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亲情悠悠

首页 > 散文 > 亲情悠悠

让父母和孩子搭起一座心灵的桥

作者:顾艳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4304      更新:2014-04-24

 

——在“成长大讲堂”上的演讲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家教笔记,《孩子,你如此优美》。在我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优美,而优美的孩子,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我明白我既没有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也没有宽裕的时间给孩子,因为我要忙着自己的工作、读书和写作;但我能给孩子的是引导、理解、尊重、鼓励和那种精神上的深深的爱。
       每一位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与体会,因此如何教育好孩子值得我们大家来探讨。通常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怎么样来爱孩子就是一门学问了。我首先想说的是让孩子,尽可能地做到三件事:一、日常生活能力。二、自律与自学能力。三、内心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三个能力做成长的根基,那么孩子在未来的漫长人生中,就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孩子被父母和祖父母们,在生活上过多地呵护和关爱着。这样好不好呢?依我看过多的呵护,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自身成长的经历。也就是说,孩子要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才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否则在亲情的溺爱下,遇到困难有大人为他们遮风避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坏脾气;却不知道这坏脾气将对自己整个人生造成多么大的危害。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叫爱?什么叫美?什么叫高尚?什么叫生命的价值和创造?
      大家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没有第二次。生命的价值,也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面对生命,对自己当珍惜,对他人当关爱。我们的孩子只有懂得了这些,无论干什么事,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1、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在座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小小变化,会出现情绪波动不稳定的现象,这是非常正常的。而这期间的孩子学习压力相当重,他们要完成种种功课和技巧方面的训练,有些家长还让孩子课余学习画画、弹琴、练书法、走围棋等,这种基础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我想父母多一些带孩子接触大自然,也许更能唤发孩子的敏感和想象力。我发现不少家长待孩子长到“青春期“时,总是理由十足地认为孩子功课忙,便不带或很少带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了。
       其实带“青春期”的孩子接触大自然,能唤发他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培养孩子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同时在大自然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是互相沟通的最好方式之一。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思考、有想法,也能触景生情,但一切又处在朦胧与叛逆阶段,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点点滴滴的引导,以及智慧的启迪。因为孩子在成长中,他们的言行在变化中;不稳定的情绪和新鲜的诱惑,都有可能让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该引起父母的重视。
       我发现有不少孩子小时候相当活泼,进入“青春期”后,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人还以为他在乖乖地做功课呢!大人们有时会忽视孩子的心灵世界,他们只看到表面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抑或是遇到了一些什么困难,他们完全不知道。而孩子呢,因为你没有走进他的世界,你不是他的朋友,他就不愿意把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你。在他心里你们是父亲和母亲,而不是朋友和知己。因此没有了真正的交流,也就没有了沟通。那么孩子的心是孤独的。一个心灵孤独的孩子,如果遇到了重大的问题,他们的承受力是相当有限的。
       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则报道,就是上海李惠利中学初一女生跳楼的事。这令人心痛又发人深省。一个13岁品学兼优的女孩,何以走绝路呢?这在我看来,最关键的是家长、老师和孩子缺乏一座心灵的桥,倘若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灾祸也许就避免了。那天这孩子一放学就钻进自己的房间了,父亲在厨房做饭。父亲对孩子的心灵世界一无所知,想着乖女儿在房里做功课呢!父亲被外表的“乖女儿”形象所蒙蔽了,忽视了“内心复杂的女儿”。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与孩子沟通,对孩子多一些观察和教导。
