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文学漫笔

首页 > 评谈 > 文学漫笔

诗意在深层思考与叩问之下

作者:傅玉丽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1442      更新:2022-04-01

 

——评黄河浪诗集《诗意的古城》

 

  读罢黄河浪先生的诗集《诗意的古城》,最深刻的感觉是,他对自己生活工作的这座城市所寄予的深切关爱和殷切希望,这种关爱与希望如诗一般,一直缠绕着他,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他不断地陷于一种深深的思索与探寻之中,不断地在叩问着这座自己的城市——诗意,如何保存?诗意,如何流传?诗意,如何渗透……
  一系列的思索与叩问之下,这位瓷都作家的心没有平静过,一次次掀起波澜与巨浪。虽然他尽力让自己不动声色,尽力让自己显得淡然超脱,可实际上,他无意间留下的一行行诗句,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久久难平的思绪。
  对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在他心中,应是一座诗意的城市。面对日日生活的城市,面对陶瓷的生产,他总有一种内心不由自主的尊重与景仰。比如:一块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瓷胚,在他看来,虽然“来自不起眼的白泥”,可是,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我……”,因为“我不稀罕庸俗的捧场,宁可将真诚与粗浅袒露,换取坯刀无情的挑剔”;虽为“乳臭未干的半成品,”可“我的灵魂并不娇弱,每个细胞储有非凡的勇毅”,“我渴望投身灸热的窑炉,接受火神严酷的洗礼”。在他的笔下,普通的瓷胚内含纯朴天真,勇于投身烈火,让自己变成精美的瓷器。而在“生命,有了新的价值”之时,却又并没有忘记“采矿者如雨的汗珠,制瓷人粗重的呼吸”,“纵然显赫于天涯海角,梦中会倾听家乡的鸡啼,即使有一天粉身碎骨,也扑倒在大地母亲怀内”。
  这块瓷胚的深情自述,既写出了陶瓷的生产的过程,更为作家的自述与表白,他有一颗狂放不羁、勇于面对成长痛苦的心,是“脆弱与刚毅的结合 ,是平凡与崇高的汇聚”,他“将微笑着拥抱烈火,”只为了“涅槃后的欣喜”——这是一种放达勇敢而顽强自在的人生态度。在诗中,作家利用瓷胚的抒写将二者合而为一,成就了瓷胚的诗意,更成就了自己内心诗意的向往。
对于自己生活的城市,他在处处寻找着、呼吸着诗意:在《古窑遗址前沉思》,在龙珠阁前私语,在风火仙师前打量,在珠山八友前赞叹,在《微饶古道》寻幽,在昌江之岸对话……可以说,城市的各个角落、陶瓷相关的各个方面,作家都在静静地品味、打量,让自己陷入一次次的诗意思索。既将陶瓷与城市的关系一一道来,又将自己的思索一一道出。
  而对于古代与现代,从前与如今的变化,诗意的丝丝缕缕在他心中从未消失,即使是面对城市的变化、陶瓷业的冲击,他在叹息之时,也不忍心破坏。
  在普通的《瓷器街》上,他不忍打破游客与远方朋友的想象,“不敢触碰朋友编织的纱账,说那只是一条普通的弄堂”,“怕失望的眼光和叹息”,因为他“多愿意它带着童话般的容颜和传闻膨胀过的故事,活在他们的想象中,活在这块坚实的土地上。”
       在来自城市陶瓷之土的故乡——高高的高岭之上,他独自发出《叩问高岭》的声音。在叩问之时,他明确说出“可我今天并非来朝觐”,而是“在废弃的矿坑前深思,在山腰的‘接夫亭’发问”。
  他要问什么呢?
  “一座以产瓷支撑起的城市,下岗最多的是胚房工人,一个戴着璀璨皇冠的名镇,如今要同别人争抢名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此时此刻,作家用一连串的“果真”,毫不隐瞒地喊出了自己的疑惑、不解,更毫不留情地反问着现实的种种做法,句句铿锵、字字滴血。在高岭,他身在高处,心更在高处,他在为整个城市叩问、为整个陶瓷产业叩问,为自己内心诗意无比的城市叩问。这是一位作家的 良知与勇气,更为一位作家的正义与责任。
  高岭有多高?自己的城市诗意应与之比肩。
  作为“一个在坯房里长大的市民,”自己从小到大,从青年到老年,执著的诗意和诗意之城就有多高!
  在高岭,他“做梦也喊千年古镇的复兴”,这首2014年的诗歌,将作家一片赤诚与丹心奉献而出,真是责之切,爱之深;爱之深,情之切。
  所以,因了这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在之后,作家面对《三宝村的蝶变》时惊喜不已。
对于三宝村,作家像对朋友,“记忆库中,你是一枚不起眼的蛹”,蛰伏在瓷城东南角的山地”。如今,“多亏你取了个响亮又吉祥的地名,更迎来创新转型脱贫致富的春雨”。作家被三宝村的变化惊住了——因为“仅仅十来年的整治与改造,一个封闭衰落的陶瓷古村落,蝶变为景德镇一靓丽的新名片,从山沟沟中色彩斑斓地飞起”,以至于作家“记不清在三宝路上多少次来回”,激动得“也不知给外地亲朋发过多少信息”,就是为了让这陶瓷的小村走出城市,走向世界。
  到了如今的景德镇的打卡胜地——陶溪川,面对这座城市原来的陶瓷工厂的变化,作家感觉那里“曾经是一位年老体弱的母亲,却脱胎成容光焕发的婴孩”一般,不知“用什么魔法迷住了世界”,止不住处处流连、徘徊,情不自禁地“轻歌”起来,还将当天的喜悦紧紧留住,希望自己明天的诗“笔下春暖花开”。这种激动与感慨,真真让一个赤子对自己城市的诗意向往与不懈追求尽情展开,让读到的人也和作家一样激动不已。
  书中的《诗意的古城》一诗,更是直抒胸臆,不用曲笔,道出了自己城市的美丽与丰富的历史资源,“风采迥异”、“诗意荡漾”,作家就这样告诉天下的人,自己的城市古老而神奇,因为有瓷茶的相依,而因有“一身精湛的手工技艺”,千年的窑火燃烧不息,“风华绝代”、“卓尔不凡”,又“谱写了一部世代传唱的‘诗经’”。在这里,在作家眼中,自己的城市如“诗经”般优雅、耐读,又接地气。作家的赞叹一层深入一层,一直引领着读者发出连连赞叹。
  对于诗歌创作,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诗是赞美、歌颂,诗更是反思、批判,这一点和其它文学形式其实完全一致。在这本书中,作家以自己的直觉、坦诚、真心,用诗的形式对自己的城市进行着层层的解读,不仅有迷惑般的赞叹,更有丝丝忧虑、层层深思,也让每位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景德镇,一个不一样的城市。这是作家所赋予的城市,这是作家所写出的诗意之城。
正如书名定为《诗意的古城》——在作家的心中,这才是自己的城市,这就是自己的城市,这当是自己的城市。一次次的抒写,作家似不自觉地用“你”对自己的城市相称,有时又控制不住似地让“我”站出来表达,完全就是当作一位真正心中的挚友,一位可以相拥与相爱的恋人,让诗歌角度的变化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倾泄、喷涌而出。
  书中尽管还有不少其它章节,可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这些关于这座城市以及关于陶瓷篇章的抒写。这些抒写因了直面与思索、因为感叹与叩问,显出了真正的厚重与丰富,透出了作家对于这块坚实土地的无限深情与依恋。如此,我才能看到一座陶瓷之城的诗意,一座陶瓷之城的美丽。
  感谢作家做到了这一点。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