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对麦色的浪漫期待

作者:傅玉丽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5471      更新:2018-10-30

——评何尤之小小说集《麦色浪漫》

       眼前的这本小小说集《麦色浪漫》名列全民微阅读系列推荐作品。微阅读,正是一种作品微小、时间微小,快速而轻巧的阅读。只是,能在微阅读中,让人获得短暂的放松、或者进入片刻沉思,也不容易。因为小小说篇幅有限,能传达出意趣、哲思与触动相当不容易。
       本书中七小辑,收录的几十篇小小说,细读下来,立即会感觉,所写这些不仅为生活浪花的朵朵摘取,更多为浪花的滴滴捕捉。不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只是,随处可见的些微水滴,平淡、普通,不引人注目,甚至是极易忽略的部分。
       比如,工作单位称谓上与领导的巧合、理发、网友、给老板开车……等等,都是生活中谁都能遇到的事儿,可是在作者笔下,却呈现了另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生出对生活的会意与惊讶。使看起来相差无几的日常生活、似乎四处经验与常识相似的日子,不再大同小异,了然于心。在千篇一律之上,由观察的深入、细致造就了深深的相异与深刻,将人们的信仰、观念、禁忌、情感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一一展示而出。
       这些,其实就是生活的小细节、小折皱、小断面,一声叹息、几句闲话;一行眼泪,几声笑语。一缕思绪、一个念头、一种想法……看似微小,却是活生生的现实,为最真实的生活版本,正版的人生片断,而这些浪花击中读者,激起阅读愉悦与沉思,帮助人们体会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差异。这正是作者笔力的表现,更是作者对生活观察至细、思考至微的体现。
书中文章,虽微小,却包含命运沉浮、人性挣扎、时代变迁……不露声色中就已轻轻触动了人心,唤起了心中的共鸣。
       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开叔的牛粪史》。在《开叔的牛粪史》中,开叔爱牛,像对待人一样对待牛。牛粪可以肥田,开叔更热爱集体,牛拉屎时总是想法子让它拉到生产队的地里,还把未消化的牛屎也捡着,做成牛屎饼,也留着为生产队冬天烧猪食时用。等到分田至户时,他养着有着十年感情的两头老水牛,同样还把牛屎留给别人家的地里,他的行为受到人们的一致称颂。
       可到了90年代,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渐渐地没人在意他的做法,也没人认为该感谢他了。不仅如此,他还因把牛粪拉在别人家,遭到了责骂:“一泡牛屎粪能顶一袋尿素啊?一袋尿素不就百把块钱吗?你弄脏了我这身衣服,你知道这身衣服值多少钱?实话告诉你吧,四百!”弄得他一直到死都想不通,自己一辈子做的这事,一直被视为善行,到了后来怎么成了缺德的事儿呢。
       这个故事让人非常伤感,牛粪在农村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再有往日的荣耀与辉煌。这种改变开叔似乎没有明白过来。而他一如继往的做法,仅出于最初的初心。不知时代变化之中,这初心已市场不再。这种物非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恁是何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尴尬而唏嘘,永远处于两难之中。
       而在《菊梅》一文里,年轻女孩菊梅从乡下出来,去省城看望打工的父母。文章以她坐车写起,先是从山里走到镇上,在镇上坐汽车到县城,汽车上无厕所,下车即在火车站上厕所。然后重点是火车上的描写,上车找座位,担心对面的三个男人,又想上厕所却不知车上厕所是不分男女的,一直到火车进了一个车站才去上厕所,却又没赶上自己的车,急得“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待听到可以坐下一趟车时,她止住了哭泣,却望着空荡荡的铁轨想,“要是火车有男厕也有女厕,多好啊。”故事至此戛然而止,读者的心却为这位朴实、纯真而无知的农村女孩所触动,城乡差别、个人成长因这一小事变得不再为小,有种深深的遗憾与谴责之感。