       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她生命、健康和安全是第一的。人的一生,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上很多不愉快的事,要学会承受和遗忘。天下没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再大的灾难也会过去。记住,在灾难面前我们要看到希望,千万不能想到死。这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救自己。我这样告诉孩子的目的,也就是让她明白生命的价值,明白在崎岖不平的成长道路上,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和刚强的意志。
       譬如,我女儿小学三四年级时学校里打腰鼓,除了打腰鼓,她还学习打队鼓。队鼓一般都是男孩子打,女孩子打队鼓就格外神气,令人向往。打腰鼓、队鼓,让女儿既开心又满足了她的表演欲,而且玩得也多了。有一次语文期中考试考得不够理想,只得了62分。这是她得过的最低分数。一向得90多分的她,当时在教室里就哭了。那天她回家,眼睛红红的。我问:“怎么啦?”她向我说明了情况后,我就跟她说:“这有什么关系?当班长也有失误的时候。这次62分,下次就100分了。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只是看你如何面对。” 女儿听了我的话,就停止了哭泣。她看我这样安慰她,心里涌出一股温暖。仿佛有一种依靠,感到有了力量,情绪一下就好了。晚饭后,我与她一起分析考卷习题,并告诉她失误后要学会承受。
       这个晚上,女儿要我与她一起睡。她要听我给她讲些什么。她知道妈妈是最疼她的人。我已记不得那晚与她说些什么了,但我知道她明白了她该怎么做。许多时候,我总认为对于孩子首先要给她温暖,然后要让她明白。孩子明白了,也就是与父母的距离近一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孩子压抑玩的天性,而是父母应该要有培养孩子的明确目标与原则。当然,这个目标也许是模糊的,因为一切都将任其自然,但是培养孩子有一颗上进心,遇到挫折不屈不挠,充满自信心是必须的。
       我一直认为父母及时向孩子指出不对的地方,告诉他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做个聪明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一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又不给予正确、智慧的引导,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不但不愿和父母交流,而且还会躲避父母呢!
       我女儿小学六年级时,班上有一女同学特别爱漂亮,常背着父母逛商店。几次放学她约我女儿逛百货大厦,女儿就被同化了。有一次回来女儿对我说:“我和同学一起逛街了,我要买新衣服,那些旧衣服我不要穿了。”第二天一早,她坚决不要穿那条旧裙子。我说:“爱漂亮是对的,但要有一个分寸。我就怕你观念变了,妈妈的话听不进了,慢慢地走下坡路自己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叫漂亮呢?你说给我听听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那个女同学又一连几次找女儿出去疯玩,女儿的心一下就沉沦了。她不想弹琴、画画、做功课了;玩儿到底比读书轻松。这让我恼火极了。我狠命儿地批评她,并且告诉她交朋友要有选择。我觉得做父母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发现孩子稍微有些不对头了,要及时把她拉回来。女儿最终还是听了我的话,不再出去疯玩了。经过这次折腾,女儿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她明白了人是需要自律的道理。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被选为该校唯一的一位全市小学生代表大会的代表。
       临近小学毕业,开家长会时,不少家长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升入普通中学。因为那时光只要交上一万元,孩子就能进市重点中学民办班。花钱进重点学校,在我看来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感,丧失竞争意识。于是我和女儿商量道:“读书是你自己的责任,将来考不考得进重点高中关键在你自己。”女儿点点头说:“好吧,我就上普通中学。”
       其实,这要追朔到她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对她说的:“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责任,小孩的责任就是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懂问老师。”所以,我女儿从小就知道,小孩子读书就是自己的责任。
       前面我说过不少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沉默寡言,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对孩子把自己长时间关在房间里是相当担心的,有阵子女儿很淘气,不高兴了,就把家里的两扇木门关得啪啪响,墙壁灰扑扑地飞下来。
      “你干什么呀!真是个淘气宝……”我说。
      “我不高兴。”
      “什么事情不高兴了呢?”
      “就是不高兴!”
       说着,“嘭”一声把门关上,并且反锁住了。这孩子一不高兴,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叫她吃饭也不开门,让我有些恼火。不过,我也有对策。我搬来凳子,站上去,从气窗上望进去,看见她坐着沉思,就“嘿嘿”地笑出声来。她打开门说:“你干啥啦!”我说:“看看你。”她就又把门“嘭”地关上了。我冲门里面说:“好吧,那你就好好反省反省吧,犯了错误闭门思过也是对的。”我这么一说,她就急了,道:“我哪里犯错误了?我不过就是心情不好。”我说:“你真傻,心情不好要让自己快乐起来才是啊,找烦恼是笨人的办法。”我有时候就喜欢刺激她,激将法用在她身上还是蛮灵的。因为她会思考,会一点点吸收新的有益的东西。
       因此,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你就会知道孩子是多么需要父母那种精神多于物质的爱。我在美国时,美国邻居对她的孩子嘴上天天挂着“Love”,直让你感到父母所特有的那种慈爱的力量。而美国的父母也不溺爱孩子,无论家里多么富有,他们从小在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想要独立的渴望。这的确是一种被环境熏陶而成的自强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孩子仿佛有了动力和目标。所以,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培养这样的自强精神。

