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音乐赏析

首页 > 评谈 > 音乐赏析

音乐入茶

作者:陈万仕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3267      更新:2015-06-05
文/陈万仕

音乐与茶结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神农氏。
音乐之源,相传远古时代的伏羲氏作琴,神农氏制曲,黄帝鼓琴,虞舜歌南风,以教化万民。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知道用声音的高低、强弱来表达意识情感。随着人类劳动进步和发展,音乐逐渐形成了。
茶之为物,得天地日月精华,受雨露阳光润泽,采之以时,造之以法,是上苍赋予其子民的无尽宝藏。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同音乐一样,源于神农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躁动不安的社会,要寻得一方宁静,不容易;物欲横流的生活,要保持一个好心态,真不容易。人生,无论在工作或休闲,亦无论悲苦或欢欣,都有一种意境在。尤其是在这个热闹、浮躁的时代里,许多人坐飞机,乘高铁,玩微信,上微博,聊QQ,都喜欢带着耳机听音乐、看电影;还有许多人喜欢找几个朋友爬个山,游个泳,唱个歌,喝个茶,似乎生活得有滋有味,为心灵寻找一个安放之处。

古曲如茗

饥求食,寒求衣,这是一种自然人生。茫茫人生路,国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从容地踏上旅程?这些年,喝茶的人多了,听音乐的人也多了。这东西南北的人,这南来北往的路,都因茶而悠闲着,都因音乐而快乐着。为了使旅程走得更轻松、更自信,时而停一停,时而走一走,或许能看到路上更多美丽的风景。
“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这是我十年前到湘西古丈去游坐龙峡时,一个导游小姐给我的温馨提示,至今我还记住这句话。是啊,人的一生,犹如一次旅行,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看这一丘一壑,那一重一掩,就好像你心中的肺腑,看着烂漫山花,啾啾山鸟,这都是你的朋友。当你累了歇歇脚,渴了喝杯茶,高兴了唱支歌,其实,那青山绿水间的万事万物,也都乐在其中。
有位老诗人,他叫张永枚,每天早餐以后,在清幽的环境里,泡上一杯清茶,听几段京剧名曲,他总能感受到一股清凉的泉水淌入心灵深处,达到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古往今来,许多茶客饮茶常以音乐为伴,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既可以品尝到天南地北的名茶,也可以享受到古今中外的名曲。走好一段人生路,保持一个好心态,用钱是买不来的。即使有了好工作,有了高收入,有了大房子,人的心情也难以像山泉那样无忧无虑地流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饮茶的方法:如果你生在北方,当你盘腿儿坐在炕上,坐在蒙古包里,坐在丘陵上,坐在草地上,当你端着茶杯看二人转看评剧,你此时和这自然离得很近很近,你和这天地离得很近很近,这茶的味道就很特殊了;如果你走到天府之国,看到大街小巷的茶馆,男女老少围坐在方桌前,人人面前一杯盖碗茶,摆着龙门阵,听着川剧,看着脸谱,你此时会觉得步入人间仙境,活在人间乐园,此情此景也将常驻心中;如果你身居江南姑苏,到最浪漫之地的苏州园林,吃茶品香,摆上几碟点心,听着江南丝竹调或者是昆曲,自成雅趣,这种诗心、茶心、文心、雅心,不知几时可修来。可见,一杯清茶,一段名曲,让心神安宁,让心情舒畅。
茶宜净室,宜古曲。《红楼梦》洋洋洒洒,满纸透着茶香。一个气质美如兰的妙玉,演绎着“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清绝茶梦,栊翠庵中,又是妙玉的十数株如胭脂一般的红梅,映着雪色,含香拂鼻,惹得宝玉踏雪寻梅。“寻春问腊到蓬莱”,“衣上犹沾佛院苔”。香茶、佳人、白雪、红梅的机缘巧合,令世人神往。“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等,是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的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
茶味有甘、苦之分,乐曲也有风、雅之别。中国茶叶品种繁多,有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白毫银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和普洱茶等等;中国古曲也琳琅满目,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等,不同的茶性及所形成的茶文化内涵,需要相应的音乐语言来帮助她营造相应的意境。比如,品西湖龙井,清听《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最能使人身心愉悦,如沐春风;冲泡黄山毛峰,聆听《茶山谣》,会把人带入云雾飘渺的茶山,清新、跳跃的音符,会呈现出采茶时的画卷;品饮陕西午子绿茶,宜听《广陵散》、《阳关三叠》,自然使人遐想无限、心旷神怡;品潮汕功夫茶,聆听《喜悦登楼》、《春满渔港》等潮州乐曲,使人感到琴音深厚透彻,意境深远悠阔,乐曲与功夫茶曲通茶合。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变迁,生活品质的提升,在饮茶时听听萨克斯、钢琴、小提琴等,也会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茶”中。

