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晓荔:以大地作琴弦

作者:张俊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0685      更新:2023-05-06

 

——走进《大地》组诗 浅探晓荔诗风                                    

                                                                                                                              文/张俊

 

       在我看来,当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中,有价值的诗作并不多。欣慰的是,仍有一些植根于优秀传统、又融入浓郁时代气息的生机勃勃的新诗在绽放!

       远的姑且不论,就在我们身边就能闻到这清新醉人的馨香,例如,本土的知名女作家、诗人晓荔的诗就让我们耳目一新。

       她的组诗《大地》首先让我们走进了她心中广袤、芬芳的大地,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发的精神。

       她的一些诗,让网友们的眼睛一亮再亮,这些网友有的还是花季少女,有的已白发苍苍。年少的诗歌爱好者明白了,原来当代的诗也可以既直抒胸憶,又十分出彩;年老的诗人欣慰了,原来柳宗元、泰戈尔的妙笔还有传人!

       资深编辑、老作家陶鑫洲老师,读后激动而满怀深情地鼓舞女诗人道:“诗歌就应该这样写。明朗,健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语)。”

       近年终于有些老诗人也公开发声。2023年2月,《文艺报》刊出了老诗人高平谈“非诗”,批“非诗”的文章《“非诗化”的现状与未来》。高平先生指责:“当前新诗领域存在一些‘非诗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有些新诗越来越不是诗了,导致整体的新诗受了连累,声誉越来越低,读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好诗也被‘躺枪’,一些读者已将新诗拒之门外,不屑一顾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非诗”的两个特征:一是,使用“低俗粗野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状态的、啰嗦的废话般的、毫无音韵节奏的语言”。二是,“没有‘含情量’,干巴巴地叙事,空荡荡地说理,不动声色地记述鸡毛蒜皮,毫无目的地诉说胡言乱语,感不到喜怒哀乐,看不见人间烟火,甚至把堆砌名词、罗列数字、记载便溺、刻写里程都写为诗,嘟嘟囔囔,让人读来味同嚼蜡,品不出半点诗味 ……”

       高平先生坦率地说:“人们都知道诗歌是语言艺术中的语言艺术,是语言艺术的顶峰,‘诗的语言’是语言的最高美称。一旦肆无忌惮地用一切‘白开水式的大白话’来写诗,当然就不是诗。”

       这并非一家之言,他说出了大多数坚持欣赏、创作具有优秀白话诗传统的诗人们的心声。

 

《大地》的琴弦

 

       据了解,晓荔于2014年完成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湄公河》之后的近十年间,由于相继担任了由云南省政协主管主办的文学艺术丛书《政协文苑•热土》副主编、《云南政协报》文学副刊主编之后,繁重的编务工作使她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笔,在云南省政协领导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的良好氛围中,借助云南政协报的媒体平台,为云南甚至全国广大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作为编辑,她尽心尽责,在写作方面,对许多作者耐心指导,并建立了影响至全国乃至中国港澳台的“文苑热土”作家群。繁忙的工作,暂时让她不能创作长篇小说,而只能进行短频快的诗歌创作,诗歌也是她在文学创作中比较热爱的体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国家级的文学杂志编辑交流,因而写就的诗歌都是匆匆在网络上或《云南政协报》刊发,就如她创作的组诗《大地》,正是我们偶然在网络上发现的一颗璀璨明珠。

       晓荔的组诗《大地》(由三首组成),在网络上发布之后,点读量超过三万人次,一位资深编辑、老作家看到后,大为赞赏,接着他又看到笔者的点赞:“这是一支‘把大地作琴弦’,弹奏出的一支气壮山河的乐曲! ” 这位资深编辑立马“点将”,让笔者为此诗写篇评论。这让笔者喜忧参半,高兴的是能被这位有眼力的编辑看重,这是一个机遇;担忧的是,诗评比评论其他体裁的作品难写,而且不是我的强项。但为不错过这个机遇,不负这位编辑老师厚爱,愿竭其全力写好这篇评论。

       为什么晓荔的《大地》能引发广大文友较强烈的反响?

       因为她的诗具备了最起码的“底线” ——不是“鸟语”让人难懂,当然仅仅有这一点,太“小儿科”了;关键的是,这是用热血凝成的,能震撼读者,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一组优秀的诗歌作品。

       此诗写的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他以毕生精力拼搏,为的是让中国人不再受饥饿威协!袁隆平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对全国同胞,对全人类的无疆大爱,震撼、吸引了不少作家诗人为他大唱赞歌,为什么众多洪亮的声波没有盖住晓荔独特的创作?

