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走进徐迟水晶晶的南浔

作者:韦启文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6591      更新:2015-12-24
文/韦启文

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南浔,可想他对故乡是多么眷恋和热爱。这也惹起了我去南浔一走的念头。
我去南浔是在十一月底,时令已立冬十余天,但车外阳光灿烂,车内甚至感到有些燥热,如春天一般。从上海一出城,在星罗棋布的村庄群里,可以见到一片片金黄的稻田。这些稻田与各式楼房相辉映,有田园诗意,也有城市风貌,相衬成景。这是苏杭一带常常见到的,我所见到的南浔正属这种大风格中的一个地方。
听说我要去文园,有人告诉我,往前走一会右转,再走到一个叉路口,左边就是,十分钟吧。我走着,心里默念十分钟。右转进入一条小径,一边是民居院墙,另一边是一条不宽的清流,碧水涟涟,好似追赶行人匆匆的脚步,这算是我第一次见到南浔的水,水晶晶的水。清流那边林木扶苏枝条摇曳,掩着小桥和小楼,无疑平添一种好奇和诱惑。走约百十米,到了叉路口,左边就是目地地,其实五六分钟矣!南浔现在近十万人口,而徐迟当年的南浔仅一万人左右。名副其实的小镇,五六分钟的路程放大为十分钟,走不了几步也就到了。
朱倍得先生领我进文园谒见徐老,在一汪水晶晶的湖畔,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门上镌刻着“徐迟纪念馆”。小院正中是徐迟半身铜像,身旁是松柏和翠竹。我肃立,三鞠躬,站在铜像旁拍照,这是我与徐老第一次合影。
我认识徐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会时认识的。他常着西服,即使穿茄克,也打领带,整洁而精致。总是笑眯眯的,十分和霭。他发言话不长,声音不高,但有见地,是文学的,也是诗歌的,真挚中不乏天真。他未染时令八股。
我想不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他的作品,但有几件作品我印象最深。一是五十年代写的一首诗《撒尼人》——
云南的撒尼人人口不多,
他们可有两万多音乐家,
他们有两万多舞蹈家,
还有两万多个诗人!
还有两万多个农民,
还有两万多个牧羊人,
但不要以为他们有十万人众,
他们只有两万多人。
朴实的语言,诙谐大胆的夸张比喻,令人称奇。
后来是《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以及《地质之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读了两个版本,先读人民日报的,我记得署名加注“特约记者”几个字。应该说是简本。后读人民文学的,一开头是一个数学公式,我猜了半天,又请教了一位学数学的同事,都不得要领,当时就很佩服老先生对数理的造诣。而当时如此大胆为臭老九立传更令人肃然起敬。
半身铜像后面就是展厅,一间约十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布置复原了他在武汉东湖畔的书房。沈女士问我像不像徐老书房,我说完全一样。依墙一排书柜,小书桌上放着一台电脑,当是他用过的电脑。上方墙上挂着他自书的“小楼一角”木刻匾牌。这“一角”便是他的世界,是无垠的宇宙。还有一把木椅,一个摇摇椅。
徐老八十年代就开始用电脑写作,乃湖北作家第一人。当时他已近古稀,很多人也还不知电脑为何物,可见他追随时代步伐是多么紧促啊!他的一生心随时代,他的热血永远沸腾。“九一八”后他毅然离开上海赴东北抗日,因受阻滞留北京,借读于燕京大学。抗战期间到重庆,从事进步文化工作,毛泽东曾书“诗言志”赠之。解放后到北京工作,曾赴朝鲜战场采访,写了很多作品。后来湖北要建武汉长江大桥,建武钢,筹建三峡大坝,他又到湖北写大桥,写武钢,写三峡,由此而当湖北作家直到终老。作为一个作家,徐迟的思想是超前的,对现代社会的弊病他也作了一番思考。他翻译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他认为随着社会加速现代化,人们必然会想起梭罗。当我用极大的耐力读完他的这部译著,我为他的预言折服了。他以社会生活为师,是一个有一颗水晶晶的心的真实的人。