 

2、学会自己飞翔,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作为母亲的我,生孩子、养孩子,最希望看到孩子学会自己飞翔。只有自己飞翔,孩子长大后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孩子有了他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所有的辛苦跋涉都通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青春期”仿佛就是一个长跑运动员的起点,它奠定着孩子的坚实基础。
       我并不要求孩子样样以我的标准为标准,她应该有她的习惯,应该成为她自己。譬如我女儿小时候在家里特别会把玩具书本摊开来,使家里看上去不够整齐。有几次她把玩具和书本围一个圈,自己躺在中间睡着了。这就是孩子需要的氛围。因此我并不唠叨她,因为这不是原则问题,这只是习惯问题,她应该有她自己的习惯。但我必须让她知道:妈妈最爱她,也是最理解她的。一个孩子明白了爱和理解,那么她就容易与你沟通,并且滋长出内心的力量来。
       我们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父母赢大的,孩子赢小的;这也就是说父母不放弃大的原则,但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可以当孩子的学生,听孩子的建议,给孩子在家里一席之位。这个“位”呢,不是孩子之位,而是让他感到是一家的“主人”之位,是建立在与父母平等的关系上的。比如家里要处理什么大事了,便可与孩子商量,让他感到他存在的重要。
       大家都知道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生幼童期间的母系教育,就是想象力的教育。很多母亲都会给孩子唱《摇篮曲》,也会朗诵民间通俗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小时候“外婆桥”这个意象,给了我很多想象。清风、明月、古桥、河流、小船、野鸭等,都在我的脑海里旋转。于是,外婆桥就深深地扎根在我心里。现在想起它,童年的想象之门依然会一扇扇打开。
       然而孩子长大之后,父亲的深沉和男人的思维方式,会逐步替代家中的母系教育。父亲给孩子的影响,是行为方式和精神依托。也就是说,母亲能够启蒙和教孩子如何做一个自觉的人,而父亲则要教孩子如何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中一个有用的人。但是当下从整体来看,父亲教育严重缺失。父亲更多地拼搏在工作岗位上,许多应该由父亲教导给孩子的东西,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因此母亲在教育孩子这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自己也要上班、家务等一系列琐事,难免产生烦躁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是特别害怕父母烦躁的。父母一烦躁,孩子便感到不踏实,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上世纪的红色时代,虽然物质困乏,但大家是有信仰和理想的。如果没有信仰和理想的人生,那么人生将会多么暗淡。我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是充满理想的,只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们望而生畏,内心有太多的胆怯和不自信。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有时办事情也有很多的胆怯和不自信。因此,渴望勇敢在成长道路上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胆怯和不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就妨碍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生,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儿,那该多么痛苦。