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岁月留痕

首页 > 散文 > 岁月留痕

那一段温暖我们的时光

作者:侯瑛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4727      更新:2021-01-01

       正如同福哥李义福老师所说的那样,"写不完的三中记忆,叙不尽的三中情感,但是一个阶段也总会有结束。”夏津三中回忆录系列稿件经过一个多月在第七天空公众号刊发暂时结束也差不多半个月了。福哥在系列文稿结束后嘱托我写篇跋,我因为感冒加之追了一篇长篇小说看就把这事儿搁置了一段时间。想想我这懒惰和看一本书就废寝忘食,恨不能一下子看完的毛病自小就伴随着我,竟不能改正也是愧对朋友了。
       福哥是王德兴大校推荐我认识的他的高中同学,他也是一位从山东夏津走出去的军旅好男儿。自古山东出好汉,从夏津三中回忆录当中这种概念更增添了许多具象。比如我早先就认识的王德兴大校,在同学的回忆录中有了更完整的补充。我曾经写过王德兴大校,他是一个谦逊善良,热心正直而又品格高尚的人。在同学们的回忆录当中让我更多了解到大校的成长之路:参军入伍,热心文学创作和军事研究,报考军校,然后走到空军某部大校位置。这些成长之路,离不开的就是上进与学习,而在夏津三中同期他们的同学中就有李义福老师,周文常老师,于洪波老师(已故去),刘金厚老师。他们都有相同的经历,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上进做出了成绩。
       学好文武艺,报效国与家。这是通过文字我认识的夏津三中的六十年代初出生成长起来的山东好汉,他们包括通过高考高校学习出来的政工师李凤山;医学教授、硕士导师刘乃国;农机农林园艺师王成民,高洪英;会计财务师孙立军、张欣、侯爱荣;走上教师岗位的张阴梅,李启贤,曲广新,王桂芳,孙富春;还有夏津三中同学的家属张桂青,孔凤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我在阅读夏津三中同学回忆录中想起母亲以前常说的一句话。五十年代出生的母亲错过了高考,六十年代的学子们抓住机遇,努力改变命运的范例在夏津三中同学们身上得以体现。如今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有些人又说读书无用那是不正确的,如今的学习更精细化,专业领域要求更高,掌握技能精髓才是学子们更需要追求的事啊。
       六十年代出生的大校,福哥他们刚好与我相差十岁左右,他们高中毕业的八一年似乎正是我小学启蒙时候。在他们描述的住校生活,同学情谊,生活趣事在九十年代我的中学时期也似乎很有相似。  那些年的艰苦生活反而被一些生活趣事所掩盖,同学群居生活的琐事,趣事成了弥足珍贵,最让人珍惜的回忆。
       我把这些回忆录发往我的同学群也引起大家的回忆讨论,纷纷要求我也写写回忆纪念文字。比我年长十岁左右的福哥他们已经是事业有成,家事基本交接完结快到退休年龄,而我们七零后还正在奋斗,养家糊口的路上。要求我的同学们写写回忆录,一个个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只有我这个闲散人有一些空闲功夫了。而夏津三中同学回忆录也打开了我的记忆闸门,我除了写了几篇回忆录以外,试填了一首《破阵子   老同学》
        三十年前少女,春秋几度中年。记得学堂当日事,短发天真肩并肩。号称女子团。
       懵懂青春易逝,韶华老去尤牵。还笑顽皮憨小子,身体粗胖腰腹圆。回头已惘然。
       这阙词也算作与同学分别三十年的纪念吧,只是其中一些熟悉的人已然不在了,让人难过悲伤,唏嘘不已!
       有人说回忆过去就表示我们已经老了,活过半生,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总是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温暖了我们生活中的一段时光,有的记忆更是伴随一生给我们欢乐,也可能伴随遗憾,这都是在累积我们的生命之路啊。      
       我们的一生每一个节点都很重要,而童年、少年时期由于更多纯真、纯粹,让这些时光更是多了美好,以温暖和慰籍我们疲惫劳碌的中年。
       福哥在与我沟通刊发回忆录时候也写了一篇关于我的文字,这是第一位把我写进文字里面的人,也是写我的第一篇记事散文。福哥把我写得那么好,文友安子说写得很真实,我真的很得意了一下下。感谢福哥,也感谢大校让我认识这么些优秀的人。
       福哥也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他与他的同学王成民、大校他们一起一腔热情发起组织同学们一起写作回忆录,并且认真收录群里一些同学的具有闪光点的留言。他说打算把夏津三中同学回忆录结集成册,这样一本带着感情,充满情谊的书很有纪念意义。其中许多同学的文笔更是很好,同学情,师生情,并且还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印记。这是一本有关齐鲁大地六零后小人物群体的成长记忆,也是七八十年代一个中学至今的变迁,也是中国七十年代末至今的一小段历史记忆。我很期待这本书早日面世,也期待有心之人一起阅读收藏。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