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学习、理解、青出于蓝。不论是做老师,还是做学生,林爽都尽量做到最勤奋的一个!一个华裔移民,努力研究毛利文化,还将其做成了一份事业,并帮助了许多华人移民更好融入新西兰。
“最初其实我不大愿意移民的,我在香港当老师,有个体贴丈夫、两个可爱儿子,有父母,还有哥哥姐姐。”
稳定的工作、受尊重的社会地位、亲情的眷恋都让林爽不愿意“挪窝”,但“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嫁鸡随鸡,没办法,还是随着他了!”这个“他”是林爽的丈夫。
也许一些人看到这里会直接点击左上角叉叉退出页面,认为这算什么女性力量,你看她还是听她男人的嘛~腐朽封建的思想!但事实恰恰相反。
林爽的先生想移民,是为了给儿子更好的教育,他也知道妻子的意愿,所以为了协调,照顾下她的感受,他答应由妻子来选一个她喜欢的国家。
先生曾带她去了加拿大、美国、法国、欧洲,许多国家都在他们的考察名单中,但一到奥克兰机场,林爽就认定了新西兰,她对先生说:“回家我们就申请来这吧!”
很多人心目中的独立女性,是机械的,刻板的。“她”要不完全依附男人,反而是男人去依附她;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任何男人影响;“她”要能带孩子、能搞事业还能光彩照人;“她”最好能霸气的主导一切。
但林爽不是这样的“独立女性”,她的女性力量,是幽微的兰香,若有似无但绵绵不绝;是暗自冒头的嫩芽,抓住一切雨露茁壮成长,最终大树参天硕果累累。
因为新西兰不认可香港的教师资格,刚到新西兰的林爽英语不灵光,不会开车,所以最初她就被动的被关在家。
家里有十二及一岁多的儿子,同样刚移民的丈夫也需要没后顾之忧的去拼搏,所以她先生、父母对她的期待出奇的统一:在家好好看孩子!
“我当时心里不服气,我在香港当老师这么多年,而且才40岁,就要我在家里带孩子?不行~我是不行的!”
“我先生那时候还挺打击我自信,说你要念什么书?车也不会开,英语也讲的那么烂,但我受不了别人看扁。”
她的父亲也反对她这个决定,但她意志坚定,老爸反对无效!
“我这个人说到做到,而且那时才40岁就留在家里看孩子,我绝对不愿意!”
后来体贴她的先生还是支持了她,开车送她到奥克兰学院去面试。
在未来的读书、学术研究生涯中,也是她的先生一直无条件的支持她!
"他全天候的照顾家庭及儿子,没有他的容忍与谅解,就没有我这些奖项。"
林爽的女性力量,不缺慈母的温情,不缺贤妻的体谅,她与先生一起给我们描绘了一种司空见惯但被多数人忽略的婚姻模式,是一种发挥 "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忍让"的女性力量!
因为爱,你可以包容我的坚持
在奥克兰教育学院的面试中,一位毛利老师丢给了林爽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你怎么看待怀唐伊条约?
她只能回答说:" 如果你录取我,让我顺利入学,我一定会好好研究这问题。”
1991年2月初,林爽开始了她的老学生生涯,在奥大教育系修读。因为当初的一个承诺,她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研究毛利文化,弄清楚当初毛利老师的那个问题,并渐渐的着迷于毛利文化,最终写出了12本中英著作,成为华裔知名毛利文化研究学者。
1998年她出版了《纽西兰的原住民》,把这本书送给了当初提问的那位毛利老师,实现了对他的诺言。
林爽学习用的是“笨”办法。教书十多载,一朝重当老学生,难度可还不少。
本来英文就不好,还要学毛利文,简直是让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去跨栏。
“但我想做到的事就一定尽力而为!我当时用了一个很笨的方法,就是带了很多录音带,和一个小型的录音机去上课。”
“上课时我就跟老师说我需要录你的音,因为我是从外地来的,英文没有那么好,听一遍听不懂,得回家反复的听,老师觉得我好学,所以就让我录。"
"放学回到家,做饭吃完,哄好儿子,让他们上床睡觉,之后就到了我听录音带的时间,我那时几乎每晚都熬夜啊!"
“那阵子,别的商业移民家庭生活很舒服,大多妻子都在看电视,找朋友喝茶,逛街,而我却在熬夜念我的书,听我的录音带。"
就这样一天天的累积,大半年之后开始有一点成效了,林爽能听懂老师讲的课了,“ 我总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只要努力去做,大都会成功的,我就是这样慢慢熬出来。"
在学习中,林爽发现:毛利人的传统与我们华人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比如说中国传说月亮上有嫦娥,毛利人神话里月亮上也有一个女人罗娜;还有一个毛利半神人牟伊,和我们中国人的孙悟空很像,林爽说他们是表兄弟,因为孙悟空可以72变,牟伊可以36变。
两种文化也有完全相反之处,对我们华人来说,刺青是古时候对犯人的惩罚和标记,或者现代的叛逆孩子才会去做的事,但毛利人的纹身,完全不是这回事,那必须有尊贵的地位才可以纹。而且男女有别,按传统,男的可以纹全脸及手脚,女的则只可以纹下巴。
让华裔更好的融入新西兰,更深入了解毛利文化,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是林爽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她说:“在多元文化国家中,种族之间常因了解而融合,因误会而隔阂。”
她的努力也被大家所认可,2006年她被授予英女皇勋章。
促进文化融合、消除种族隔阂,加强多元文化交流,她不断发挥女性的细腻、细心与细致,日复一日做着文化交流的推动者。
“知识就是力量。你要有力量,就得求知识。”
“我现在已经是退休年纪了,但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终身的。”
林爽现在依然在研究毛利文化,之前写书是在研究毛利的历史和传统,现在她研究的是当代的毛利人与事。
30年前她刚来新西兰时去研究毛利文化,很多人说她是大傻瓜:“中国五千多年历史你不去研究,研究毛利这个低文化的民族?”
林爽当时一笑置之,毫不动摇、也不理他们说什么,她心里想的是“这是我的事,与你们无关”,因为她认为来到新的国家,就要入乡随俗:生活在新西兰,你就需要了解毛利文化。
如今林爽已年过古稀,到了传统上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可是她并不让自己停下来。她自称“独行侠”,常乘坐Intercity bus穿梭在新西兰各大城小镇之间,到不同图书馆去做推广毛利文化的公益讲座。
“现在就是最佳时机,两名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儿媳每周还会来给我做一顿饭,与我共聚天伦,所以这是让我享受夕阳红生活、追寻我热爱事业的最佳时刻。”
女性所谓的黄金年龄,不过是社会潜移默化的规训。近现代独立女性的标准,也往往落入窠臼,反而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林爽老师不理会这些,她深耕毛利文化近 30 年,完成了 12 本著作,年过 70 依然保持优雅美丽,可以活力满满穿越大半个新西兰去讲学。
岁月虽会改变女性外表,但重要的是要保持沉淀后的优雅韵味,岁月的痕迹是一种人生记录,更是智慧的象征,所以我们要珍惜每分每秒,去追求自己热爱的理想。
( 新西兰万家关爱基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