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南国高原》书评荟萃

作者:刘迪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092      更新:2014-07-08

 

南方的高度

---评刘迪生报告文学《南国高原》

文/李一鸣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维系中国社会演进的两种情结,一是故土情结,二是历史情结。前者促使中国历史在安土重迁的圆规下行走着完整而残缺的圆圈,后者则以“祖制”和“圣言”囿禁着延续千年、行将就木的传统世界。
         以费氏的理论看来,刘迪生长篇报告文学《南国高原》中的徐克成无疑属于异类。他不仅是故土的背离者,告别过往舒适生活,客家人似的从南通辗转至沿海乃至世界;更是传统习俗与惯性的叛逆者,创办“私”立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并经营得如此风生水起:“全国最佳肿瘤医院”“全国诚信民营医院”“最具社会責任感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时哉,时哉”!徐克成有幸与非常时代无缝对接,让自己的非凡人生“羽化”得喜惊失措:创立癌症“3C治疗模式”,膺任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主席,荣获中宣部“时代楷模”、全国卫生系统"白求恩奖章"、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他当属曾渴想“世界一片红”的一代。唐吉诃德的喜剧是阿Q永远也看不懂的有字天书。是不是骨子里的“叛逆”情结呢?徐克成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生命旅途:他在最得意时背井离乡,在最信守处遭际合作伙伴背弃,在最艰难境况下创办复大肿瘤医院,却又自身遭遇癌症的挟持……他的全部生活总是充满逼仄与险阻。诚如书中写到的:一个雨中托钵芒履天涯的孤行者,一叶风涛浪里扁舟蓑笠的独钓人……
       刘迪生在报告文学中将徐克成与普罗米修斯相提并论。普氏盗取“天火”的那一刻,背弃了神界的冠冕,在他殷红的血迹上,倒映着苍生顶礼膜拜的余影。有时叛逆或是为了成就另一种皈依,背弃乃是完成另一种拯救。
       徐克成受知于袁庚等先贤的青眼,在南粤这片土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客家人大海朝宗的文化家园,让他的后半生告别平庸,践履非凡。完全是“盗火者”情彩的徐克成,将东洋、南洋、西洋一切医学硕果,“全盘”搬上他的“复大”盛宴。最令人惊讶的是,在复大医院,医疗领域的另一种“癌”“红包”绝迹,捐助丛生,犹如他捧出的一片血肉之心,仿佛对众生的献祭,全球70多个国家7000多患者由此在阴影中死里逃生,一个个生命的歌谣缠绵悱恻,动人魂魄。他行的是医,送的是爱,守的是信,奉献的是善与美。这令人想到北岛的诗,“是笔在绝望中开花,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是爱的光线醒来,照亮零度以上的风景”。医乃是向仁的皈依。
      “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确乎是一块突兀在东方文化版块的精神高原,一千个作者笔下会有一千个徐克成,徐克成是这个时代极为罕见的南国地标式人物。”作者在报告文学中不禁深情赞叹。
       古人擅以“高度”述境。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登黄山而小天下”,是以山峰高度来抒情;庄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以天空高度来写意;王守仁“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是以心灵高度睥傲红尘。刘迪生笔下的“南国高原”,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心理高度,是对功利哲学、伦理沉陷、操守沉降、道德崩溃、人格矮化的感召与救赎。
      《南国高原》所称羡或寓意的正在于此:刘迪生笔下的徐克成和他的复大医院,有如一块“天外飞来的——空中花园。”于是,徐克成其人其事和他的复大肿瘤医院,便有了一种琼楼玉宇般的蜃云景象。也正因为这块“飞地”是如此异类和珍稀,故而才显得如此高贵、如此为时代推崇。
       作为报告文学,《南国高原》是一部深具思想张力和艺术构建的独具匠心的作品。毋庸置疑,当下我们的生活迫切需要向上的“正能量”,也许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类似的“正能量”,但却不易读到与心灵默契、同脉搏共振的上乘佳作。面对自己心目中的精神高原,作者以敬慕者与诠释者的双重姿态,以感性与理性的深刻诠释,将我们时代发展中弥足的贵重与力量,呈现得既繁盛又冷静,既鲜活又沉实。映照出一名有胸襟、有视野、有情怀的当代青年作家,对时代发展的深度关注、对民生的深情关照、对善与美的深切呼唤。
       《南国高原》的出现,不仅使我们感知到一位医人和医人的事业,更为欣悦的是,令人觅见了南方文化青年的艺术标高———想来这也许是南国大地的另一方高原吧。(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大爱无声

