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诗人柳忠秧:永远在路上

作者:柳忠秧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454      更新:2015-08-16
----对话

文狐网:柳诗人最近一直忙着为各大城市创作主题词,很少有诗人涉足这个领域。为什么要选择这类题材创作?城市主题词有怎样的意义?

柳忠秧:近年来我们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是一个省一个市最大的宣传品牌。改革开放拼经济拼了快40年,整个社会的发展,不能总是靠经济去搞,还应当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关注到近五年左右,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各省、市都有强列的响应和诉求。我记得《瞭望东方周刊》曾评选了中国十大最受争议的城市主题词,譬如重庆的主题词:“没到过重庆,你就不了解中国”。这个话就没有把这个城市的独特性展现出来,城市还有一些本质的东西,重庆的这种表述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这里面没有特定所指的价值判断,比较荒唐。还有上海,“精彩每一天”。那武汉呢?武汉就不精彩了?而武汉的主题词是“每天不一样”,同样荒唐!还有出奇招的,如宜春是“一个叫春的城市”。传播的效果达到了,但给人有低俗之感。文化(精神)主题词比较糟糕的还有很多,如北京精神主题词中有“爱国”的内容表述,这就比较滑稽、搞笑了,别的地方就不爱国了?在逻辑上是共性的东西,就不能以个性的主体去表达。面对城市主题词的乱象,我根据汉语言的特点,还有语法修辞等诸多方面,总结了城市主题词的8条要求:

第一、排他性,通俗说就是我有你没有。即只有该事物有而他事物没有的属性。所有表述词和词组原则上是要求独一无二的,用在别的城市肯定不行。
第二、决定性。即对该事物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第三、唯一性,此条虽不是刚性要求,但能具备最好。排他性不一定具有唯一性,但唯一性一定具有排他性。
第四、杜绝语法错误。汉语言讲究微言大义,尽量避免用废字。如武汉,我们有一种表述叫,“首义之城”,语言是高度凝练,但如果我来改就是“首义功城”,无疑好过用副词、介词。
第五、合适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象征、对仗、互文等。最常用的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修辞手法。
第六、语言高度凝练精美,需微言大义,一字千金。
第七、因汉语言表达的象形表意,特定语境等特点,城市(文化、精神等)主体对特定成语、词组具有优先使用权。比如大同市优先使用“天下大同”,宁波市优先使用“宁静致远”,“海不杨波”等。
第八条、成语词组的首创性和首倡性。譬如罗浮山“人间正道,天下罗浮”之表述,尽管“人间正道”为普实性成语,放在哪都通行,但天下名胜罗浮山风景区首先使用“人间正道”并与“天下罗浮”相匹配,故具有首倡性。至于首创性,则具有逻辑学唯一性,排他性之特征。

我系统地从理论上对城市主题词的研究,有五六年的反复推敲。大致概括了以上这些要求,总结出了这8条。当然,我创作的是城市文化(形象、旅游口号等)主题词,这种主题词不可能贪大求全。字数也最好是八个字,十个字的,不能太长,否则不易记。我创作城市主题词,是因为对现在的一些城市主题词实在看不下去了。再加上我也喜欢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城市文化。我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看看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也拉近了自己和所在城市地域的亲近感。

现在诗人很少涉足这个领域,主要是要涉及到大量资料、大量的案头工作,要求很科学很严格地去了解,去提练。还有些特定语境的,故,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这是个苦活,有一定难度。这也算是一个新的文化主题吧。这个文化主题提出来也有一个好处,我们的城市现在都在拼文化软实力,好的城市旅游主题词传播快,能够耳熟能祥。我喜欢做这个事,也做了好多年,我正在当一项文化事业在做。

说起城市文化主题词的意义,这就太大了。我这人最怕大城市。大城市人多,我也总想找一个中等城市养老。大城市这么喧嚣,做为城市领导者来说,当然也希望提升自己城市的文化品牌。城市文化有分量的、好的主题词,是非常响亮的、是有文化积淀的、是永恒的、是这座城市和人的精气神,因此也是无价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与品格,城市主题词的意义便自不待言。城市主题词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经得起考验与推敲,并让广大市民能接受。不接受就很难,没办法形成文化的力量与共识。


文狐网:今年元旦你曾荣获了三项荣誉大奖。在这次颁奖盛典上,组委会称你为“民间诗人”、“草根诗人”,也有人称你是珠江边的“楚狂人”,你更认同哪个称谓?

