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亲情悠悠

首页 > 散文 > 亲情悠悠

父亲的情怀

作者:李国年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454      更新:2014-06-01
文/李国年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
   ——题记
  
  二零一三年的十月十日,九十六岁的老父亲从容走完他的人生历程,安详的回归自然。
  在历史的长河中,九十六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类生命科学史中可谓高寿。我的父亲有幸成为这支长寿大军中的一员。父亲走得很突然,原本没有大疾,七日因咳喘去医院治疗,在病房里仍然与病友们风趣的交谈,大家对这个近百岁的老人敬佩有加,看他的精神头、看他的气色,都恭维他勇闯百岁大关绝对没问题!谁知十日一大早,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突发窒息性哮喘,医生尽全力抢救,仍回天无力,父亲陷入深度昏迷状态。下午十八时十三分离开所有亲人回归天国。他像一个老游击队员,给亲人们来了一个突然袭击措手不及,在亲人们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干净、利落的转身离去。看着安详而平静地躺在冰冷的吊唁大厅里的父亲,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似的难受,留下的是永远抹不去的空白,那种分离之痛,让人刻骨铭心!
  父亲是一个追随毛泽东思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父亲的坚强让我感到震撼!在他病情突然恶化之际,虽然语言已经含糊不清,他还拼尽全力说:“日本鬼子我都不怕,我还怕啥”?!这是他用共产党员的坚强信念支撑生命之火不息!也是一个历经生死考验的老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呐喊!这是我听到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九六二年的冬天,已经十五岁的我从山东老家来到父亲的身边。那天,在落日的余晖里有一个头发花白的人向我走来,姐姐戳戳我的背:他就是我们的爸爸。我惊愕的张大嘴巴:爸爸不是才四十四岁吗?怎么头发都白了啊?!已经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读书的姐姐心疼的跟我说:三年自然灾害之初,爸爸便自动请缨从工作环境优裕的省委机关来到地处江汉平原的江陵县做了该县县委书记。面对颗粒不收的沃野平原,面对路边奄奄待毙的饥民百姓,父亲寝食不安。他一方面动员百姓生产自救,另一方面为挽救一个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奔走呼号。父亲的时间都放在了基层,一辆自行车驮着一个铺盖卷走遍江陵的十三个乡镇,在大大小小的自然村留下他深深的脚印!从他走进江陵县县委大院后的第二年他的头发开始白起,自然灾害过去了,父亲自然的也就成了一个白头翁。
  父亲出生在军阀混战战争频仍的家国内忧外患时期,少小饥寒交迫。青年时期投身革命,艰苦卓绝的战争让他备尝困苦。所以,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他晚年出了一本书,叫《漫笔集》,通过他的那篇《滴泪是金》一文可见父亲的情怀是何等的高尚!一九五九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回湖南老家花明楼了解人民公社到底成功还是失败。先到他嫂嫂家,小侄女在回答刘少奇“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时答:“今天能吃饱。”“为什么?”“今天来了大干部,一人加了一碗饭!”听了孩子的这句话,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一脸的凝重,跟随刘少奇回乡旳儿子刘源不禁热泪滚滚。至此,我父親说:“我熟悉那段国情,不敢忘记那段国情,自然也流下泪来!”
  一九七九年底,时仼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到金寨县了解民情,至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中年妇女。万里问:“你家几口人?”答:“夫妻俩和三个孩子。”“小孩那里去了?”“玩去了。”“能不能找回来让我看看?”主人面露难色,在万里再三恳请下,主人搬开灶台上的锅,只見灶堂内坐着三个几乎赤身裸体的小孩。原来在数九寒冬,孩子无衣御寒,妈妈饭后将锅搬开,利用灶堂余热让孩子蹲在里边避寒。万里看到这里,禁不住老泪纵横,连连说:“我们共产党对不住乡親们啊!”之后,万里不避风险,大刀阔斧的搞包产到户,决心让群众有饭吃有衣穿。
  父親写完这篇短文后的落款是“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八日泪笔”。由此可知,父親是流着泪记述这篇文章的。一个跟党转战南北、风雨同舟七十多年的老党员落下的泪,滴滴是黄金啊!这泪为百姓而洒;这泪跟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如果对人民的疾苦視而不見,充耳不闻,哪里会有什么眼泪呢?!
