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回忆我的父亲宋位三

作者:宋克元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021      更新:2015-07-20
文/宋克元

父亲离开我们快四十年了,时间虽然逝去这么久远,但他生前的一幕幕情景是那么的真切、清楚,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我终身难以忘却的,我也不想忘却的!

父亲名定宇,号位三,是祖父泰階公的次子。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甲戌)七月廿五日生扵贵州盘县楊松。一九四八年三月廿八日逝世。

父亲幼年時代,正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国势日费,政治腐败,军备癈驰,階级矛盾日益深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生活和思想形态都在發生深刻变化的年代。从小受业扵乡名儒朱大韶(号九成)先生主持的凤鳴书院,由于勤奋好学,人又聪颖,光绪廿一年乙未(1895)年就考中了“秀才”。一八九八年(光绪廿四年)清政府廷议变法,颁令各省、府、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学堂。省会大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治书院为中等学堂,县书院为小学堂。一九0二年,贵州大学堂成立。这是一所在新历史条件影响下,贵州求新的省属最高学府。父亲和同乡冯培蘭(祖香)先生,就读其间,较多地接触到当時国内的新思想,新学科,也开始学习了数学、格致(物理)等新学科。继又转读师范传习所(当時培养中小学教员的学校)。毕业后与祖香先生相偕返里,开始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一九0六年(?)间与祖香先生及留日归来的同盟会会员高西樵先生等创立盘县第一所新型学校——南台小学。高西樵先生任校长,父亲和冯先生等任教员。由扵他们的影响,开创了盘县一代学風。一九0八年,清政府为实行“议会政治”作准备,令各省筹备咨议局。父亲被选举为贵州省咨议局“议员”。但他大部分精力,仍然放在教学活动中。

一九一一年,辛亥光复,民国肇造,何麟书长贵州军都督府教育司,迭电相邀,父亲与冯祖香,唐伯香先生至教育司参加工作。当時政局,風云变幻,动荡不定,军都督府也是混乱一团。这些争权夺利,唯权是争的勾当,与自甘淡泊的父亲,志趣不符,很短時间,就辞职回乡,仍执教南台学校。

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二0年间,父亲先后在盘县任南台学校校长,劝学所长,省议员等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兴办教育事业上。盘县女子小学的成立,当時有人反对,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姑娘家还进什么学堂!”父亲和龚梓材先生等力排众议,极力支持并推荐张介石(女)先生为女小校长。当時,各乡文化落后,全县僅有一所南台小学,其余各乡,仍是私塾,所授课程,也还是《四书》、《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等。父亲在任劝学所长期间,经常巡访各区乡。动员当地的绅良富户,劝说他们集资办学,并建议政府拨款相助,提取庙宇田产,充作校舍及教育经费。后来,水塘,三万底,亦资孔、鸡场坪等区乡先后办起初级小学或高级小学。与父亲的积极倡导,赞助,支持都是分不开的。一九一五年,教育部以“办学育人,成绩卓著”颁授二等嘉禾勋章,以资奖励。

一九二一年,普安易荣黔(晓岚)任贵州西路巡宣使兼黔军第三混成旅旅长,易公与我家属世谊,交往颇深,特邀请父亲到他幕中,受聘为参议,编修,军法处长。后又任普安县县长,贵州西路巡宣使署秘书长等职。这短暂的从政期间,父亲本着清慎勤的宗旨,襄助易公,对治地多有建树。在易晓南隐退后,父亲仍回乡从事教学生涯。一九二 年与姜凤翔(鳴岗)、谢玉书、冯祖香等先生倡议,在邓汉祥先生赞助并等到盘县、安南(今晴隆县)、普安三县政府的同意,创立盘安普联立中学,鳴岗先生任校长。父亲担任国文、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九三四年,盘县女子已有好几届毕业学生,因交通不便(当時盘县还未通公路),不能外出升学,请求就近报考“联中”。又遭到地方封建势力的阻挠,他们认为男女同校,有伤风化。因而坚决反对。父亲与冯祖香、谢玉书、谢陶然等先生认为:時代是发展的,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子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乃与县长蹇炯才商量,开办一所盘县女子师范传习所(二年制)。解决了女子毕业学生升学问题。也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小学师资。

