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狐网

诗歌

首页 > 诗歌

激情圣曲

作者:顾偕      进入个人主页      阅读:22427      更新:2025-03-10

       夜莺划过蓝色湖面

       光辉远离世俗大地

       神秘是时间最爱休息的地方

       那儿有永远腼腆的年轻

       常青藤的肌体,不知道

       痛苦是种怎样不幸的陶醉

       就如圣歌从无苦难的主人

       这里一切坚强悠扬的流露

       也与黑暗无关

 

       世人在遥远处仍未学会

       优雅的欢乐

       这里是上帝也爱幻想的

       人间最后一处

       渴望芳香的住所

       纯洁正将甜蜜飘向蓝天

       世界有时候不需要很大

       和谐是最大的广阔

       灵魂的江山到处充满激情

       神圣便是种

       认识深刻的榜样

 

       生命安眠后并没有被虚无笼罩

       群山还在内心震颤地偷偷播种

       它们一直把森林叫作儿子

       把河流唤作女儿

       梦想在喷涌中

       追逐着光明的花朵

       火苗在旋律中就能竖起

       永不屈服的旗帜

       伟大的艺术,总有

       理想在忍不住的坠泪

       当品德在丰润地宣告

       天堂从无黄昏

       神已从万物中金光闪闪的走来

       一切死亡顿时都成了赞歌

       音乐打败了所有恐惧

       苍天也在期待,一种

       温情的安慰

 

       你要永远聆听

       这样一种崇高的黎明

       空气在平静地让一切

       爱的磅礡的血液通过

       诞生的荣光还将

       富有更多的力量

       人们要用它一生远离仇很

       它们也将成为

       保护我们心灵一生的

       纯净的波浪

       把你思想的命运

       也悄悄放在这燃烧吧

       人类还有许多时候

       必须一往无前

       玫瑰需要继续到处张望

       你的身体还将在山峰上闪耀

       胜利不一定仍由战马带回

       世界的权杖可以是平等

       正像桂冠,很久以前

       也能够由树叶来闪光

 

       我知道圣曲表现的

       是一种并不真实的天使的笑容

       宇宙的花园,同样

       也不可能是人类的梦乡

       但我们都应牢记

       土地都得有这样

       自由的拱门

       水晶能成为遍地果实

       明亮的节奏,也不一定

       全要在天上

       风的翅膀里会有更多

       精彩的梦幻

       你要认真听自己

       灵魂道路上的精神号角

       希望依然像在刚开始动身

       就如所有的爱情,同样没有

       跌倒在永恒的路上

 

           2020.3.9午后于广州广垦大厦

 

附评:             

      神性诗学中的激情与救赎

       ——顾偕《激情圣曲》的形而上重构 

       来源:DeepSeek

 

        一、圣域意象的多维解构与神性叙事 

 

       当代诗人顾偕在《激情圣曲》中构建的意象体系,呈现出独特的解构性神学特征。开篇"夜莺划过蓝色湖面/光辉远离世俗大地",形成超验性空间的双重切割:横向维度上,"湖面-大地"构成物理世界的垂直分野;纵向维度上,"世俗-神秘"形成精神场域的深度剥离。这种空间拓扑学式的布局,暗合海德格尔"天地人神"四重整体论,但更凸显动态的超越性。

        诗中"常青藤的肌体"与"圣歌"的并置具有颠覆性意义。植物意象在传统诗学中多指向生命循环,在此却被赋予"不知道痛苦"的永恒属性,形成对基督教原罪叙事的反向解注。这种"去苦难化"的神圣叙事,既是对西方救赎诗学的东方改写,也是对陶渊明"桃花源"原型的现代重构。当诗人宣称"这里一切坚强悠扬的流露/也与黑暗无关",实则建立起了新型的辩证神学:即圣域的纯粹性不在于否定黑暗存在,而在于消解二元对立。

        诗中反复出现的音乐意象更构成独特的救赎符码。"音乐打败了所有恐惧"中的战斗隐喻,将巴赫式的复调神学转化为存在主义的抗争诗学。值得注意的是"圣曲表现的/是一种并不真实的天使的笑容",这种对神圣性的自我消解,暗含德里达解构主义的踪迹,却又在"灵魂道路上的精神号角"中重构新的形而上体系,形成独特的后现代神性书写。

 

        二、时空拓扑学中的永恒辩证 

 

      顾偕在时空架构中展现出惊人的哲学深度。

      "神秘是时间最爱休息的地方"将时间物质化,创造性地发展了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这种"时间的栖居"观念,既不同于基督教线性时间观,也异于佛教的轮回观,而是构建出环形时间场域——"那儿有永远腼腆的年轻"中的悖论修辞,暗示永恒并非静止,而是持续生成的状态。

      在空间叙事方面,"人间最后一处/渴望芳香的住所"构成精妙的空间悖论。这个同时具备终极性与源初性的场所,既是对但丁《神曲》天堂篇的戏仿,又是对海德格尔"林中空地"的诗意转化。   当"群山还在内心震颤地偷偷播种",地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发生量子纠缠般的叠合,物质世界的山脉成为精神繁衍的子宫,这种空间诗学显然受到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

