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生活的酸甜苦辣,时代的悲欢离合

作者:袁军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5593      更新:2025-02-22

 

——读长篇小说《追忆如歌年华》有感

 

       读陈玉兰老师倾心创作的长篇小说《追忆如歌年华》,脑海里刹那浮现出电视剧《渴望》的画面。“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主题歌也随之萦绕耳畔。这两部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对过往生活淋漓尽致的展现和追忆,对人性的拷问,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几位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不过,《追忆》一书不是通过一个人物、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展开故事情节,而是用细致的笔墨,通过陈宁宁、余然、赵杏楠和涂燕这四个女性的人生历程,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变迁,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引人深思的作品。

       小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主人公陈宁宁当知青起笔,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上,书写了她们挥汗如雨的青春年华,有劳累有辛酸还有小小的快乐和烦恼。几位主人公的命运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陈宁宁读大学时短暂的初恋,涂燕下岗后蹬三轮时的艰辛,余然的四个小姑子为拆迁房的明争暗斗,赵杏楠生了女孩后受婆婆的虐待等等,中间还穿插写了作为电视台记者的陈宁宁和男友楚建军解救偏远山村里被家暴被残害的无辜女孩安然,情节触目惊心,惊心动魄。这些故事我们在生活中略有耳闻,但在作家笔下,像机器零件一样被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工具”,一边阅读一边带给读者心灵上的震撼,我们不得不佩服陈玉兰老师娴熟的文字功底和对小说框架自如的运用,一部好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一粒粒发光的珍珠,有个性有魅力,用故事情节的脉络一节节串连起来,让人读之不禁掩卷沉思。

       生活的酸甜苦辣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体验,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并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谱写出独特的篇章。《追忆》一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全书人物没有高大全式的“完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悲欢离合,这些人物和生活对60后、70后读者来说感同身受,这些曾经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怀揣着年少时的美好愿望,青年时初入职场的宏伟抱负,中年时不尽人意的情感挫折,以及年届花甲时的淡泊明志,她们的一生就是《渴望》歌曲咏叹到的:“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相伴人间万家灯火/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作者陈玉兰在文章中的叙述性语言虽然悠长但并非以辞藻华美而吸引人的眼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语言的成熟老练,以及对情节走向的有力把控。这也许与陈玉兰的生活阅历和长期笔耕不辍,善于学习和思考有关,这使她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又闻《追忆》已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我们期待在熟读作品之后,早日看到陈宁宁、余然、涂燕等人物活灵活现出现在荧屏上,通过影像、台词、分镜头等艺术形式,进一步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我们期待着,同时也祝愿陈玉兰老师今后在文学道路上,创作出更多富有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好作品回报社会,回馈读者。

 

作者简介:袁军,笔名索隐,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保定市竞秀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散见于《诗歌月刊》《荷花淀》《保定日报》《保定晚报》等报刊,曾获保定市首届“荷花淀文学奖”,其诗歌作品《沧桑》入选2015年《河北青年诗典》。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