      《大地》是一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只有发自作者心灵的声音,才能进入读者之心!作者奏出了一串串心中之声,颂扬、缅怀当代“神农”袁院士。

       纵横古今的学识给了晓荔提供了开阔的视野,此诗独辟溪径,借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她的创作别开生面。一翻开组诗的第一首《神农》,读者就被她超人的听觉,诱导着驰骋五洲,纵横古今!听吧,那“风来自很远的地方/来自古希腊的原野……来自华夏大地远古的田园……来自彩云之南……来自壮乡的《地母真经》……”

       拜谒过中外农神之后,我们见到了洞庭湖畔走来的 “当代‘神农’‘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栉风沐雨 披星戴月

       脚踩温润的大地

       手捧浓醇的稻香

       他是无时无刻都在为人类

        给水稻叫魂的人

       他是把每一粒谷种当作孩子一样疼爱的人

       他是真正听到水稻喝水的人

       他是真正听到谷魂掺和蛙声雨声的人

       ……

       他的心跳

       与每一粒谷种的心跳同频

       他的脉搏

       与每一粒谷种的脉搏相连

       他的血液

       与每一粒谷种的血液流通

       在这两节诗中,诗人用一串“镜头”展示了这位“当代神农”的劳作,又借用“X光”透视了他的心,让读者看到他的心血与稻谷、泥香和全人类相连。

       他把水稻宠成万物之神

       他要把最美的旋律拉给它们听

       晓荔这支生花之笔,写活了“当代神农”,让我们信服,只有像袁院士这样心里只有人民、心里只有水稻的科学家才可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水稻之奥秘!

       组诗的第二首《大地之歌》中,诗人告诉我们她听见“当代神农”奏出的天籁之音,“他把大地当作琴弦/稻秆当作琴杆”,诗人按照这一逻辑对袁院士作出了合乎情理的赞美:

       他是逾越于大地之上的

       音乐之神 农业之神

       他赋予了人们最香的谷粒

       他赋予了大地最美的天籁    

       读完组诗的一二两首,我们怎能不被这讴歌大美大爱的诗句所震撼?怎能不被这“当代神农”圣洁的形像所折服?

       组诗的第三首《大地之诗》,诗人让这位光彩照人的“神农”,走下了神坛。走下神坛的“神农”更加感人,原来这位“神农”也深爱着生他养他的慈祥母亲!

       可以说袁院士和晓荔都是诗人,都写下了动人的诗篇!袁隆平不仅以“大地当作琴弦/稻秆当作琴杆”演奏天籁之音,把诗歌书写在大地上,也能书写在纸上。他用一颗赤子之心,一只普通的笔,         给母亲写信,他留下了十分动情的感人诗篇《妈妈,稻子熟了》(《大地之诗》中引了部分原诗)。

       妈妈

       您在安江

       我在长沙

       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着你

       ……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

       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

       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

       其实我知道,

       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

       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

       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

       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读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袁老啊袁老,您毕竟是人,不是神,您也只有一双手,每天也只有24小时……为了不让同胞们挨饿,您要守护,要守护田里的稻谷,为它们叫魂,您的心胸虽然十分博大,然而装的东西太多太多:装着全人类,装着铺满大地的稻谷,哪还有空间把对母亲的爱也全部装下……在母亲弥留之际,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怎能不让孝子撕心裂肺?

       诗人晓荔把袁院士在大地上书写的大气磅礴的诗和在纸上用心血书写的思念母亲的撕心裂肺之诗,用一串串精选的“镜头”,融入了她的《大地》之诗,所以这组让天哭地泣的诗一次次催下了众多读者的热泪!

 

刚柔相济 融汇古今

 

       晓荔的《大地》组诗打动了我之后,引起了我观赏她更多作品之欲望,读过她一些诗后,又引发了我探索她诗风的兴趣。

       晓荔创作的《大地》等诗篇,为什么能受到不同年龄的读者喜爱?我以为,应是她多年来修炼的文学内功所致,是她骨血里流淌的对文学艺术深厚的挚爱所致。

       晓荔原名孙晓荔,祖籍南京,生于著名诗人柯仲平的故乡广南县,柯仲平因诗作犀利豪放,而有“狂飙诗人”之称。一个小县城出了一位大诗人,对当地若无影响,反是怪事。出身于书香门弟的晓荔,从牙牙学语之时,就耳濡目染了家中的书香墨气,她眼中的父母亲都在忙于阅览群书、伏案书写、批改作业……浸泡在书海中的她,文学的种子开始萌芽了,而且还带着些许“狂飙诗人”的豪放气。当她的小伙伴还不知“散文”是何物时,这个11岁的女孩,其作品已夺得了省里的大奖。之后,这个孩子博览古今中外群书,用沸腾的热血追寻着她的文学梦。迄今,她的小说、诗歌、散文及报告文学、通讯等作品已发表或转载于国家级和省级报刊、网站,并有作品被介绍到国外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两部长篇小说《这座城市没有冬天》《遥远的湄公河》问世后获得媒体好评,《遥远的湄公河》入选参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据悉,她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湄公河》受到国家广电总局、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的高度重视,将被改编为电视剧《遥远的勐巴拉纳西》。