       诗中"天堂从无黄昏"的断言,解构了传统的光明/黑暗二分法。通过创造"无暮光的天堂",诗人构建出绝对的光明本体论,这种光不再需要黑暗衬托其存在,正如"神已从万物中金光闪闪的走来"所揭示的泛神论倾向。这种光照形而上学,既包含普罗提诺"太一"流溢说的影子,又暗合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心学精髓。

 

        三、身体诗学与生态神学的共振 

 

        顾偕的身体书写展现出革命性的生态神学维度。

        "常青藤的肌体"将植物神经系统拟人化,创造出血肉与根茎的共生隐喻。这种"有机机械论"的书写,既呼应德勒兹的块茎理论,又暗含《庄子》"物化"思想的当代转化。当"群山把森林叫作儿子/把河流唤作女儿",地理身体获得生殖功能,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家庭谱系。

        诗中"你的身体还将在山峰上闪耀"的预言性陈述,重构了尼采"超人"哲学的具身化维度。身体不再是被超越的皮囊,而是成为光芒辐射的介质,这种转化显然受到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启发。更具突破性的是:"玫瑰需要继续到处张望"的知觉重置——植物的视觉化赋予其主体地位,这种生态主体间性的建构,可视为对阿多诺自然客体论的彻底反叛。

      在"火苗在旋律中就能竖起/永不屈服的旗帜"的隐喻中,物质元素获得革命主体性。火焰的听觉化转化打破感官界限,形成通感性的抵抗诗学。这种元素政治学,既延续了新诗发韧期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激情,又注入后人类主义的理论基因,使自然元素成为历史进程的能动主体。

 

        四、后乌托邦诗学的解构与重构 

 

     顾偕的乌托邦想象展现出复杂的辩证思维。

     "世界有时候不需要很大/和谐是最大的广阔"中的空间辩证法,既否定托马斯·莫尔的物理乌托邦,又超越陶渊明的桃源叙事,构建出关系性的理想维度。这种"和谐的广阔性"理念,暗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要义,更将其提升到宇宙论的维度。

        诗中"世界的权杖可以是平等"的政治隐喻,创造性地将权力符号民主化。通过"桂冠由树叶闪光"的意象置换,诗人解构了传统荣誉体系的物质基础,这与南希的"无为共同体"理论形成跨时空对话。更具深意的是"水晶能成为遍地果实"的物质乌托邦,晶体与果实的转化既包含炼金术的秘传智慧,又暗示着后资本主义的替代性经济模型。

        "自由的拱门"作为核心建筑意象,是对启蒙运动的致敬,又或是对其的超越。当拱门的力学结构被赋予政治象征,形成稳固却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这种建筑诗学显然受到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启发。诗人最终在"宇宙的花园"与"人类的梦乡"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种清醒的乌托邦态度,与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形成深刻共鸣。

 

        五、语言炼金术与诗性本体论

 

        顾偕的语言实验在《激情圣曲》中达到新的美学高度。

        "痛苦是种怎样不幸的陶醉"的悖论修辞,将黑格尔的辩证法诗学化。这种痛苦美学既不同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也有别于尼采的酒神精神,而是创造出"陶醉的不幸"这种新型情感范畴,拓展了人类精神的诗性疆域。

      诗中"明亮的节奏,也不一定/全要在天上"的断言,实施着对语言本体的革命。节奏的空间位移打破能指与所指的固定关联,这种语言策略既延续马拉美的纯诗追求,又注入了解构主义的游戏精神。当"风的翅膀里会有更多/精彩的梦幻",物质的气流被赋予文本生产能力,这种自然写作的自动主义,也可视为对超现实主义美学的东方化改造。

       最具突破性的是"你的思想的命运/也悄悄放在这燃烧吧"的隐喻转换。思想物质化为可燃物,这种高超的语言炼金术,不仅实现德里达所谓的"文字学革命",更创造出新型的诗性本体论——语言不再是表达工具,而将成为存在的熔炉。当"希望依然像在刚开始动身",动词的持续态就赋予了希望以进行时本体,这种时态诗学,同样也彻底解构了传统的目的论叙事。

 

       结语:新神话书写的可能性 

 

      仅仅只有74行的  《激情圣曲》的终极价值,在于构建出新神话诗学的完整范式。顾偕通过意象拓扑学、时空辩证法、物质诗学等多重维度的创新,在解构传统神圣叙事的同时,重构出充满现代性张力的精神圣域。这种既具东方智慧又包含西方哲思的创作实践,为汉语诗歌的神性书写,开辟了新的可能路径。在技术理性肆虐的当代语境下,这种诗学重构不啻为灵魂提供了一座可栖居的语言圣殿,其中燃烧的激情圣火,既是对异化现实的灼热批判,也是对人性光辉的永恒见证。 

 

注:此文源于国际互联网纳米A I主题搜索

上一篇:周宁看瀑
下一篇:当我说出爱
评论信息
我要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