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山水田园

首页 > 散文 > 山水田园

阳雀坡印记

作者:姚筱琼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368      更新:2016-03-03
文/姚筱琼
                      
阳雀是一种鸟,古老的布谷鸟。每当春天来临,山坡上到处可听到“布谷,布谷”的鸟啼声,那坡,那鸟,那清越的声音,就是美丽的神话。
阳雀坡是一个自然村,总共五、六座院落,隐匿在溆浦县横板桥乡株木村深山老林里,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溆浦现存历史久远却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013年被评上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关于阳雀坡,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居住在黄茅园湾潭村的王氏23代传人王守迪不到而立之年得病不幸去世,丢下少妻弱子受人觊觎和欺凌。其妻冯娥虽然年轻,却很有骨气和主见,她不堪长年累月受族人诽谤和外人欺辱,决定带着4岁小儿王文宗离开老家,另寻一处清静之地安身。文宗当时幼小,且不谙世事,随母亲翻山越岭走了数日很不高兴,有一天,当他们走到一个草深林密的山坳里,听得坡上阳雀叫声凄凉,文宗忽然哭了起来,再也不肯前行。冯娥于是停下来想逗他开心,随手扯了一株太阳草,说“宗儿,这是太阳草,我们用它打赌,把它撕开,看看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如果是下雨天,娘就不出门,陪你在家玩。”文宗细看那草有着菱形的茎秆,头上顶着紫红色散开的穗子,心里就突然生起了欢悦,按照母亲教的法子,一人一头轻轻撕开草茎,结果撕出一个大大的四方形口子,听母亲说这是晴天的标志,很是沮丧,想重新试过,在母亲刚刚扯草的地方,用柔弱的小手连根带土拔起一株草来。这一拔,冯娥的眼睛惊呆了,眯着眼仔细一看,原来刚才闪现一道金光的地方,竟然是一缸黄灿灿的金子,接着又掘出一缸白晃晃的银子。冯娥心花怒放,觉得这是天意留人,便决定就在此地安身立命。
俗话说,钱是人的胆。冯娥有了两缸金银壮胆,立即着人请来最好的工匠和风水先生,择上好地基开始造屋。又因孤儿寡母恐遭匪盗,遂用心做成一栋回字形、砖木土石结构的建筑,门窗石柱雕龙錾凤,桌椅板凳描花绘彩,一椽一瓦一檐一阁无不精致细腻,并在大门上高高悬起“三槐世第”的匾额,大有弘扬“耕读传家,光大门楣”的志誓。由是,王文宗,王氏一脉第24代传人就这样在阳雀坡扎下根基,繁衍生息。
阳雀坡四面环山,山脉走势很像老虎五爪,中间洼地形同满月,一道清泉蜿蜒穿过洼地流向山外,山势地形颇似《易经》里的太极图,先人有诗云:抬头望龙潭,两脚踩岩湾,虎爪来下巢,太极把图现。 走进重重大院,清一色湘西特色的窨子屋,溆浦方言称“一封书”。屋宇层叠,古色古香,俨然一本横放的书。打开大门是照壁,这好比翻开书的封面就是扉页,扉页是空白的,照壁也如是,或砖墙,或木板,遮挡着屋里的风光和风水,防止其轻易泄漏。正对照壁的第一间屋叫中堂,又叫正屋。中堂两侧是卧室,共四封三间。卧室两头呈回字形扩建的房屋叫厢房,又叫落檐,统称为四柱泰卦,取易经八卦意象。厢房有平房,也有楼房。阳雀坡洼低,山高,水源充沛,湿气比较重,所以房子依山而建,厢房多半修成吊脚楼。这种栏杆式吊脚楼,上面用来住人,下面用来养猪和牛,或做谷仓、磨房、农具仓库。修吊脚楼还有一层意义,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住楼上的人如果看见野兽或匪盗来袭,即刻敲响铜锣,让周围的人听见,号令大家进行防御。
我到过湘西不少村寨,发现阳雀坡比别的村寨水资源更丰富。别的村寨往往合村共用一口水井,或两口井,阳雀坡则是每家每户有两口井,一口供饮水,一口供日用。为方便起见,每户又都备有一口水缸,用来储水和消防。山里盛产麻岩石,水缸就由一整块岩石凿成,就地取材,不惜功夫。我喜欢水,尤其喜欢盛在幽深水井里的水,井口或方或圆,我把圆的看成岁月年轮,把方的看成淳朴的民风民俗。有水的地方人杰地灵,透过重重波光看日月、看青山、看茂密的翠竹与苍松,无不与掩映在蓝天白云下的飞檐翘角灰墙青瓦浑然一体。清浅水田,鹅鸭戏水,更是一道有声有色有动感的风景。
