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亲情悠悠

首页 > 散文 > 亲情悠悠

又听母亲叮嘱声

作者:金兰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628      更新:2016-12-26
文/金兰仁

不久前回家,我随妻挖地(荠)菜,路过母亲墓前,伫立很久。夕阳斜照,微风熙熙,山野寂静。我紧盯墓志铭的双眼逐渐模糊,精神恍惚,仿佛离开很久的母亲立于眼前。母亲面带熟悉的笑容,满口磁性的声音,我又在听她说话和叮嘱。
  母亲们都会经常叮嘱自己的孩子,是母爱。母亲也一样,她没有有远游的见识和深厚的知识,但与同辈的女人相比,明显不同。平日说话,条理清楚,“俗语”随口拈来,说服力强。她告诉我:“外公外婆教的,还有就是当年在私塾学堂外偷听的”,可见外公外婆当年悉心教育,用心良苦。
  母亲言中的外公外婆其实是她的养父母。母亲的生父是离家不远的村庄陈姓乡邻,接连生下两子五女,母亲排行最小。也许是时日艰难,母亲还在襁褓时,被父母送到邻村徐姓大户人家做养女。外公只有独子,年长母亲二十岁,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老来得女,外公外婆自然宝贝不得了。虽是富裕人家,但在哪个动乱年代,女孩子读书谈何容易。到城里新学堂学习,兵荒马乱,不放心,乡下私塾不收女孩子,外公外婆只能自己教育母亲。外公很看重母亲,视如己出,细心规划母亲的未来。之所以将母亲许配给父亲,是看重父亲念过书而且是大家族的长子长孙,离家就两里路,母亲可以经常看望他们,他们也可以接济母亲。所以,父母婚后的日子过得不差,但未能读书的遗憾让母亲抱憾终生,经常对我说:“要是以前有今天好,我也能到大地方念书,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外公外婆当初抱养母亲,就是要为自己做件贴心的小棉袄,但是在积贫积弱的年代,国破家亡,他们无福享受。1938年夏天,日军波田支队攻陷古城,同年秋天将魔爪伸向距古城十多公里外的家乡。外公是乡绅,不愿意与日本人合作,加之从城里来的汉奸“点水”,日本人兽性大发,抢走所有值钱家当后,将外公外婆锁在房屋里,放火焚烧。当时母亲出嫁不久,得益于乡邻预警和掩护,躲过了杀身之祸。每每说到此,母亲总是泣不成声:“日本人是野兽,将房子浇上汽油,守着烧不让救人,大火烧了一整天,砖都烧成渣了,事后都分不清哪儿是骨灰哪儿是木烬”,母亲从此失去至亲的亲人。
  正是这样特殊的经历,通情达理和坚韧的性格决定了母亲为人处事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别于它人。母亲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但明理,言语之间显大家闺秀的风度。她理事,温柔中见坚强,做事做人有板眼。从我记事起,不打骂孩子,说话出口成章,用称不上谚语,更不算成语的“俗语”来教育我及家人,既表达了她自己的意思,又让我们学到待人接物的礼节,做事做人的风范。
  每当家里年节或喜事请客,母亲总是叮嘱:“舅舅不到场不开(宴)席”。家乡习俗,年节及喜事请客,请的是亲戚,亲属作陪,而所有的亲戚中,舅舅(包括舅舅的家人)是贵客,是上宾,坐首席,首席不到,按常理不能开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包含了深刻意思。以家庭为单位,家中老人是家长,母系家人是当然的“上亲”,母系的长辈、平辈及晚辈就是宴席的主宾,父系中的长辈、平辈及晚辈是亲属,即使年龄再大,职位再高,也只能是陪客。当然,主家也会根据来宾的年龄辈分聘请陪客的,不适合陪客的亲属会避让的,以免尴尬。无论新旧待客礼节都很繁琐,难记难用,但是记住“舅舅”这个关键词就好办了,以此为基点,弄清称谓,推算位次,百试百灵。现在,儒学为理论基础的旧礼节虽然已经土崩瓦解,但宴席座次的安排原则没有变,平常说 “某人宴席上不讲理”就是指位次安排失礼。前些年,家住邻县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一件趣事。他的邻居家办喜事,来客多,主事人忙中出错,弄错了舅舅座位,气性大的舅舅见状以为外甥给自己难堪,开席前偷偷溜走了,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十分尴尬,成了四邻八乡的笑料。
