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家国情怀

首页 > 散文 > 家国情怀

上天眷顾的地方

作者:杜文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511      更新:2014-10-03

 
一 不是旧时相识


       我是到过盘县的。
       当我从盘县东西南北通的高速公路上下到320国道的时候,山路弯弯,老树苍劲,松针飘零,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泛着娇绿,时不时的,从某户人家院落里窜出几只小鸡,飘来几声笑语,那些雾,那些细雨,若有若无,缠绵悱恻,还是旧时模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从陕西出发,到云南鲁布革水电厂参加全国大型水电厂经验交流会,经四川、重庆、贵州,最后抵达滇东。这是我第一次长途旅行,一切都是那样新奇。翻越娄山关的时候,见到几辆汽车四轮朝天,或挂在悬崖上,或匍匐在峡谷中。我在心惊胆战中紧紧抓住车扶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贵阳至黄果树景区的路上。贵黄公路带给我无限惬意,这段公路在当时整个贵州算是最畅达宽广的路了。
       记得还在关岭县政府招待所住了一宿,三五元钱一个床位,床上竟然铺着竹凉席,楼板吱吱呀呀响了一晚上。花江大峡谷是一道真正的天堑,深切大地千米,横亘在通往黔西的路上。既是不过峡谷,单只俯瞰一眼峡谷,眺望一眼峡谷对岸的茫茫山峦,对胆量都是一种挑战。
       奇迹般的,迂回曲折,竟然通过了这条著名的地球裂缝,来到盘县境内。盘县素有煤海之称,我们的车在一个个炼焦窑炉间穿梭,浓绿的烟雾散发出呛鼻的味道。只在山更深,树木更茂密的国道两旁,才见到静谧的田园风光。
       2013年11月,我从贵阳机场一路西行全程高速公路,感觉一下子就到了盘县。依然是细细的雨,薄薄的雾,柔和的风,婉约的飞鸟。无论我怎样回眸顾盼,无论我怎样忧虑满怀,真的没有见到峡谷深壑。
       第一次对自己的眼睛产生了怀疑。
       到盘县的第二天,鲁文永和陈志邦陪我到各个工业园区和相关企业实地采访,惊奇的发现,一出县城就上高速,上了高速公路就在画廊中驰骋,远处的山峦郁郁葱葱,近处的田园总有一些庄稼,偶尔,石漠化的山地在窗外闪现,也不那么障眼。沿着坡上草原盘山公路缓缓而下,摄影师乔启明让司机停车拍照。
       处于好奇,下得车来,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哦。
       高天之上,云端之巅,有一架风车在旋转,转着转着,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眼睛这是怎么了,天上明明有一架风车的,白若仙子的风车,倏忽间就不见了。
       努力的仰望天空,天空白雾茫茫。目光转移到旁边,原来是高山,绿的青草,黄的树叶,各色野花。迟疑的当儿,长尾巴鸟儿一滑即过,飞向丛林中间。
       再次仰望,三只巨大的叶片渐次显露,优雅舒缓,继续转动。云雾渐行渐远,明艳洁白的风车完美的掩映在天宇间,仿佛太阳,又似月亮,恰若星辰,就那么恍如隔世,天外来客一般生长在苍穹上。
       一抹阳光过后,天空湛蓝,云彩游向远方,风车原来耸立在高山之上,仰望帽脱头的高度。
       曾经在国家电网青藏联网施工现场听到一个故事,由于山路崎岖,汽车无法运输施工设备,电力工人只好把高大的电缆架拆卸成小件,让骡马和牦牛驮运,由于高原缺氧和极度疲劳,骡马和牦牛也流鼻血,在最险峻的路段,一头骡马纵身一跳,摔死在峡谷中。
       如此陡峭的山脉,如此高挺的山头,那风车又是如何上得去的呢。除非借助飞机,直升飞机高空运输,似乎又太奢侈了。或者,也是骡马运输,那骡马是否也有种种故事哩。
       下山途中,鲁文永告诉我说,这只是风力发电的一部分,盘县不但有火电厂、水电站,还有风力发电场。
       我终于忍不住疑惑,问他怎么见不到低矮的小窑炉,怎么看不见花江大峡谷了。
       还没等鲁文永回答,司机笑呵呵的说,哪里见得到峡谷,峡谷上架起了高速公路大桥,你哪个能见得到呀。
       我反复念叨,啊呀,天堑变通途了哦。
       鲁文永告诉我,他在乡镇工作的时候,有好几年时间,主要任务就是拆除小窑炉,那可是一项艰巨任务。随着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大型企业落地盘县,盘县已经晋身为全国百强县,改写了贵州没有全国百强县的历史,县域经济发展综合预排名全省第一。
       一天,我和乔启明郑存耀在路登雄的陪同下,到盘龙酒业窖藏酒的溶洞参观,乔启明被阵容庞大的窖藏震撼,在溶洞内爬高上低,设计和拍摄了许多照片。返回红果的路上,他一再感叹盘县的确今非昔比,以前只知道盘县产煤,有许多煤老板,也到过几次盘县,给人的印象是黑大粗。近几年再来盘县,完全是脱胎换骨,今非昔比,盘县不但是贵州的经济强县,还是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
       郑存耀是惟邦环球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他们为盘县设计了一家星级宾馆和规划展厅,规划展厅别具一格,放在世界任何城市,都出类拔萃。这位具有广阔视野的设计师对盘县也情有独钟,对盘县经济发展赞叹不已。我则认为红果一点也不像一个县城,而具备了中等城市的体量。
       灯火辉煌的红果令乔启明流连忘返,我们也随他的镜头亲历了红果夜色的魅力与妖娆。红果的霓虹灯与众不同,如果说其他城市的霓虹灯叫五彩斑斓的话,红果的霓虹灯就是整齐划一,或者叫规整,横平竖直,一点不含糊。不管是机关大楼,还是商铺宾馆,只要在主街道上,大致就是黄白两色。黄白两色是红果灯饰的主色调,富贵的金银色不停变换,规则而大气。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的大手笔,一看就明晓是政府行为。就连那十字路口的灯饰,也是那般新颖。朵朵莲花,娇媚变幻的莲花,一见钟情的莲花,绿色、紫色、蓝色,盛开在盘县的夜色中,装点在人心的美艳中。


二 正青春


       张兴坤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理性、年轻。
       刚开始我并不理解那样年轻的干部如何修炼得如此沉稳,知道他的经历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有着许多人望尘莫及的成长环境。
       1996年张兴坤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在乡镇工作两年。乡镇工作最能锻炼人,也最能荒废人,千条线,万条线,到了乡镇一针穿,不管你在学校学的什么专业,不管你有多么高精尖的技术,在乡镇必须得遵循乡镇工作法则。扶贫济困、计划生育、禁毒禁赌、退耕还林、烤烟栽培等等,什么工作都干,什么工作都难以突破。
       张兴坤在乡镇期间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那就是参与烤烟基地建设。张兴坤告诉我说,那个时候烘烤烟叶用的是煤炭和柴草,现在已经用电了,整个烤制过程都是自动化。
       尔后的十多年,张兴坤一直在县政府工作,后来在环保局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主政县发展和发改局工作。
       采访他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因为他每讲到一个企业,一个专业术语,背后都有坚实的数据和庞大的机构支撑。
       他讲了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托长江生态保护,城市污水处理,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煤化工,能源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等等。
