们一起买,在运费上又省下一块。

  最能体现花小钱办大事的,使他升级自己的跑车。他从16岁开始玩漂移。他先从日本进口两部跑车,一部自己用,一部卖掉赚点钱。然后就不断地升级。他将车上的部件拆下来,卖掉;再买进一个好些的回来,装上。因为它比较在行,懂得部件的性能指标,买卖相抵,花掉的钱很少。他又喜欢拆卸和装配,汽车让他当玩具玩拆装,他极其开心,既学到汽车结构的知识,有得到动手操作的满足。

  儿子也知道消费和投资的区别。从观念的认知上来说,如果不是家传万贯,绝大多数人,大约就是一份收入,两份支出:一个消费,为当下的生活;一个投资,为今后的生活。故消费多则投资少,或投资多则消费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买车是消费,买房是投资。所以当他有了一笔不大不小的现金时,他毫不犹豫地买了房子。买了房子,要还贷,也限制了消费。他周围有比他年长得多的人,年年换新车,人到中年,却没有财产的积累,则往后的人生就会辛苦一些。

  如今他的收入已经大大提高,可他仍旧有节俭的习惯。汽油的价格总正在浮动。他就会在低价位时把汽油加满。习惯很难改,好的坏的都是。

  十几年前,一位富有的生意人对我说,“有钱难买少年穷”。又说,“一个人的成功,要看他的第二代。”我当时听得疑疑惑惑,不知深浅。时隔多年,尤其当我看有些少年富的孩子而立之年不立,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我才开始琢磨“有钱难买少年穷”这句话的道理。

  少年是成长期,是各种习惯的形成期,也是价值观的确定期。穷则必须行俭,穷则追求出路,穷会谨慎行事,穷也教你谦卑。

  我的性格习惯都同少年穷有关,儿子也同样。因为不是富有到随心所欲,则时时面对选择。选择便是做决定。这样的训练,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训练。有了这样的训练,有了做决定的能力,会自然地运用这一能力在其他方面,比如,读不读大学,读什么专业,做怎样的投资,选择怎样的生活伴侣。

  人生在世,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所以你得计划,节制,平衡现实生活的各种需求,兼顾长期和短期利益。这就是管理的理念和操作。对生活有管理,就有把握,有把握就有预期,有预期就有确定性,有确定性,人生便走向自由。

上一篇:艾普一家
下一篇:聆听壶口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