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文学终于回到了小众时代

作者:刘洁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2700      更新:2014-01-15

       昨天,一年一度的北京书市又开幕了。身为业内人士,是一定要去那里感受一下氛围,看看未来的一年中各个社在做什么呢。其他门类的出版社暂且不提,只说文艺类出版社,还是很可以看出趋势来的。
       文艺类出版社济济一堂,很是热闹,但仔细看过去,纯文学的作品出版比重已经很小了。即使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是经典占了相当的分量,而新书如《旷野无人》,也是从作者的特殊身份作为出书的出发点:她是勇敢的承认自己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位作家,而且,她非常勇敢地把自己的经历呈现出来。即使她不是抑郁症患者,她也非常勇敢。没有人会出自本意暴露自己的。这个勇敢者是李兰妮。前不久在深圳,我们开会时见到了她,她非常优雅。她送了本样书给我,我看了,很震惊。那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她在其中,犹如荡在波涛上的一叶扁舟,她在不停地要掌握她的生命,而她的勇敢,让我钦佩;她的理智和自省,又是非常人的。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但也要承认,这本书如果没有这个切入点,且在编辑上采用了非现在的方式,那就会丧失了很多的阅读乐趣。可能那样更像纯的文学书,但没什么阅读乐趣也更麻烦。
       文艺出版社们面临的境况是市场决定论,许多出版社都是发行科的决定出版权已经很大了,以前编辑和作者谈好了,就基本可以签合同了,而现在,往往是编辑做了工作后,还要和发行科沟通,如果发行的看法相左,那基本上这个意向就被放弃了。谁让出版社现在要负担自己的所有费用,而纯的文学的作品的市场已经萎缩到了小而又小的范围。在一个市场决定的时代,想不理会效益是不可能的。也因此,现在的文艺出版社在向文化出版社靠拢,各种大文化的书籍纷纷出炉,既然这个能占领市场,那就上吧。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很多文艺出版社在和各门类的专业出版社争稿源的情况,只要可以划入大文化,那就是在范围了。这个像个权宜之计,只是多半这种权宜之计要费上很长时间才能消解掉。
       但我也并不认为这个现象就一定是坏的,回想文学的发展史,只有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文学成了所有人的情感发泄渠道,那时的大刊物《收获》《十月》《当代》都曾经创下了惊人的发行数字,像《小说月报》曾经发行到180万,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呢。当然,今天的《小说月报》发行的40万份也是个奇迹。但那个时候,这个的状况才是非常态了。古代,没有人把文学专门划出来,也没有人给写文学作品的人发工资,那时的文学更贴近写文学的人的纯的精神需要,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被众多读者记住的作品,一定是经典,且毫无置疑地流传到了今天。但要承认,那时的文学的受众是很窄的,首先当时受教育的人就很少,但从百分比的角度来说,应该和今天是差不多的。本来就是关涉内心的东西,怎么可能让人人都爱上。生存和享受更容易的文化样式,应该也无可厚非。所以,文学重回小众,不过是走到了文学本来的道路上的。而因为受教育范围的扩大,金字塔基座的宽度扩展,这个“小众”也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
       尽管如此,也是小众,而且是一群更多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的小众。他们往往在各个行业是精英,又有更丰富的情感要表达,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小众更接近金字塔塔顶,所以,也更需要关怀。

上一篇:我的思想立场
下一篇:月亮节的玄秘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