      我一向对从事经济工作和工业工作的人充满敬意,觉得他们具有宏观调控能力,处事理智,处变不惊,属于工作生活都处理得当的人。
      正是因为多年政府部门工作经历,才练就了张兴坤顾全大局,练达稳重的工作作风。
      事实再一次证明,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张兴坤的办公室,我还见到了吴斌,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履行价格认证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尊重,获得过多项荣誉。重要的是,吴斌也还年轻。
       我从张兴坤那里,了解到2014年全县发改工作总体思路。继续作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作用,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确保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平稳增长。及时掌握投资动态,分解细化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确保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900亿元,增长30%以上。对以前安排的县级前期工作经费项目的督促和跟踪,向县委县政府提交督查报告。科学谋划一批项目,充实项目库,积极争取项目前期经费安排,尽快开展前期工作,重点安排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重大项目。
       加快推进盘县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继续作好医改工作的协调和调度工作,积极谋划90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跑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继续抓好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申报工作。作好协调项目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续建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收尾项目要加快完工。实施完成以工代赈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项目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价格收费管理。
       后来,我还看到了2013年盘县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经济工作和工业工作的篇幅很大。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坚持把投资带动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环境,吸引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在盘县设立分支机构。规范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担保公司等金融组织,稳步推进地方企业上市工作,拓展项目融资渠道。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巩固和发展支柱产业,全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盘江矿区矿井的扩能改造,加快煤炭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随着张兴坤的讲述,我对盘县经济工作逐渐有了兴趣,要想走进盘县,了解盘县,工业是绕不开的话题。随后几天,我随路登雄等人,先后走访了几个工业园区和企业,一次次被盘县的过去和现状震撼,盘县真的是上苍眷顾的地方,脚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宝藏。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黄金等2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等特点著称,现已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储量分别占全市、全省的60%和15%,境内有盘江精煤公司,盘县电厂、盘南电厂、盘南煤矿、松河煤矿等大中型煤电企业及多家地方煤炭企业,是贵州省的重点产煤县和“黔电送粤”重要电源点,被誉为“煤电之都”。
       告别盘县不久,我到了广东,独自在虎门的沙滩上漫步,碧水蓝天,长河落日,巨大的轮船在水面行驶。我想这就是大海了吧。买椰子的时候,多了一句嘴,问那年轻漂亮的女子,这是大海吗?
       女子说,才不是呢,这是珠江,还有好远才到大海呢。
       我望一眼左边,无边无际。望一眼右边,水天一色。
       真的是珠江吗?真是万水汇成的江河入海处吗?
       再一次询问,再一次肯定。是的,是的,真的是珠江,不是大海。
       那一刻,我兴奋不已,一个个画面在脑海闪现。年轻的张兴坤,年轻的吴斌,正处于青春年华的盘县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是那么亲切,那么亲近。
       浩浩汤汤的珠江,生机勃勃的珠江,碧空万里的珠江,养育了多少子民,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和幸福。托长江、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西江、珠江、南海、太平洋,绕过高山,越过草地,一路到海洋。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与江河结缘的人是幸福的,有江河养育的人是有故乡的,千里珠江,因为有托长江这样的清澈水源,有数万盘县人的细心呵护,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才视珠江为母亲河。同时,也反哺着江之头的芸芸众生们。
徜徉在珠三角的富庶和繁花里,忘不了的,无法忽视的,还有来此黔西盘县巨大的电能。
       盘县与珠三角,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江水相连,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相通,把原本毫无关联的两个地域紧密相连,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神话一般,在祖国大地上颂扬、流传。


三 以高新为例


       我是个女儿家情结浓郁的人,十岁以前,纳过鞋底,缝补过衣服,一个程序过后,会像乡村所有成年妇女一样,把针别在胸前的衣服上,也会把针尖斜着往头发里划拉,意思是让针尖沾点头油,其实那个时候头上应该没有头油。
       大一点以后,为自己织过毛衣钩过围巾,还织过一条毛线喇叭裙,至今记得裙子上的百合花和狗尾巴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
再后来,少有机会穿针引线,对四处游荡更感兴趣,每见到与女红有关的东西,总是喜爱有加。有一次,在拉萨街头买到一串非常精致的手链,价廉物美超出了我的想象。
       正当我喜不自禁的时候,一个熟人立即打击我,傻吧啊你,这些玩意儿都是内地加工后运到西藏的。
       我说怎么可能啊,这么便宜的东西,工本费加上运费,商家能挣几个钱,这可是千里之外的西藏啊。
       那人不屑的斜我一眼,你知道什么叫批量生产,薄利多销,来料加工吗?