——读《南国高原——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


文/立文


       迪生兄把这本16开,精装本的《南国高原——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递给我时,掂量着厚重的书本,封面人物平和的微笑即刻吸引了我的视线。这张笑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丰富驳杂、启迪人心的人生故事呢?
       灯下通读,暖意渐生。这部近三十万字、图文并茂的报告文学集用生动形象,贴近心灵的文字详细叙述了癌症冷冻疗法中国第一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不断挑战医学难题,治愈一大批海内外患者的人生经历。掩卷沉思,不仅折服于徐先生的精湛医术,更被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逐梦情怀所打动。无疑,阅读这本书就是接受一次不折不扣的精神洗礼。
       唐朝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尽管医疗行业规章以各种方式禁止医生收受红包,但这种不良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我们知道,医学历来被称作“仁术”,仁是医德,术是医术。红包现象的出现,容易使患者及其周围人群对医疗队伍的信任度降低,医患之间也随之失去往日纯洁、融洽的挚情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要杜绝“红包”,医者的自律是关键。
       徐克成创办复大医院以来,截至2012年底,已经累计帮助400余名贫困患者,资助和减免费用达510余万元。他不仅对病人以诚相待,在管理上也始终把诚信作为立院之本,特意制定了不收红包、不拿回扣、不接受吃请的“高压线”。仅录取书中几个细节为证:2006年1月,脸上长着巨大肿瘤的梅州姑娘江味凤在哥哥的陪同下,几经周折,到复大医院就诊。徐克成成功地给她切除了那个1.5公斤的肿瘤。手术后4个月,徐克成和同事驱车8小时,前往梅州看望小江,还为她安排学校,圆了她的读书梦。2012年底,徐克成与同事第二次探望小江。2013年,徐克成把小江接到复大医院,让她和医护人员一起欢度春节。由于术后右眼处留有伤疤,徐克成又将她接到广州,为她整容。从接诊患者到为其整容,7年间,徐克成用一颗爱心谱写了一曲当代雷锋之歌。2007年,湖南患者黄春才在《三湘都市报》记者的联系下,来到复大医院。一贫如洗的患者无钱治疗,怎么办?爱心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徐克成的朋友——马来西亚的刘丽宝女士利用邀请徐克成演讲的形式,现场发动募捐,为黄春才筹集善款9万元。还有,英国伦敦电视台付给徐克成、牛立志博士的访问费7000英镑,也一并捐给黄春才。医生为患者募捐,让我们领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高超的医术能迅速解除病人肉体上的痛苦,润物无声的大爱则能深入人心。诚如蔡元培先生所云:“博爱者,人生最贵之道德也。人之所以能为人者以此。”在物质生活日益繁荣的今天,勿忘人之根本何其重要!2001年,花甲之年的徐克成创办民营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战乱出生,经历曲折的他深知“诚信”二字在患者心中的重量。所以,某些行为看起来甚至很苛刻。例如,一次一位同事随口提到一件小事:一位病人出院时埋怨医院收了尿常规检查的20元费用,但在出院报告中没看到检验结果。徐克成听了,第二天便打电话核查此事,发现病人确实做过检查,因为结果正常便没有在病历上反映出来。他当即亲自给病人写信,承认工作疏忽并诚心道歉,还按尿常规检查费用的10倍把钱退还给病人。这事要是放在一般的医院,过去了也就算了,但徐克成把它当成大事。其实,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充分佐证了一个“大医”的职业操守及道德高度。
       诸多成功的医疗案例显示了主人公的医术及仁爱,更有一点令我辈叹服不已的是他的勤奋,他学术上的孜孜以求。“徐克成从医50年来,先后主编、编著学术专著9本,参加编著的书籍共29本,发表医学著作、综述等496篇;编著科普书籍4本,为报纸杂志撰写科普文章1200篇。”“他的秘书陆天雨为他作了统计,出版的书和文章总字数约980万,除以50(50年从医),每年要写近20万字。”要四方出诊,要管理医院,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徐克成的时间被分割成若干小格,但他能充分利用这些小格的间隙——飞机上、火车卧铺里,写作。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庸庸碌碌之辈总不把其当一回事,懂得珍惜的人却能以此成就大业。从这个角度看,徐克成当属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更是“一块突兀东方文化板块的精神高原。”
       迪生是我的鲁院同学,也是老乡,以我对他的了解,感觉他是一个勤奋踏实、才华横溢却又低调内敛之人。听说此君学习期间已悄悄完成15万字的书稿,惊叹之余自愧不如。难怪他的老师,广州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程道才说他“天资聪慧,勤于学习,深入生活,笔耕不止”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与本书主人公的精神气度契合。
       迪生接受信息时报专访,谈到此书创作时曾说:“为了完成这部作品,先是读了几本被他称之为‘癌症医学科普’的读物,又开始读徐克成本人的专著。”大量面对面的采访,加上如此扎实的案头功夫,成就了这部气势如虹、文采斐然的书稿。我想,这是迪生报告文学创作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吧。因为文学需要不断的刷新。
 

