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中国有没有流行文化?

作者:朱中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3362      更新:2014-01-27

  日前,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实证调研结果显示,72.5%的美国人不认为“中国有非常吸引人的流行文化”。
  此外,在央视春晚年复一年质量日益下滑的趋势下,2010年春晚,被称为春晚“救命稻草”的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再次遭到网友强烈质疑。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在媒体撰文,猛批赵本山小品讽刺农民,并与央视春晚总导演马东论战,引发网友“围观”。
  无论是网友还是肖鹰,质疑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东北语言类节目,以取笑、嘲讽农民为能事,是媚俗化与商业化的联姻。
  不可否认,以东北语言类节目为代表的东北文化,近年来确实风靡全国。就连于丹也在其新著《魅力东北话》中鼓吹“东北话已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符号。”
  于丹观点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于丹判断“东北话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符号”的依据是什么?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应当具备哪些要件?赵本山的小品搞笑、幽默是事实,且近年来红遍电视荧屏。但仅有这些,是否就能代表中国的流行文化?若说最大限度地占有荧屏,那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风靡全国的港台影视、港台歌曲,其影响程度,恐怕远远要超过赵本山的小品和东北话。但是,就即便如港台歌曲和港台影视,又是否能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符号呢?
  这其实涉及几个重要的命题:中国有没有流行文化?判断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依据是什么?中国需要怎样的流行文化?
  窃以为,判断一种现象是否能成为流行文化,除需具备最大范围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以外,还应当具有普世性的文化价值,宣扬一种平民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这种精神具有可持续的影响力和超越阶层的社会穿透力。美国的杰克逊就是这样的。杰克逊的影响当然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全世界。虽然杰克逊的全球巡回演唱会从未踏足中国大陆,但他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影响着中国的摇滚乐坛,这还包括他独特的装束和造型,他的“浓妆艳抹”更是给中国带来冲击。著名乐评人黄燎原就表示,“是迈克尔·杰克逊真正让中国人意识到男士化妆的可能。”除此之外,他反对种族主义,他具有跨越文化与政治双重的魅力。在过去的30年中,他已然成为一个闪亮的文化符号,影响着世界,也影响着中国流行文化。
  中国似乎从来就不缺流行的元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从邓丽君到林青霞,从刘德华到王菲,从崔健到罗大佑,从周星驰到成龙,从巩俐到章子怡,从姚明到王宝强,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到徐克的武侠电影,从张艺谋的暴力美学到陈凯歌的经典解构,再到周杰伦对古典文化苍白的吟唱,从李宇春到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歌星、影星们推出了一茬又一茬,流行歌曲、流行电影、流行服装、流行颜色、流行语汇,等等,有些流行几年,有些流行一年,有些流行几个月,甚至有些只流行几天,当然,这些“流行”的背后,都推出了各自的“星”。然而,这些“星”又能否成为流行文化的符号?
  让我们先看看美国的流行文化吧。美国流行文化的符号是好莱坞,而“好莱坞政治”,则成为利用好莱坞牵头的流行文化推动的美国软实力……
  在红地毯上出语惊人、好莱坞的艺人们最直接地体现着美国的狂想。
  好莱坞不但打造了自己的明星梦工厂,而且,它也让草根走向精英成为可能。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它还让不少政坛人物借助好莱坞实现了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政治理念。它宣扬的是一种具有美国气质的追求独立、自由、具有青春气息和梦想精神的价值观。美国的流行文化是与美国的政治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好莱坞的不少“星星”,也成为了美国的政治明星,如奥巴马、施瓦辛格等等。
  若说美国的政治人物不是凭借其权力、而是凭借其在文化上的魅力而获得赞许,我认为毫不为过。政治向文化借力,这与中国似乎正好相反。
  中国的情形是,文化借助于政治,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所谓主流文化,其实恰恰在向媚俗文化靠拢。央视春晚就是一个典型。赵本山们的小品,尽管充满了三角恋、小三、给力、神马浮云,不乏笑点与幽默,但到最后,又都不得不被框定于一个主流的伦理说教之中。宏大、虚假、空洞成为所谓的主流文化的符号。
  于是,在这些表征着中国式文化的符号中,我们既看不到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的宣泄,也很难看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而真正的社会情绪,则被挤压到了网络的狭小空间之中。这些,当然不是流行文化。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流行文化?
  2007年,“超女”李宇春借助其独特的魅力,成功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成为“举世瞩目”的平民英雄。据此,有不少人将李宇春作为中国流行文化的符号。然而,不管是李宇春,还是章子怡,还是今年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抑或更多其他草根,也许,都不过是公司或媒体包装打造出来的草根英雄而已,最多不过是成功的商业营销案例。李宇春们所能代表的,仅仅是一种草根文化的胜利。如果把流行文化如此一顶大帽,压在她们的身上,我担心她们瘦弱的身子骨会受不了。
  当然,流行文化并不必然排斥商业运作,甚至,流行文化业也离不开商业运作。但商业运作本身,不能代替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一定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和认可的文化。但这个大多数人,绝不是数值意义上的个数,而是具有欣赏和辨别能力的主流文化群体。
  李敖曾说过,“观众是最不稳定的群体,看到你风光的时候,他们会鼓掌欢呼,看见你落魄的时候,他们一样会鼓掌庆祝。当你是个戏子的时候,你成名了,观众会鼓掌。当发现你是个婊子的时候,他们也会鼓掌。当你摔倒了、落魄了,他们同样会鼓掌。于是,有多无耻的戏子,就会有多无情的观众。”也许这话偏激,但是,他告诉我们,中国不但需要流行文化,更需要有辨别真正的流行文化的观众和审美。
  也许,也正因为有如此的弱智群体,周杰伦的那些浮躁空洞的歌曲才能引领潮流。当今中国青少年普遍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所以他们会盲目地去追逐流行,人云亦云。
  流行文化急切呼唤人文精神偶像,这种偶像不是花枝招展的F4,不是摆酷做作的周杰伦,而是那些真正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强烈社会责任心的创作人。
  毫无疑问,中国缺少创造流行文化的能力,更缺少创造流行文化的真诚。流行文化也需要真诚和感动,而不是表演。
  流行文化也是文化,不只是简单的时尚那么浮浅。需要捕捉到时尚,更需要建立起时尚包裹着的信仰。时尚可以改变,流行文化的人文价值观念不会改变,换一套“衣装”,依然会“常变常新”。

下一篇:爱的距离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