充分发挥想象力,就会发现我们自身有无穷的潜力;同时也会给自己创造一个透亮的前程。法国哲学家蒙田说:“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这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些科学家都是先有想象,再有成果。譬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黑洞理论;无不是通过想象,用科学论理过程去论证的。而我们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无一不是想象飞翔的结果。
       我女儿上的是普通中学,要想考进一流重高,在当年老师都觉得非常难。老师认为求稳一点,填报二流重高比较好。但是我权衡了一下女儿的实力,想到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一流重高比较好,便给她瞎子摸象地填了杭州高级中学。女儿当时非常胆怯地说:“我能行吗?我这么差。”我说:“你差,别人也差。别怕,要有自信。”女儿的心里便踏实了。没有了内心的慌乱和杂念,复习功课时格外从容安稳。最后竟考出了比录取线还高出30多分的好成绩。这就是她第一次的自己飞翔,有了这一次的成功飞翔便有了动力。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他穿上红舞鞋,努力准备着。其实机遇都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流动,只是看你准备得是否充分,是否很好地把握它。因此穿上红舞鞋的人,一辈子就会感到充实有力量。而草创这个舞台,培养孩子的奋斗目标,差不多是从孩子的“青春期”开始的。
       我认为孩子小时候学画、学琴什么的,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坚韧与意志。我女儿5岁学习弹钢琴,我从没有想过让她当钢琴家。有一次女儿的钢琴老师问我:“你打算将来让芳芳考音乐学院吗?”我说:“没想过。”她又问:“那你让她学钢琴的目的是什么?”我说:“一是玩儿,二是提高音乐修养,三是锻炼她学习的毅力和坚韧。”钢琴老师笑着说:“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考音乐学院,但是能考上的总是少,我女儿也没考上钢琴系,只考上了作曲。”
       其实,要把有难度的曲子弹下来很难的。好多次女儿对我说:“妈妈,太难了,我不想弹了。”我说:“慢慢的就不难了。”她说:“那就再弹吧!”有天晚上,我让她坐到琴凳上时,她忽然一反常态地大着嗓门道:“我不弹!”随即冲出了家门,于是我两脚三步地追赶出去,把她抓了回来。我心酸了,流泪了。我说:“你学琴逃跑,那么以后上学了,功课做不出难道也逃跑吗?遇到困难要克服,而不是逃跑。”见我流泪,女儿也流泪了。流完泪,我们又一起坐到钢琴前,坚持把当天的曲子练习完。
       我要求女儿每晚练琴两小时,不能偷懒,并强调说这是规矩。有一天她违反了规矩,还大声向我嚷嚷,结果被我打了几板子小屁股。自这一次后,她再也没有违反规矩。一年后,当拿到钢琴初级考级证书时,她激动地抱着我的头说:“妈妈,谢谢您!”后来,她弹琴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拿到了八级证书。我讲这个小故事,意在大部分孩子是缺乏自律的;但如果大人不坚持,孩子自然正中下怀,半途而废。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因素,特别需要父母不断细心地观察,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取得了小小的成绩,父母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因为他取得了成绩,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会比你给他买什么都高兴。由此,他也就明白人活着是有“事业”要干的。这“事业”就是他的舞台,就是他飞翔的天空。无论成功与否,飞翔着就是快乐的。所以,人要有追求,而追求的过程有苦有甜,即使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只要我们努力过了,就是对人生交了一张及格卷。

