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非虚构

首页 > 非虚构

落叶归根

作者:洪良辉(印度尼西亚)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951      更新:2020-07-08

        一早起床,窗外下着绵绵细雨,清明时节将近了。姑娘巧儿走出卧室,看见爸还坐在桌子旁边。桌面上放着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线。  

     “先把面汤吃了吧。”对着女儿,阿刚指着碗里的面汤。

     “哗!还双蛋呢?那来的芝麻香油?爸你不吃?”巧儿高兴地问着。

     “芝麻香油作天到强婶那杂货店贷來的,爸就不吃。今天是巧儿十五岁生日。”阿刚拿起烟杆儿抽了口烟:“按咱山村里的风俗,过了这生日巧儿已经算是成年了”。        

       巧儿年幼丧母,是老爸又当爸也当妈拉扯长大。为了不给爸看到,巧儿端起碗背过身去,有眼淚滴落到碗里。巧儿大口大口吃完面,就背上大竹篮筐子,把铁锤、锉刀、钢锯、开山刀、麻绳等工具装进去,准备跟着爸上山干活。这时,大门口闯进来一个头发班白,皮肤晒得黝黑的彪形大汉,这大汉二话不说,朝着刚爸面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哥,不认得我啦?”彪形大汉泪流满面说着:“我是兄弟炳南呢。”    

       阿刚朝着彪形大汉仔细注视了一阵子,木着脸儿,走进卧室里取出一个铁盒子打开,拿出来一叠信封推到炳南面前说道:“这是你从南洋印尼国陆陆续续寄来的书信和銀钱。这来去十多年啦,信都读懂了,钱呢?我还保留着等你回来拿,你爸当时……”      

     “哥,您就不必解释了。”炳南打断了刚哥的话题,“这乡里乡亲有南下的人都对我说得很清楚”,炳南拉着刚哥手儿说着:“我爸炸山时意外被碎石击中身亡,爸孤伶伶的没亲没戚,是您四处筹款,欠了一屁股债来请法师念经超度。不孝儿身在海外,是您披麻戴孝給咱爸送终。”炳南泪流满面地说着。  

       当年阿刚与胡炳南本来是同一个山村长大,少年时因为志同道合结义为拜把兄弟。两人本来商量好一道下南洋闯天下,后来考虑到两家老人无人照料,炳南妈较早已往生,只老爸还健壮,在山里干活。商量后,决定炳南下南洋,阿刚留下照料两家人。        炳南到南洋后,打工契约一满,就开始在外收破烂,攒了点钱摆地摊卖拉面。后来跟朋友合伙跑码头,操水货,也被水警抓个正着,蹲了几个月牢房。出来后东奔西跑,办了个杂货摊子,辛辛苦苦挣些钱娶了媳妇,还拨点钱托人寄回乡里。 辗转十来年,那杂货摊子越办越热闹,还盘下一间店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到钱后,第一个挂念的就是老乡山村。 炳南这次回乡除了祭祖扫墓,就是探望结义兄弟刚哥,报答刚哥多年照料老爸的恩情。        

     “哥,这寄来的钱是给你的,您就收着花吧。还有巧儿,一个姑娘家跟着爷们山村里炸山打石头,不合适吧。”炳南喝了一口茶跟刚哥商量:“这巧儿我就带去南洋,让我来供她上学读书,况且,南洋那头还真欠缺人手。兄弟跟您保证,每年清明节前,我一定把她带来乡里扫墓祭祖,顺道跟哥团聚几天。”      