       见那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我装作没听见,不接话茬,心里却嘀咕起来,全手工制品,怎么能批量生产啊。
       直到有一天,我在盘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看到一份文件,其中一段话吸引了我的眼球。羊场乡来料加工点完成了1.85万个蝴蝶结的来料加工订单,1250条串珠。何慧君加工点完成了100幅水晶画的来料加工订单。淤泥渔纳村沙远福来料加工点、双龙村来料加工点、羊场乡上午村来料加工点共完成4200条串珠订单。成功发展了响水电子加工厂一家,能解决90人就业。“三来”企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
       原来那些精美绝伦的小饰品真的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哦。
       漂亮的蝴蝶结和精美的串珠像冬日暖阳,漫山盛开的杜鹃花,喜悦着我的盘县心情。以至于见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高新的时候,心情一派大好。
       高新的心情也是极好的,见他的第一眼,觉得他儒雅,第二眼望过去还是儒雅。那个时候,清晨的阳光照耀在红果的大地上,惬意舒畅。高新的言语同长相极其相符,同样散发着儒雅之气。最先从当下的工作说起,他向我娓娓道来。
       由此领略了盘县工业大致情况,对经信局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北经济开发区、盘南工业园区,三大园区成为盘县工业阵地,项目立项、投资、开工、厂房建设、纳税等等都得协调参与。开展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监管。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不但涉及到企业利益,也会影响到员工利益。为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经信局积极筹备和组织企业申请节能资金,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请,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加快企业能源和节能规划,做好技改投资项目配套变频电机、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照明等设备工艺,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实现节能降耗、节本增效、节约性生产、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加快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责任,确保顺利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培育和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开辟渠道,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做好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保障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粮油食品安全卫生,作好全县粮、油、肉、菜、蛋、禽、糖等生活必需品物价稳控和供应工作,让百姓吃上放心油,喝 上放心酒。所属国有企业涉及面广,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对一些老上访户,不回避矛盾,不积压,不拖延,作好上访工作。
       整个交谈过程中,高新多次提到羊场,这让我对羊场这个名字产生了浓厚兴趣,话题自然转到他在羊场乡当书记的事上。
       2006年中秋节的前几天,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县委组织部打来电话,希望他到羊场乡当书记,征求他的意见。他把消息立即告诉给妻子,妻子说,怎么可能呢,开玩笑吧。
       这一夜,夫妻俩没怎么安睡,分析了很长时间。组织部征求意见,只是尊重个人意见,常委会定下来的事一般就是铁板上钉钉子。
后来他听说,这一夜常委会一直开到凌晨三点,研究相关部门人事任免问题。
       次日早晨七点半,组织部打来电话,让他安排一下手头工作,然后到县委,县委书记找他谈话。书记对他作了一番评价,希望他对羊场工作有个推动。
       下午四点多,组织部领导陪他到羊场乡,到羊场的时候,天还没有黑。他已经十多年没有到羊场了,以前是下乡工作,现在从客人变成了主人,视觉和心情自然发生了变化。山还是那么清幽,水已经不大清澈,山道依然弯弯,尘土飞扬。乡政府门口杂草丛生,整栋办公楼黑乎乎,灰塌塌,毫无生机。办公桌椅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歪歪斜斜,吱吱呀呀。晚饭在乡政府旁边的小餐馆就餐,饭菜和房屋似乎都灰头土脸,食欲大减。目力所能及的地方,一片凄凉。与乡政府干部座谈以后,更加心灰意冷。羊场乡有好几家煤矿,规模都不太大,管理自然谈不上多么精细,因为用地、取水、道路等原因,煤矿职工与农民经常打架。矿情矛盾很深,树林矛盾复杂,越级上访情况严重。
       由于种种原因,原来的乡党委书记落选,高新走马上任,压力和责任可想而知。
       当晚,他没有留在乡上,而是随组织部的车一起回到红果的家中,月明星稀,晚风习习,他则转辗反侧,难以入眠。
       常委会已经决定了,县委书记还找他谈了话,组织部领导陪他亲自到乡政府,与乡政府干部也已见面,身为国家公职人员,党培养多年的年轻干部,不到羊场上任,自然是不行的,但前面的路该怎样走,如何走,他却陷入了迷茫。
       那几日,彷徨、忐忑、犹豫、焦虑日夜陪伴着他,应该是高新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也是铭记终生的事件。
       再次踏上通往羊场乡的道路,内心异常安静、踏实,有一股力量逐渐升腾,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羊场乡迎来了新一任党委书记,消息很快在山山峁峁,村村寨寨传开。
