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情感驿站

首页 > 散文 > 情感驿站

培养孩子适度的羞耻感

作者:徐慧莉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897      更新:2016-09-27
文/徐慧莉

与初中同学聚会,说到孩子,有位女同学不停地诉苦,说孩子小硕真是让她操碎了心,从此怕是要废掉了。
读初中时,小硕就开始在外打架闹事,经常有孩子家长找上门来投诉,家里人想尽了办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也曾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可效果并不理想,大人的话孩子总是左耳听进去,右耳跑出去,完全一个刀枪不入的“英雄”模样。职高毕业后,孩子似乎成熟了一些,性格也变了,倒是不在外面打架闹事了,但行为上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出去与人接触,家人好不容易帮他找了一份工作,但孩子却不愿意去试工。
现在,孩子成了标准的“宅男”,大门不出,小门不迈。春节有亲戚上门来做客,他也不肯出来,有时虽然硬逼着见了,但他总是不乐意地黑着脸,皱着眉,不喊人,不招呼,不吭声,仿佛木头人一般,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对此,大家深表同情,都出招相助,可同学说这些办法都用过,但没太大作用,有些办法最初可能有些用处,但到后来都归零。
小硕五六岁的时候曾来过我家玩,那是个很调皮的孩子,聪明好动,爱说喜笑,小嘴巴尤其甜,一口一个“阿姨”,让人听着心里很舒畅。到我家之后,小硕把大大小小的抽屉都给翻了个遍,东西拉得满地都是,同学极力训斥,并当着我的面给了孩子一记耳光,我全力劝阻,同学才没有送上第二巴掌。可是,小硕对他妈妈的打骂却并没有表现出不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状况让我颇为惊讶,问过之后才知道,同学常常在亲戚朋友面前打骂孩子,说老古话曾说过“人面教子,枕边教妻”。 挨打的最初,小硕也曾跟他妈妈撒泼斗气,但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丧失了基本的羞耻感。
对于同学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心理学上,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什么都无能为力,以至于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公开的情绪会易化羞耻感,所以当事人减少羞耻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远离他人。从小硕的表现来看,他已经用自己的一系列行为印证了这个理论。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犯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错误,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孩子犯错时,作家长的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心,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适时地沟通,既不要听之任之,也不能非打即骂,得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掌握分寸,不能不注意场合,肆意地翻老底,把孩子以前做的错事全都抖落出来,更不能在外人面前大加责备甚至打骂,所谓的“人面教子”这种做法真的已经不适现代的孩子,一定会大大地挫伤孩子最基本的羞耻心。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对什么都无所畏惧,以致于破罐子破摔。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可以通过积极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少或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爱心,对孩子的主动、自主的愿望不提供尝试和学习的机会,而采取否认的态度,贬低他们的能力,甚至羞辱、责骂他们,这会导致孩子产生否定的自我表征,对其自我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如果孩子犯了错,也应区别对待。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子,可以和风 细雨地讲道理,适当地批评一下就可以了,在孩子改正错误后要及时地表扬,给以正强化,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以前犯的错只不过是一次失误而已。对于调皮的男孩子,如果犯的错不重,也可以与女孩子一样对待处理,但如果犯的错不是批评就能解决问题的,可以给予小小的惩罚,让他记住这次发生的事,避免下次再犯,比如罚站、用小尺子轻轻地打几下小手,这样做的目的只是让孩子吸取此次教训,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家长一定要记住,惩罚不是目的,而只是纠正错误的手段,更不能大张旗鼓地让所有人都知道孩子做了错事,这样做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如果父母真的那么做了,孩子心里会慢慢地出现负面情绪,他会认为现在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了,我是个坏孩子,我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做得再好也不会有人相信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要表现好呢?

(原发《妇女生活》下半月刊,2014年第4期)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