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小镇故事(十)

作者:李三三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7166      更新:2021-07-03

       小镇故事写到现在,写到的人物几乎都是女性。前面写了那么多位婆婆,是不是要写位公公(公公是我们家乡对爷爷辈男性的称呼)了?我的记忆中,似乎没有和公公们交往的经历,甚至都不认识几位公公,他们都在我出生前或不记事的时候就去世了。男人平均寿命低于女人,再一次被我们镇上的公公婆婆们证实了。

       要说有点印象的,就数左隔壁邻居家的公公了(这家的婆婆前文已写过)。小时候我到后院去,经常会串门到他家去玩。那时他总是坐在一张藤椅上,天气暖和一些,会搬到外面院子里坐着。长大后才知道,那时公公已经得病,一条腿的腿骨有病,一直治不好,中后期无法行走,只能一天到晚坐着。现在猜测,他当时可能患的是骨癌。

       如前文所述,公公是招女婿来到婆婆家的,一个外乡人来到镇上落户,自有他的艰辛。公公很努力也很能干,除了开店,他还做别的生意,且都做得很好。公公婆婆非常恩爱,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的夫妻中,为数不多。公公挣钱养家,买房子,对婆婆很关爱,在外从没闹过什么绯闻。婆婆对公公也是体贴有加,心怀感恩,配合默契。尤其是公公生病后,婆婆千方百计弄好吃的给公公吃,为了让公公吃的心安理得,不心疼钱,婆婆总是把贵的东西说得很便宜,邻居们了解婆婆的心意,都帮她瞒着公公。

       公公家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公公不仅培养子女读书,平时管教也是出了名的严格。惩罚手段之一是罚跪,点一支香,香点完才能站起。邻居小伙伴要一起出去玩,等不及,会偷偷地把香掐掉一点,因为公公忙,几乎不会被发现。他们家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男的都会做家务,且又快又好,这种现象在那个年代不多见。

       公公曾经有两次破财经历,这对一个生意人来说是个例还是常态,我不知道。

       公公家在镇上买的房子是人家的私房,很宽敞。谈好价钱,做好房契变更手续,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即便是在解放前,这些事也不复杂,有规可循。那房子原房主是三兄弟,其中一位不在家,可能是公公不清楚这件事,房子成交时只有两个人的签字。抗战胜利后,那家另一兄弟从重庆回来了,就来扯房子的事情。本来,家里的房子给自己兄弟卖了,应该去找家里人,可那人利用他没签字这一漏洞,来找公公要钱,不但要钱,还开出高价敲竹杠。公公没办法,既然不能把房子原价退回去,只能再破财把这个人的一份也买下来。

       公公家大儿子出外读大学,二儿子留在家里继承家业,帮着公公一起开店。二儿媳娶进门的时候,婆婆正怀着小儿子。这在那个时代一点不奇怪,大侄子和小叔子差不多大,并不在少数。二儿子掌管的店在曾遭遇贼偷,具体怎么回事不是太清楚,只听说店里的东西被贼偷走了,损失很大,从此伤了元气。

       解放后公私合营时,公公把两个店员名额让给了二儿子和儿媳,她们自己的经济收入全靠外地工作的儿女给他们寄生活费。他家儿女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四川,江西及本地。公公婆婆自己从来没出过远门,几乎一辈子在小镇上生活,对子女离开自己到底有多远,可能心里并不清楚,只知道很远。他家大孙女六十年代嫁给一个大学生,孙女婿是本地人,毕业后在银川工作,孙女跟着丈夫去了。可谁也不知道银川在哪里,问公公婆婆,只说在北京那里。后来我会看地图后,才知银川离北京远着呢!

       据说,我小时候公公很喜欢我,喜欢和我聊天。之所以说据说,是因为我还小,小到我自己都不记得,事情都是我长大后婆婆和家人告诉我的。常挂在婆婆嘴边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天上飞过一架飞机,公公指着天上问我:"长大了要不要去坐飞机啊?" 我回答:"要,我长大了要去开飞机,带你去坐我开的飞机。" 就这样一句小孩的胡言乱语,给公公带去极大的安慰,公公逢人便讲,我要等着**长大,接我去坐飞机呢!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婆婆经常会对我提起公公如何喜欢我,以至我后来考上大学要离开家的时候,婆婆还说:"**真的要去学开飞机了,我要去告诉你公公,他一定很高兴!" 

       现在想想,我怎么会说要去开飞机的?可能以为开飞机就像在河里开轮船一样,且我想带谁就能带谁去的。那公公怎么会喜欢和一个不懂事的小孩聊天呢?也许是他太落寞了,经历了大半辈子的生意场争斗,在日落西山的时候,在知道自己的病不会再好转的时候,明知小孩子的话不能当真,但多多少少能从中得到些安慰,赶走些许寂寞。

       虽说公公活着时候的一些事我不记得了,可记得一些他去世前后的事。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整个过程新奇的事情太多了,这些事在我记忆大脑皮层上重重地刻下了一条。

       公公临终前不再住在房间里,而是住在他家的大厅上,外地的儿子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人很多,乱哄哄的。我从大人那里知道公公快要死了,还凑热闹地到他家去转转玩玩,看到公公睡在那里也不害怕。前一夜家人都要守夜陪伴公公的时候,他有一段时间很清醒,叫儿子们去睡觉吧,说他不会夜里走的。第二天白天,公公就走了。

       我跟着大人去吊唁,看到公公的棺材放在大厅上,就是他原来睡着的地方,儿女们守着,婆婆在旁边哭,一边哭嘴里一边诉说着什么,这是不是叫"哭丧"?我不知道。厨房有人在忙碌,可能都是来帮忙的亲戚,不知谁在叫"火柴呢,火柴在哪里?"这时婆婆突然停下哭,回答火柴在什么地方,答完后又继续哭,继续诉说。我当时很奇怪,不是在哭吗,怎么听见人家要火柴的?

       按照当地习俗,红白喜事都应该走正门。公公家沿街的房子和我家沿街房合在一起是个诊所,公公家完全从后门进出。公公去世在文革前,那时还没大乱。公公家儿子们向领导请求后,同意公公出殡时从前门走。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前面沿街的房子也是公公家的。队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他家的长子长孙,北京回来的一个小男孩,和我差不多大,戴了付小眼镜,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小孩戴眼镜,非常新奇。排在第二个的是二儿子家的孙子,年龄比我大哥还大,一高一矮对比特别强烈。我当时非常的好奇,想着那小孩在孙子中也不是老大,怎么他就排在第一个了?后来才搞清楚,大儿子家的大儿子才叫长子长孙。好复杂的。 

       婆婆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去世的,自那以后,她家的人搬走了,再后来,我家也搬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公公婆婆家的人。前几年听妈妈讲,她在医院排队拿药的时候碰到了公公婆婆的小孙女,才知公公婆婆的儿女辈的人绝大多数都去世了,第三代中只有这位小孙女还在小镇上生活,而这位小孙女也快要当奶奶了。我突然意识到,我是在说一个很遥远的小镇故事呢! 

上一篇:温泉与蛇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