       在会上,他开门见山,作了自我介绍。他说,我就是新来的党委书记高新,要官相没有官相,要长相没有长相,但在工作上不能马虎,自己应该履行什么职责,干部群众应该履行什么职责,每个人都要负起责来,就像一辆汽车,所有零件性能良好才能多拉快跑,就像老人去世后做道场,铃子一响,所有人都得各负其责,行动起来。
       然后谈廉政建设,煤矿多但问题也多,每位干部都要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此后的数天时间里,办公室门一打开,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蜂拥进来,目的只有一个,解决问题。大到煤矿开工,小到猪仔丢失。他都不厌其烦,有问必答,走村串户,调查研究。
       经过详尽调研,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老百姓是纯朴的,干部是敬业的,但为什么还矛盾重重,问题颇多呢。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何方,洁净的空气,安全的饮用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大厂矿监管,监督排污治理,修通进村公路,硬化路面,成为乡政府一个时期最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乡政府所在地的农贸市场下雨一脚泥,晴天一层土,政府在市场中间盖起了一排房子,用拍卖的钱来硬化市场地面。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在城镇修建房屋,还建起了一个广场。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加大河堤治理。一手抓通村公路建设,一手抓城镇建设,新的乡政府办公楼也修建起来。全乡三万多人口,村村都有项目,房屋改造、修路、种植、养殖、来料加工等,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
       通常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是大道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未来和全部。
       有一次下乡,在路上碰见一个孩子急匆匆往家赶,他问孩子大白天怎么不上学。
       孩子说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再赶回学校上课。
       他问孩子,学校离家多远。还没等孩子回答,就有人告诉他,四里地的样子,有的孩子中午随便凑合一下,吃点零食,有的干脆饿着肚子。
       他一时无语,这么远的路,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孩子是怎样熬过来的。饿着肚子上学,能学好知识吗。
       全乡学生午餐问题迅速提上议事日程。政府补助一部分,学生家长拿出一部分,请来炊事员专门给离家远的学生做午饭,炊事员属于公益岗位,几千名学生午餐问题得到解决,孩子们高兴,家长更高兴。
       高新对我说,在乡政府工作不到六年时间,觉得乡镇工作需要大智慧,是一本无字之书,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不但需要很高的政治水平,还需要灵活性。事实上,干部和老百姓是可以搞好关系的,干群关系是可以融洽的,小企业是可以搞活的。
       高新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信任问题,只要信任度不缺失,工作是可以搞好的。在羊场乡工作期间,老百姓还送过旌旗,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离开羊场乡调到经信局工作以后,还有人联名写信,要求他继续留任。
       他说,其实自己也很留恋羊场,羊场乡的干部职工村民经常打电话问候他,有了好事也会告诉他一声。
       我说真的吗?真有人挽留你啊。
       他说,我陪你去羊场看看。
       说走就走,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真的到了羊场乡。后来回想起来,其实我们两人有共同之处,都有诗人情怀,唯一不同的,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在乡政府办公楼前下车以后,分管文化的一位干部陪同我们到瞿家寨村走访,这个村离乡政府一河之隔,河岸垂柳依依,河堤规范整齐,河水不是特别清澈。在桥头碰见一对六十岁左右的夫妇,男人叼着烟袋,背着手慢走,看见高新,喜眉活目,连声招呼高书记回来啦,高书记好啊。
       女人穿一件橘红色环卫标志马甲,一手提一个铲子,一手拎一把扫帚,正在清扫河堤上的垃圾。
       女人也满脸笑容,与高新打招呼。待高新走到前面,我问她,你认识高书记?
       女人显得很惊讶,我怎么不认识高书记呀,不光我认识,全村人都认识他哩。
       我问她这几年村里有变化吗?
       她说变化大着哩,河水比以前清一些了,空气比以前清爽许多,公路全都是水泥路,进进出出很方便。
      正说着,一辆面包车从身旁呼啸而过,接着是一辆拖拉机。
       顺着水泥铺成的街巷进村,一对中年夫妻老远看见我们,走到近旁,给高新递烟,高新说不抽的。然后他说,你这墙体要粉白的,赶紧点儿。
       我问他,为什么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
       他说这是白族人的建筑风格,白族人视白色为吉祥色,这个村的白族人是从云南大理迁移过来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在一个院落,八个男人围着一张桌子打牌,打的是老式牌,有的叼着旱烟袋,有的没有。见到高新,齐刷刷唤一声高书记来啦。有的继续打牌,有的歪着脑袋多看他几眼,用乡音说着什么。围观看打牌的男女岁数也都大了,有人递来板凳让我们坐,有的与高新拉话,一脸的快乐与祥和。
       见我跟老人们聊天,高新去了村长家。
       老人告诉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去外地打工了,有的去了广州深圳东莞,有的去了上海,还有的就在县城红果,一般春节回家,没有特殊情况,一年回家一次,村里的老人相互照顾,能下地的下地干干活,年龄大的就不下地了,晒晒太阳,打打牌,日子就这么过着。
       我问一位老人,高书记去过你家吗?
