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追忆如歌年华,回到生活根部

作者:贾如艳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2336      更新:2025-02-24

       喜闻陈玉兰老师又出新书了,惊叹之余迫不及待的把书拿到手里,打开页面,细细研读,读不到一半,便迫不及待地想说些什么。

       陈老师的这部新作,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她用历时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力作《追忆如歌年华》,可以说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篇章以及每一个故事,都是她精心打造的。

       陈玉兰老师多年以来,一直都在小说的领域勤奋耕耘,她的每一个小说都构思精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结尾出乎意料,所以给人的感觉总是耳目一新、不落入俗套,我想这也是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的原因之一吧!

       对于小说这种体裁的文学形式,很多人会说,小说就是讲故事,把故事讲好了,讲圆了,小说就成功了。其实不然,写小说是一个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和技巧的运用,要想把一部小说写好,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没有超长的耐力以及深厚的文学根底是很难成功的。

       陈老师的这部小说一共写了50多万字,由于种种原因删减到了现在的20多万字,在这20多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50年前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现象,她通过一群年轻人下乡的故事,展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中国农村富有特色的生活场景以及物质的匮乏和人们思想的单纯与可爱。

       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华北平原农村富有特色的生活场景,我觉得陈老师描写得非常好,非常真实,非常质朴,真的是活灵活现,让人如临其境。她写的华北平原上麦收开镰的日子里,虽然时间有误,但是场景挺好,大喇叭天不亮就开始响起来:全体社员们注意了,别睡懒觉了,老爷儿照屁股了,赶紧给我起床抢粮去!这样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描写,我想对于每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是不陌生的,都是极其亲切的,因为我们就是在大喇叭的叫喊声里长大的。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大喇叭,平时除了广播一些公社的通知或者村里的新闻啥的,谁家里丢只鸡或者丢个猪什么的,也要去大喇叭里广播一下,让全村人都知道。有的不愿意去喇叭里广播,就自己站在自己家的房顶上大声地吆喝几声或者狠狠地骂几句街,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陈老师能够写出这样的一部农村纪实版长篇小说,一定和她本人的生活阅历有关,因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就算是凭空想象,也想象不出这么真实,或者说这么正确。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农村喂猪、樵猪以及出猪圈用的粪叉子,作者都描写得细致到位,栩栩如生。如:每当猪圈的下圈积累了一定的猪尿、雨水,场长让我们把青草、烂泥等一股脑地扔到下圈里沤肥,小猪十分欢喜,在里面打滚,践踏,撒欢儿,泥土和它们的粪便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形成一种黑黑亮的色泽之后,肥料便自然而然地沤好了。大家看,这是多么有画面感的一段文字啊,不仅画面感十足,而且还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因为农村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然后是肥料沤好之后就该起圈了,首先是起圈用的粪叉子不是老头们捡粪用的那种,而是叉尖更长,带有一定的弯度。这些描述,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是写不出这么详实的。

       最有趣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景,书里写到:我们发现一个秘密,高粱叶子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村里有人把高粱叶子收回家,切成10厘米的段,再从正中间劈开,放到茅厕里,用来擦屁股,村里人叫刮屁股,这个习惯一直沿袭到改革开放,后来村民们富有了,擦屁股也跟着富有了,改为享受卫生纸。

       对于这个场景的描写,我有一点异议,就是用高粱叶子擦屁股,我觉得是不是作者描写有误或者是记忆有误,因为在我的记忆,不是用高粱叶子而是用高粱秆,因为高粱叶子是不能擦屁股的。鲜的叶子擦不干净,就像用西瓜皮擦屁股一样,没完没了,高粱叶子也是一样,因为那个叶子非常滑。但如果是干的叶子,那就特别容易碎,一折就烂了,根本切不了10厘米的段,而且还从中间劈开。所以这个地方我猜想是有误的,应该是高粱秆。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个笑话,说是在铁路旁上大号却没带纸时,别着急,火车会提醒你,裤擦,裤擦!在河边上大号却没带纸时,别着急,青蛙会告诉你:棍刮,棍刮,就是可以用棍子刮!

       说完了生活场景的细节描写,我还想说一下作者笔下的人物的设立是多么的淳朴,自然,而又可爱。

       无论是花小溪、余然、涂燕、赵杏楠,还是袁子朝、郝建设、楚建军,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而且非常鲜明,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征,这就看出了作者写作的功底非同一般。人物形象的描述几乎不多,但是人设却树立得非常好,不仅形象逼真,而且很丰满,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这也是这部著作有望搬上银幕的重要因素。

       当然了,这部著作除了故事精彩纷呈之外,它还具有时代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小说从写作技巧上,展现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它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世界,努力去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现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纵观陈老师的整部新作,每一个章节都构思精巧,文字流畅,其间穿插了不少富有生活乐趣的小故事,让文学回到了生活的根部,与每个人都建立起了一种亲切的关系,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代入感,还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不得不说这是陈老师写作的精巧和妙笔生花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借鉴。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陈老师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也祝愿我们今天所有的文友们身体健康,佳作不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时代而歌,为生活加油喝彩!

 

作者简介:贾如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竞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爱读文学网签约作家。著有诗歌散文集《岁月有痕》《生命如花》,长篇小说《皇封药王》《药都奇缘》,长篇记录文学《老调不老》(与人合著),长篇网络小说《这一场末路繁华》《倾世妖娆》《大药商》《鸡毛满天飞》等。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