柳忠秧:我认为诗歌从终极意义上讲,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新旧之别。同理,我认为无论是“草根诗人”也好、“民间诗人”也好、“楚狂人”也好,都只是一个称号。我认为只有真诗人和假诗人之分,优诗人与劣诗人之分。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代以来的读者,对诗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中国对诗人的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分一流的、二流的、三流的诗人等。比较好的诗人都有相对好的判断。现在有的作协官员有点信口开河地去判断诗歌的好坏,判断诗人的优劣。诗歌首先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国诗歌作品浩如烟海。我们历朝历代的前辈,理论家、作家、诗人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唐诗五万八千首左右,诗歌理论包括诗歌美学方面也有不少。近代的朱光潜、闻一多等许多专家、学者、诗人,对于诗歌的探索和理论构建,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我们现在有一个风气,诗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诗歌是最不自由的,诗歌作为语言的顶峰、文明塔尖的光辉、语言的高地,难度是很大的。我们从文体上,把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现代白话诗叫自由诗,这个叫法就不太对,自由诗最不自由。要写容易,写好很不容易。我们要当一个好的诗人,难度很大。诗人要有人文情怀。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对传统的文化积淀,要花很多时间去传承,去创新。

我不介意我是什么称呼,我觉得真正的诗人,民间一点好,草根一点好。我们现在体制中,把诗人分拿工资的诗人、不拿工资的诗人,一级的、二级的,我们还有正省级诗人、副省级诗人。这个很可笑的。真正的诗人是特立独行的,自已能够养活自己!无愧于诗人的品质与称号。诗人要顶天立地,应当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如果被圈养,被依附,人格与精神就没有了自由。草根更加理值气壮。杜甫也就做了个小官。陶渊明后来隐居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李白也应算是草根。国之不幸诗家幸,愤怒出诗人。所以我更在意我是草根的、民间的。去年有人给我颁了个民间奖,我很喜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评奖机制有问题,评奖时的权力干预已经受到了质疑,权威性也受到了影响。我得的这个民间奖没名、没利很自在。我更看中体制外的东西,非官方化的东西!

文狐网:你对自己未来的诗歌创作有怎样的期待?

柳忠秧:对我的诗歌创作,借用一句说:永远在路上。对诗歌的追求无止境,是我终级的精神目标。所谓生命之树常青。我们现生活在一个浮躁的、信息泛滥的社会。我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与迷恋,不光是创作,还有诗歌史、理论研究部分。这些对我来说是重大的文化期待,这也形成了我的诗酒人生,形成了我文学的情怀。我想我不会寂寞,对诗歌始终充满着敬畏感、新奇感、探索感 。我现在给一些大型的企业和城市做叙事性的诗歌探索,这也算一种扩张,算是给诗歌缺少叙事诗的一种补充。现在写长诗的诗人也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诗歌探索之路是新奇之旅,充满了刺激与冒险。诗歌是大美的东西,需要我去追求。任何一个诗人也总想翻过一座山再有一座山,永远向高山挺进,没有止境,追求不止,总得超越自己。这种期待,让我每天都充满着新的探索,充满着激情。既然我把自己定位为诗人,这就是我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我的支撑和追求,也是我终级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理解诗人的死亡,有他的哲学意义。对诗歌有说不完的话题,每天都有新的诗歌,新的诗情画意,新的诗性的追求。

文狐网:你曾在湖北筹创了公益书院,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公益书院的状况?

柳忠秧: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办了个云深书院,公益性的。历朝历代的文化传播,书院起的作用很大。文化要代代相传。古代书院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我更看中民办的。对诗书礼乐的探索,是一种春风化雨、文明教化的东西。我们的创办人孙兴建先生投资这个公益性的书院,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公益性的。我是他的第三任山长,做一些不要报酬、力所能及的事。弘扬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们每年有几次会讲,什么人都可以去讲,什么人都可以去听。在书院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收任何费用。我们也会做一些文化专题的探讨。如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学术,也包括对楚国文化的研究等。我们这个书院在长江边上,风景秀丽,将会形成一个品牌,成为文化的道场和风雅之地。教化风俗,传播文明,回归传统。读经典、学国学都是好事。对往圣先贤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去传播。这些都得益于爱心人士的支持。尤其是创办人孙兴建先生投入了几百万。也感谢学术界与媒体的参与,包括当地村民的参与。我们不收任何费用,这也是对应试教育的一个补充。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与传播我们责无旁贷。

文狐网:你如何看待当下文坛的女性写作?

