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美术品读

首页 > 评谈 > 美术品读

穿越阿尔卑斯的中国画笔

作者:孙晓荔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0458      更新:2021-03-04

 

 ——走进已故留法画家何一夫先生画廊

                                                    

       人物档案:何一夫,1952年3月生于昆明,白族。1980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云南艺术学院前身)。同年留校,后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1986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进修班结业。1992年,应法国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邀请赴法访问。2000年法国圣布雅克第五次艺术节获金奖。出版有《一个中国画家的布列塔尼之旅》《一个中国画家的巴黎之旅》《一个中国画家的阿尔卑斯之旅》。何一夫的主要贡献是糅合了中西绘画的艺术理念,使他的作品既有西洋水彩画对色彩的敏感又有中国画骨笔的构架,彰显独特的风格和魅力。2008年何一夫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逝世于法国雷恩,年仅56岁。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绵延1200千米……

       沿着阿尔卑斯绵延千里的神奇脉络,我们寻觅,一个中国画家曾经的足迹;我们聆听,从时光甬道回溯的沉沉跫音;我们感受,在岁月纷繁的足迹沉淀之后,那一张张用生命五彩斑斓的色彩挥就的画页上,一个已故的中国画家穿越阿尔卑斯的传奇故事,是怎样在人们感动的泪光里,鲜活而生动。

       驻足,静听。一个叫何一夫的名字渐渐从一个深幽、美丽的画廊中轻轻向我们走来。

       他的妻子陈丽萍说,一夫没有走,在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一个被命名为“何一夫厅”的展览厅,永远陈列着他的绘画,他的艺术生命永不停息;

       他的同学说,我们的每次聚会,那个高大英俊、一头卷发、谈笑风生的“大个子”好像都在场;

       他的同事说,一夫是个心细的人。那次我们去巴黎,住在他的斗室里,他有事外出,在冰箱里给我们留下足够几天的食物,还有旅游指南和地铁车票……

       阿尔卑斯虽有着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却载不动一个中国画家生命永恒的浓厚色彩。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远赴法国求艺者多如过江之鲫,其中为求生存而改变初衷者如大浪淘沙,坚持走艺术道路者所剩无几;而坚持求艺又能为法国社会接纳的成功者更是凤毛麟角,何一夫当列其中。

       秦笔汉纸的中国画有着数千年传统积淀,堪称博大精深。何一夫旅法16年,他用一支飘香着东方绘画语言的画笔让习惯于安格尔、德拉克罗瓦、库尔贝、米勒、莫奈、塞尚、毕加索等法国油画的欧洲人,逐渐把目光转移到这位来自中国云南昆明的优秀画家。

     

湿漉漉的巴黎

 

       1992年10月20日清晨,清新的凉风夹杂着细雨笼罩着巴黎,从飞机温暖的机舱里走出,何一夫的双脚踏上了这片传说中的艺术之都。

       颇负盛名的凯旋门、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马德兰大教堂、巴黎歌剧院、杜伊勒里公园以及卢浮宫……梦幻中的景点被这位从遥远的中国昆明飞来的艺术家用惊喜的目光触摸着,他兴奋地提笔而就。夜晚泛舟塞纳河,肖邦浪漫而凄美的夜曲飘然而至。何一夫固执地用充满东方色彩的画笔挥就散发着欧洲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以及塞纳河轻轻泛起的涟漪,都成了他灵感的滥觞。

       看那腾翔的大雁,黑星群般撞响了巴黎的天空。何一夫刚劲有力的字迹表述着他思想的火花:遮天蔽日的鸟群叽叽喳喳的叫声,也许是在倾诉它们对广阔原野茂密森林的自己家园的思念。

       飞翔的大雁,让何一夫想起自己生命的漫漫旅程。

       那个寒冷的冬天,巴黎似乎一直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在租住了一间寒伧斗室之后,何一夫奔波于博物馆、画廊之间,饱览艺术之都珍藏的光芒四射的瑰宝,感受着滚滚扑面而来的艺术洪潮。

 

我是大海  大海是我

 

       造化神奇的自然之美,让何一夫胸膛里鼓荡的艺术灵感跌宕起伏。

       何一夫迷上了隔着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对的布列塔尼半岛。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一个海岛上。粗犷壮伟的花岗岩岸、平坦洁净的沙滩、安详纯朴的小镇……何一夫忘情地把自己遗落那孤寂而荒凉的原野上。

       那是欧洲最美的海岸线。无垠的大海,瞬息万变。何一夫绘画中布列塔尼的海,阴霾晦暗,那层层黑云翻滚在铁青色的海岸上,如鼙鼓雷鸣;那蒙蒙细雨、烟云氤氲中,给予人雾里看花的若明若暗的气氛,又如醉中逐月。它传达给人的感受,是游离在忧伤、凄婉、悲壮、哀怨之间,那不可名状的神秘。

       何一夫用他的画笔,传达着他对布列塔尼的海神奇的感受。他在他的画册《一个中国画家的布列塔尼之旅》自序中写道:布列塔尼,就如一个具有粗俗外表的蚌,当你小心翼翼地揭开她的外壳时,也许你会发现那光芒四射的华美珍珠。当你了解到这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之后,细细琢磨、品味,你才可能透过它平凡的外表,获得美的享受。

       一幅题为《小港》的画中的小港,安详而宁静,自然而甘醇。帆船、海岸线和飞翔的鸥鸟,以及若隐若现的村庄在早晨中渐渐醒来,疏懒而明亮的晨曦牵着小港的手又回到新的一天……

       我是大海,大海是我。何一夫以他独特视角,把他与大海感动交错的时刻,剪辑在一页页五彩斑斓的记忆里。

 

我是大山  大山是我

 

      无论是水墨的漫漶,还是构成的变化,以及用中国画家的视角描绘巴黎、布列塔尼和阿尔卑斯,都投注着一个中国画家的热忱——而这样的热忱打动了千千万万的法国观众,在法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何一夫生前在法国举办过43次个人展览,去世后法国相继为他举办了3次纪念展。

       专家认为,东西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流弊之下,东方文化难以获得相应的话柄权。而何一夫在他于法国力推的一次次恢弘的画展中,获得了话柄权。一本《一个中国画家的布列塔尼之旅》再版13次,近10万册的销量,至今热销。而相继出版的《一个中国画家的巴黎之旅》《一个中国画家的阿尔卑斯之旅》画册,也获得了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雷恩市的孔子学院将展览厅命名为“何一夫厅”,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的骄傲。

       我是大山,大山是我。穿越逶迤千里的阿尔卑斯,冰川侵蚀的岩石、突兀的峭壁、尖锐的角峰和冰川槽谷、广阔的原野、美丽的村庄,尽入画中。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阿尔卑斯的大山深处,何一夫将奇特的中国元素穿插其间,浓郁的思乡情结在遥远的山峦间轻轻泛起;

      “是山变成了人,还是人变成了山。山和人合起来变成了仙。”……

        ——那些微妙而美好的感受与信念,蹒跚着走过岁月,一点一点穿凿在中西方文化的笔墨之间,直至透亮,凝成颗颗宝石,使他的绘画散发着奇特的光彩。

       我是大山,大山是我。用非凡的勇气与毅力穿越阿尔卑斯,何一夫跨越时空隧道,与妻儿携手,与祖国相望。用心去品读,用爱去聆听,用韧去追寻!把一支生命不朽的歌,唱到永远。

      天地之间,俯身水的柔情,仰首山的巍峨……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