 

3、全球化浪潮

 

       最近几年,冲击着我们的并不是商品经济而是网络。它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今天的网络时代,是以个人为主角的全球化浪潮。网络时代也就是个性化时代。谁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张扬个性,个体的自己可以通过网络的沟通获得更大的力量。所以这个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为什么呢?因为现实世界各种诱惑太多了。我们再不是一开始吃肯德基,麦当劳的时光了。全球化的东西无处不入,令人不安。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轴心,不能自转了。不能自转,也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律的能力。这时候自己变得盲目,却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前进的方向就会模糊不清了。
       当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是一个转变时期,不少孩子在这一时期会变得焦躁不安。说破来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为外面的诱惑太多了,外面的世界也很浮躁。不少孩子就像小鸟出笼一样,看世界是新鲜的,但又是迷糊不清的,容易受影响的。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由于身体的发育,逐渐爱打扮,注重消费,青春萌芽期的爱情抠开自己好奇的大门,就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来。
       在我的感觉中,初中生最容易进入早恋,坠入情网。女孩子又更容易被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所伤。我曾在报上看见一则短讯,讲一个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由于早恋,被感情纠葛而发展成忧郁症,最终住进了精神病医院。我是很反对中学生谈恋爱的,谈恋爱到大学去谈也不迟。大学生是应该谈恋爱的,不然就对不住自己的青春和美丽的校园了。
        然而如何来阻止中学生谈恋爱呢?我认为“性”教育也是重要的。现在不像我们小时候没人敢说“性”,因为那时候大家知道谈“性”是下流的,黄色的。所以,我认为给孩子适当的科学的“性”的教育是必须的,要让孩子明白“性”和“恋爱”这两件事;但也要让他们明白在未成年时,这两件事不可以做。
        为什么呢?因为“青春期”的感情投入是毫无保留的,容易陷入感情烦恼而不能自拔。一个有感情烦恼的中学生,上课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成绩自然下降,与同学和父母的关系也会产生许多的不愉快。到头来伤害最大的,就是“早恋”孩子自己了。如果父母提早告诉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和道理,给孩子敲一下警钟,那么女孩子遇到有男同学追求她时,她心里就有底了,会回家告诉父母,或者自己婉拒。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还不真正懂得什么叫爱?什么叫美?这时候父母平时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便十分重要。父母必须与孩子多交流,把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与孩子坦然相告,并弄几天让孩子来当家,让他安排一下家里的日常开销,使他明白生活不易,明白前途是需要自己创造的。所以,一个孩子要成材,就在于他心中把什么看成最值得追求的目标。
       当然教育孩子并不那么容易,譬如我女儿考入重高后,一入校便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追星族,家里到处贴着劳尔、贝克汉姆、亨利等球星的大幅照片。我并不要求孩子死读书,没有反对她追星,由她玩儿痛快,只是总是提醒她不要误了学业。一次国足来杭州比赛,门票十分紧张,好不容易托朋友要来了两张票,原以为能让女儿过一把足球瘾,女儿却有些不屑地说:“又不是劳尔”。我这才明白,原来女儿追的不是足球,而是梦想中的足球王子。虽然门票没有讨得女儿的欢心,但那次后,她知道了妈妈理解她支持她,这样我就和她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们会经常在一起品评足球明星,我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足球明星没啥了不起啊,追星也要把握一个“度”等等。因为我和她一起谈足球,她就比较容易接受我的观点,慢慢地她就淡出了足球追星族的行列。
       现在是网络时代,不少孩子陷入网瘾。一旦陷入网瘾,就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自律就显得格外重要。前面我说过读书是孩子的责任,只有孩子完成了功课后,上网遛达一会掌握一些信息,那才是对自己有益的。这也就是说,孩子必须把握一个“度”,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聪明人是不做对自己无益的事的。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在具体事物中给孩子以智慧的启迪。
       前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一则信息,一个12岁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但喜欢上网。那天她一起床便上网,母亲催她吃早饭,她不听。母女发生了争执,母亲一气之下,拿起一把水果刀,随手向孩子刺去。结果,孩子还没送到医院便死了。这出悲剧发人深省,如果那个母亲能尊重一下孩子,就让她上完网再吃早饭,也未尝不可啊!我想有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发火,也要反省一下自己,自己难道是样样都对的吗?因此,与孩子建立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去做到的事情。

 

4、母亲情怀教育

 