  看字面,“人情急于债,头顶锅儿卖”很好懂,但是做起来不易。世代居住在一起乡亲,维系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亲情,而亲情相互走动才亲,有事时能及时出现才关系密切。相互走动之间的媒介就是互相馈赠礼物、有事及时出现和出钱出力,这就是人情。母亲很重情,她的信条就是记恩感恩。首要的是要记住别人给自己的情;其次就是要知道自己要做的人情,这是义务,无论别人如何,自己必须做到。大多数朴实的家乡人都重情义,即使捉襟见肘,也不会失礼,因而有“头顶锅儿卖”之说;三是人情往来是互动的,要相互来往。母亲对“断亲”很慎重,当人事变更或其它原因,无条件走动时,总让对方先提出来,然后自己携带礼物上门,商量后续事宜。可以说,母亲的人情理念,在家族里得到认可。有次在叔叔家中玩撒时,无意中翻出叔叔家的账本。16开对页,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相关人情,左页详细记载着某某亲戚送来的礼品,右页详细记载着回礼及送礼的细节。让人感动的是,其中详细记载着生病时看望的人数,做房子是帮工的具体细节,对即将到来的人情画上着重线,提示不忘记。账本中有哪么单独一页,让我很意外,叔叔用浓墨写着“大嫂生日”,做了明显有别于它人的记号,足见母亲在亲人间的份量。
  人情就是亲情的具体表现。亲戚之间的礼节是生活艺术,是很难把握的事儿,不是所有的礼重就好,闹不好,与你身份不相符合的礼物要被对方退回。不是所有的热闹都可以参加,否则大家会说你是“憨包”。回想起来,母亲对礼节拿捏得很好,亲属及邻居在礼节上送礼把握不准时,都会来找母亲商量。父亲过世后,母亲持家,厚道大方,人情往来,次次不落,所以亲属亲戚之间很和谐,从不口角,赢得大家尊重,没有枉为长房儿媳。最记得母亲好处的就是兄弟姐妹们,叔姑家的哪么多孩子生日母亲都熟记于心,并且母亲总能及时提醒,至于叔姑舅姨及亲戚的寿礼,我家哪份肯定是最早送到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还跳级。拿到成绩单回家时,到处显摆,撩得隔壁婶婶狠揍成绩差的堂哥,母亲看不过去,教训我道:“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货郎声音大,卖的是灯芯草,你是货郎?”现在想来,都为当时自己行为感到羞愧。“一块肉要煮熟了吃”就是警告我做事不要急,慢慢来,不要急急火火办不好事。同样也劝导偶然关系闹意见的叔叔们,慢慢消除误会,不要火急上房,伤兄弟感情。叔家做新房子,叔贪大,婶要量入为出,僵持不下,妈妈对着他们说:“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不然不舒服”,叔听后哑口无言。听说姐与姐夫吵架,我向母亲告状,她淡然一笑:“洗脸不奈鼻子何(意即是洗脸的时候,不可能不碰到鼻子),不要乱掺和”。几天后,我问姐为么吵架,哪知道她一口否认吵架的事,害得我这个告密者两头不是人,应了母亲那句“好人不合八字(一种算婚姻的习俗)”,胡乱白呼,最后闹得婆家不喜,夫家不爱。
  许多生活小常识,也是从母亲的俗语中学到的。“煎药陶罐压剪刀”( 煎中药时要将剪刀压在药罐子上),“药渣丢在大路上”,“不能对着污物屙尿”及“一犬不吃,群犬不尝”等等,长大以后请教中医,才知道,中药煎熬是有约定的习惯的。小孩子对着污物屙尿,在尿液的高温作用下,随尿液蒸发的毒物伤人。犬的习性是面对不熟悉的食物,没有同类品尝的话,其它犬不会贸然下嘴的,以免中毒。同大多数母亲一样,母亲也编制了许多善意的谎言骗我,也就是土话里“逗空”,让我能健康成长。“白天玩火,晚上尿床”,“上课乱说话,长大掉下巴”等等,说的时候还要加鲜活的例子,她骗了我和所有的兄弟姐妹,也达到让我们成为乖孩子,不乱玩火烛及在学校集中精力读书的目的。初中毕业后,能独立思考了,揭露母亲说:“见流星松裤带,明早可以捡到钱”及“就餐不如厕,如厕不聚财”都是骗人的,我怎么老捡不到钱,也没有发财,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傻崽,你不是长大了?”上大学时,偶然阅读名为《母亲的谎言》短文,为文中的母亲而感动,才明白天下父母均如此。后来我也如法炮制,再后来,我的孩子也揭穿我的谎言,看到孩子成家立业,心里高兴,大方地认错,但心里美的很,此时的我,真正体会到母亲当时的心情!
  母亲常说的俗语经常萦绕在心头。这些俗语或者俚语或来源于外公外婆,或来源于乡邻,或来源于日常生活,母亲用它叮嘱我们,是平民文化的传承。母亲常忆及外公外婆,他们是母亲精神营养和寄托的根源,母亲走前的那年春节,她特意对我说:“可惜,日本佬毁掉外公外婆,要是健在,我能尽孝心陪伴他们。当时他们在大火中不停呼唤我,现在每年忌日及年节时都还在呼叫我!”听后潸然,母女情深深似海,父女情长长似江!
  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她感恩的心时刻惦记着给予她帮助的人,也铭记给予她坎坷的强盗。也许是遗传,我也会出现幻听,耳畔经常响起母亲的叮嘱。母亲穷尽心思,将来源于外公外婆亲情传承给我们,用自己经历浓缩的俗语教育我们,终生受用,是了不起的母亲。我想,天下的母亲都相同,都是不署名的园丁,无论是叮咛,还是逗空,都是在为子女成长助力和铺路。也正是千万母亲默默的奉献,繁衍了中华民族的千万家庭,也正是万千母亲不停地叮嘱,千万母亲朴实的直着,才使中华文化才得到传承。
                  
                  二0一六年十二月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