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影视杂谈

首页 > 评谈 > 影视杂谈

论创作动机

作者: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14105      更新:2012-12-03

       任何的创作,都存在创作动机。这种动机可能是内源性的,也可能是外源性的;可能是单一性的,也可能是多元性的;可能是一开始就明确的,也可能是完成后都不被总结的。但是,世上一定不存在没有创作动机的作品。因为如果你不想创作也不必创作,你又为什么要创作?
  接下来,我们具体讲一讲创作动机的区别性。首先是内源性的动机,以及外源性的动机。外源性的动机很容易解释,最典型的外源性动机就是命题作文。给你一个命题,你根据命题去阐发自己的想法。而这并不是外源性动机的全部。所谓的外源性动机,包括一切及时性的触动。也就是说,外源性动机都是及时性的,是在看到一种信息的短时间内就产生反应的。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条新闻,一个老人被一个富二代撞到,富二代没有逃逸,而是下车甩给老人三千块钱,然后扬长而去。看到这条报道,不禁怒火中烧,当即思绪万千,然后有了一篇创作,这就是外源性的动机。但换一种情况,这篇东西你看到了,当时没有写,过了五六年,突然又想起这件事,然后怒从中来,这就变成了内源性的动机了。所以外源性和内源性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这个条件就是及时性。超过了及时的效力以后,我们便会有内源性的动机。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外源性的动机是新鲜的葡萄,而内源性的动机就如同红酒。一切内源性动机的来源,必定都是外源性的。所以为了总是有充分的内源性动机,对外界的观察与吸收,便是始终不能停顿的。而真正意义上的内源性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由的。比如一天早上起来,莫名其妙脑子里就满是“火箭”。最近也没有航天发射,也没看火箭队的比赛,为什么脑子里就出现了火箭呢?这就是无由的。我们说不出理由。但是同时我们又会去判定,觉得火箭这个命题,似乎有得可写,于是就尝试写一写。而事实上,也不是每一个无由的念头,最终都能变成成功的作品。只有那些我们擅长的念头,才会被加工成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然后我们就要说到动机的单一性与多元性。这里就先要用到前面的概念。单一性很好解释。就是所谓的动机,当它单一的时候,就是纯外源性或是纯内源性的。而单一的意思还不止于此,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是指无论外源性或是内源性,动机都只是唯一性的。也就是说,什么叫多元性?有两层意思。一层就是动机的非唯一性。比如很多时候,一件作品,是由两个以上的动机共同形成的。比如当你某一天看到天上有只风筝飞得很高,然后有一架飞机飞过,才显得风筝其实飞得很低,这时你有了灵感。那这时形成的作品,就是风筝与飞机这两个外源性动机共同作用的。换两个内源性动机,比如莫名其妙就想到了吉尔伽美什,然后又想到了阿波罗。然后脑子里就开始“关公战秦琼”了。动机的非唯一性,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就是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是内源性与外源性相混合的。比如世博会的时候,近距离地看到了罗丹的《青铜时代》,感觉近距离看名作果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又想起幼年被母亲带到澡堂里的女浴室去洗澡时,仍然留在脑海里的满目的白皙与丰满。然后共同组成了动机,写成一篇探讨色情与艺术的文章。这就是外源性动机与内源性动机的混合,而造成的多元性动机。同样的,也存在先有一个内源性动机而后又联系到一个外源性动机的可能。比如莫名其妙地思考“渴”这个词的意义,然后又看见太阳很猛烈。于是就想到了太阳为什么不渴?因为太阳是渴的来源,作为渴的来源,是不会渴的。由此推演,真正恐怖的杀手,不是能够被杀死的人,而是无法被杀死的谣言。于是写了一篇谣言有多恐怖的作品,这就是渴与太阳的共同作用。而这种动机模式,可能比单纯的外源性或是单纯的内源性动机要更为普遍与普及。
  最后来说一说动机的明确与否。这点对于很多人是无从解释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的作者而言,他们是无法想象一件作品直到写完以后都不去总结动机的。但请注意,这并不是没有动机,而是不去总结。这种总结,或许可以交由读者完成。因为作者不提供标准答案,所以读者的任何解读,都是属于每个读者自己的标准答案。这就是所谓的现代诗歌观念,强调审美是一场误会的总和。但这仅仅是文字的一个类别而已。一个很特殊的类别。在更多时候,文字会呈现由零到一的渐变。所谓的零,就是从一开始就动机明确。所以的一,就是到完成后都不去总结。一般来说,文字的动机越是多元,就越难在一开始便厘清。所以只有当文字逐步前进以后,作者自身才能逐步总结出诸多动机所含有的共性,并以这种共性作为最终的动机。这个总结的时刻,一般会出现在整篇文字的中后段。而我说过了,某些不去总结动机的作品,不是不能总结,而是作者不想。你可以说是一种主观逃避,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对主题的开放。只有主题充分的开放,才不会有明确的主题,没有明确的主题,才能包含更多的成分。而这是很多作者都一直追求的。比如《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莫衷一是。当然我们可以总结,《红楼梦》有政治线索、亲情线索、爱情线索、风俗线索等等。但你这样一分,名著就死了。所以还不如以一种整体感觉,体验一种“复合口味”。
  而到了最终,作者自身的创作动机,是无关紧要的。有关紧要的,是读者所理解的作者的动机。有一个现实我们需要尊重,就是读者分配合的读者和不配合的读者,但是归根结底,读者最配合的,是他们自己。所以当有读者质问你创作的动机时,千万不要上了当,而解释你真正的动机。你应该做的,是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解释在正常逻辑范围内都可以看懂的内容。而真正能获得成功的文字,针对动机,就应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极端,就是作者不表明自己的动机,而读者认为的动机彼此高度吻合的一极。这样就有高度的认同感。另一个极端,就是作者不表明自己的动机,而一千个读者能感受到一千种动机的一极。这样就有充分的讨论性。唯有这两种倾向,是能够让作品保持长久的新鲜度的。
  所以总而言之,动机有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差别,而很多时候,它们是浑然天成的。而在更多时候,所谓的动机并非在一开始就被明显的确立,而是需要归纳与总结。甚至最终你可以不去总结自己的动机。如果你的动机不去总结,而人人都有共识,这就是好的。如果你的动机不去总结,而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好的。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