清音入茶

壶里乾坤大,天地有清音。茶界,也有人认为,以音乐入茶,不如以大自然的清音入茶为妙。正如苏东坡所云:“唯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种特殊的境界,不仅是古人的雅事,也是今人的追求。去年,有个朋友把老父亲从老家接到广州来,没过多久,老人家就因为不习惯,吵着要回去。朋友为了能让父亲多住一些时日,总是变着花样想让父亲高兴起来。有一次,朋友带父亲去听音乐会,老人家不明不白跟着儿子走进音乐厅,看到金碧辉煌的大厅,心里为之一震,音乐会刚开始,他就忍不住了,闹着要离开。回到家里呆了几天,老人家又感到浑身不舒服,跟儿子提出要买票回家。待老人家坐飞机回到四川,刚落地就急忙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你放心,我现在很好了。”电话里父亲的声音活像一个年轻人。回到家乡,家乡的味道对于他来讲,就如同鱼与水,鸟与林,树与土,云与天那样,在生活中,他如果离开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便会感到有些窒息。他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杜甫说:“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品名茶,听妙音,喝茶的时光也是静听四季更替的声音。雨中、雪里、春日、秋阳,不同季节气象里的同一杯茶,其气韵和滋味会不尽相同,每一个季节饮茶,应当且饮且珍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春天的季节里,走在乡村小道上,听春雨润物的声音,春风拂柳的声音,春燕鸣叫的声音,青草发芽的声音,云飘过的声音,蜜蜂采蜜的声音。这些声音,响在耳边,留在风里,不经意擦肩而过,仔细听这是生命在流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清晨,拿着芭蕉扇,坐在门庭前,倾听着蝉儿鸣叫的声音,稻田里沙沙作响的声音,溪水淙淙平稳的淌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间,和着水声,伴着锄声,一声,两声,似调弦儿,三声,四声,入耳鼓,静静的倾听,慢慢的回味,渐渐就觉得,田园里的万物有灵气,在与你交流,在与你诉说,在与你沟通。秋天是一个矛盾的季节。收获与失去、成功与无奈纠缠在一起,无法分开。秋风扫落叶的萧瑟,难免让人产生“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叹。一天清晨,走在乡间小道上,一片沉静,忽然听到秋风扫落叶的声音,心里轻轻地一颤,似乎叶片落地的声音里听到了时间的足音,此起彼伏,回荡在乡间,让人不由得回忆起过去联想到未来,不由得对自己的春天和夏天产生了反省,内心不由自主地生出些许温暖与爱怜。“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经过了春生夏长秋收三个季节后,天寒地冻的冬天给人以安定和冷酷的感觉。南方的冬天,虽然听不到大雪纷飞的声音,但置身于广袤的天地间,能感受到梅花盛开的声音,感受到万物等待时机、蓄意而动的力量,也能感受到离春天不远的气息。四季的声音,可称为天籁之音,都是天地之美,释放出自然的精髓。山水的四时,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无论是四季交替、花开花落,还是跌宕起伏、余音绕梁,只要仔细聆听,都可以听到由大自然所产生的清音。茶与水,谁是谁的春夏秋冬,说不清、道不明;茶与音乐,谁是谁的起承转合,剪不断、理还乱。说到底,音乐和茶,是心灵的艺术,其妙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和含蓄之美。
看山观水、烹水煮茶、听琴辨音,已经成为现代人最低成本的生活常态。城里的人,生活的环境是用手做的;古代的人,生活的环境是用心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各式各样的社区、小区里,造出了林林总总的假山假水,移植了千姿百态的名木古树,让人感觉生活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环境里。但是,现代人回归自然、回归自我,靠画饼充饥、靠移山填海,很难体味到远在历史中的古街古巷,古香古色,很难解读到藏在历史中的琴棋书画、悲欢离合,只有循着山水走到内心深处,才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有如此亲近而深度的融合。

