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笔端有情自温馨

作者:姚筱琼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397      更新:2014-04-30
——焦玫散文集《在路上》序

文/姚筱琼

认识焦玫五六年了,他给我的印象是身材适中,性格开朗,见人乐呵呵的,一副慈眉善目弥勒相。
我知道他出身农家,现在是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县作协主席。他在工作时勤于调研、勤于思考、勤于写作,长期用博客的形式不倦地拍摄和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壮丽图景,写下了许多工作消息、通讯和特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深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也为写作同行所称道。同时,他还是一个多面手,小说、散文、诗歌都能写,并且写得劲道和不俗,这是值得称道的一种能力和精神。
2011年8月,刚刚出版了诗集《诗意地生活》,接着,他又拿出早已整理好的散文集书稿,说将在近期出版一本散文集,让我为这集子写序,相知数年,却之不恭,便答应下来了。
散文集名叫《在路上》。看书名,让我联想人生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跋涉,每个人都行走在路上,不能停止,也无法停止。停止就意味着倒下,意味着被淘汰,为这个社会和时代所抛弃。
《在路上》共分四辑,第一辑往事如风,第二辑行走四方,第三辑家乡如歌,第四辑人生随想,收入33篇文章,其中包括游记、特写、随笔等,从广义上讲,这些都叫散文。它们汇集起来就像生活中的一条长河,无论是晴空下的美丽浪花,风雨中的汹涌波涛,还是夜幕下的粼粼波光,无不展示人生的波澜壮阔,揭示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意义。阅读此书,可使人领略到生活与生命的本真,因为作者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或与生活有关的东西。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诚地发自肺腑,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尤其是作者浓墨重彩所描述的对亲人的怀念,对故乡山水田园的眷恋,文字鲜活而又激情饱满,就像一首首温馨的抒情诗,很能引起人的共鸣。
第一辑往事如风。他朴实地叙述身世、家庭、童年、亲人,回忆中带点淡淡忧伤,那是对流失的岁月,逝去的亲人抱着深深的怀念。“我记得外婆只要是来我家,从不空手的。她总是随手从路上捡些枝枝丫丫,到了我家,就一大捆了。兜里还总有些山里的特产,茶萢、三月萢、地枇杷、枇杷、柑桔、梨、李子、栗子、葡萄等等,外婆来我家或者我去外婆家就是我们的节日。记忆中,外婆好像没有歇息的时候,除了出生产队的工外,她与外公就是在自己的三分自留地里打转,天黑了还在忙碌。屋前屋后的空隙,她全栽了果树,她说我们这些伢崽“馋肚”,要这些果果治我们的馋虫……外公患病去了,这对于年迈的外婆而言,是精神支柱的倾斜。她在那段时间明显的消瘦且变得沉默。但过了不久,她却自己从这种沉寂中振作起来。依旧是一日三餐、一餐两大碗,依旧是一天几个哈哈。就这样,她走到了百岁高龄,到了我想起来都非常漫长并且不可思议的一个年龄。”“爷爷再一次拥有木仓,是责任田到户以后的事。这次爷爷不顾我们的反对,执意把木仓直接建在自己的睡房里。偌大个木仓,小小的房门,要把木仓搬出去根本不可能,我想他老人家是怕又来一次人民公社,公了他的木仓吧。好在那几年风调雨顺,木仓年年装得满满的,爷爷再一次有了笑容。原来,仓廪实、衣食足才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最可怜的是姨,据说她死后连棺木也没有,是用水缸装着安葬的。有人说,这种安葬方法和安葬尼姑一样。我却宁愿相信她是佛,涅槃后坐着莲花去了天堂。” 在他笔下,《温暖的外婆》《爷爷的木仓》《埋在心底的记忆》中明理的爷爷、乐观的奶奶、勤劳的外婆、无私的姨,代表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物群像,是他引为骄傲的榜样,努力奋进的动力。他从这些人物的身上吸取山魂水魂,获得自立自强、不息进取的精神力量。
第二辑行走四方。他宁静地讲述行走的故事。焦玫是一个喜欢独行的人,喜欢那种不张不扬、轻松随意四处行走的方式。有时候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独自悄悄去到一个城市,什么景点也不看,就为了在那个城市的雨中走一走,便满载着安宁回家了。有时候简单到就是为了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找寻一家自己爱吃的粉馆,吃上一碗记忆的牛肉粉,让那股浓浓的香气迷醉,让那一碗汤暖暖自己的胃,使自己全身的毛孔都张开,浑身上下充满了精气神。“记得我年轻时爬张家界,也是像比赛似地往山顶冲,险些把一个老先生撞倒了。就在我去扶他的时候,他告诉我:年轻人,莫急,到处都是好风景,你慢慢看过去,别人跑前面不会把好风景抢跑。从此,不论在什么地方,我都放慢走路的速度,留意身边的一切,真的发现到处都有好风景。” 他在《别人的城市》用一颗温馨温情的心感受 “这里的夜市和其他地方不同,是在闹市中心,沿着街道两旁摆了一长溜桌子。一断黑,顾客就三三两两的来了,渐渐地把那些桌子填满。喧闹声开始此起彼伏。你可以选择一家你喜欢的店子,叫几碟菜肴,边就着啤酒慢慢吞咽,边想心思或者当当看客。你也可以到东家要碗炒粉,西家来份煎饺,慢慢地把时间挥洒掉……夜深了,你会有种错觉,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遥远的故乡,也是如此的静谧。除了远远的地一声两声犬叫外,再没有什么声音来扰你的清梦。”在《心灵的家园》,他“沿着狭窄的小巷在村子里随意行走,时不时碰见遗落在路上的鸡屎牛粪,这非常熟悉的画面,让一些思绪在脑海里飘了出来:也是湘西的一个小山村,一个懵懂少年骑着一头大水牛,手里捧着一本小说,悠哉游哉的,满身补丁的旧衣裳遮不住一些瑰丽的梦想,清澈的目光把这些秘密透露给了白云、露珠和小鸟,此时的他,肉体没能够跨出方圆百里,可思想却可以到达千万里外。”星星点点的灯光是心灵的眼睛,飘飘拂拂的柳絮是茸茸的心语,斑斑驳驳的古墙是远去的足音,平平坦坦的小径是舒缓的音乐。焦玫就是通过这种行走方式,看到、听到,甚至体悟到了常人无法体悟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简单的美丽和快乐,而是他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光明和真善美,只有这种追求才能丰富他的内心,博大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提高他的文字境界。
