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我的亲历与感动

作者:梁健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4563      更新:2022-05-16

   

        中国侨都,2021,迎来了广东省江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普大喜奔。

        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缘分,兴高采烈,齐齐逸动着我年轻的心,感慨万千。

        看啊!青春期时,牢牢地结下的文艺之缘:牵出了,我艰辛创作的一段段难忘经历;亮化了,我与江门文联、江门文艺杂志社、相关文艺协会密切交往的美好回忆……

 

 一

 

       秋高气爽,倚窗凝思。

       心头,云蒸霞蔚。爽爽的,铺开了青春花路,叫我轻快踏进,情不自禁地与《江门文艺》聊起了心事儿。

       时隔将有20个春夏了,迫不得已地弃文从政,中断了我同文学的紧密联系,也拉开我和文艺界的“情义”。不过,深深“扎根” 在我心田的《江门文艺》呵!却一直是“春意盎然”。

       光阴荏苒。近几年,柳暗花明,深得领导器重,参政议政,重操旧业,主编冯如故里的侨刊。瞬间,迅雷般激活了,我冷淡廿载的创作热情。2020年春,一组新作从“健康人生”朋友圈的“微言微诗”系列,脱颖而出,“捷足先登” 新版的《江门文艺》。郭卫东主编给我专门寄来两本样刊,喜出望外,我太感动了。

      《江门文艺》你还记得吗?作为恩平锦江诗社创始人之一的我,同你,很早就有了亲密关系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比我提前两三年跻身省级作家行列的吴迪安师兄,当时五邑地区还很少人加入到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的,他刚刚“领证”,就被选拔到你那里,精心编织诗的花环,为还是“少女”的你,扮靓靓哟……

       是啊!那时期,恩平文学确实璀璨夺目。忆当年,仿佛听到了青春的足音,我们在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恩平文联主席唐奇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鼎盛,文友们个个活力四射,出了作品出了人才。因此,恩平文学被赞誉为江门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标杆。尤其是,恩邑掀起的诗潮,潮涌浪高天地阔,砥砺奋进闯一流。短短的几年间,诗歌之花开遍全国各地,异彩纷呈,年纪轻轻的锦江诗社培养出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广东诗人,创此佳绩,在华夏众多诗社中是屈指可数的。

       而我,怀着当教师父亲的殷切期望,正好担任恩平报副刊主编,责无旁贷,常去校园的文学社切磋座谈;还不定期,在“锦江”版推介本邑作者的作品,时有作短小评论。诗友们齐心协力,为振兴恩平文坛大放异彩。

       那时呀,我勤奋好学,笃行致远,不负韶华。我的文学创作,也因得心应手的工作环境,而“很自然”地到达了巅峰期,如痴如醉。这些,迪安师兄都了若指掌。他常常向我约约诗稿,有时,也对“作业”微调修饰,以高质量去点缀你的靓丽。想起来,蛮开心的啊!

       而今,《江门文艺》与时俱进,华丽转身。艺术的多元素重装嵌入,图文并茂,彩印精装,颜值高高的。虽然,纯文学的版面明显减少了,上稿也难哦,可是,文艺的层次感比以前丰富多了,十分养眼。

       这回,我利用年休旅游度假,与诗同行,应景即兴。“写生”得稿,潜心塑造了“诗与散文的结合体”——《旅迹心痕》,一连六章,连贯两个珍贵的页码,深度荣幸之中,也感到有点“不好意思”。的确,拙作一刊出,有好几个诗友向我祝贺:“好嘢!作品发表改版后的《江门文艺》,在恩平你系第一个呀!”说得我美滋滋的,好像中了头彩。

       凭栏远眺,说句心里话。早在1992年7月,我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是年龄最小的一个,那时江门五邑地区共有十多人。然而,纵观自己的成长之路,无处不辉映着江门文联、作协、江门文艺杂志社和恩平文联主席唐奇老师正确的“引领”,才免了走弯路。时至今日,青丝已去,白发染头!我只想,感恩知足,快乐地向前走……