流荡在生存现场的激情:个人行动中的诗性正义

文/徐肖楠


       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颗文学星辰,记载人类的灵魂光辉。南国无高原,但作家刘迪生新作《南国高原》中的南国有心灵的高原、精神的高原、生命的高原。
       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生命,人类既在科学上又在精神上处于十字路口,《南国高原》面对这样的现实迷惑而激情思考,运用医者面对生命而悬壶济世的特殊情境,书写一个人以至人类在这个时代的命运,激荡出人类处于文明十字路口时的科学态度和文学态度,既反映了大多数人让生命更美好的现实意愿,又反映了那些无法抛弃的消耗生命的现实欲望,作品和人物的态度正是在两者扭结中的一种精神选择。
        《南国高原》就像一颗文学星辰安静地升起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中,却多少面临生存现场的激情暗藏情景,也有些类似于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精英和科学精英艰难选择一种生存态度和文化态度的情景,这部作品表达了那时的精英意识遗产在今天生活中的作用:徐克成似乎就从那样一个时代的精英意识中走来,因此,《南国高原》中有一种高贵的人物风范,表达出一种与历史相接的特殊感受。
       这种特殊的历史感就是从个人生命进入宏大生活,就是个人的高贵感和平民的高贵感,这种高贵感是《南国高原》的美学亮点。在徐克成的个人行动中坦然表露和体现出一种宏大生命倾向、一种人类性的精神关怀,这不但是必然的,而且成为支撑作品整体的核心意识。并且,这种精神倾向直接引导、淬炼了叙事风格,作品层层相连、顺流而下,简洁明朗中流动着一种激情与大气,坦荡思考中飘溢着自由欢快、激情温润的感受,在作品的前言后记、每章引语的引导下,一种理想主义的生命尊严和人类尊严在作品中和人们心灵中轻轻升起。
作为人物传记式的非虚构文学,对一个人的记述其实是极为个人化的,很难将一个人的具体生活与人类的理想追求结为一体,但《南国高原》坚持追寻人类理想追求照耀下个人的高贵生命品质,由此进入对个人与国家、平庸与宏大的独立思考,通过将个人行动和精神置于人类精神图景与文明状态之中,实实在在地把宏大主题与个人生活结合。这首先取决于作者真实地具有宏大的生命意识,然后才能流淌般细致地将其融合在写作状态和审美意识中。
       生活在当代的中国文学家决不可能像古代文人那样独守节操,无论当代生活如何混乱,他必须以思考而不是以文字——不是以文词制作——介入当代生活,才能真正表现出他是个有责任的文学家,而这可能来源于他一定是某种信念的崇仰者。在《南国高原》中,刘迪生明确表现出对徐克成生命精神的崇仰,并且宣扬他的崇仰和见解。
       在这样的立场上,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也必须表达他对当代生活和生命的见解、态度和向往。正是出于对某种生命信念和精神的敬畏,让刘迪生不惜在浩繁杂多的信息材料中辛苦耙梳,去努力建立一个清晰而有象征性的宏大生命空间,清理出一个有心灵冲击力和形象深刻性的故事。
