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莆田的魅力

作者:林非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626      更新:2014-04-29

  我站在莆田的乡间小路上,一阵阵满含欣喜的目光,张望着头顶这棵粗壮和高耸的榕树,从浓密的树叶丛里,竟无法瞅见湛蓝的天,只好拨开它几株低垂的枝条,奔跑到附近的田垄旁边,观看那像丝绸一般闪闪发亮的长空,正晶莹地笼罩着碧绿的大地。多么绚丽的色彩,多么爽朗的光泽,让我的心里觉得异常的舒畅。
  一团团缥缈的白云,忽然从远方绵延起伏的山冈顶端,纷纷扬扬地向这儿奔突、旋转、飞翔和聚合,顿时就遮掩住天空中鲜亮和明媚的颜色,变得灰茫茫的,阴沉沉的,还飘洒着稀疏的雨珠,袭来一股湿润和清香的气息,提醒着我这个来自北方的游客,南国的风光真是充满了变幻,竟会在刹那间折叠出多少迷人的景致来。
  赞不绝口地感叹着莆田这种神奇的魅力时,立刻就想起刚才路过的江东村,隐约瞥见的那一条小溪,和岸旁几棵荔枝树的背后,梅妃的雕像正仰天挺立在那儿。
  关于梅妃的故事,我是在年轻时就从书本里阅读过的。据说这位名叫采苹的江姓女子,因为姿色出众,亭亭玉立,聪明伶俐,善于吟诗,就被选拔出来,送进了皇宫,而且还让风流的唐玄宗一眼看中。由于她分外喜爱梅花,就被戏称为梅妃,受尽了宠幸。然而在美女如云的后宫里,左顾右盼,有多少脉脉含情的佳人,对于盘踞在众人头顶的帝王来说,她们都是自己轮流着亵玩的对象,怎么可能始终只眷恋着唯一的女子?在觅得原本是自己儿子的爱妃杨玉环之后,就开始冷落这也曾经一见倾心过的梅妃了。
  梅妃深深地知晓,杨玉环百般卖弄的风骚与狐媚,已经完全迷住了李隆基,凭着自己耿直和孤傲的性子,绝对不是她的对手,于是就宣泄出满腔的哀怨,草写成一篇文采斐然的《楼东赋》,呵斥杨玉环的“嫉色庸庸,妒气冲冲”,迫使自己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中,“空长叹而掩袂”。
  哪里肯善罢甘休的杨玉环,在李隆基面前撒娇撒痴地状告了梅妃,指责她如此的怨恨和诋毁皇上,实在是胆大妄为,罪孽深重,请求赐她一死。李隆基自然是一眼就看透了杨玉环嫉妒和凶狠的心肠,这也许让他从自己的心里,反倒滋生出一丝赏识梅妃的情怀来。突然有一天,他又想起了这昔日的恩宠,就命令身边的太监,赏赐给她一斛晶亮的珍珠。如此的皇恩浩荡,却丝毫也没有打动她失望的心灵,竟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还附上一首名为《谢赐一斛珠》的诗,埋怨这冷酷的君王,又“何必珍珠慰寂寥”呢?
  这位古代的福建美女,真洋溢着一股豪侠般的气概,只要是辜负了自己的一往深情,哪怕是被芸芸众生日夜跪拜的皇帝陛下,也得要拒绝他心猿意马的号令。她面对着主宰天下的君王,竟如此勇敢地表达出要求平等相待的理念,像这样不甘心屈服的灵魂,真是很让人佩服的。
  既出落得袅娜妩媚,又保持着刚烈的英气,像这样品性高洁的绝代佳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被添枝加叶地传诵开去,竟在偌大的中国土地上,慢悠悠地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后来还曾有英国的汉学家,翻译出她的这首绝句,而且又被德国的大文豪歌德,从英文的书籍里转译了过去,发表在德文的杂志上。当不少的英国人或德国人,朗读着这首短短的小诗时,不知道会怎样猜测梅妃的性格和心理?是惋惜,是同情,是珍爱?从古代到当今,从东方到西方,只要是正直和善良的女人或男人,总会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的,像这样逐渐涵养成的平等待人的思想,就一定会普照着广阔的尘世。
  当地的朋友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莆田人历来都喜爱这种要求善待众生的豪爽品格,因此很热心于推行慈善的事业,形成了相当悠久的传统。南宋年间的林默姑娘,是其中最为出色的巾帼英雄。她从小就学会了给邻里和乡亲治疗各种病症,还热心于扶危济困,日夜都关怀着大家的疾苦。后来更驾起了帆船,飘泊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迎着狂风和暴雨,冲向闪电和响雷,抢救过多少横遭灾祸的渔民,竟在还不满而立之年的青春岁月中,英勇地捐躯于一场拯救海难的行动。
  如此善良、刚毅和无畏的行径,在后来一千余年的光阴里,受到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崇敬,被大家衷心地讴歌和传诵,还出现了她常常会显灵救人的神话,当凶恶的海寇骚扰乡里时,她又升腾于天际,帮助守卫的将士们,征剿和击败那些奸淫掳掠的匪徒。有关她许多美妙的神话,愈益广泛地传播开去,还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不少帝王,赐予种种敕封的名号,最终更尊称她为“妈祖”或“天后”,供奉在宽敞的庙宇里。