 

 

       疫情还未了,我宅在家里,悠闲的整理一下书厨。无意间,在堆叠的地市样刊上,瞥见了一本旧装半月刊的总第213期《江门文艺》。一睹,江门文联、作协昔日办刊的风采。

       惊喜的发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莫言,也爱上了《江门文艺》哩。竟然,他的散文大作《你不是我的爱》,与我的两章小散文诗《友谊》《爱的瀑布》不期而遇,相见在同一期,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早早听闻,当时的《江门文艺》发行量相当可观,辉煌岁月突破37万份,在广东省文学期刊中雄踞第二。皆因,《江门文艺》这个五邑文坛的“风向标”,以其独有的格调,协和出大众、大雅的“二重奏”, 喜闻乐见,赢得了庞大的“打工一族” 超喜欢,成为时代青年“聚集地”。而每一期的《江门文艺》,繁花似锦,版块灵动,大方得体,很接地气迎合了老百姓普通的口味,爱不释手。另外,刊中后三页、封三、封底的广告给力,使这个通俗文学刊物风生水起。

       桌面上,这本1999年10月下半月号的《江门文艺》,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就可见一斑。

       向文学报刊投稿,“石沉大海”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深有体会。起初,我将视为“掌上明珠”的诗作,投寄到江门文艺杂志社,都没有见刊。即使约稿亦是如此,但我从不气馁。几番考量,原来,没仔细阅读《江门文艺》的过稿样文,知彼知己。后来,吃一堑,长一智,有的放矢地去写,使诗作含蓄蕴藉了,屡屡上刊。这条经验,我爽歪歪将它“发扬光大”,各类拙作哟,便很快的走向大江南北。

       名不虚传,《江门文艺》的知名度,真的挺高,深入人心。话说,那组章散文诗《旅迹心痕》刊出不久,我“一不小心”将此期的样刊照片,发到省里一个文学群,一下子,就引起了群友们广泛的关注。“亚明”、“平心”等几位印象深刻的诗人,在群里首次跟我攀谈。他们说:“我哋后生仔时,同《江门文艺》的感情好深喽!都系佢的忠实粉丝……”话入心头,我甜津津。

       回忆的“话匣子”,随意打开,“播放”我们在“第一时间”,给江门文艺杂志社投稿的往事。个个讲的情切切,听的乐悠悠,在300多个诗人、作家“面前”,共鸣共勉。乘兴,微笑联上微信,我们从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诗友。现在,清闲自在,各自于朋友圈,时不时“官宣”诗作发表的喜悦;他们还私聊我,“顽皮”地分享,“一意孤行”创作的乐趣。

 

 

       写诗,乃是我的心头好;感恩诗,挺快的把我“送进”了省作协。

       诗歌创作的10多年,我笔耕不辍,离不开江门文联、作协、评协和恩平文联的培养、扶持。

       1993年初夏,我的第一部诗集《心之翼》,在记者生涯10周年之际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其时,省作协内刊《广东作家》作了花边新书介绍;《江门日报》“蓬江”文艺副刊不惜大篇幅推介。恰巧这一年,江门文坛非常热闹:年初,江门作协前瞻性的依托澳门森基公司成立了文学基金会,旨在推动和繁荣江门五邑文学事业,史无前例;接着,江门文联、作协组织召开了一次为期两天的侨乡文学作品研讨会,盛况空前。会上,我的诗集《心之翼》也在研讨之列,省、市评论家给予江门作家15部著作以中肯的评价,与会者欢欣鼓舞。

       同年11月,江门文联、作协把上述这些文学评论结集为《唱一支故乡的歌》,交由花城出版社精选出版。书里,有评我诗集的两篇评论:一篇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欧阳翎和《作品》杂志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郭玉山两位老师合写的《美丽的山稔花》,另一篇是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门教育学院副教授罗田老师写的《清香袅袅  彩翼翩翩》。