       我在《孩子,你如此优美》一书里,提出“母亲情怀”教育。“母亲情怀”式的教育,也就是品质和心性的教育。在我教育孩子的理念中,美学、教养、品德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美的气质,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由岁月养育和陶冶出来的。在当下父教缺失的情况下,“母亲情怀”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假如缺乏母亲情怀,家长式的教育,给孩子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代沟和隔膜。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呢?在我看来,那就是父母缺乏一颗年轻的心,很少有情趣,生活就枯躁干巴巴了。“母亲情怀”就是要让枯躁干巴巴的生活,变得满目葱笼、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其实,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小情趣随处都可俯拾。譬如,我女儿中考时,为了让她松驰绷紧的神经,我买回来了两只画眉鸟。鸟笼挂在阳台上,一早它们就叽叽喳喳啼叫得欢。让女儿一睁开眼睛,就有一个好心情,仿佛小鸟引领她飞翔呢!有时起得早,她就给鸟儿喂一下食,然后和它们说:“再见!”
       到了暑假。女儿提出要学网球,我就和她一起去报名。我给女儿买了一套白色网球装,短短的裙子穿在她身上,显得非常漂亮。我还买了一副网球拍和六七只网球,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上路。对于孩子,我总是希望她成为她自己,而不是大人的翻版。陪伴她打网球,更多的是为了和她一起成长。已步入中年的我,也因此保持了一颗活泼的心。
       说实在的,和孩子在一起的过程,也是向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身上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新东西。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我的思维和观念才不会落伍。当然和孩子一起玩需要体力和时间,大多数父母最舍不得陪上属于自己的时间。大概我这个在家写作的作家,在时间上有比较优越的条件。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基本遵循这样的原则:孩子第一,写作第二。
      “快接球。”女儿跳跃着喊。
      “哦,来啦!”
       其实,我们彼此都很少能接住球,但我们还是很开心。万事总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通的。自从学习了网球后,女儿已不再是足球追星族了。所以,我和孩子玩在一起,她就把我当成无比信赖的知心朋友。我前面说的双赢,我们赢什么呢?拿这个打网球例子来说,就是我赢得了她的信任,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并且让她彻底退出了追星族;而她赢得了我陪她打网球。所以我赢大的,她赢小的。
       当然我所说的“母亲情怀”教育并不仅是玩儿,它关乎性情、素养,以及一种精神的培养;其中也包括美的教育。美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譬如,女儿小时候,我让她吃饭时嘴里别“吧嗒吧嗒”发出声音。并告诉她,女孩子不能不洗脸、不梳头,穿着拖鞋和睡衣睡裤往大街上跑。穿衣服要注意色彩搭配,头发要梳得干净、清爽。平时说话不能“叽叽喳喳”像麻雀似的,也不能几个女孩子勾肩搭背地在马路上行走,不能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我时常和她唠叨这些,久而久之,她就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有时我在和她聊天说笑时,顺便就会有意识地教给她要懂得自身的价值、懂得对自己负责、懂得尊重他人、懂得人要有高尚的情操。我这不是说教,我知道说教孩子听不进的。
       那年女儿高考后,估算着自己的成绩遥遥领先,俨然凯旋的战士,一副自得的神情。我就对她说:“妈妈请你去吃馆子,咱们轻松一下。”她高兴地说:“真的吗?”我说:“当然真的,我们去国际大厦顶楼的旋转餐厅吃怎么样?自助餐,让你吃个饱。”她高兴地说:“好哦!”
       于是,她穿着淡湖蓝背带裙,雪白的T恤,显得可爱极了。我穿一条白底真丝印花连衣裙,感到精神气十足。国际大厦离我家不远,走过去也就15分钟。
      来到顶楼旋转餐厅时,只有廖廖几位外国顾客。我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往窗外了望,杭州美景尽收眼底。
旋转餐厅,想吃什么拿什么,吃饱为止。女儿第一次吃自助餐,高兴极了。她大盘小盘,全都装得满满的。我们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可是毕竟只一个肚子,平时胃口不大,吃不到一盘便撑得吃不下了。她哈哈地笑道:“我最多吃了10元钱的东西。”我说:“谁让你一上来就吃蛋糕这种撑肚子的东西呢?”
       当时自助餐还是个新生事物。我们吃完离开时,旋转餐厅内的顾客仍然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和外国人。他们的目的不仅仅吃,更是为了欣赏杭城夜景。作为本地人,我们也享受了一番外地人的感觉。毕竟从二十多层高楼的旋转餐厅俯视下去,灿烂的霓虹灯显得格外好看。我带女儿来这里,就是带她来感受一种氛围。
       从观光电梯下来,我们走进了杭城最时髦前卫的银泰百货商厦。这里的衣服比较贵,但款式新颖,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女儿最喜欢在这里买衣裙,只要穿在她身上得体好看;我会先告诉她贵了一点,表示有困难。这时她就会说那就不买了吧!但我说只要你喜欢,妈妈就给你买下来。买下衣服后,她就感到不容易,感到妈妈是那么爱她,而她拿什么来报答妈妈呢,她十分清楚,就是把书读好。当然有时候我们只逛不买,仅是呼吸一下时尚款式的空气而已。我们一起呼吸时尚的空气,品评服装款式,那么在她心里妈妈并没有落伍。
       然而,我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终归是少的。因为我在和她玩的时候给她灌输了很多“事业心”,她就知道“事业心”是要凭自己的实力才能撑起一番天地,所以稍微玩一会儿她便提出要回家了。有时我贪玩,她反过来教育我,我就乖乖地听话,回到书斋努力去。正因为这样,“母亲情怀”教育便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乐趣,且视野宽广。我们既是俗世的,又是精神的。因此世界之大,我们只耕好一亩三分地。

 