       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的不同,是非虚构文学除了传递报道非虚构的真实信息,又必须进行类似虚构的想象叙事,这使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具有同一性和类似性。《南国高原》以几个清晰的话题概括集中非虚构信息资料,通过一个个相互勾连的话题来组织信息、结构叙事,最重要的,是通过话题的自主性,赋予所有非虚构信息一种不受非虚构限制的精神自主性,这种连续不断的精神自主性归向主题想象,建立起一种人的主体性空间。
       正是在这种精神自主性归向主题想象的过程中,由话题组织的每一章非虚构内容层层展开,又将一个个话题的单元叙事连接为一个整体性主题叙事,虽然罗列事实,引证信息,但却将事实信息转换为描述一种生存精神的叙述想象。作品中的徐克成在完成个人的医学理解和医学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个体化生命进程中的形象,形成了种种个人和社会历史的错综复杂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体现于产生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式需求本身,作品中包含的纷纭内容由此而获得意义和形式,从而完成了形式与主题一致的整体性。
       这样,《南国高原》以历史性与命运性、故事性结合的方式,记叙了徐克成和作者对个人生存与人类存在的理解,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在社会历史方式中转化的个人生命方式已经不是徐克成个人的,而成为可能改变人们生存态度的普遍社会情感影响。作品对这种给别人也给自身带来的情感影响进行了详尽记述和推敲,细致地挥洒开医学力量与情感力量融合在个体生命上所产生的光彩,并描述了这种个体力量如何冲破固有医学观念、世俗疾病观念与欲望生活观念一体化对人的限制。
       我以为,这是一种诗性正义和美学正义的具体体现,因此,《南国高原》在追求一种有道德的写作,作品对徐克成生命精神的崇敬和对生活真相的思考就是这样的表现。作者在《南国高原》中不仅起着报道传达现实信息的作用,而且帮助读者判断评价所描述人物的价值,作者要挑战的叙事难度不仅是叙事趣味、叙事结构、叙事层次,更在于理解和呈现人物深处的生命道德。
       于是,《南国高原》再次宣告了个人才能与社会历史、文学写作与人类精神之间纽带的重要。如果把刘迪生的写作动机、题材选择、主题确立与一种写作立场的美学转化相连,会发现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普遍面临着写作立场的选择和转化问题,这种迫切性和尖锐性已在《南国高原》对写作风格的选择中显示出来,这种选择所决定的,不仅是写作的命运,而且是与社会命运相关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方向。
       报告文学的叙事角度和主题形式与选择题材密切相关,作者采取了将人生主题阶段与医学过程相并置、让作者自己治病和得病的经历与人们普遍的生命过程相一致的写法,这体现了作者突出主题的艺术思考和把握简繁的叙事技术,显示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必须具备的处理素材和叙事的能力。
 