       为了让心爱的女儿能长见识,过上好日子,阿刚点了头,让炳南把巧儿带去南洋印尼国。  

       十五岁的女孩读书当然是超龄了,炳南向学校疏通给孩子暂时当旁听生。下午放学,炳南请了个家庭教师来家里补课。 贫苦家庭出来的儿女勤快,巧儿乖巧伶俐,凡事一学就会。

       來南洋不知不觉四个年头,巧儿也开始进入初中课程。姑娘白天上学,下午回来就一边做作业一边杂货铺里帮忙,晚上炳南还特地请个老师给巧儿教学一些普通的簿记。

       秋去春來,又是雨纷纷的清明时节。炳南带上巧儿来到老乡山村,扫墓祭祖完毕,两兄弟坐着喝酒聊天。"哥……”炳南剥了个花生放进嘴里说着:“你别笑话,我家儿子海涛,比巧儿大了两岁。这臭小子对经商就是不来劲,整天就是画画写字,大学里说是读啥艺术科目的。”炳南喝了一口酒继续说:“咱家杂货铺生意热闹,人手不够,海涛妈最近又经常闹膝盖疼痛,这店铺上上下下打点现在都是巧儿在忙着。所以,海涛妈吵着要给巧儿和海涛撮合亲事,哥,如果您没意见,明年海涛大学毕业后,咱们就择个好日子,給两人办个婚礼圆房,南洋办完了喜宴,咱们一家人赶来老乡山村里也办个喜宴,全村统请,咱们两地办着,办个热热闹闹,风风光光。”    

     “嗯……你们看着办吧!年轻人如果没意见,我老骨头也无话可说。”阿刚天生不善言辞。      

     “还有,听这山村里的贵仔说,山下美林村有家小作坊,顾了七八个员工制造自來水管活塞,村里人叫水龙头。因为那当家的突然中风,作坊里没人打理。海涛妈打算把小作坊连同师傅员工一起转让出去。”炳南又是喝了口白酒:“明天咱们就到现场参看,如果合意买下,到时哥您就到坊里看管,也不必再干那开山炸石的劳苦工啦!”  

        虽然说社会已经突飞猛进,可山村里那封建思想还是挺浓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巧儿终于下嫁南洋,跟海涛结合成亲。    

       婚后第二年,巧儿生下了一个白胖胖的小女孩,因为刚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海涛就给女儿取了个名字圆圆,冷清清的胡家大院里添了一个女娃,一家人热闹起来。    

       杂货铺因为有了巧儿帮手,海涛妈也乐得待家里逗孙乐。巧儿全神贯注打理店业,两年时间就开办了一家分店。      

       虽然掌管店业,巧儿对店里的钱款可丝毫不含糊,请了个管账的,店里的收支进出都必须有字据和收条。在大家同意下,除了老爷子,巧儿自己每个月都是领个薪水,老公海涛自己在大学里授课,已有固定收入,也就不花费店里分毫。家庭开支就每个月抽出一定的銀额交给海涛妈,由海涛妈颁发安排伙食及家庭费用。因为条条账目清晰,大家也就心服口服。        

       六周年生日过后,圆圆从幼儿园进入了小学。遗憾的是,打从圆圆出世后,巧儿整整六年时光里就没怀孕迹象。海涛妈开始了“皇上不急太监急”,一天又一天的闲言碎语出笼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家封建思想,传宗接代观念重,家庭会议开了又开,谈了又谈,决定无论如何都得赶紧给海涛物色一个二房。  

       逆来顺受的巧儿心如刀割,暗地里唉声哭泣:难道女人的地位是靠生养儿子挣来的么?    

       就在圆圆开始进入高中课程时,家里就給圆儿带来了个老处女二妈,比巧儿小了八岁。这二妈晓彤不但是名门闺秀还是大学毕业生呢。跟海涛同事,在一间学校里任教外文。听说因为年轻时眼光过高而错过了婚嫁,后来因为仰慕海涛才华,虽然父母极力反对,晓彤就是心甘情愿下嫁海涛家当二房。      

     晓彤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理,对家里上上下下也都还挺尊重。尤其对巧儿更是鞍前马后,姐长姐短地嘘寒问暖。让巧儿难过的是,晓彤第二年就剖腹产子,生下了一对白白胖胖,吊着蛋儿的双胞胎男娃。巧儿开始有点被比下来的感觉。老爷子跟老奶奶一段日子里更是高兴得嘴巴合不上来。  

       不管高不高兴,巧儿还是得打起精神把这个家撑起来。巧儿心想:自己既然是当家的。就应该对家业负责任。    

       坐月子完毕,为了能够继续上班工作,晓彤打算把孩子交给娘家老妈照顾。          

    “家里不是已经请了个保姆吗?”巧儿当着大家面说着:“孩子我来带吧。反正我在店里只是指指点点。有时候真的闲着慌。保姆帮着抱上抱下,我从旁来看顾,妳就放心上班去吧”。      