       这一问,立即招来老人们的哎哟声,怎么不到啊,每一家高书记都去过,天大旱没水浇地啦,孩子不读书啦,修路盖房啦都来,可从来不吃家里的饭,水还是喝的。
       一个人详细的向我描述了家里一头耕牛被偷的经过,然后说,都是外地人干的,偷了就装上车拉跑啦,这几年偷盗的事少多了。
       我问村里怎么每家每户门头都钉个牌子,文明卫生户,无毒户,无毒户是什么意思。
       老人笑嘻嘻的问我,你是外地来的吧,我们这个地方与云南接近,云南紧挨着缅甸,以前村里有贩毒吸毒的人,以贩养吸,这几年没有了,全村一百多户,400多口人,没有一个吸毒贩毒的了。
       我哎哎的答着,眼前晃着一片粉红,侧过头看了,原来是一树粉红明艳的三角梅。
       过了一会,高新从村长家出来,村长热情的留饭,自然是不吃的。
       顺原路返回乡政府的路上,一位中年妇女快步跟来,唤了一声高书记。高新等了一下她,两人并排说话。乡文化干部向我解释,几年前女人的丈夫申请了宅基地,准备修房子的时候,丈夫去世了,修房子的事就搁置下来,现在要修,还得补办手续。
       我紧紧跟在他俩后面,想要听听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心里充满了对女人的同情。
       高新说,我已经调离羊场一年多了,这件事你直接找乡长问问。
       乡干部接过话茬,他帮问问,看能不能补办手续。
       路过农贸市场的时候,高新指给我看硬化的路面和那一排拍卖过的房子,的确有一些规模,也很干净整洁。一个年轻男子背着一个黄挎包兴冲冲迎面走来,欢喜的跟高新握手,并邀请我们去他们村做客。
       我问村子多远。年轻人指指高峻的后山,笑呵呵的说,十多里地,不远的。
       我望望高山,望望高新,谢绝了他的热情邀请。
       年轻人说好久不见高书记了,有一些不习惯哩,这次到镇上是来存村民医保款的,说着拍拍空空如也的黄挎包,笑眯眯的说,刚存下。
       告别年轻人,高新告诉我,这是一位退伍军人,素质很高的,在一个村担任村长。
       从几栋还没有完全竣工的楼前经过,绕道看了宽阔的广场,来到一条仿古街道上。入口处有两头长翅膀的飞马,洁白如玉,栩栩如生。文化干部对我说,这是他设计的,飞马象征着吉祥,还有美丽的传说哩。
       街道宽敞通达,所有店铺门窗统一,窗棂为暗红木格窗,每家店铺都挂着统一的红灯笼,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处花坛,红山茶白山茶,还有粉红的三角梅,竞相开放,生机盎然。在一面白色墙壁上,画着几枚婉约的树叶和翠竹,“木叶之乡”几个字清晰可见,字也是翠绿色的。
       走在仿古一条街上,高新也连连赞叹,离开羊场的时候只是规划,没想到乡政府力度这么大,速度这么快,已经很规范漂亮了。
       我打趣道,走在自己的作品里,一定非常愉悦吧。
       他的笑声似乎是最好的回答,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肯定与我一样,也是翠绿色的。
       从羊场乡返回县城红果的路上,天空明净,风景如画,忽然,我想起几年前在西安参加省直机关民主党派党员学习班的一件趣事。我参加的是民革党员学习班,一位党员举手请教主席台上的一位教授。
       他的提问是,什么时候民革才能代替共产党执政。
       教授似乎没有听清楚,希望提问者复述一遍。还没等提问者再次站立,会场已经一片哗然。
       有人说,做梦吧你,共产党执政好好的,怎么轮得上民革执政。
       有人说,咱们在世的时候大概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本来想把这个故事讲给高新听,又觉得没什么意思。我的那些同志们说的大概有道理,共产党里面有成千上万个高新这样的基层干部,其实就是共产党高楼广厦的基石和栋梁,因为有他们的支撑,共产党这座伟大的丰碑才风雨数载,伟岸依然。
       以高新为例,其实也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四 那一些温暖

 
       郑克顺的眼神是温暖的。
       离开盘县已经两个多月了,回想起来,依然能感觉到那种温暖。
       郑克顺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两幅书法作品,一幅上书“如履薄冰”,一幅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从”。他说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告诫。
       他的办公室和他的眼神一样温暖,这种温暖有一种心的温暖,故乡般的温暖。
       我们围炉而坐,的确,真的是围炉而坐。炉子是烧煤炭的铁皮炉子,长长的烟囱拐了弯伸向窗外,办公室不是农家平房,而是楼房,这样的炉子,放置在水泥钢筋混泥土建造的楼房里,就有些怀古气息了,与后现代派有些吻合。
       双手放在铁皮炉子的方形桌面上,想起两个与取暖有关的事来。
       有一次到一座寺庙,也是初冬季节,住持请我们到接待室,刚在沙发上落座,住持按动长条茶几上的几个按钮,茶几的各个方位立即温暖起来。同行的一位朋友悄声对我说,这寺庙可真有钱啊。我说全是香客捐赠的。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戈壁小城逗留,有人邀请我到家喝茶。客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绘画作品,每当我经过那画的时候,就非常温暖,离画远一点,就有一些寒意。我多望那画几眼,主人告诉我,那其实是一个取暖器。我心里动了一下,这座小城与外界不联网,属于孤立电网,所有用电来自冰雪融化的一个小水电站,用电高峰期大部分用户限时供电。
       而盘县,不但有大型火电厂,还有水电站,风电场,多年来用电应该不成问题。况且,盘县的财政收入位居贵州榜首,就是郑克顺任职的盘县物资贸易总公司,年收入用百万千万计算也不为过,堂堂一个经理老总,在高楼大厦办公,还用铁皮炉子取暖,实属不多,或者叫廖若星辰吧。
       围炉而坐的还有丁玉林、陈兆光、张翠华等人,这基本上就是物资贸易总公司班子的主要成员了。郑克顺、丁玉林、陈兆光三位年龄相差不大,五十多岁的样子。
       首先,聊起了盘县历史。
       陈兆光说,盘县历史悠久,原始居民大多是少数民族,全县一共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彝、布依、回、苗、白等民族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汉族是明朝洪武年间以后才陆续迁移而来。
       然后他说,追根求源,我们三位祖上都是移民。
       郑克顺人生最重要的经历,或者说全部心血,都投在盘县物资系统了。应该说,郑克顺见证和经历了盘县物资公司的风雨兼程,兴衰荣辱。
       郑克顺初中毕业以后就到县运输社当修理工,后来当了驾驶员,随后到县物资局开车,作员工,然后当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经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资系统非常红火,是众人羡慕的地方。改革开放没几年,单位实行体制改革,一套班子两套人马,再后来,变成了纯企业。1997年左右,公司陷入低迷期,企业严重亏损,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每进一批货都得现款支付,没有周转资金,就到银行贷款。向银行好话说尽,从早晨等到下午,连领导的面也见不着,好不容易贷了一笔款,贷款期限是三个月,刚过两个月,银行就天天催还,不好听的话一天比一天难听。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命运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草一木,一虫一兽,盘县物资公司的命运在哪里,前方的路该怎样走。