语言的魅力,打通读者与作品的气息

文/安庆


       愿意读一部作品,常常首先来自于语言的魅力。这是抓住读者,也是一件作品成败的关键,语言是作品成功的硬道理。
       刘迪生的《南国高原——徐克成和他的医学世界》,就在于此。这是充满了语言魅力、语言磁性的一部书,语言形成和营造而溢的气氛让人拿起来不忍释卷,欲罢不能,也为主人徐克成公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医学人生,气势磅礴的博大胸怀深深感染。书的题目首先抓住了我,让我禁不住进入他语言的迷宫,然后依靠他有滋有味、有徐有缓的语言,语言打通的关节,语言营造的气氛,语言粘连的气息,语言架构的楼阁,一字一句地读下去,体验他用诱人的语言串起的主人公感人至深的人生画卷。
       作品的整体架构像一首抒情长诗,疾缓有致,呈步步深入,风景逐渐呈现的抒情长诗状态。看作者精心雕凿的一个个题目:英雄都有出处——金色年华——雁南飞——第二次生命——决战花城——生死体验——与复大一起复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他的经典乐章——东方的月亮一样圆——盗火人——棱镜里的主人公……再看他在每个章节中的提示性小题目:英雄的历史——西方的月亮和东方的尴尬——神龛上的麻雀胆子大——早晨的太阳影子长——爱心不是新闻——天涯凤凰难得髓……一个作家对作品的态度从他对题目的推敲,对每一个章节的营造,对每一个文字的精心就可见一斑。这些文字诱惑你,使你不得不满带兴致地读下去,进入他的作品的王国。一个被采写的主人公遇到如此有文字功底、有如此文字表达才气,有如此表现能力的撰写者是一种幸运。一个作家对主人公塑造的责任心,文字对内容服务的处心积虑,确保了一部作品的成功度和纵深度。他笔下站起来的主人公让我们敬佩,也为中国的医学界出了这样一位勇于攻关,有如此建树,有如此人格魅力和情怀的人物感到幸运。
       刘迪生的文字里充满了优美而又深入骨髓的诗性,在对主人公娓娓道来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诗意的流淌,像一条小河,温馨、浪漫、而又有着音乐一般起伏的节奏。让我想象,这一定是一个写作过诗歌的作家,他的文字足以向我们透露他一定有过这样一种过程,同样是写人物的书,他的字里行间有一种不同凡响的诗人的气质:“真理的嘉宾全是谎言,海森堡的测不准定律!打肿了多少标榜‘天下第一’、号称权威的嘴脸……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世风沉沦、谎言亢扬之际,补缀着洞穿的道德底线,呼唤着人的良知,传播着科学的理性箴言。”如:“当我拜读了他的几本通俗读物,略晓了他的些许人生和非凡经历、学术贡献后,对这位卓尔不群、细声细语却总是笑眯眯的长者,有一种对苏格拉底般的倾风至切。他,让我这些年来槁木止水一般的骄世傲物情怀,有如一缕金风吹皱秋水,不能自己地为之深深动容”。这仅仅是他写在全书引子的部分片段,通透灵气的文字在引导我、打动我、打通我们和全书的气息。
       书中的每一章都是抓人的,每一个章节的开头总是以其文字的品质让读者读下去,想读下去,然后在他的文字深处体味了主人公的酸甜苦辣,和他笔下的主人休戚相共。作为一个写小说也写过此类题材的人,我自愧弗如,我没有他如此浪漫,如此笃定,如此充溢的才华。你看他的文字多么会诱惑我们,在第二章的引语里我们读到:“燃烧的竹子,只有那一个个节,才会爆炸出清脆的响声。在徐克成的人生字典里,重写了全新的注释。”如此通透,有灵气的文字很多,燃烧的竹子,只有那一个一个节,才会爆出清脆的响声,也符合他文字的个性。他的文字就像有节的竹子,时时发出它清脆,有节奏的响声。你看他在每一个章节里出现的人物,呈现的情节,都以诗的节奏循序渐进地出来,那些情节看不出古板和任何的做作。能达到如此的境界,足见其造化和功力。
       还有,作品中有很多衍生的信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知道了一个叫徐克成的治癌专家,知道了很多相关的信息。这种衍生让一个作品不单调,不寂寞,不狭隘,有了宽度和厚度。还有什么可说呢,一切的阐释其实都是多余,用文字来阐释他的文字,简直有一点自取其辱。那么,就让我们在他的文字里畅行吧。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