静听心声

茶、音乐与人,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老子所 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用“大音”和“大象”加以形容,以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谓“大音”和“大象”,以无声形的窃幂体现道的精神,已超越了具体的声音和形象,无法用听觉和视觉感知,有赖于虚静心灵的直观。如果有了“听之以气”的审美观,便会领悟到茶与水的声色、茶与音乐的圆通,以及人、茶、音乐三者的有机融合,可听到“无声之诗”、可看到“无声之画”。
古往今来,人世间的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何止上千万?然而未必有就有故事流传下来。日常饮茶,有时有意境,有时没意境;有时有感悟,有时没感悟。一年三百六十天,有意境有感悟的人毕竟是少数。古人说:千金难买好邻居。喝茶也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再好的茶室,如果没有知音,茶也淡之无味。试想一下,如果古代那些文人雅士,在当今的社会里,再品一次茶,听一段曲,会有什么的境界。
一、假如俞伯牙与钟子期喝一次茶。俞伯牙,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今湖北荆州)。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今湖北武汉汉阳)。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如果俞伯牙能够与钟子期在一起喝茶,相信他们能相辅相成,俞伯牙的琴技将更上一层楼,也会有更多经典乐曲传唱下去。
二、假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品一次茗。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他是西汉词赋家。卓文君,西汉临邛人(今四川邛崃),她面如芙蓉,眉如远山,通晓琴棋书画,是汉代的才女,但丈夫早死,寡居在家。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司马相如爱慕卓文君,以琴动其心,两人私奔,结了婚,他们的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一对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才子佳人,在静谧的月光下,弹着心爱的琴弦,聆听优雅的琴声,享受心灵的和谐,真是让当今的人心生妒忌。
三、假如能与李叔同一起饮茶。他一生63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其生其死都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不一定像他那样半为艺术、半为佛。但能像他那样,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道德文章、高山仰止,通晓绘画、音乐、喜剧、书法、戏剧和文学,都在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心灵和精神的探险,乃不枉此生。其实,现在的社会里,擅长弹琴唱歌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却为数不多。会饮茶,会赏乐,是一种享受。我常常在遐想,如是在花好月圆的夜晚,膝上横琴,林间吹笛,浓浓地泡上一壶大红袍,且有一二知己共饮,该是何等的意境。
好茶好曲好人生,品茶听曲能安抚平静人的内心。平时大家在一起饮茶听曲,经常说到“平常心”三个字。什么是平常心?要从日常茶事、乐事过程中渐修顿悟,此时无是非,无取舍,无造作,无欲无求,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正如宋朝无门和尚诗中所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陈万仕,苗族,1961年12月出生,湖南吉首人,先后就读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湖南师范大学近现代历史专业,研究生学历。曾出版诗集《兵山诗草》、评论集《音乐文学艺术谈》、文学作品集《立正稍息与看齐》、政治工作研究文章集《探索 实践 思考》等著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