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于文字中探寻文学创作的真谛

作者:王冬梅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2486      更新:2025-02-19

       陈玉兰的《追忆如歌年华》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照亮了一段特定时代下人物命运交织的画卷,也为文学爱好者们指引着创作的方向。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鲜活的时代群像。故事的主角们是余然、涂燕、花小溪、陈宁宁这四位下乡女知青以及来自农村的赵杏楠。她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各自演绎着波澜起伏的人生剧目。小说开篇,便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迷茫的年代。1974 年,年仅十七八岁的陈宁宁高中毕业,踏上了知青生活的旅程,这也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在随后的篇章中,作者有条不紊地叙述着她们在工作与婚姻中的酸甜苦辣。从青春年少的懵懂憧憬,到中年时期的世事沧桑,再到五十五岁退休后的人生百态,陈宁宁的一生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花小溪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她在奶奶亡故后,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与生活的残酷。而陈宁宁与楚建军、海东方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则像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情感风暴,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们沉浸在故事所营造的情感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陈玉兰老师的写作风格独具魅力,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用文字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体验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开篇作者写到“我们这代人老了。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芳华与容颜,唯一留下来的是记忆。人老爱忆童蒙,回忆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留恋回不去的时光。我将用记忆的故事,讲述我们这代人走过的风雨彩虹人生路,记录我们的成长、蜕变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见证那些岁月流逝和时代变迁的重要事件和精神传承,在变老的路上,珍惜初心,珍惜生命,珍惜往后余生的健康。”这段文字宛如一阵悠扬的钟声,在读者的心间缓缓回荡,直击心灵深处,瞬间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激发起人们对故事的无限好奇与阅读的渴望。
       对于像我这样怀揣着文学梦想,在文学道路上摸索前行的爱好者而言,《追忆如歌年华》无疑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写作,尤其是创作小说,宛如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险峰,困难重重。我常常觉得,作家就如同战场上的将军,每一部优秀的小说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作家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更要懂得巧妙地调动笔下的文字“兵力”,精心布局,周密谋划,方能在文学的战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然而,对于新手的我来说,仅仅是开头这关键的第一步,便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犹如置身于茫茫迷雾之中,迷失了方向。而陈玉兰老师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击主题核心,轻而易举地抓住了读者的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开头对于一部小说的重要性。
       当有了引人入胜的开头之后,布局谋篇则成为了决定小说成败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像《追忆如歌年华》这样一部具有回忆性质的小说,其时间跨度之长,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如何在这浩渺的记忆之河中精准地选取典型事例,无疑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经过反复研读陈老师的这部佳作,我逐渐领悟到,选择典型事例必须紧紧围绕作品的主旨,时刻牢记写作的初心,如同航海中的灯塔一般,始终紧扣主题,方能使作品不偏离航道,驶向成功的彼岸。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部小说也为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以往,我的作品总是过多地侧重于叙述,文字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感染力,难以打动读者的心灵。而陈老师的小说却让我明白,真正优秀的作品应当是细腻的描写,而非简单的叙述。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氛围等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才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此外,语言的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亮点。陈老师的文字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感、鲜明的身份感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她巧妙地运用一些地方性语言和俗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应当能够引领读者走进作者所构建的独特世界,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洞察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多彩。
       在未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我将以《追忆如歌年华》为指引,不断汲取其中的营养,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终有一日,我也能够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书写出打动人心的篇章。

      作者简介:王冬梅,保定市竞秀区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诗词协会竞秀分会副会长,保定市竞秀区鹏飞培训学校校长。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