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长篇小说《追忆如歌年华》涂燕人物赏析
文/真启
陈玉兰长篇小说《追忆如歌年华》以第一人称为特色,以陈宁宁的叙述为视角,展示了四个女人半个世纪的生活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古城的重大变迁。陈宁宁、余然、涂燕、赵杏楠四人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相互交织,构成作品的纵横网络,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古城自1974年至新冠疫情结束,半个世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展现出众多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其中,涂燕,是整个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人物。
那个时代,涂燕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叛逆者胚子。“身材高挑、梳两条大辫子,像古代贵妃那样发髻高盘”,一种古典美成为他的标配。她不像陈宁宁有自己的目标,是为当作家体验生活来下乡的;也不像余然,是被上山下乡大潮“一锅端”卷来农村的;更不像赵杏楠,根本就是个“回乡知青”。她是街道安排的,作为“可教育好的子女”,高二辍学来下乡的。人们对50年代出生的人有个总结:正长身体的年龄碰上国家困难;正学知识的年龄赶上“文革”;找工作年龄赶上“上山下乡”;刚回城有个工作赶上下岗;需要房子时赶上自己花钱买房;到结婚年龄赶上晚婚;到生育年龄赶上一孩儿化;老了赶上没人管了。感觉一生很是悲苦。但是,这几个女人不那么看,也不那么想,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与生活逆境做了顽强又卓有成效的抗争,随着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终于见到了自己人生最美的夕阳,她们虽然从心灵到肉体,伤痕累累,但她们奋斗的历程可歌可泣,谱写出人生最美的如歌年华。其中,涂燕的生活轨迹最为引人瞩目,她命运多舛,却高调喊出:“享受着磨难。”而在她艰难的历程中,最能表现她特性的情节,集中表现在与王德猛的矛盾冲突。
王德猛,出身官二代,高中时喜欢涂燕,竟然在涂燕晚自习回家时,胡同内持刀威胁,涂燕临危不惧,坚定明白地告诉他,不会答应他。刚好被一个胡同的凌寒碰到,制住王德猛,并把他扭送派出所,结果,王德猛被判三年劳动教养。这么一个人,实属社会渣滓,从理论上说,他一生难有个好。然而,事实却不按照本应有的逻辑发展,他偏偏在改革大潮中,靠坑崩拐骗,转身暴发,腰缠万贯,财大气粗,落了个万元户的响亮招牌,来找涂燕算陈年旧帐。
涂燕这时,回城后就业的企业裁定她下了岗,成为一个卖苦力的三轮车工,虽说由于摆平了三轮车帮帮主,整个三轮车行业都尊他为副帮主,可是,她遵循“挣干净钱”的原则,说到底是一个骆驼祥子一样的人物。同时,又经受了弟弟被处以极刑,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的绝望,在世界上她已经沦落为最无助的人。她需要钱,来养活儿子和八旗子弟一样的丈夫,她只能天天拼命拉三轮车,在古城街巷奔跑。
然而,就是这样,面对手持砖头一样的手机——“大哥大”,腰别寻呼机的王德猛要她当情人时,涂燕首先是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和轻蔑,把王德猛给的BB机狠狠摔在泥泞中,并把座在车上的王德猛掀翻在泥泞中,并义正词严地告诉王德猛:“我是穷,穷得不丢人,我不需要你的接济,我有骨气,我干得苦力活,吃得干净饭,活得趾高气扬,踏踏实实。是我的,寸金不让分毫必争。不是我的,万两黄金嫌脏,视如粪土,鄙如草芥。我明明白白告诉你,狗就是狗,多少钱也无法复制成人,而人变成狗只在一瞬间,现在你在我眼里连条狗都不如,因为你骨头里流的是卑贱的血。刚变蝎子就蜇人,谁稀罕你俩臭钱,我就是要饭不小心到你家门口,就是饿死,也不会向你伸手。让我做你的小三,呸!你永远死了这份心吧,士可杀不可辱,绝不吃嗟来之食。”这时,在他俩人之间,有一道鸿沟,不可逾越,那就是骨气。王德猛说到底是以金钱为重力,向涂燕抛出来,压迫涂燕就犯,而涂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硬朗朗地矗立在他面前,让他望而生畏。特别是涂燕高声表明:“我没有上过大学,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完,没有文人禀赋,但我有女人的自尊。”读到这里,不能不让感觉到,女人的自尊,是天底下最令人由衷起敬的自尊,这种自尊,维持着社会的安宁,教育着心思不正的人,更荡涤着历史潮流中泛起的沉渣。高贵的自尊是她骨气的灵魂,是她性格构成的核心,支撑起涂燕独立的人格,无所畏惧的形象顿时凛然不可侵犯。
