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作家马立宪印象

作者:胡人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833      更新:2014-04-12
文/胡人

如果不是赵老师介绍,我真的不敢相信坐在我眼前的这位中年汉子就是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青岛市城阳区作家协会主席马立宪。他坐在那里,就这么静静地望着你,脸庞黑红,身材魁梧,淳朴的眼神里透着坚毅、执着、慈祥,问一句,他回一句,不事张扬,也不多说,缓缓的,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流淌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这位作家近十年来创作并出版的作品:一部长篇小说,八部报告文学集,五本诗集。其中五本诗集都是2004年到2005年一年之内创作完成并出版的。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戍边西部》,报告文学集《大青岛警魂》《来自日喀则的报告》《雪域之歌》《东部黄金海岸》《青岛工人大写真》《新城之光》《回望大西北》,诗集《家住城阳》《请记住那场战争》《我心中的大西北》《回望天路》......
但是,马立宪原先并不是专业作家。他1953年出生在青岛北部的城阳农村,祖辈以来均以务农为生,甚至他本人也曾经做了20年的农民,说他是农民诗人、农民作家大概不为过。
当然,这位跟土坷拉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作家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作家,跟他自幼喜爱读书有着密切关系。小时候,农村家庭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书,他就经常捡杏核换钱买书。到19岁参军的时候,他已经收集了二三百本书。在部队里,他惟一的大开销就是买书,津贴基本上都用于购买书籍。到他1979年退伍还乡时,随身携带的行囊中分量最重的要数沉甸甸的两麻袋书了。复员回来,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买书、读书、藏书,至今家里已经收藏了两万多册图书,涉及文、史、哲等各个门类。家里的角角落落全是书,简直就是一个小图书馆。
书中有他憧憬的未来,有他崇敬的偶像,他也从书中找准了人生的航标。1972年,他应征入伍,到大西北做了一名汽车兵。在跟随部队转战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的六个年头里,他体验铁马兵戈,体味西部艰险的生存环境,感受火热的战友情、淳朴的民风,面对着浩瀚的戈壁滩、纯蓝色神秘的天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皑皑连绵的雪原、峻峭俊美的群山,淳朴厚道的牧民村民,悠扬激越的牧歌,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情,他沉思,他沉醉,他激动不已,于是,一行行诗迹,一段段情愫,从他的脑海里喷涌,在他的笔端倾泻,一发不可收拾。他给军旅报章投稿,给家乡的报纸投稿,1973年,《青岛日报》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犁田的姑娘》,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读书,书中有他憧憬的未来,有他崇敬的偶像,也从书中找准了人生的航标。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他感到非常快意;久经文学营养的滋润,他萌生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冲动;他写作,先是写诗,一年发个三五首,后来,又写散文诗,文思泉涌,至今已在《中国青年报》、《文艺报》等几十家报刊上发表诗歌500多首,散文200多篇。
“怀念西部/不需要任何理由/那首/豪迈雄壮的军歌/便是终生的约定/漫长的心链/环环都相牵/节节都入扣......”(《怀念西部》,中国文联出版社)
1979年,马立宪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六年的军旅生涯,回到了故乡,继续在广阔天地里耕耘。白天,他与其他村民无异,是农民,晚上,他则是作家,倚靠着堆积如山的书,他在遐想,在另一种田野里倾注心血,他写人生的感受,写身边的生活,塑造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等。勤奋的马立宪逐渐地在文学圈有了名气,他的诗《豌豆花开》发表在《内蒙古日报》上,作家徐琪赞叹曰:“齐鲁大地上站起了一位诗人。”《牡丹江日报》发表文学评论,认为马立宪是“山东著名诗人”。
当时马立宪的作品大多发表在外地报刊上,青岛本地文学圈子大都不知晓这位作家。“墙内开花墙外香”,农民诗人的名字于是引起岛城文学界的注意,作家刘学江慕名赶往马立宪在城阳的家,在那间狭小的居室里见到了这位著名诗人。一番谈论,令刘学江这位国家一级作家,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为感慨,当即发给马立宪一张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登记表——这样的作家居然不是青岛市作协会员,无疑是一种遗憾。
马立宪以自己的勤劳赢得了社会的关注。1994年开始,他陆续被各级文联借调,参与组织笔会、采访、体验生活等创作活动。1997年,他被派网阔别近20年的雪域高原,受青岛市作家协会委托采访援藏干部。于是,岛城人民从他的长篇纪实文学《来自日喀则的报告》和《雪域之歌》里认识了中共日喀则市委书记张泽忠、日喀则人民政府市长李众民等援藏干部,马立宪用充满激情的笔触记叙了这些勇于献身、勇于奉献的人民公仆感人的事迹,塑造了这些伟岸而真实的青岛优秀儿女的丰盈形象。
作家马立宪的散文诗《夏庄四章》 2004 年10月在中国作家论坛五周年年会上获作品一等奖,通讯《惊心动魄的五天五夜》2004年6月获“中华纵横”全国诗书画摄影征文通讯类一等奖,纪实文学《从军纵横》在中国作家世纪论坛 2004 年会上获全国作品评比二等奖,诗歌《洗脚房有感》在 2004 年“水泊揽胜”全国文艺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还获得国内各种文学奖40多次。但是,马立宪对这些看得很淡,他平静地说,写作对他而言有一种使命感,他不舍得像别人一样下棋、打牌、休闲消遣,他的闲暇时间塞满了读书和写作。为了赶写一个长篇,他竟自费住到宾馆里,三天五天是常事。无论遇到多大的打击,都不能之他动摇自己的信念。你经常能看到他的眼圈发黑——那是熬夜的结果。熟悉他的人说,每当写完一部长篇,他就像大病一场。
马立宪爱书,嗜书,用书,写书,因此被选为2005年青岛市十大藏书家。他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竞争力,而读书可以改变人,提高人的文化层次。
马立宪,一株成长在北部青岛沃野里的红高粱,正收获着自己的果实,可他还在耕耘,孕育着下一个丰收的季节......
上一篇:爱上苦苦菜
下一篇:童年点滴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