5、心理健康与精神成长

 

       人与生俱来就有两个自我在互相较量,即物质的自我与精神的自我。人的精神自我比物质的自我要缓慢得多,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自我的精神成人。这就与他的心理健康和文化修养有了关系。
       我希望中学生都能在生理和心理上,一起发育长大。所以,人文精神对中学生至关重要。一本能震憾自己心灵的好书,也许就会影响自己的一生。而文学的功能就在于让你学会爱,感受美。爱的前提是感受美,而什么是真正美的东西呢?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修养了。
       我们尽量多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多回答问题。开始孩子提出的问题和见解,父母最好别很快否认,而是要先认同他的观点,站在他的立场上与他展开讨论,接着你就可表达你的观点,再来反驳他的那些不成熟的观点,让他觉得你说得有道理,那么他久而久之就会欣赏你,信任你。这样你与孩子之间,也就有了真正的沟通和默切。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做父母的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不能打和骂,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他已不是四五岁的小孩子,他是个有想法的人了。只能是耐心地开导他。我朋友一女孩,上中学时,经常一发脾气就剪破家里的床单和被子,做父母的简直拿她没办法。有一次她问我该怎么办呢?我说她肯定心里有不舒服的事,又不能和你们说,心里憋闷着,只能剪床单来发泄,这是心理疾病,发展下去需要医治。我朋友听我这么说吓了一跳,她说我这女儿喜欢你。我说那你让她休息天来我家住两天,我带她出去玩玩吧!
       朋友的女儿来我家了,我告诉她我们是朋友,可以无话不说的。这时我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中学生,与她讲我读中学时的那些她从来没听说的事情。比如,我们那时光不能养披肩发,不能穿皮鞋,不能穿花衣服,不能抹香水涂口红,没有小说书看,千篇一律的是“红宝书”和“革命口号”,她听了我讲从前中学生的故事,就像听天方夜谭一样,咯咯地笑个不停。然后我就问她学校里的事,以及她和同学之间的事。我们的交流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她最后把她心里的秘密告诉了我。我就给了她许多建议,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策略。自虐不是健康的心理,孩子要健康成长,学会自我保护十分重要。家长如果有时间,寒暑假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博物馆,画展,到大自然中去走走,都是陶冶性情的好办法。
       有一年我去埃及,那里的博物馆实在太大了,有好几层楼,迷宫一样。里面存放有埃及四千年的文物,东西多得让你无法逐一细看。那些巨大的石雕、精美的塑像、无数的石棺、华丽的壁画,国王王后、神话人物、飞鸟走兽以及各种器具,都是以让人震撼的面貌出现。真是精美之极,也神奇壮观之极了。那种美,是那么地激荡着我,让我的心儿久久不能平静。
       由美而生爱,这是最普遍的现象。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我认为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欲望,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从小爱到大爱,道理是一样的。小爱即爱一个人,大爱既爱人类。要做到不求回报的爱,那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需要一个人的境界和悟性。我们有一首歌叫做《爱的奉献》,说得很有道理。爱,就是一种奉献。就像我们去大自然赏一处景,爱一朵花,你路远迢迢地跑去,从不会想到它要回报你什么?但你的心理非常愉快。我想爱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爱孩子、爱父母、爱事业、爱国家、爱自己的爱人,只有真正懂得了奉献中的快乐,才能懂得爱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世俗层次上追求个体幸福。在社会层次上讲求社会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崇尚精神信仰。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都会走上工作岗位,都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是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却是与自己的努力、勤奋和精神成长密不可分的。

 

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

 

       我记得我女儿上初中时,她的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记录自己在家里的情况,以及所思所想,并且一个月开一次家长会。孩子如果有问题,老师与家长便能及时帮助解决。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使老师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而家长通过家长会也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我一直在阅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方面的书。但我还是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可是教育又是多么重要。在我的感觉中,孩子超凡脱俗的气质就是在教育中慢慢熏陶而成的。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引导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颇为重要。
       孩子最需要父母之爱,父母的爱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然而那种爱不能是溺爱。真正的爱,是精神多于物质的爱;那爱才能让孩子在清贫中,保持独立、自尊、谦逊的品格。
       好,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