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情感驿站

首页 > 散文 > 情感驿站

听着悠悠古琴读你

作者:柳筱苹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332      更新:2014-07-18
文/柳筱苹

初夏的一个早晨,我随“双城记笔会” 来到了扬州,采风老城区深藏街巷的园林。
走在扬州街巷总是看到一些背着琴、推着车,一边走一边探讨琴艺的人让我很生羡慕。因水而兴的扬州,从来都像水一样灵动。流淌了千年的悠悠古琴声韵,更让扬州的一草一木充盈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说实话我就是一附庸风雅虚荣之辈,什么都想懂那么一点儿。每到人们说起吹箫抚琴、吟诗作画、青花彩瓷……我都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听说带我们参观广陵琴社我就兴奋起来,串着扬州又弯又长的小巷,哼着喜欢的曲子:“遥想当年伯牙对月抚琴、寻觅知音、高山流水、碎琴绝响……”一不小心就来到了坐落在护城河畔、很不起眼的史公祠。园内只有寥寥几个游人,这安静的小园给了我一种触动,就想静下心来慢慢品位。
史可法纪念馆负责人李东轩,披一肩乌黑长发,袭一身淡绿长裙,翩然而至,与我们侃侃而叙:
乐器之中,琴为最古,广陵又素有琴名。扬州是广陵琴派的发源地,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
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唐人李颀在琴歌中写道:“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清初以徐常遇和徐祺父子为代表的扬州琴家不仅操琴技艺精湛,还编辑了许多琴谱,流传下来的有《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等。现在广陵派演奏的代表曲有《龙翔操》、《櫵歌》等。
为了还原原汁原味的广陵琴社史料陈列馆,史可法纪念馆将西侧仓库改建成广陵琴社。在陈列馆我们还看到清代画家王影梅的《拂琴图》、精美的清朝瓷琴……风过了千回,云锁了重楼。岁月在不息的流逝中留存的不仅仅是一段光阴、一段情谊、一段历史,其实留给我们的更是一种挥之不去凝练而缱绻的文化记忆。
戏曲专业的李东轩很客气的说,琴师不在我只好给你们凑合着弹奏一曲了。我们就像小学生一样,端端正正坐在那间宽大的琴室静静期待着。
李老师先是沉思片刻,然后神色凝重地为我们演奏了一首以闺怨为内容的琴曲《秋风辞》,原谱旁注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随着她的手指在琴弦上抚动和滑行,就把人们带到月光皎洁、秋风萧瑟的夜晚。那个瞬间脑子里就闪过这样一种场景:落叶的飘散、寒鸦的鸣叫……”使人感到一派寥落的秋意,到“相亲相见知何日”一句时,低沉的音调唱出了怀念亲人的缕缕情思,最后以柔情委婉的旋律刻划了主人公对亲人真挚的爱恋。
第一次听琴乐时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琴乐美而不艳、哀而不伤、温润调畅、清迥幽奇、恬淡和雅、余音绕梁等等衍生和变奏。难怪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古琴已被列入联合国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个昔日几乎要被人遗忘的古老乐器,正越来越被重视。
古琴,对于扬州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制琴、学琴、赏琴,不过是扬州人生活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淙淙的古琴声,早已融进这个城市的文化脉搏。古琴文化、古琴产业,已是扬州这个城市为之骄傲的名片。
当修养身心,成为学习古琴动机时,你不难发现,“雅”,一个简单的字,背后积淀的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夜色降临时,在积水空明的庭院中,摆把藤椅,斜欹其上,一阕闲词,一曲古琴,一樽薄酒,仿佛听到先贤们品茗闲谈时睿智的话语和开朗的笑声。待月色更浓,沏上一壶清茶,品那一段流年。月光洒在其中,听着悠悠古琴读你:人口不多、秩序井然、历史悠久、风景典雅、传说美丽……还有天下三分其二的月色!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