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杂文时空

首页 > 评谈 > 杂文时空

文章岂能命贱?

作者:中原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718      更新:2013-10-07
文/中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画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错位的惯性认知:作品以尺论价,书画报刊发表文章没有稿酬,文章价格远远低于书法作品……这种种怪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有人呼吁了,甚至有美术界评论家专门发起组织了关于“美术批评市场化问题”的讨论,并发出了关于“美术批评市场化”的呼吁书,维护美术批评家的合法权益。但直到今天,这些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以至于形成严重倒挂的现象。到了今天,书法这个文人的东西,越来越脱离了文人的性质,越来越成为一种职业和手艺,而书法家与文人也发生了分离,写文章的人成了贫穷一族,写字的人成了富贵一族;写文章的人要靠写字的人生存,写字的人又需要写文章的人给他们吹捧包装;写字的人日进斗金,而写文章的人却捉襟见肘,甚至一年没有写字人一天挣的银子多。这种严重倒挂,导致了当代中国书法理论与批评水准的急剧下滑。原本,写字与作文是一回事,都是对汉文字的运用与发挥,甚至到民国时期,写字与写文章、做学问原本一途,谁也离不开谁,甚至本就是一回事,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字与写文章成了泾渭分明的行当,而且两个行当的人互相看不起,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心理。
这样发展的后果,不但导致了两种群体经济收入与社会身份的两极分化,而且也导致了两种群体社会心理的严重分裂。写文章的人看不起写字的人,写字的人被写文章的人当成了手艺人,而写字的人则更看不起写文章的人,认为写文章的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从心理上鄙视文人。所以,文人的酸话越来越多,牢骚越来越多。
当然,相对于写字来说,写文章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原因很简单,写文章、做学问是苦差事,十年难磨一剑,甚至一辈子也磨不出一把像样的剑来,却还要清苦一生,而且文章千古事,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不但要被人笑话、鄙视,而且还可能因言获罪。所以,自古文人既被政客所利用,也受排挤。今天的一些书法家基本和政客及商人差不多,甚至比政客还政客,比商人还商人,民国时期即便是那些政客枭雄,比如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之类,虽自己未必多有学识,但却非常懂得尊重有学问、有才情的文人学者,懂得礼贤下士。比如梁启超是个文章大家,同时也是一个坚定的反专制、反帝制的维新派领袖,可以说,与袁世凯是绝对的政敌,但袁世凯一直对梁启超礼遇有加,甚至奉梁启超为上宾,给予梁启超的是国宾级待遇,袁世凯为了收买梁启超,曾派人送20万大洋给梁,却被梁启超断然拒绝,非但如此,梁随即发表了举国震惊的反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扛起了反袁的第一面大旗,并与他的得意门生护国将军蔡锷唱起了双簧,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大幕。袁世凯对梁启超如此礼遇,当然是为了拉拢他,但是,其中也包含了袁对梁启超学问、文章与人格的欣赏与钦慕。民国时期,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放在我们今天,技术型的官僚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气量,甚至不大重视学问文章。书法界也不例外。当然,梁启超的文章也不仅仅是20万大洋就能抵的,2000万也不能算多,今天中国当然也出不了像梁启超这样的大文人了,书法界更不会,因为今天的书法界几乎没有了任何信仰,书法家人格的卑微与分裂,甚至可以写一部书法版的《官场现形记》了,今天书法家的信仰就是,一切对自己有用的才去做,没有用的根本不会去做,写文章是苦差事,所以,自然就没人重视。很多书画类报刊甚至连基本的稿酬都没有,有的报刊是想起来了给一点稿酬,没想起来能不给就不给。在国家级的书法展征稿启事中,有的随展览还有学术论坛,但学术论坛是附加的,是可有可无的,即便是有,学术论文的稿酬和书法作品相比,也相差甚巨。
自古文人就羞于谈钱,但追求经济独立是最基本的前提。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当年的梁启超鲁迅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精神气节,乃是因为他们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今天书画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靠吹捧书画家维持生存的文人?为什么出不了梁启超鲁迅这样的大文人?就是因为今天的文人知识分子,在经济基础上难以独立,经济不独立,乃是人格不独立的首要因素。当然,国家在新闻出版上缺少政策扶持,商人企业家没有公益事业的心态,公立或私立的基金会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批评体制和出版体制,书画类报刊靠发表文章赚不了钱,只有靠收取大量的版面费和书画作品过日子,书法理论家进行学术研究缺乏动力,所以出不了好文章,出不了好的学术著作,而高校又基本垄断了学术资源,拿着国家给的高额课题费,制造出的却是学术泡沫,而真正有学术有才华的民间学者,却得不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甚至连同行都排斥,文人相亲,互相排斥,互相内斗,导致整体的良性的学术氛围的丧失,书法学术难以为继,也正因如此,很多文章家都不得不转行或转向。据我所知,书法界有不少过去经常写文章的,现在都基本不写了,开始写字卖字了,而书法界过去写字的,则转向了画画,写字比文章来得快,画画比写字来得快,如此之聪明的中国人,怎么可能会不去干来得快的事情呢?
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人竟然不明白一个道理:学问与文章,是提升书法格调的基本前提。文章写好了,有了学问,不一定能写好字;但文章写不好,没有学问,不可能写好字。所以,今天的书法家,大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长远来说,是很不值的,是一种短视之见。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