涂燕无所畏惧的性格,首先来源于历史的基因的传承。保定是有千年历史的古城,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重镇,重义轻利,是历史赋予古城骨子里的性格基因,涂燕不例外地遗传着这种基因,并把这种基因发扬光大。即使要为这种基因付出代价,她依旧坦然面对,成为涂燕的个性内涵。其次,涂燕在生活中表现出少有的坚强。她的坚强,不光表现在曾亲眼目睹弟弟被执行死刑,也不光表现在为挣高额演出费,在还原凶杀现场时,与鲜血淋淋的死尸横卧牵手十数分钟,更是再现在与王德猛的利诱中。当她明白王德猛执意要自己出轨于他时,当王德猛给她描述能得到的幸福时,她内心激烈挣扎着。她明白出轨能够给人带来莫大好处,很多人走此捷径,卓有成效。但涂燕认为是王德猛在欺负自己一个下岗工。这时就有了她愤怒的一掀。涂燕在这时表现出,已经不是简单的勇敢,而在生活困苦中面对利诱,坚守道德底线的坚强。这种坚强,与战斗中坚守一个高地异曲同工,她坚守的是道德的高地。和涂燕一样自觉坚守道德底线的人,支撑着整个社会大厦。再有,涂燕的敢做敢为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闪亮。当她认为有人欺负女知青时,她敢于追击上去对其痛骂,吓得对方落荒而逃。自谋职业拉三轮车碰上帮主秃三,她敢于硬碰硬,降服这个综合治理对象。遇王德猛胡同持刀拦劫,毫不畏惧,给以直面还击。等等,这些情节,是涂燕无所畏惧性格的集中体现,使涂燕形象一步步登上她人性美丽的高地。
她的无所畏惧有时与鲁莽只差一步之遥,变成鲁莽行动时,又成为性格弱点。知青点上男生要和她赌酒,她坦然应战,并大获全胜。在撞破“猴瞎掰”与何美丽私情后,不问根源,追着猴瞎掰大骂他欺负知青,不依不饶。在三轮车行业集体上访事件中,不怕压力,用全力去争取劳动的权利,由于没有等到上级文件,冲动地带头闹事。在听说赵杏楠的婆婆因为赵杏楠生了女儿受虐待后,表示“看我怎么打她个落花流水。”她嫉恶如仇的有点像鲁智深和李逵,因此她的鲁莽使她更加可爱,她的性格弱点,使她的性格立体化,成为真实的、可信的、无可替代的“这一个”。小说在她刚出场时,曾用一句“有杨贵妃之美”来概括她的形象美丽,而小说在展现了她全部的性格后,完成了她外在古典柔美和内在刚劲豪放之美的有机整合,使她性格外溢出几分梁山好汉的意味,她身上的古典美因此透出苍凉和悲壮,人物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涂燕性格还有其精明的一面。在三轮车行解散以后,改行做糕点,用了凌寒祖上的招牌,弄个御膳坊的牌匾,聘请稻香村退休老职工做糕点,买卖做得风生水起,她店里的糕点品质好,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涂燕如一只奋飞在古城市井的一只寻常家燕,忙碌地穿行于胡同街道之内,休栖于破屋陋檐之下,争取着自己生存的权利和空间,在历史长河中,一飞就是半个世纪。
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涂燕与凌寒离婚情节中,涂燕的性格达到了完美的刻画。当凌寒在失去孩子后失去理智,对涂燕说出绝情的话后,涂燕选择了自杀,被抢救过来后,一定要与凌寒离婚,认为凌寒是一个低劣粗俗的人。认识人开始懂得从素质上去认识,是涂燕性格的重大转折,理性地看待世界上的人和事,她完成了在这个世界上思想观念上的飞跃,完成了她人格的最终塑造。正如她所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机会,一个是学历,一个是婚姻,一个是自我觉醒。第一项我失去了,第二项我没有了,只剩下自我觉醒,自我救赎,自己靠自己。”一个完全独立的涂燕,高傲地站立在读者面前,让人敬重。
一部小说的价值在于它有没有为文学长廊贡献典型人物,《追忆如歌年华》中为我们贡献了一组典型人物,对涂燕善良、自尊、无畏、鲁莽、精明、独立人格的个性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一例。
这是一部保定人写保定市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长篇小说,小说自然地带有艺术上的燕赵风骨,更带有保定文学语言清新瑰丽、脉脉生香的特色,成为一部个性鲜明的作品。小说通过四个各具特色的女人的命运,演绎了她们半个世纪的奋斗生活,展现了古城保定,在时代大潮中的变迁。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情节,仍然让人深切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她们的成长,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到社会变迁给古城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也是这部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