柳忠秧:我平时的生活非常忙碌,要在不同角色中转换:要挣钱养家活口,和朋友做点经营性的东西;再加上自己又要搞创作、搞研究;还要社交应酬——这就造成了我对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大。做为两性之一,妇女也是半边天。我想女性文学应当有过人之处。女性文学应当更细腻,如鸳鸯蝴蝶派、古诗词里的怨妇思春等。当然也有一些女中丈夫的作品很大气,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秋瑾的“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还有当代的女作家迟子健、王安忆等人的作品。尤其是王安忆的,记得我约二十多年前认真看过她的《本次列车终点站》,当时很觉震撼。女性写作似更需社会性、职业性的全方位参与。在爱情、家族方面的创作,女性应当是强项。女性作家笔下的春花秋月、风轻云淡等唯美的东西构成了文学的丰富性,也构成了性别的差异性、协调性。有些中性写作也可以,也不用太过于分男性的写作、女性的写作。豪放的、细腻的作品都是可以互补着写。我想以后会更多的关注女性写作。今年“三八”节的时候,我在《文狐网》上发布过写给女性的诗。这首诗好象传播得还可以。我今后会更多的去了解女性作家的创作,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与借鉴。性别生态很重要。有女性作家也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对女性文学的关注也许是我的短板。但我搞旧体诗比较多,故对古典文学女作者了解得比较多。我想我今后会对当代女性作家会多一些关注与了解。

文狐网:熟悉你的朋友都知道你在外出时经常带着你夫人,夫唱妇随。你如何处理创作与家庭的关系?坊间也有人说柳诗人有些惧内,是否真有其事呢?

柳忠秧:由于我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做一些诗学研究、办书院等工作,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家几代人也都从事教育工作,儒家提倡家庭和睦,讲孝道。一个家庭要营造一种好的文化氛围。我夫人当老师出身,我们也有慢长的恋爱过程,所以经常出双入对。我在北京学习期间,因为好酒,上课就喜欢打瞌睡,我夫人给我做了不少笔记。那个时候就有人当话题说:柳忠秧带着夫人来念书。被同学们笑称为“夫妻档”学员。我也有个习惯,每年到了各个假期,我都会带着夫人、孩子出去游山玩水,享受天伦之乐。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比较传统的人,喜欢大家庭,我们家就是四代同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社会对国家都很重要。尤其是中国是文明古国,好的传统应当代代相传。儒家讲究尊老爱游、长幼有序,我也习惯了。因为小孩子要上学,我很少单独出差。逢年过节,就带着夫人小孩子一起出去,在朋友圈形成了一种惯例。无论在北京还是在武汉,我觉得有夫人在很好,家和成事兴。我看现在整个世界也是这种潮流,讲究回归亲情,回归伦理,回归家庭。

外界现有这么一个印象,诗人就是疯疯癫癫的,形影相吊。我觉得写诗和家庭是可以兼顾的,我愿意做个好父亲 、好丈夫。我的生活相对简单,希望享受一种慢生活,养家活口,教育孩子。创作、学习、走亲访友,享受这种慢生活和对山水的追求,容易让人沉淀下来创作、思考。我年轻时曾经也打拼过,现在人到中年后,就很满足现在家庭的温馨、港湾的宁静。平和安祥的环境,对创作也好,对研究也好。这种优雅的慢生活我个人是乐在其中。我也提倡广大诗友们回归家庭,回归优雅,家族的温馨对诗歌的创作与思考都有好处的,事缓则圆。

惧内是误传,我跟我夫人相敬如宾。男人要有绅士风度。我们夫妻之间不存在谁怕谁的问题。小别胜新婚,平时小打小闹也是有。我夫人也不错,她的思考更全面一点。男人嘛,粗线条一点。我们俩都是服从真理,谁对听谁的。不过经常是我夫人对的多,原因是我太粗线条了。


2015年8月16日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