        家里人刚好出外,胡家大院冷清清的,晓彤从后院来到巧儿房间里,拉着巧儿的手说着:“姐,真的很感谢你。说心里话,我刚进这家门时,我……我怕极了,我以为你一定会朝着我发脾气,打骂我,你……你”,晓彤已经泣不成声了,“你还给我带孩子……”      

      “没事,没事,说实话,小时候我家乡贫穷,没钱上学,没读几年书,没啥文化,我打小羡慕你们读书人。嫁来这里,大家都对我好,帮你带孩子是要让你能够多教出几个年青有为的学生。”      

     “你说没读几年书?”晓彤很惊讶,“可你看看,在你的努力下,一间小杂货铺变成了迷你超市。几年里还添加了三间分点和一家酒楼。我们教学的真还比不上你呢!”    

      “那只是大家省吃俭用和合力支持下完成的,也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巧儿回应着。    

     “姐,想问你一件事情,你不会生气吧。”晓彤严肃着脸儿问道。  

     “我听说姐您打算回老乡过生活?”晓彤看到巧儿点了头。          

     “唉!我山村里的爸孤伶伶的一个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经常说想去看看天安门,想游颐和园,想去上海、周庄……爸养我长大,应该我养他老,还有,我真想给山村里建一间学校,给山村里的贫困儿女有机会上学读书。”巧儿眼眶潮湿地说着:“明年海涛退休了,你再过两年也跟着退休了吧。家里的店业已上了轨道,孩子们都已经健健康康地开始成长了。该做的我应该都做好了。”      

      “姐,那您拿啥的回去?把那两三间分店卖了吧。”晓彤急了起来。      

     “记住,这些店业应该是咱家人的心血,也是我的骄傲。”巧儿有点生气地说着:“往后,除非不得已绝对不可变卖这些店业,好好经营,多挣点钱。家里这大宝和小宝两个小孩子不久也需要出国留学,咱们也应该为他们筹备留学的资金吧。” 其实,回老乡建学校一事,巧儿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跟老爷子商量好了,本来巧儿是打算再开建一间机械加工修理车间,资金已准备了,由老爷子收着。后来考虑到国内爸的年纪,跟老爷子商量后决定车间不办了,为了山村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够上学读书,就用这笔资金合同国内父亲拨出来的资金,在山村里建一所中小学校。  

       春节过去一个多月,国内爸从山村打来电话催促,说是前些时候申请土地使用权一事,已经得了回复。因为用外商的名义申请,又用作建筑学校,国家特别优先办理。听那外商投资管理人员说,到时政府还会派一名建筑工程师和一名办校设计师来免费帮助监督工程。爸已经交了一笔保证金,只等南洋的人来签合同,工程马上就可以开始啦……        

      “赶紧先把资金汇过去吧,再过一段日子又是清明时节了。安排好日期,订好机票,要刚好赶上清明节扫墓祭祖。”老爷子喝了一口茶說着:“还有,你说这一次扫墓祭祖后,就留在內地处理建校工作。那就多买一张票,这一回海涛必须跟着去。"           

        又是清明雨纷纷的时节,老爷子跟上海涛、巧儿从星城直飞厦门。

        一到达厦门机场,阿刚已经在接客厅等候了, 到家已是傍晚时分。进入家门,只看见客厅里摆着满满一桌美味佳肴。

      “先吃饭……”阿刚给坐下来的亲家和女婿倒满了酒:“在村里请来厨娘做的菜。试着吃吧。”  

       巧儿给每个人各盛了一碗白饭,厨娘从厨房捧出来一碗的香芝麻鸡蛋面线,还是双蛋呢!放在巧儿面前时,厨娘说了一句:生日快乐! “哎哟,最近忙上忙下,都给忘啦!”老爷子望着海涛怪罪地说道。    

       看了爸一眼,巧儿端起了面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眼泪滴进了碗里……(责任编辑朵拉)


  洪良辉,笔名寒酸客。印度尼西亚华裔  

上一篇:人在天涯
下一篇:团聚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