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抹不去的校园情结

作者:陈明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230      更新:2015-02-11

 
       内容提要

       广雅中学123年校庆,我和班里十几个老同学又迈进了它的大门。我内心深处有着抹不去的校园情结,这情结中既有对花季岁月的眷恋,也有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与怀念。广雅的这种优雅之灵秀,是蓄了百年历史之才韵。清末洋务派首领、广雅书院创办人张之洞认为市区虽应试、买书、交通便利,建广雅书院,广雅,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123年来,从广雅书院到广雅中学,它培育了多少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感谢你,广雅母校,让我们学有所成;国家感谢你,广雅中学,培养了多少人才;学友感谢你,广雅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

        又走在这优雅的校园,感觉到它是这样的钟灵毓秀。
        广雅中学123年校庆,我和班里十几个老同学又迈进了它的大门。现在学校的大门掩映在和平村小区入口的绿树之中,前面是喧嚣的马路、耸立的高楼,已经没有以前我们上学时的绿色菜田,那时门口有一片大坪地,然后走过一条小桥,可以看到桥下有绿色的水浮萍。如今,如果不是同学们带我过来,也许我会找不到学校了。
       忆昔日,1969年毕业离开时,我们还是19岁青春年少时;看今天,我们都已经是60多岁了。经过42年的光阴流逝,校园已经今非昔比,起了一些新的教学大楼,而我们当年的教室、宿舍好像也不复存在,我在校园四处寻觅,都不见它们的踪影,只有广雅的标志性建筑———“冠冕楼”、楼前的荷塘、古桥还在,头发花白的老师还在,我和同学们在冠冕楼旁的美术楼,参观了头发斑白的当年班主任冯丽娟老师的画展,与冯老师和她的画合照。看着这些,我内心深处有着抹不去的校园情结,这情结中既有对花季岁月的眷恋,也有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与怀念。
       广雅的这种优雅之灵秀,是蓄了百年历史之才韵。清末洋务派首领、广雅书院创办人张之洞认为市区虽应试、买书、交通便利,但难免有繁华喧嚣之气渗入,远郊则清雅幽静,利于学子们读书,所以决定在靠近市区的近郊建广雅书院,最后在“省城西北五里源溪乡地方”选择了一处“云山迤逦,河山环抱,风土清旷,交通便利”的地方。整个书院占地240亩,绿水环抱,外建护校围墙,学子闲时可乘船逆水而上,直至荔枝湾,在成片的荔枝林中读书小憩。后几经变迁,荔枝湾虽不复存在,但广雅校区旧迹古树依然,基本保持着书院原有的布局及规模。现在校区是传统的中轴对称式。中轴共五进,前座大门,二进教学大楼,三进山长楼(当时校长称为山长),四进办公楼,最后由广雅的标志性建筑———“冠冕楼”压轴,两侧为东西厢,过去是两广学生的住地,现东边有饭堂、学生宿舍、植物园及教学大楼,西边为操场、泳池、地理园、艺术楼等。东西两厢四进五进之间的位置各有一个小湖,学校好像一张脸,“冠冕楼”就像头上的“冠”。
       此刻,经过岁月涤荡一新的校园异常清晰,凉爽的秋风送来阵阵植物的芬芳,年轻的、年老的各届校友一群群地走在校园里,既有青春的笑脸,也有迟暮的白发,本来的不融洽今日却令我感到很和谐,也许这就是历史久远的老校特有的吧。这就是一代一代的广雅人,他们在校园里拍照,和老师聚谈,用感慨的目光扫视校园,心中涌起唏嘘的情感,这就是年龄各异的广雅人对母校的眷恋……
       记得我们教室前面有一棵大树,我们就是在绿树林荫下上课。课间,我会被树枝上流连的小鸟吱吱喳喳的叫声分了神。这里,似乎远离了繁华都市的尘嚣。晚上,当我们饭后散步到冠冕楼,我总爱和几个知己同学在楼前的池塘流连,池中莲花繁盛,入夜时分,月光之下,真是如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月色”。池塘上的古桥,称为“百岁桥”,我们轻轻地走过去,在冠冕楼的台阶上坐下,三五知己在荷塘月色下互诉对未来的憧憬……多年以后,这“荷塘月色”总令我不能忘怀。如今,我抚摸着百岁桥沧桑的桥栏,心中涌起一阵阵感慨。物是人非,当年和我最要好的同学,经常帮助笨拙的我洗衣服,我生病时送我到医院看病和无微不至照顾我,一起在学校宣传队排练唱歌跳舞,一起在学习备课后在此谈梦想的同学,闺中密友,如今却已经不在人世,去年被病魔夺去生命,可我就在刚才同学聚会中知道。120周年校庆时她还好好的,是同学中最靓丽的一个,但3年后的校庆她却没有了,那么靓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真令人心痛,在此写下一笔,以表唏嘘之情。还有我们当年的数学老师、后来的广雅校长郭乃正,在广雅中学建校100周年时还与我握手,惋惜没有把我留在广雅中学任教。在广雅中学建校110周年时郭乃正校长还在纪念册的校庆献词中写道“广雅百余年的历史,是一部务本求实积极改革的教育史”,后来也被病魔夺去生命,真是人生几何……但他们忠诚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是我们广雅人的骄傲。
       绕过冠冕楼前的生化楼,我们来到怀古读书之地———“碑林”。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林”,是同学们对它的别称而已。“碑林”立着四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分别刻着张之洞的奏折、广雅书院学规等。这时还有几个学生立在碑前读书。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为师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
      这是张之洞撰写的长联,挂在广雅中学昭明楼正门。我站立在张之洞雕塑前,想起广雅从诞生之初就背负了培养人才、救民救国于水火之中的重责。19世纪80年代的清政府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两次鸦片战争后,1883年法国又挑起中法战争。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一向重视教育,他看到两广地区的教育无论校舍、环境,还是习气纲纪均状况堪忧,很失望。于是在1887年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的奏折,请求皇上设书院。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之前,中国还是没有近代的新式学校。张之洞筹办的广雅书院破除了旧科举制度,设务实课程,办学宗旨旨在鼓励士人认真读书,“砥砺名节,关心时务,吸收新知,并使他们能出仕则为国家栋梁,为民则成为社会中坚”。这些思想不仅开中国办学之先河,而且使广雅天生就带有了深厚的人文气质,先天的人文气质与先天的民族责任感凝聚成为广雅牢固的精神根基。广雅,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123年来,从广雅书院到广雅中学,它培育了多少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既有应用数学和力学家的郭仲衡、细胞生物学家的薛社普、材料科学家的叶恒强、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的李衍达、微波理论学家的林为干等中科院院士,有为国牺牲的杨匏安、李耀先等革命烈士,还有现在勤奋地在各系统的出色人才。我们感谢你,广雅母校,让我们学有所成;国家感谢你,广雅中学,培养了多少人才;学友感谢你,广雅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如校友黄永俊撰写的对联:

       冠冕风和,百载育才资大器
       园丁雨润,四时铭腑感鸿恩

       走进同学们爱讲悄悄话的地方———植物园、张之洞亭。植物园位于东厢靠近“右眼”湖的地方。走过小小的古石桥,穿过小巧的月亮门,我们进入了一个植物天地,不大的园子里密密地栽种着标有标签的各类植物,还有一个小温室。刚走上植物园里的小山丘,就看见一块刻有“军马之碑,政水部队”的石碑,倒放在地上,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曾是日军的驻地,这里用以埋军马,故有此碑,成为日军侵华的又一历史铁证。山丘对面是张之洞厅,厅边立碑,刻有张之洞的画像。山丘脚下一小凉棚傍水而立,与知己同学坐在棚中的长椅上,四周寂静无声,水面莲花铺池,谈谈烦恼事、不平事,或独自想想心事,为“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的岁月点缀上宁静的喜悦,悄悄地走进校园故事,这是年轻校友的青春故事。想当年,我们老校友的校园故事是在冠冕楼前……
       在广雅母校,我徘徊着,寻找着。风吹过校园,远处的树枝头上掠过一只小鸟,似乎是当年我们教室外大树上驻足过的鸟,它是黑色中带点淡谈的乳黄,悠悠地飞远,把我感慨的心情带往无边的天宇。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