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影视杂谈

首页 > 评谈 > 影视杂谈

电视剧《民兵康宝》的观感

作者:瞿旋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4650      更新:2015-06-16
文/瞿旋

昨晚在网上看了《民兵康宝》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全国首播。这部电视剧,制片方付出多少心血我是知道的,首先怀着感恩的心情,向他们致敬。
片头过渡很快,压删了不少,甚至没发现编剧的影子。对有些现象,有时你真是很无奈。
开播后看了第一集,与我的预感一样,她在二度创作中,还是落入了类型剧的框格之中。不仅故事背景发生了变化,即或保留了我的创意,也进行了类型化的改造。不论怎样鲜活的故事,一旦坠入这种框格,不免让人产生一种陈旧的观感,学术一点的话是“审美疲劳”。尽管有很强的理由——这是为了更符合当前流行的“戏剧冲突”的规则。后边能不能好一点?期待中了……
《康宝》是我转型到影视剧创作以来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时在2011年春。在神剧泛滥的情况下,我想,该有一部还原抗战真相、从中国本土里冒出来的抗战剧了,最好是写民兵抗战。那时,我并不知道有一部《民兵葛二蛋》正在组织创作、拍摄。
制作方很快肯定了《康宝》的梗概。继而我顺利完成了大纲以及分集大纲,以平均两天半一集的速度写完了全剧。制片方严格按照合同,每个环节都严格审阅并顺利通过,按照协议支付了稿酬。总经理和剧本副总待我如家人,实在、亲和,让我很感踏实、满意。
为什么写《康宝》,我在博客上曾写过一文——
《写给中国的影视剧导演——技术性思维的重要性》
……
影视制作,除了它的人文意义,最关键的就是它的技术性思维。
都说中国人不会讲故事,这是天大的误区。中国人应该是讲故事的老祖宗,但缺乏的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思维,也就是技术处理方式。导演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中国的导演就缺乏工业社会技术思维的锻炼,多好的故事,也让他们的浮躁和肤浅给断送了。好莱坞电影,故事框架也就那个样子,但是他们技术细节处理的认真和能力让人惊叹,大的即便是虚假的故事框架,让人看起来也无比真实。记得《越狱》这个电视剧,只是一个主人公偷取一枚铁钉(越狱工具)的情节,就反复了多次,让人紧张无比。他们很珍惜每一个悬念元素。但在中国导演手里,许多大好的悬念框架,都让他们作个浮浅的、虚假的铺垫,然后直奔结果,生生糟蹋了。
中国的导演有少量具有技术性思维素养的,但大量的不行。
期待有出息的导演补上这一课。

《康宝》就是试图在这方面作尝试的。当然,决不至于浅薄地模拟好莱坞大片。中国的抗战本质上一场农民战争,农民子弟是主体。尤其是民兵这个群体,为此,我写了一个木匠出身的康宝,依靠农民工匠的狡黠和工具,甚至有儿时游戏的脉络,土到极致,却产生了奇效。这里边没有一点武艺超绝、飞檐走壁、手撕鬼子的影子。当然,敌人是强大的,康宝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该剧还是草率地处理了细节,并轻率地模拟了好莱坞剧的模式,比如爬房顶通道等,因为没有细节交代,显得草率而不真。
我从小说转型影视,对戏剧冲突的把握,肯定有一个转换过程。制片方的剧本副总很专业、很诚挚,每每无保留谈出自己的看法,即或是回信,也动辄数百、上千字,详尽而具体,使我受益匪浅。他年纪比我小,我却感觉他像大哥。我们是无距离交流,很愉快。
剧本创作有个环节,就是在交付了大多数稿酬后,一般会留点尾款,待开机时支付。因为编剧还要根据情况调整剧本。我完成了初稿后,因又接了一个剧本,要求退出了最后一个环节(当时有点内疚),后期调整就交给别人了。虽然发生诸多变化也与我进行了沟通,但真正的效果,只有看了播出后才能得知。无论如何,制片方要考虑市场,要迎合一些似乎需要迎合的东西,这些,我是理解的。
我相信,随着影视市场的调整,编剧早晚会和制片、播出方取得一致,迎来一个真正符合艺术规律,也受到市场欢迎的影视剧的春天。 (作者是本剧编剧)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