       我是第一批加入江门评协的。这回,诗集有幸得到罗主席撰写评论而“别开生面”,不但反映了评协领导对年青会员的关爱扶植,而且彰显了院校老师心怀“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此刻的心情更为激动,感恩省作协欧阳主席和郭主编两位老师,百忙中为诗集写序,还来电对诗集作“现场”批改、修复。他们言传身教,寄予厚望,让我受益多多,信心满满。于今,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一部厚厚的文学评论集的诞生,是五邑文坛一件大喜事,既展现了侨乡文学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又是对江门市文学创作中坚的大检阅。抚今追昔,我想,这本集子对促进今日江门市文学事业的稳健发展,仍然有着借鉴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翌年,《心之翼》不负众望,荣获江门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一年,我被评为恩平市、江门市优秀文艺工作者和江门市优秀作家,受到奖励。打这以后,荣誉转化为动力,静如止水,砥砺前行,我创作的劲头更足了……

       随着江门文联、作协不断巩固文学基金会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江门地区文学创作、研讨等活动的出色开展。同期,作协文学基金会“双管齐下”,资助江门作家出版著作,美事连连,普遍受到五邑文学界同仁的盛赞。

       沉浸在这一片赞扬声中,转眼间,到了1998年10月。我的第三部诗集《灵之韵》纳入“蓬江文丛”顺利出版,这完全得益于江门作协文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该诗集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著名作家、江门文联主席邝宇老师亲力亲为,给予厚爱及具体指导,我感激不尽。最近,恩平文友小聚,谈天说地,你一言我一语,欢聊到此事。面对,今天高昂不下的出版费,众友唏叹:出书难,力所不及。顿时,茶几上方的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

 

四  

 

       作文,是我当了十五年记者的职业;职业,又夯实了我文学创作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有这样一个写作小循环,先用诗的语言写散文诗,又用散文诗的语言写散文,再用散文的语言写纪实文学,后从纪实文学里面提炼诗。平时,在新闻写作上,我喜欢写富有文采的特写、通讯。往往,在字里行间,适中添加文学的元素,融入到主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写出自己的特色。我总觉得,这样用散文的笔触去写新闻,是一种享受。

       其时,习惯沉淀自然。灯下,我陆续写了一些文章,如《寄托乡情壁画中》《小有名气的恩平米粉》《微笑招财》《恩城赏花》《文明窗口》《恩平有条“打金街”》《破土而出》等等,散见于《人民日报》《华声报》《澳门日报》及省级报刊;有的,获取了征文奖。

       顺便一提,当记者长期的接触和积累,的确,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现成”的散文诗创作素材,唾手可得。就拿那部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获奖散文诗集《哲思缤纷》来说,从阅读中,可以理解到这一点。

       百章散文诗集《哲思缤纷》1997年5月面世,原载《广州日报》“珠江”副刊的占了四五十章,它们欢欢乐乐,组织了一次诗情画意的“聚会”。记得,著名诗人、广东散文诗学会创始会长、《广州日报》副刊部副主任于最老师作为我入会介绍人,他在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的推荐评语中写道:“我先认识梁健生的诗,进而认识他的人。他不随波逐流,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在生活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他的散文诗一直写得不错,好在他紧紧抓住他熟悉的侨乡题材,写法上不追求怪异,不甚朦胧,读得懂,可理解,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的散文诗真实生动地反映当今社会生活风貌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充满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气息,得到读者认可。……”

       1992年秋天,江门文联紧跟时代旋律,讴歌改革开放。以“侨乡行”为题,组织部分文艺家开赴五邑各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广为采风。我们积极地投入到这次活动,目睹了侨乡江门五邑的干部群众、旅外乡亲,上下一心,内外一致地为振兴江门五邑经济,建设富裕文明侨乡而奋力腾飞的精神,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弦,拓阔了我们的视野,从而,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