       那一天,也是围炉而坐,当然,更多的员工站立着,人太多了,全公司员工几乎都到齐了。邓绍泽和郑克顺把公司的现状和打算向大家和盘托出。
       郑克顺含着眼泪对大家说,现在公司资不抵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家,真想辞职不干,但企业陷入困难期,不能撂挑子不管,请大家放心,有一天企业兴旺了一定请大家回来。大家没有吵没有闹,20多人下岗分流。
       员工少了,工作量没有减少,如何走出泥沼,走向坦途,大伙又绞尽脑汁。商议结果是集资求发展,当时员工平均工资连百元都没有,集资谈何容易。郑克顺向家人说出了公司的危难,老母亲把房产证拿出来,他用房产证作抵押,贷出了20万元款。邓绍泽、丁玉林、张翠华及所有员工,求亲戚,找朋友,这个三千,那个两千,贷款借钱成为那个时期物资公司最重要的工作。终于有了一百多万元现金,紧锣密鼓的进货卖货,汽车钢材,雷管炸药,水泥建材,什么赚钱倒腾什么,后来,还涉足煤炭产业。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家煤炭企业仰慕郑克顺的管理水平,年薪40万元高薪聘请他。他不为所动,原因是曾经承诺下岗分流的20多位员工,企业好转以后要请他们回来,他不能成为见利忘义的小人。他认为,失信一位员工就是失信一个家庭,失信几十位员工,就是失信 几十个家庭。为了这一诺,他和丁玉林没有调离物资公司,邓绍泽在本职岗位上正常退休。
       几年以后,企业走出低谷,扭亏为盈,郑克顺丁玉林真的一一邀请当年下岗分流的员工回来,除三位自己不愿意回来的员工,其他全部人员回来上班。目前,公司已成为集民用爆破器材经营、金属、化轻、机电、建材、汽车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参与控股贵州新乌蒙竹根水有限公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流通骨干企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利润和上缴税金数百万元。公司员工收入逐年增加,所有员工住上了新房,大部分员工拥有私家车。
       车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公司要求,公车不能私用,私车也不能公用。公司从城关搬迁到红果新城以后,位于城关的老办公楼和职工宿舍转让给县一中,在这次同样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无论是退休老同志,还是年轻员工,意见一致,行动统一,全都搬迁出来。上百员工乔迁新居到红果,严格遵循公司规定,不请客不送礼,节俭办事。
       公司在城外远一些的地方有两个仓库,分别储存烟花爆竹和雷管炸药,二十多年来,每年除夕,郑克顺都拿上妻子制作的粑粑,买些水果到仓库,同仓库值班人员一起度过,陪他们看春节联欢晚会,拉拉家常,聊聊天。
       有一次,离库房几十米远的地方,农民家的垃圾不小心着火,守库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公司员工开上私家车火速赶往现场灭火,火灭以后消防车才赶到。
       陈兆光是半道调到物资公司的,按照他的说法,是被郑克顺的人格魅力感动才来的。
       年轻的时候,陈兆光与郑克顺一道去广西拉木料,装货卸货住宿的时候,司机们大多打牌、吹牛、胡吃海喝,郑克顺拿本书在一边阅读,久而久之,他对郑克顺佩服起来,后来两人成为要好的朋友,再后来,干脆调到物资公司工作。陈兆光对盘县历史文化非常了解,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同郑克顺一道,经常参加盘县文化艺术界的各种活动。
       离开物资贸易总公司的时候,他们送给我一本画册,有一些厚重,我把它连同在盘县收集的其他资料打包邮寄回陕西。两个月以后,正式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再次打开画册,看见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依然那么亲切,那般温暖。没想到,公司已经成立五十年了,郑克顺、丁玉林、陈兆光、许光这些公司的决策者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奉献给了盘县物资,盘县物资系统的员工们,也终将会记住和感恩这些同舟共济的长者和领导。


五 深山有高士


       到盘县响水镇主要是冲着盘南电厂巨大的电能而去的,到了厂区,被阵阵清香吸引,迎着香味望去,鹅黄色的桂花摇曳生辉,沁人心脾。葱郁的铁树正中结一团果实,走到近旁,看那稀罕之物,果实被细软柔和的绒毛包裹着,橘红色的果实顽强的挣脱裹挟,一颗一颗惊艳着,妖娆着。
       围着铁树啧啧赞叹,人常说千年铁树开了花,铁树开花都难得一见,今日见得铁树结果,更是千载难逢哦。
       迎接我们的盘南电厂领导班子成员之一的王兴武告诉我,他们经常看见铁树开花铁树结果呢。
       我无不羡慕的说,你们厂区像花园一样啊,十一月的天气,桂花还盛开着。
       王兴武说,我们这是四季桂,常年都开花。
       我说,真是不错哦,深山峡谷之中,有这么一家电厂,这么一个花园式工厂,有点天外来客,天方夜谭的感觉。
       王兴武陪同我们参观,最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威武的冷却塔和高耸的烟囱。发电机、变压器、中控室等主要设备和运行场所,显得规范而现代。在发电机层靠窗的位置,王兴武指着出线平台对我说,电能就是从这里输送到广东的。
       顺着王兴武手指的方向,一座座电缆架由近而远,渐次变低变矮,高压输电线随着电缆架的方向,过峡谷,翻山岳,层峦叠嶂一直向远方。电流的那一端,是千里之外的广州深圳的高楼大厦,机器轰鸣和灯火辉煌。
        听王兴武介绍盘南电厂是一种享受,显然,这是一位资深高端的电力专家,从他的讲述中,对盘南电厂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盘南电厂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下,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黔电送粤”战略决策而规划的“十一五”期间的第二批骨干电源项目之一。总规划6×600MW,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4×600MW,由广东粤电集团和贵州金元集团分别以55%、45%股份出资组建。首台机组于2006年4月建成并网发电,2007年11月,四台6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成为贵州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是贵州最接近坑口、最具备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大型火力发电厂。