对家乡的公益事业,父亲总是热心支持和赞助的。一九三七年,彭安富先生任盘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准备筹办图书馆,来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普及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图书馆工作是重要的,它不仅是读书人的命根子,也关系氏运国脉。你们能热心及此,我非常高兴!”建议彭请求政府拨专款资助和向在省内外的同乡贤达请求捐助。并代彭撰写呈文及函稿,同時将家中珍藏的一批图书包括当時存世极少的家乡重要文献《普安厅志》率先捐献出来。

父亲一生所处的時代,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時代。儒家的正统思想与近代民主革命的思潮,对他都起着深刻的影响。他爱国忧時,他认为要富国强民,发展教育是基础。而兴学育才,则是基础的基础。父亲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并乐此不疲,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的。“联中”成立時,没有数学教师,父亲毅然承担代数的教学工作,这对从经史中钻研大半生的老教师说来,压力和负担都是巨大的。但父亲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凭着对学生的关怀和责任感,潜心自学,在教学中闯出一条新路,所授课程都得到学生的热爱和敬佩。充分证明父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父亲是一位质朴诚挚的教育工作者,对待教学,始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没有半点含糊。他讲授课程,从不搞旁征博引,从概念到概念的说教,也不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宣讲,而是根据学生的程度,用纯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所讲课程的主题,因而使大家感到通俗易懂,获得教益。讲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父亲总是以诲人不倦的精神,有问必答,从不回避。而是循循善诱,详加解释。有時发现讲得不准确,第二次讲课時,立即发表正确意见。始终抱着“恂恂然,儒者之风”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工作,不文过饰非,以免误人子弟。

父亲一生治学教学,待人接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很大影响。孔子的“忠恕”之道,父亲认为:“忠是尽己”,为人。是自内向外的情操;“恕”是推己及人。人已平等的内外结合的情操。父亲常说:“今日可为之事,莫待明日;自己能为之事,莫望他人。修为尽其在我,時命听之于天。”他以这些进行自我修养,同時也以这些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及族中子弟。在师生之间,父亲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亲切诚挚。从不摆老师的架子。而受过父亲教育的学生,对父亲也是备极尊重和关心的。师生之间,情感是融洽敦笃的。父亲一生,继承乡贤范兴荣,朱九成等先辈育才的传统,为家乡培养了一代代人才。如谢陶然,鄢建南、王淑芳、张道藩,谭本良、张适南、张凤祥、冯宜之、张汉昌、郭乃安、黄世琮、会儒修······等人。他们都是学有专长。在不同的历史時期,在各个领域为国家,社会和乡里作出贡献的人。在治学中,父亲的兴趣是广泛的,他以严谨的态度,刻苦的精神,孜孜不息的努力,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以及诗词书画,都作过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他的诗文,朴素自然,从不用美丽的辞藻装饰,但写作功力非常遒劲,表现力很强,感情诚挚深厚。特别是他的感怀诗,质朴深沉,充满爱国忧民之情,读后,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写日记,五十余年从未间断。连同他自编的《竹轩诗文稿》三卷,约数百万言,这些历经他一生心血的著述,竟在这三十多年的巨变中,遗失殆尽,思之不禁黯然!

父亲是一个普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一生历经坎坷。或从政,或襄赞戌幕,或作议员。而始终保持淡泊质朴的读书人的本色。没有追求权力的野心,没有贪图发财的奢侈。一世清贫,两袖清风,问心无愧地在兴办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完自己的全部路程。“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人民总不会忘记在不同的历史時期,为社会,为家乡做出过贡献的人,几十年后,人民对父亲还能回忆他,赞颂他,证明历史判断是公正和严峻的!

哲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对他的哀思与怀念,则是无穷无尽的!

1986年3月28日父亲逝世卅八週年 写于昆明

(本文作者宋克元,宋位三先生之子。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贵州大学。)

后记:昨天在城关表舅手里得到舅公(本文作者)回忆母亲外公的手稿。如今,写这篇文字的宋克元先生已经在八年前去世,八年,会减退一个已故人的心愿么?我能做的不光将父辈执着盘县教育、待人接物的精神发扬光大,还要将这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大白于天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盘县教育所走过的路程。也让更多的人铭记那些盘县教育的奠基人。宋位三先生获得的教育部二等嘉禾勋章和他倾注一生心血的《竹轩诗文稿》早已经在文革的大潮中灰飞烟灭,可我相信,有一枚无形的勋章一直都在,在历史的记忆里,在人们无法回避和遮盖的高天厚土之上!——金美茵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