       要探索晓荔的诗风,哪怕是粗浅的琢磨,凭我对诗歌的学养,和对其作品之深度、广度的了解,都深感底气不足。

       晓荔以写现代诗为主,也擅长写古体诗。古代词坛把词风与词人划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系,我想借用这一传统的分类法,把她的作品也分为两类,来切入我的浅探。管见以为晓荔是一位写豪放诗有磅礴气势、写婉约诗有似水柔情的全才诗人。

       晓荔的诗歌无论体裁和题材都丰富多彩,她能上承中国古典诗词的凝练之风,又充分发挥现代诗歌的优势:自由奔放、视野开阔,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以《大地》为例,此诗虽然抒情味浓,有婉约味,但其“把大地当作琴弦/稻秆当作琴杆”的气势,我想把这组诗歌作品归之于豪放一派诗风也许更恰当。

       她的典型的豪气十足的作品,应该是《那走出高原的路》。其诗虽不长,却以史诗般的笔触,把云南厚重沉甸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血脉纵横交错的民族文化贯通一气。开篇一口气从远古的亿万年前,恐龙、腊玛古猿讲起,连珠炮般数出了云南的多个神奇,多个世界第一!

       第二段又以气壮山河的大手笔向我们展示曾经被史家忽视的“南方丝绸之路”,它的历史比著名的“北方丝绸之路”更久远。

       在诗人的笔下,这段历史被描述得多么形象,多么有气势:“西汉张骞马蹄疾/疾不过西南先民的步履”!又说:这神奇的“延伸至印缅泰的传奇的”路,是高原人“用艰辛的脚步 凿开”的!这句诗乍看太夸张太浪漫,其实,是近于写实,十分传神感人!北方丝绸之路主要是官方用国库的银子修筑的。开路,一般离不开铁锹、锄头等工具,可是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是民间无数的马帮,用镰刀锄头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行程中遇上路途阻塞,甚至用手刨脚踩。悠悠数千年,代代相承,年复一年,不断阻塞,不断开通,终于成了见之于 “经传”的“有名有姓”的国际大通道!

       而今“总书记的精彩演讲/撼动人心 震惊世界”,为“‘一带一路’”的篇章拉开序幕”。

       高原人乘上“通向长江”“抵达大海”的高铁,手捧“长江和大海发来的请柬”,终于可以骄傲地昂首挺胸走出省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听吧,女诗人、“女汉子”,发出了如银瓶乍破,如万马奔腾,如滔滔江水的呼唤,洪亮的声音中蕴涵着多么深刻的哲理!

       不走出去

       家就是你的世界

       走出去

        世界就是你的家

        ……

       让云南走向世界

       让世界走向云南

        ——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走出去

       与江对饮

       走出去

       与海对弈

       走出去

        与世界共举杯!

        高原人的身影是何其高大!高原人的巨手有何等气势!

        这诗句既富时代气息,又洋溢着李谪仙的浪漫情怀……

       有阳刚之气的女诗人并非“女汉子”!她的诗作中,婉约诗也占半数,然而,不似传统的那样声声哀鸣、凄凄惨惨,诗中有友情、乡愁、儿女情长、天伦之乐,能让我们徜徉陶醉在一个恬淡、静谧、飘逸、鸟语花香的仙境般的世界里!

        例如《相看泪眼——缉毒英雄蔡晓东之妻心迹》,就是一首当代非常出色的“婉约诗”!

         你不辞而别

        两个孩子天天找你

        我告诉他们

        你们英雄的爸爸

        又去边境执勤

 

        此刻

        西双版纳的晓风残月

        晨曦竹籁

        已不足以抚慰我心

        刚刚开通的中老铁路

        一列火车

        像从我的心上碾过

       他们曾盼望中老铁路开通,全家一起乘坐火车、游万象,“你扛着女儿 / 我牵着儿子/        我们快乐地歌唱”,可是如今孩子的父亲,与他们永别了。女主人似被一列火车从心上碾过。只有痴心地梦想:

       我知道你还未走远

       那么请你回头看看

       我和两个孩子

       请你回头看看

       我们永远的寻找

       和仰望……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你高大魁梧的身影

       在风中  在月下  在窗前

       只有在梦里

       我们才能执手  

       相看泪眼

       撕心裂肺的意象啊,让人心酸的眼泪欲滴,我很想把这些催人泪下的诗句全文转录,又担心过多占用篇幅,更不忍心让善良的读者陪我过多流泪!所以适当作些概述以减缓对读者泪腺的冲击。我曾在网络上点评,戏言道:“是谁批准作者把诗当作‘催泪弹’来制作的?”