       粤电集团是广东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优势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金元集团作为贵州“黔电送粤”战略的主力军,有着明显的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优势,双方携手,强强联合。
       从投产以来,发电量连续几年位居贵州省同级别,同类型机组前列,业主关系融洽,地企关系和谐。各项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逐年向好,累计上缴利税近20亿元,安全运行天数自发电以来没有中断过。先后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中电投集团“先进集体”、“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塑造了贵州承包运营和两省区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
        营运花开,硕果累累。“西电东送结硕果、贵州电力创辉煌”,是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贵州省原省长石秀诗视察盘南电厂时欣然所提,既是对贵州电力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赞扬,也是对盘南电厂工作的全面肯定。
       在王兴武的办公桌上,一眼就看见一本老版《毛主席语录》,白底红字。我万分惊讶,征得他的同意以后,翻开版权页,竟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1966年编印,比王兴武的年龄都长。
       书中加一枚量尺,六寸长,我拿起来端详。
       王兴武告诉我,尺子既可以划线,也能当书签。
       这又令我惊愕不已,不厚的书中果然有许多非常端直的下划线。随便翻到第二页,看见一段语录,不但有下划线,还有圆圈和箭头。
王兴武向我解释,他觉得毛主席这段语录语法有点问题,他调整了一下,就把调整的字用圆圈和箭头标示出来。
       语录如下: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
       王兴武把“三件”画了一个圈,用箭头指到“主要武器”的前面。
       一抬头,看见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在井冈山的一幅画像,精致的画框,重要的位置,不难看出主人的心性和价值取向。
       办公桌后面,是一组铁皮书柜,柜子里除过电力生产方面的专业书籍以外,更为醒目的是一些国学书籍。他顺手拿出一本《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对我说,《大学》《中庸》《论语》《毛主席语录》,还有这本《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他是当工具书来读的,好的书都可以当工具书,写报告,写论文,做演讲,偶尔会引用其中的句子和思想,古为今用,常读常新。毛主席语录是写出来的,邓小平文选是讲出来的,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对企业管理非常有帮助,优秀的企业,都是持久管理出来的。
       我问他读过几遍《毛主席语录》。
       他停顿了一下,非常认真的告诉我,已经记不清多少遍了,属于枕边书、手边书。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愈加觉得《毛主席语录》语法特别严谨,构思非常缜密。读语录有三点体会,能提高政治修养和文化水平,能指导当下工作。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文章,对现实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后来,我在王兴武参与撰写的论文《火电厂“运营管理”模式成功经验的探索与实践》中,了解到盘南电厂的运营管理情况。这篇论文从与业主协作、人力资源配置、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燃料管理、党建文化、关爱职工、地企关系、营运成果等方面对目前火电厂“运营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索和分析,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创建“运营管理”的品牌。
       从这篇论文也能读到国学与工作结合的精髓。
       ……以《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强化精神层面建设,培养员工安全情感和安全价值观,逐步创新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学习《弟子规》,不仅能让员工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也能学会做事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对生活的热爱,关爱生命,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安全自律意识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自身成长,也为公司的安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想,这是对“家”、“孝”、“安”的深刻解读和执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王兴武和盘南电厂,既高古又现代,如同满院的桂花和铁树,恍若千年,仿佛隔世,其实,馨香就在眼前。


六 贵州传奇


       没来贵州以前,觉得贵州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省份。到了贵州,发现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盘县就是一个工业县,应该说盘县是贵州的另类,更是贵州的奇迹。
       盘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的西大门,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大企业集中等优势。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黄金等2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等特点著称。境内有盘江精煤公司、盘县电厂、盘南电厂、盘南煤矿、松河煤矿等大中型煤电企业及多家地方煤炭企业,是贵州省的重点产煤县和“黔电送粤”重要电源点,被誉为“煤电之都”。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煤电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扎实推进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大力支持盘县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加强电煤调运调控,实施盘县电网规划。以煤钢电一体化工业基地、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盘南煤化工等项目为重点,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强力推进煤炭深加工,努力构建煤加工及其产业群,加快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增值,进一步提高煤矿瓦斯气、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确保三合水泥厂建成投产,加快盘北煤矸石发电厂、盘江煤层气利用工程、万家口子水电站建设,促进平关岩上、老黑山、淤泥八大山风力发电项目工作有效推进。
