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浅谈海外华人的人际关系

作者:刘晓华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6521      更新:2020-11-21

     这个题目酝酿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提笔,写东西往往是这样,一涉及到人就比较复杂,弄不好会对号入座,得罪周围的人。

  我来英国已20余载,眼看着华人的圈子不断扩大,从20年前大学里那几个公派留学生到现在上千中国学子,技术、投资移民和福建一带的偷渡客,还有流动性很大的大学访问学者。但真正通过正当渠道移民英国的还不是很多,我们的生活圈子都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第一,二代学者和通过婚姻,投资移民留下来的中国同胞。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英国的大批华人都是从香港过来的,我刚到英国,在街上碰到的华人,除了我认识的那几个,百分之百都是港人,说广东话的,根本无法交流。走在街上也很好区分,香港人个子比较矮。所以一直对港人印象不是十分好,直到后来去港旅游才改变了看法。

  以前中国人的一些活动也是分开的,大学有学生会,是中国内地过来的学生、学者。地方上有华人协会,是香港人办的。互相之间还是有偏见的,香港人嫌弃我们没钱,我们觉得他们就是开餐馆的没文化、少见识。随着97年香港回归和大批学生、富人的涌入,我们同港人也开始互相融入。但不管怎么说,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政治倾向,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的见识,很难成为亲密朋友。就我们舞蹈队而言,几年前是以华人协会名义成立的,也先后来过不少港人,一般来两次就放弃了,因为她们对中国的民族舞毫无认知和感觉。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个会说普通话的香港朋友参加了我们,其余都是大陆姐妹。也由于有了舞蹈队这个平台,才使我们与香港的华人协会有了更多的接触,也为协会扩大了影响,创造了业绩。所以朴茨茅斯华人协会在英国属于做的比较好的,是个很受中国使馆重视的民间组织。

  生活在国外,人际关系要比国内简单很多,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更没有国内推崇的人脉需求,你可以关起门,过与外人老死不相往来的日子。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解决,无需后门关系,你也没地儿找关系。其实越是这样的人际交往状态,更有利于识别人性善恶,人情冷暖,自私与否。一些在国内善于伪装,习惯戴假面具生活的同胞,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轻松地摘掉面具暴露真性情了。(见到一些短期逗留的访问学者)这种人在随心所欲时,往往会表现出放纵自己,自私利己,不关心不在乎他人的真实品行。

  有些中国人还会恶习难改,势利眼红眼病依然存在着,记得在中文学校教书,就有人过来提醒我,某某孩子的父母很有钱,你要注意点儿别得罪,搞得我相当反感。相同背景的中国人还是会扎堆儿,在我们这个圈里就找不到一个福建人。

  国外华人圈子,同胞们来自五湖四海,地方区域带来的不同是存在的,南方北方人性格、习惯及待人接物的差异也还是有的。交朋友选择的余地甚小,在国内,如果性格不合,话不投机就肯定成不了朋友,但在国外一定要选择“情投意合”的朋友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还是需要更多的包容和谅解。反之如果幸运,也能遇到真情实意的好朋友,一点不用怀疑一定是真的,因为在国外用不着违心的应酬,虚情假意的迎合。如果还有人表现的如此,那可能是国内的惯性和性格问题了。我这个人在国内时依赖性比较强,总是在亲人朋友的关怀帮助下生活,很少想到如何关心照顾他人。出国以后反而有进步,因为我觉得大家在国外相聚,就是一种缘分,在这异国他乡我们更需要相互关心、爱护,帮助。

  当然我很理解国内同胞的无奈,谁不愿意做真实的自己,实在是条件,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多数英国人很享受呆在家里同家人团聚的时间,也喜欢干些家务劳动。自己管自己的事,对外人的事从不多问也不感兴趣。人与人之间总是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再看中国人的社会,只要你稍加介入,就会感到真正的热闹,丰富。中国人喜欢凑热闹,喜欢八卦的脾气到哪也改不了。仍然会有人为一些社会工作的一官半职费尽心机,或是搞些帮派斗争,仍然渴望着高人一等,领导别人的位置(其实就是个为民服务的差事,没有报酬),可能就是喜欢这种感觉吧。

  与中国人的投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热情,介入和干预相比,英国人显得冷漠的多。也许在另一种文化氛围,才把中国人的特点,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显现得更加突出。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艺术,这就是我们同西方人的不同之处吧。记得一位法国艺术大师曾经说过:“中国人,让人厌倦又让人爱,让人入迷,让人不愿意离开。”  

上一篇:寒窑守望者
下一篇:男人的谎言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