第三辑家乡如歌。他深情地热爱着那方山水那方人。焦玫在农村工作部上班常常下乡,和一般干部下乡不一样,他把工作当成偏重情感的一种行走和体验,经常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对农民有着情同骨肉的感情。“我的外婆张代妹今年刚满100岁,别人的外婆杨仄妹却有106岁……那天,我去了那个叫黄家团的村子,见到了别人的外婆杨仄妹。她提着半桶水,不疾不徐地走着,在自家的柑橘地里。恍惚间,我看见了我家在官田冲的外婆,同样地走在她的柑橘地。” 这是《我慢慢品尝我的故乡》中的一段文字,就是这段文字,清晰地演绎了一个人的人性和一个人丰满质朴的感情,以及温情而又悲悯的情怀,同时,也使得他的文字像朵朵莲花浮水,纯洁而生动起来。麻阳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特征。据我所知, 2006年6月,“麻阳盘瓠祭”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除了“盘瓠之乡”,麻阳还是有名的水果之乡、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麻阳民风淳朴是出了名的,从他的文章里我知道有个名叫豪侠坪村子,那里的山青翠欲滴,那里的水叫玉带水,可以直接掬了就饮,那里的村民历来侠骨柔情,经常自发地联合起来帮助那些遇到困难,得了绝症的乡亲,至于平时互帮互助的例子更多。“比如村里过红白喜事,只要到村里德高望重的龙大和、龙大吉那里说一声,他们自然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把各种事宜安排妥当。再比如三十来岁的龙启国,经常无偿地帮助那些缺少劳动力的乡亲,犁地耙田、挑粪割稻,什么重活、脏活、累活都抢着干。至于你到我园子里摘几个辣椒、黄瓜,我到你家里借个农具、讨个计策等更是家常便饭,无需赘述的。正是这些你谦我让、互助互邦、睦邻友好的淳朴作风,才让这个寨子里的苗民活得这么豁达、舒畅,全村80岁以上老人就有32人即是很好的例证”。《和谐豪侠坪》还有《那个有条龙的村庄》,全村90岁以上有2人,80岁到90岁有25人,60岁以上154人,成为了麻阳两大有名的长寿村之一。
第四辑人生随想。他坦直地讨论人生、成长、交际、婚姻、世相,人情、价值观等等,将关注点由情感主题转移到思省层面,态度坦诚温和,风格清淡洗练,观点直率深入。比如《两个人的战争》,他认为两个人结了婚,就意味着一场战争的开局,最主要的敌人不是对方,是自己。自己成长过程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性格都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要么以一方的举手投降告终,要么就是两败俱伤,以离婚为结局。我很赞同他的这个观点。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因素,“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焦玫的成长虽然有甜蜜,但总是伴随着痛苦。他在《享受在路上的时光》中坦诚地说出了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好些日子,我都在思考潘晓的那句话: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这句话如魔诅,让我困惑、缠绕了好多年了。”相对造就了药家鑫、李天一之流的现在社会环境,焦玫成长时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要好得多,他这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清醒地关注当下人的“成长过程”和“成长问题”。小时候,他与妈妈去外婆家,十多公里的山路,还要爬一座大山,筋疲力尽时他耍赖地说:“路难走,我不想走了”。妈妈就对他说:“人的一辈子就是在路上走来走去,死了才不走了”。就是这句话,让他风风雨雨、忙忙碌碌地走了几十年,一直不停地走到了中年。“趁着现在还在路上,把脚步放缓点。好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每天被一束阳光、一朵鲜花、一滴露水甚至一只蚂蚁所感动,走这样的路,我想是非常写意的事,这才是一种生活的境界”。
《在路上》这就是他的成长感言。这种态度无疑是积极的,热情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需要提倡和弘扬的一种进取精神。这一辑所呈现的心灵疆域和思考力给了读者一种新颖的阅读感受和广泛思考共鸣。
笔端有情自温馨,散文最精粹的部分是情,凡文必以情取胜,用最简洁的文字、最真挚的感情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美文的标准。《在路上》这部书选辑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情景交融、情思并茂的美文。读着它,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丰富情怀和精美文字,从而陶冶其中,感怀其中,得益其中。
活着,走在路上的感觉真好。
是为序。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