       诗中女主人感叹道:“赏心乐事谁与共?”只有她“和孩子们的孤独守候”!

        她们夫妻只能:

       千点啼痕 万点啼痕

       我们相约梦里执手

       相看泪眼……

       这首当代“婉约词”,之所以如此“催泪”,得力于作者饱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她不仅把泰戈尔、徐志摩等大师的大作列于案头,还熟读唐诗宋词。诗人曾穿越时空隧道,与独钓江雪的蓑笠翁对弈(见晓荔《与渔翁对饮》诗),拜访志在收复中原的陆放翁,浪迹市井的词人柳永,高居庙堂的晏相爷(见晓荔:《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邂逅——窥探晏殊和柳永的词作碰撞》)……所以她不仅是现代诗文高手,作诗填词,也轻车熟路,大师的名诗佳词随手拈来,不着痕迹地引用、化用。在《相看泪眼》中就巧妙地引用了柳永《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名句。至今她已写下多首诗词佳作。早在1996年,其古体诗《咏兰二首》即被选入了《云南历代女子诗词选》(昆明金碧诗社与楚雄诗词楹联学会合编)。

       她的《中秋之吻——保山龙陵民警杨霞的孩子隔着屏幕的呼唤》是又一首让我老泪纵横的诗。此诗的角度新颖,以一个幼小男孩的眼睛,来写对身为警察的妈妈的思念,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那是一个中秋之夜,当全国人民阖家团圆欢聚时,独守在家中的小儿子突然在电视屏幕上发现了忙于执勤的母亲,孩子一阵狂喜。诗中写道:

       我扑到屏幕上

       对着你

       吻了又吻

       妈妈

       你感受到了吗?

        ——你的小小儿子

       最温情的拥抱和最深情的亲吻

       ……

       妈妈

       隔着屏幕

       我已闻到你的气息

       那醉人的乳香啊

       萦绕着我

       我轻轻地抚摸你的面庞

       告诉你

       好好执勤

       你的小小儿子

       在家里

       等你 等你

       这“小小儿子” 多么可爱!这习惯了的孤独多么揪心、感人!

       这位“催泪专家”写的多首“婉约诗”都十分成功,具有强烈的“催泪”功能,仅在“新冠”肆虐人间的三年中她就写下了《生离•死别》《妈妈,请你看看我》《昨夜星辰(组诗)》《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等佳作,其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在疫情期间,鼓舞了很多人,给了人们战胜毒魔的信心和勇气,覆盖全球的国际女子文学艺术网文狐网上阅读量超过四万人次。

       前面笔者在探索、赏析女诗人的“豪放诗”时,想作结论说,她的“豪放诗”很出色,最能代表她的诗风,想来读者也会同意吧?可是待写到这里,如果笔者再如此说,可能读者诸君会提出反对意见了:她的“婉约诗”更出色!是的,笔者心里很犯难,她的两类诗到底哪类更能代表其诗风?

      看来要机械地给女诗人划归哪一派是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应当说,她可贵在感情与思维不僵化,不固执于一种诗风,而是能根据题材的需要与感受的不同,“量体裁衣”。需要婉约时,她也有似水柔情;需要“豪放”时,她也有赛钢的豪气。在同一首诗中有时她并非一刚到底,一柔到尾,而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古人关于诗风、词风的划分,笔者以为很有道理,然而也不可绝对化,应视具体的作品而言。

       此时我想到古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作。她的《夏日绝句》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谓掷地有声,铁骨铮铮,气壮山河!若不知作者为谁,必以为此诗必出自豪放派男性诗人之手。其实此乃女词人所作,且她的词风属婉约一派。

       显然她被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并非她不能写豪放词,而是她的作品中数量最多的属“婉约风”。

       笔者以为女诗人晓荔是一位“婉约”与“豪放”两种诗风都能登大雅之堂的人,她的作品无论在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技巧上都堪称是一位对传统诗词既有继承、又有革新的优秀诗人!她的两种诗风,异曲同工,弹奏的都是“主旋律”,传递的都是“正能量”!特别是她的 “婉约诗”与古人的“婉约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催泪”,却不消沉,而是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张俊简介: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地方志学会、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云南诗词学会、云南民族艺术研究会等协会会员,云南蒙学研究会理事。迄今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及有关云南历史文化类文章千余篇,发表有关云南人文、自然景观的摄影作品1500余幅。在征文和影赛中多次获奖,数次获全国奖项。已出版云南历史、旅游、文化类书13本,获全国优秀图书“金牛杯”铜奖和云南省新闻出版局重点图书奖,2010年云南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云南作家、诗人晓荔近照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