       回来以后,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超常发挥,奋笔疾书。短短几天,以散文形式写出了《绿醉东安》《气枪射开七彩花》两篇报告文学,真实性地反映了侨乡恩平伟大时代的风貌。

       1993年3月,这两篇报告文学,入选江门文联编印的《侨乡行》一书,结集出版。后来,由于《气枪射开七彩花》出彩,在《粤港企业家报》发表后,又被选入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改革文学丛书《中国企业名星》卷。

       回顾此次参加五邑文艺家采风活动,自己不仅锻炼了笔力,而且增长了见识。之后,著名书法家、江门文联主席薛剑虹老师欣然为我写了一幅“健笔生花”的小横幅书法,我喜不自胜……

 

 

        青春梦想,丹青情缘。好友们都以为,文学,是我之所长。而我的初心,却定情在丹青。

       自幼,我就酷爱美术。二十来岁时,命运,推荐我打“文字游戏”,没料到,仅几回合胜出,乐不可支。因而,那些年的美术情绪,似乎雾里看花。

       难忘的是,在我热衷文学而搁浅美术时期,是江门美协理事张永涛一再鼓励我、支持我,要求我坚守丹青。就这样,他时不时对我的画作进行指导,使得水墨丹青大有长进。于是,享受春光,我从多情中走出,对国画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又热爱了起来。

       画友的激励,力挺我对美术的忠诚与执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美术创作又进入了“新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幅国画拙作——《春篁》《幽林》,先后入选了江门市美术作品展览,国画新作时有在多个地市报刊发表,有的还“诗配画”刊登。最终,我怀着初心加入江门美协,圆了,少年时立志要当一个画家的梦想。

       近年来,诗、文、画“聚力”,下沉到我的心海,“一石激起千层浪”。故而,一阵阵“涟漪”,一朵朵“浪花”,花样般“弄潮”,“潮”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

       跨入2020鼠年的华夏,众志成城,人人皆兵,处处展开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捷报频传。

       疫魔凶残,勇士对决。此刻,江门文联号召文艺界的我们,要奋不顾身拿笔当枪,投入战“疫”。战旗猎猎,文与艺,在并肩作战:一方面,赋诗疾书颂赞英雄;另一方面,翰墨丹青助力抗疫。

       谁都知道啊,我一向来都是爱好画画花鸟画的。虽然,偶有画作入选市里展览,可是,此次响应江门文联“艺”起抗“疫”的号召,在美术作品中,画人物画的表现力最强。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道难关。

       迎难而上!下笔凝重。正是白衣天使顽强抗击疫情的精神,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于是挑战自己,尝试以诗的意境,用诗的语言,要生动绘画出“人民卫士”的光辉形象,向他们致敬!

       创作中,我拿起久违了的画笔,运用白描勾勒的手法贯穿始终;简笔营造,力求用笔俊朗,干脆利落;整体突显出人物炯炯有神的眼睛,使之锐不可当。看!全副武装的战士呵,紧紧握着拳头,在宣示决胜疫魔……

       满满鼓励的是,《人民卫士》这幅国画,2020年2月13日在江门美协公众号发表之后,又跟诗悄悄话,相会在江门作协抗击疫情主题作品的特辑里。紧接着,此国画在网上继续“走红”,与我创作的抗疫散文诗《逆行而战》一起,不仅被江门文联官方公众号“选中”,而且,还登上了“今日头条”。

 

      后记:2021年9月,欣然命笔,初稿写于中秋节前后,最后定稿在10月26日。几易其稿,文艺圆缘,谨以此篇纪实性的散文,真情参与这次“我与江门文联”征文活动,表达心声。

 

       (注:这篇长文发表于广东江门市文联主办的《江门文艺》杂志2021年12月总第594期)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