       自从到盘县,就有人向我介绍煤炭产业链,煤炭深加工的事,自然就提起黔桂焦化公司。一天下午,在鲁文永的陪同下来到柏果镇,进入镇区车速忽然放慢,我们在一座座冷却塔和高耸的烟囱间迂回曲折,停滞不前。快到黔桂焦化公司大门口了,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我们只好下车步行。下得车来,才发现一辆辆重型卡车首尾相连,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巨龙,排布在柏果的路上。
       鲁文永告诉我,这些车上拉的就是各家企业所需原料和生产出来的产品。
       我说,车厢上都盖着帆布,看不清具体是什么东西。
       鲁文永说,这是为了环保,不管是原煤还是产品,遮挡一下,会减少污染。
       沿着高高的台阶上到黔桂焦化公司办公大楼,总工刘毅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整个厂区呈梯级分布,站在最高处,眺望远方,冷却塔和烟囱林立,烟雾升腾。近处,焦化园内的焦炭塔、加热炉、分馏塔、冷换设备、高压水泵等清晰可见,机器轰鸣,袅袅烟雾,昭示着各个厂房,各个环节都在正常运行,正常生产。
       正在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天下起了毛毛细雨,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厂房全都湿润起来,山色空蒙,清风拂面。刘毅向我们介绍了工业小镇柏果和本公司的生产情况。
       黔桂焦化公司全称叫贵州黔桂天能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4月注册成立,2008年11月重组,现生产洗精煤、中泥煤、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粗苯、硫铵等产品。其中,中泥煤和焦炉煤气分别通过管状皮带及管道直接输送给黔桂发电公司作燃料补充,每年可供中泥煤70万吨以上、可供焦炉煤气1.34亿Nm3。选煤、炼焦生产用水由黔桂发电公司的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转供,从而形成了三个较为完善的内部循环经济产业链,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整个焦化园建设非常迅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厂房和办公楼所在地原来都是山头,动用上百辆挖掘机日以继夜平整出来的,最难办的是坟墓搬迁。先做活人的工作,再请家属做死人的工作,上百座坟墓终于全都迁出厂区。
       我被刘毅的讲解感动,对他的经历也颇感兴趣,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说自己毕业于贵州大学,先后在陕西宝鸡,四川攀枝花,江苏徐州等地的大型企业工作过。
       我惊得目瞪口呆,再次追问,能问你多大年龄吗?
       刘毅说,八零后。
       我说,天啊,怪不得你们公司发展这么快,科技含量如此高,原来管理人员都这般年轻有为,经验丰富。
       如果说黔桂焦化公司是盘县大地上刚刚盛开的一朵奇葩,盘江精煤公司就是梅开二度,青春再现。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是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煤进出口公司、贵阳特钢公司、防城港务局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盘江股份”于2001年5月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盘江精煤公司前身为盘江矿务局,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后经改制,成为以原煤生产、洗选加工为主导,融资本营运、发电、安装、矿建、机械加工及维修、仪器仪表、质检化验为一体的生产能力超千万吨的大型煤炭工业企业,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唯一一家上市煤炭企业。公司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大型炼焦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盘江煤具有“质量好、品种全、低灰、低硫、微磷、发热量高”的显著特点,是理想的冶金、化工和动力用煤,公司在册职工2.8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
       走进盘江精煤公司办公大楼,现代高档气息迎面扑来,高端大气上档次,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建筑。楼不高却威严。记得一位建筑学博士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不一定是高层建筑,美国的五角大楼并不高,英国的白金汉宫也不高,中国的人民大会堂更不高,但谁又敢轻视这些建筑呢。
       我问盘江精煤公司文化部部长熊显康,你们是请设计大师设计的办公楼吧。
       熊显康说,是啊,设计团队很有名的,刚建成没多长时间。
       因为知道公司的历史,所以请熊显康陪我走访几位老同志,严格的说是三线建设的元老们。在火铺炕矿区,我见到了已经退休的曹春山和杜志洪,他们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讲起当年从北方老工业基地到盘县参加三线建设,令人感动唏嘘,几次都想站起来,向他们致敬。
       在红果宾馆与一位服务员闲聊,听出她是东北口音,问她父辈是不是参加三线建设来盘县的。
       她反问我,你怎么知道呀。
       我说,三线建设者是盘县工业的奠基人,老革命们真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女人说,可不是咋的,老人们年轻的时候在盘县工作,退休回老家,生活不习惯,只好再回到盘县。我们这些子女,说起来是东北人,回到东北人家认为咱是贵州人,在贵州又被当成东北人,浮萍一样没有归宿感,一辈子都在寻找故乡,总也找不到,到死都找不到。
       我默然无语,只能在心里祝福他们,祝福他们的父辈和后代。
       的确,盘江精煤公司不能忘记他们,盘县工业史也不能忘记他们,盘县的发展壮大,繁荣富强,不但有曹春山杜志洪这样的老人,用青春年华换来,也有刘毅熊显康这样的年轻人传承和发扬。所以,盘县才能成为贵州经济第一县,成为贵州的传奇。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