在江南水乡,民居沿河而建,是名副其实的亲水人家。南浔也一样。河网密布,流水清清,两岸砌着规整的条石,隔一段就有一个石级小码头,淘米洗菜,仍为时风。水上有石桥横跨,有虹桥有平桥,得交通之便,更为水乡增添无限风景。徐迟出生地那一带全是旧时民居。有两层的屋子,也有平房,出门两三米就是小河。我从河沿走进小巷三四十米,右边墙有一个小门,仅可一人进出。推开虚掩的木门,这就是徐迟出生地,砖墙和门窗斑驳着岁月的印痕,他在这里渡过童年和少年。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小院,院角有两株不高的树,在尽情的享受着冬日的阳光,这阳光也曾经辉照过徐迟。我还想,小时候的徐迟一出门就可以到河边玩耍,水晶晶的少年时光一定缤纷多彩。而这种情景也一定经常出现在他仍然多梦的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梦想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而到老年往往就会回到他梦里的故乡,回到他少小生活的世界里。这是不是一种悖论我不得而知,但如今已过花甲的我,也有了这种感觉,我理解徐迟。
对于南浔,徐迟曾经几次去去回回,他在小镇当过小学教师,也在南浔中学教过书。去得最长的一次是1949年解放后,他离家去北京,与阳光和风雨兼程,但到晚年他还是回来了。在他的《江南小镇》里回来了,在《家乡传来消息》里回来了。
1996年11月他知道南浔成立一个专事老年公益事业的浙江久安公益事业有限公司,他为董事长朱倍得写了《家乡传来消息》,又关心起老龄问题了。他说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事业,并祝他成功。后来果然火火红红,有老年医院、老年公寓、老年文化一条街,还建了一个千翁宾馆,又征地六十多亩建了文园,成为南浔一大景点。这篇文章在他驾鹤西去两年之后,于1998年12月13日发表于人民日报,他的绝笔也献给了水晶晶的南浔。
南浔早名浔溪,后称南林,南宋时取两名首字,始为南浔,如今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南浔不仅是富饶之乡,而且出过很多人物,商界、政界、军界、学界,都有功勋卓著者。文园名人长廊刻有一百个南浔名人的肖像,其中有明代三位首辅,有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有共产党的四位中央委员和国民党的四位中央委员,有八位院士。朋友特别提醒我,南浔院士占南浔人口万分之八,美国也不敢比啊!这么说来名人长廊中的徐迟和他父亲徐一冰则占万分之二了。
沿着流淌的清波,移步于从历史中延绵下来的纵横交错的石板路,走过一座座石桥,人们在一座座或中式或西式或中西合璧的深宅大院里,叩问历史的兴衰,同时也领略这些名人各具色彩的风流,窥视江南小镇在历史的不同节点上曼妙婀娜的身姿。
冬日的夕辉在天幕上衬出森林般的马头墙,浔溪两岸开始出现几点朦朦笼笼的灯光,屋檐下酒旗微微拂动,在神秘的氛围里产生几分迷离。但我巳经记住了江南的这一隅,记住了徐迟的南浔,记住了他对南浔的歌唱和眷恋。
徐迟身后,人们说起他时少不了会用浪漫的徐迟、天真的徐迟、可爱的徐迟这些词儿。徐迟的66个水晶晶里写了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竹径,水晶晶的少女,水晶晶的老者……,可我认为还应加上一个:水晶晶的徐迟。
到了南浔我才想起这个冬天是徐老故去十二周年。2006年12月湖北省作协曾举行一个追思会,到会百人以上。当时我说,徐迟是一本书,值得每一个头顶“作家”头衔的人认真去读。今年我謹以此文纪念他,纪念一个水晶晶的灵魂。
  
上一篇:远方的扎西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