  据说郑成功于清代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前夕,也曾经摆设香案,隆重地叩求“妈祖”,能够掀起滚滚的潮水,帮助自己统率的兵将,顺利地进攻过去,后来果然一路大捷,迅速登上了这座宝岛,迫使贪婪的殖民者缴械投降。郑成功为了感谢她,就将当地的荷兰教堂,改建成纪念她的天妃宫。
  凡是付出自己生命去行善的人,必定会受到大家真诚的爱戴,有的甚至还会像“妈祖”一样,被描摹和渲染成万能的神,寄托大家钟爱与敬仰的心情。不仅在中国建造了这样的庙宇,海外的不少国家中间,也同样有许多人尊重和膜拜她。世界各地建造的“妈祖庙”或“天后宫”,竟多达成千上万座。
  无论是从书本里读到过的,抑或是在人寰中瞅见过的,对于那些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一意去帮助与救援受难者的侠胆义士,总使我感到无限的尊重与钦佩。我也早就听说过这位年轻女神的传说,一股崇敬的念头,已经冉冉地升起在自己心间。这一回来到了她的故乡,自然得要站立在被塑成金身的神像面前,认认真真地思忖一番。
  于是我赶紧前往湄洲湾的港口,踏上乘风疾驶的渡船,颠簸在一派淡青色的海面上,瞧着飞溅的浪花,听着深沉的涛声,片刻间就掠过狭长的海峡,在弥漫着雾气的阳光底下,抵达了倏忽晴朗又倏忽阴沉的湄洲岛,如梦如幻般地走动起来。
  穿过一条宽敞的街道,来到了几座并肩挺立的殿堂底下。衬托着背后树木葱茏的山峦,这些屋顶上红黑相间的瓦瓴,更显得轮廓分明,光亮夺目。雪白的墙壁,鲜红的门窗,滚圆的穹隆,平整的栏杆,和纷纷翘起的檐角,都在亲切地招呼我,赶快登上石砌的台阶,走进红漆的庙门。
  我终于踯躅在拥挤的人群里面,睁着分外专注的目光,穿过供桌顶端缭绕的香烟,瞧见了身披红袍的“妈祖”,头顶上还戴着挂满珍珠的冠冕。她的脸庞也是红扑扑的,低垂着一双凤眼,在默默地思索什么呢?是想要在波涛滚滚的海浪中,拯救更多遇难的人们,并且去阻遏那些海盗的暴行,让大家安全地远航?或者是想要劝告跪在她神像底下,虔诚地祈求自己保佑平安的多少信徒,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领,做出像自己这样拯救民众苦难的奇迹来?
  正因为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还无法克服和消除种种灾祸的袭击,于是人们就渴望着出现神化的灵迹,和宗教的幻境,用来安慰自己恐惧与迷茫的心灵,并且从这种诚挚与强烈的期盼中,想象着善的归宿,以及美的意蕴。整个世界总会在这样追求安稳与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走向更合理、更健康、更完美的境界。宇宙间有多少无比复杂的现象,确乎是至今还难以获得准确的认识和完满的破译,然而我坚定不移地深信,随着知识的逐渐普及,科学的不断发达,总会在将来解开这样的迷团,脱离如此的困境。
  我突然想起了郑和率领大批舰队,远航许多国家的往事来,这多么的令人神往和自豪。他曾经在安全归来之后,上奏明成祖朱棣,说是在海上航行的途中,得到过“妈祖”的神助。为什么郑和在开辟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创举时,竟如此虔诚地陶醉于虚幻神话的气氛中间,却并未将制造与驾驶船只的技术,逐步引向科学的高度,总结和撰写出一部光辉的著作来,并且永远去通向海洋,永远跟广阔的世界交往?专制皇权统治底下种种因循保守的精神状态,使得当时的人们丧失了走在整个世界前列的机会,多么的令人扼腕叹息啊!
  我张望着“妈祖”的脸庞,张望着她安详的眼光。她塑成的金身曾经被抬上轮船,渡海远行,抵达台湾等地,接受过多少善男信女的敬礼,而当她归来之后,也每天都瞩望着许多来自天涯海角的人们,在这样频繁的接触中,是否会使得她也跟大家一样,萌生出诸多新颖的想法来?
  我走出庙堂,徘徊在长长的沙滩上,瞧着海天相接的远方,正飘来一叶扁舟,宁静地映射出点点的阳光。这又让我回忆起年轻的女神“妈祖” 来,她多么热忱、高尚和无畏的生命,也应该在祖国历史的进程中,闪烁出更明亮的光芒。这就得有充满才气的历史学家,兴致勃勃地去抒写和阐述她辉煌的一生。
  莆田正好是有着这样悠久的传统,比林默晚生一百余年的南宋大史学家郑樵,就是此间的人士。他历经几十年间的刻苦阅读与反复钻研之后,涵养成思辨和会通的学风,疑古和创新的精神,关心社稷和民族安危的志向,写出了《通志》这样不朽的著作。这位渊博和深刻的学者,会注意过自己同乡梅妃的性情?会知晓另一位同乡林默的善行吗?
  我怀着这样的疑问,又渡过海峡,返回了内陆,辗转前往苍翠的夹漈山下,在郑樵读书和写作的故里,跨过潺潺流淌的小溪,吸着青松和翠柏的香气,观看这山崖的缝隙里,喷洒出轻纱般飘扬的几泓瀑布,朦胧的潮气,沁着我的脸颊,沁入我的心田,使我忽然想到了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是否跟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出现了更多像郑樵这样喜爱读书的思想家,是否可以推动大家在自由的思考中更快速地前进?
  匆匆徜徉在莆田的海滨,深深地领略着这山山水水和满目青葱的魅力,深深地感悟着这几位历史人物的魅力。短短两日的行程,还远未走遍莆田的土地,这无穷的魅力,就已经使自己浸沉在如醉如痴的情景里,不断地想象着美丽、善良、正义和文明的人生境界。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