       创建卫生城市,验收之时何等重要。偏偏要验收的楼盘上飘着一块尿布,这尿布正飘在主街道之上。《飘扬的尿布》中,在创卫办工作的“我”,为取下这一片尿布费尽了心思,各种方法都用上了,等到最终动用消防员取下来时,一纸罚单也下来了——因为“谎报火警。”而此前同意“我”这么做的创卫办马主任,却“收起笑容,说,你谎报火情,当然要受罚。”小人物的辛酸、无奈、郁闷此时喷涌而出,令人过目不望,更使读者有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整本书,看似平静、闲适的描写与打量着生活,带着世俗生活的亲切感,似乎波澜不惊,可作者内心的情感却在平静之下涌动、发酵。表面的日常感,与内里的力量感,暗潮汹涌,彼此形成一种暗暗的较劲儿,引人深思。
       而书中的故事,没有太多意外,也不制造离奇,质朴自然,文字看似轻松、自由、松驰,却包裹着生命的重感。另外,文章中,即使是讽刺、挖苦,也没有太过尖锐、厉害,相反有着深深的同情、怜惜之感,显示出作者心灵空间的广阔、纯厚,和情真意切,温柔墩厚的性情,对生活、对人生,即使有那么多暇疵、无奈、沉重或痛苦,但依然有种纯真、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宽厚的体谅和包容。
       在《麦色浪漫》中,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在乡村受到人们尊敬与爱戴,连她的肤色也受到欢迎,因为像小麦的颜色。而到了南方城里,她却因肤色与口音受到另类对待。对比之下,强烈的反差最后令她选择还是回到乡村,终于回到喜欢自己的乡村和孩子们中间。
       也许值得庆幸,女主人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那儿她受尊重,受爱戴,受敬仰。看完,让人为她欢欣,也为她的选择感叹。只是,一个女孩的肤色,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看法,竟然咫尺天涯,同样的肤色在不同的地方竟然受到如此不同的待遇,肤色此时就像个象征。透出的不仅是审美观的不同,而是城乡的巨大的鸿沟,以及个人的自我判断与自我价值选择的困难与迥异。这就超越了故事本身,麦色同样可以浪漫,不仅在乡村,或许在城市,在今后的某一天,当人们认识到这种健康与自然的本色之时。或者麦色也战胜了自己,敢于在城市在乡村自由行走、同样浪漫之时,那就是更大更高的一种浪漫了。
这种题材上的微小选取,完全足以放大读者的想象,直抵生活的本质。
       而整本书中有许多篇章,作者突破了传统小小说的写法,大量篇什写得非常散淡,少了小小说的奇,包袱不多,呈现出另一种散文化风格。
       比如《相逢在高速》、《第一碗面条》等,非常见性情,让阅读更为容易,有种轻风过耳、春雨滋润的感觉,不似当头棒般断喝,没有突如其来的撞击,文字顺滑,自然流泄,给人生以温柔的抚慰、亲切的慰籍、细心的关照。
       只是,这种写作的探索,在小小说创作中,一定得构思精巧、设计独到、切入深刻时使用,而如果没有一般小小说的奇处,势必冲淡文章的密度,让结构过于散淡,要引起注意。
       生活化、散文化、春风拂面、娓娓道来,正如书名《麦色浪漫》一样。
       麦色,是种特殊的色泽,有种饱满、丰润、阳光、丰收的感觉。还会有种乡土、坦荡、扎实的气息。田野上的麦色,赏心阅目,回肠荡气;放在城市,因色泽太多,审美上可能有点不入流。而麦色的浪漫,却是要用心、有意才能体会的,成为一种值得期待与想象的色泽。
       这本小小说集的特色,会引起争议,但这不足以让人忽视它的价值。相比于其他小小说,这本作为微阅读的书,可能会更能让普通读者喜爱。因读得轻松、放松、无疑是奉献给读者的一份好礼。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