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玉兰长篇小说《追忆如歌年华》
打开《追忆如歌年华》这本书,一股纯朴而又充满激情的风,把我带到了那个灿烂的岁月。一群知青因为当时的政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农村进行劳动学习,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出青春靓丽的花朵。而陈玉兰老师笔下的主人公陈宁宁,更是经过重重考验和艰苦的锻炼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革命青年。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在我看来是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质朴的。
1974年7月16日是陈宁宁插队到农村的日子,而那时的我刚刚一岁半。虽然这场运动在1978年的时候就结束了,我也不曾真正经历过,但我的老家也在农村,从小就对那里充满着感情,在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口中多少也能听到那时的影子,所以这本书里的故事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
故事慢慢展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不但有关心爱护知青们的村支书,也有奸懒馋滑的猴瞎掰;有懵懂的青春时光,也有令人向往的甜美爱情。
陈宁宁第一次参加劳动就赶上一年一度的夏季麦收,这又让我想起小时候回老家跟着亲戚们到地里割麦子的情景。那时虽然天气还不到最热的时候,但骄阳依然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人们挥舞着镰刀弯着腰在地里割着麦子。这样的劳动对我一个城里的孩子来说是枯燥无趣的,可陈宁宁和知青们却干得热火朝天,不但不觉得累,反而还在工歇的时候表演文艺节目。现在看来那是一个多么让人振奋的时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激励着他们。
时间轴在一步一步推移,仅短短几十页的文字就叙述了雨夜护田的惊险、红薯地里的风波、赵杏楠的爱情、过年唱大戏、花小溪的离世等等事情的发生,故事的紧凑性和连贯性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应接不暇。然而,知青的生活是短暂的,陈宁宁考入了师范学校,从一个准农民转身又成了一位学生。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大戏还在后面。
大学里的新生活和新同学的出现,给陈宁宁带来了新的体验,又把读者带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轶事。作者围绕着青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情,将夏雨雪对海东方的情愫以及海东方和陈宁宁之间的情感纠葛描写得淋漓尽致。这又让我仿佛回到了年少时代,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陈宁宁,因为帮助安然从悲惨的婚姻生活中解脱出来,被报社主编安排到妇女情感专栏节目。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感情方面也更加成熟起来,她断掉与海东方的感情,与复转军人楚建军成立了家庭,并生下了宝贝女儿。
原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可以平稳发展下去了,但人世间最难处理的就是感情,虽然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但都逃不过情这个字。从曲厂长的出轨,到余然的家事,柳明情感上的转变,包括多年以后自己丈夫的背叛。陈宁宁的人生跌宕起伏,自己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看过了别人演的戏,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进入戏中。好的导演总会让剧情不停反转,结局也会向着美好而发展,摆脱了感情破裂的家庭,陈宁宁终于和海东方走到了一起,过上了幸福欢乐的晚年生活。
纵观整个故事,作者把亲情、友情、爱情、孽情巧妙地穿插在一起,把人生如戏这个词生动形象地演绎给每一位读者。
2025年2月27日
作者简介:王峰,笔名莫寻,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竞秀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在多个刊物发表作品,著有《莫寻诗文集》及新诗集《麻雀的梦想》,传记小说《童年记忆》和长篇小说《被爱遗忘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