  到此,我也己是泪雨滂沱,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关爱民生、爱民如子的精神和为父親若大年纪尚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灵魂在泪雨的洗涤中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在泪雨中得到升华!
  感谢父亲,你让我也有了与你一样的爱民情怀!
  父亲终生崇尚节俭。尽管晚年老有所养,但总是富日子当成穷日子过。他严格要求家人不要浪费,心中时刻牢记全国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冬天父亲的餐桌上的当家菜仍以白菜萝卜为主。阿姨顺手丢弃的白菜根部,只要他看见必定弯腰拾起,责成阿姨洗净丢进锅中一起煮,嘴里还唠唠叨叨的说“我小时候吃的野菜没这菜根好吃,怎么能丢呢?”父亲八九年离职休息后,对家里婆婆妈妈的事关心的多了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样样关心,不准跑冒滴漏。他常说:节约是传统美德,向小里说是自己家节约了钱,向大里说
  是为国家节约了资源。何乐而不为呢?看着他行事小气的样子,我总戏称他是“老葛朗台。”
  “老葛朗台”也有大方的时候。遇有风微日暖的天气,兴之所至就陪同我的老妈到菜市场转转,一来丰富餐桌文化,二来也体察民情。同样过惯了节俭日子的老妈,为了花最少的钱买到最称心的菜,在菜的挑选上就有些苛求。譬如她选西葫芦、黄瓜一类的瓜菜,喜欢在瓜菜的蒂部掐掉一块,用舌头品味一下是否是苦的,每到这时父亲便大声提醒她:“老百姓种这点瓜菜不容易,人人都像你一样掐一掐,人家还怎么卖啊!”常常让老妈下不来台不说,还在老妈等待找零的时候,他拽着老妈:“不找了,不找了!”
  在父亲生命最后的一年里,我们姐弟五人为了让老父亲的晚年感到温馨而不空巢寂寞,便开始轮流陪护他们。在我轮值的三个月里,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勤奋好学。诺大年纪仍手不释卷。早餐后读书看报是他的必修课。他拿着五十倍放大镜看完数份报纸已有些力不从心。我心疼的劝他:“爸爸,你九十六岁啦,不要关心那么多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有国家领导人操心,您只管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是对家庭、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啦!”父亲不屑的瞧瞧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这话不像一个共产党员说的话!”然后便专心撰写《论风烛残年》一文的提纲。毕竟是近百岁的老人了啊,手抖抖的写,笔尖落在纸上如蛇行,放大镜下的文字个个变成蝌蚪文!我心头不禁一热,眼泪充盈满眶:想当年,父亲一手遒劲有力地硬笔字如今随着年事已高而消失,心中特惋惜而又难过。
  随后父亲把《论风烛残年》一文的提纲递给我:“你看看行不行,最好提点个人意见。”提纲从五个方面论证了人生暮年必须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人呀,到了父亲这个年龄对任何事物都已参的很透彻了。孔夫子只不过活了七十三岁,就有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的精辟总结。那么,到了八十岁、九十岁、百岁又该是怎么样呢?我的老父亲用笑对人生的态度,从一颗红心两个准备(活着就要爱党爱祖国,阎王来叫就愉快的去见马克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党为国家做有益的事情)以及引用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等五个方面阐述他对生命的理解。虽然只是一个提纲,但实际是一个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老共产党员人生观对世人的高调展示!我很感动,声音哽咽地对他说“爸爸,您要好好休息,不要再想着写东西的事情了太费神啊!”“嗨,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脑筋要不停运用。做个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生不如死!”
  我的父亲一生孜孜不倦的爱读书学习,缘于少年家贫无钱读书。一九八九年离职休息后,他十分珍惜退休后的这段时光。他八十岁开始潜心学习钻研古文类书籍。八十八岁那年出了一本《漫笔集》,除了少量回忆文章,大部分是他学习古文的体会与笔录。我常常想,如果父亲不是一个革命家,他一定是一个个很好的学者!父亲在女儿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毛泽东的好学生!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父亲的身影渐行渐远,但在女儿心中的思念却越来越重!牢记父亲的教诲,传承父亲的优秀品质,也许就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
  籍清明之际写此悼文,以示怀念!
  父亲,天堂安息!
  
写于2014年清明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