我惊讶这里的一山一水,胜过世外桃源。更惊讶这里眼看快要朽烂倒坍的老房子,居然没人推倒它们,重建现代风格的水泥楼房。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村里老人,老人告诉我,王氏先人曾立下祖训:“与人为善,取财有道,只许建房,不许拆屋。”后辈子孙都牢记这一祖训,不拆老房子,也不在老宅基旁边盖新房,自觉保护每一栋古建筑和现有的生态格局,让这个独一无二的古村落安然存活在这个遗世独立的山洼里。是的,我看这些古老的房子是有生命迹象的,如果岁月能回头,我想我一定能看到冯娥桀骜的灵魂在这里游走,还有王文宗和他的后辈在这画轴一样的世界里男耕女织,男欢女爱,幸福地生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1945年4月,日本侵略者却用一场战争修改了阳雀坡山水静穆的和平历史。4月中旬,日本先头部队逼近龙潭,欲摧毁芷江机场,夺取我军制空权。湘西会战总指挥王耀武奉命率部阻击,战争打响,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一师预备团三营四个连就驻扎在阳雀坡,五十一师预备团三营下辖一个机枪连和三个步兵连,设有无线电台和医务室,机枪连驻王本耀家,三个步兵连分别驻王修尧、王修康和王保修家,营部和医务室驻王在周家。驻军在阳雀坡搭建了三处哨所、四个食堂、一所物质供应站、一栋军需仓库。院后宽阔平整的垴上,被驻军开辟四亩有余面积,作为练兵场。如今这里还保留三处练兵场遗址和当时挂枪用的排钉。据当地老人说,战事中,王耀武曾亲临阳雀坡阅军督战,由于这里地形隐蔽,山道狭窄,交通不便,其乘坐的竹椅轿子如今还收藏在王修尧家,当地人把这种轿子称作棚轿。王耀武曾在王修奎的客房里驻足小憩,王修奎是阳雀坡人,时任国民党中将,乡亲们称他为“将军”。据说,王修奎身材矮小,每次骑马出行,上下马都要踩着上马石和下马石,如今村里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其当年踩过的上马石和下马石。该石年代久远,除他之外,前清秀才王在周也用过。我看阳雀坡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还是一座现代军事博物馆。村里保存了青花瓷、绣花鞋、水车、花轿、雕花床、八仙桌等历史文物和草把子龙灯、地方婚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较为完善地保留了抗日战争部队驻扎时留下的许多遗物。听说王保修家收藏有美制60mm迫击炮弹装载盒,我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我亲眼见过村里最高院子墙壁上的射击孔和瞭望孔,那种外面看很窄小,里面却很开阔的T字形,是专业部队用来观察敌情并用于架设机枪用的,设制独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据史载,“湘西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持续两月之久,军民浴血奋战,击溃日军一个师团,歼敌3万余人,以我军取得胜利而告终。
“湘西会战”,阳雀坡虽不在主战场位置,但王氏家族不乏有志男儿参战,除了王修奎,还有不少年轻壮士从戎报国。抗美援朝时期也有人参军入朝,远赴疆场,保家卫国。“教孝教忠绵世泽,且耕且读振家声”,王氏子孙没有辜负先人教诲,在“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面前,毫不犹豫选择打开寨门,迎接部队,把整个家族的命运押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筹码上,最终给家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莫大荣光。也正是因了这份殊荣,湖南省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黎明先生与溆浦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投资5000万对古村进行保护性修缮,把阳雀坡这个龙潭战役的重要军事驻地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它完好地成为“溆浦龙潭·抗日战争最后一枪”的活见证。如今,阳雀坡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抗战名村,不久前,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湘西诡战》在这里开拍,方圆百姓都赶来看热闹,拍摄现场再现昔日的“嗅枪队”和“游击战”,使人们觉得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仿佛并没走远,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似乎近在眼前,硝烟散去,记忆历久弥新。
阳雀坡,一个印刻着太多记忆的古村。
上一篇:娇媚的邛海
下一篇:垮里温暖时光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