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花开锡崖沟_家国情怀_文狐网

泡桐花开锡崖沟

金兰仁|3683次浏览|个人主页
----南太行纪行之三

文/金兰仁

  今来陵川,恰在泡桐花期,看着身旁的泡桐,似有熟悉的感觉。哪年,也是这个季节,在河南兰考县,看到遍野的泡桐花开。两地相距数百里,但似有某种相同之处。
  得知我们准备从王莽岭东庙华徒步走锡崖沟挂壁公路时,工作人员劝告说:“极少有人徒步穿越了。沿途乱石绝壁,太危险,是泡桐树都不长的地方。”
  很快就明白不长泡桐的含义。陡旋而下的公路,地形复杂,无法预知眼前公路的走向,很是恐怖。在一处由东向西的陡坡前方,以为路断了,哪知道是从一道高三米的石罅中穿过,透过石罅仅仅能看到“一线天”空,让人觉得危险逼仄。“母子守关”处的两柱石峰如刀削般分立公路两侧,中间只留下窄窄的过车通道。抬头望四周,“一柱擎天”,“八戒望风”,“顽石点头”等象形岩溶峰林景观比比皆是,峰立笔直,崖如刀削,摘帽仰望头顶的顽石,俯瞰崖边刀砍的深渊,让人心悸恐慌。
  随着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面来到隧道口,就到了挂壁公路的石洞了。石洞穿行于裂隙遍布的灰岩中,没有支护,只有近期机械维修的痕迹。石洞坡度很大,前行时,脚趾顶住鞋尖而疼痛。从近崖壁石窗向下张望,看不到悬崖的深处,只能大致看到对面陡峭的山脊和山谷中模糊的绿植,许多地方因垂向悬崖及沟谷发育而开天窗。在挂壁公路上,有一个露天狭缝出现天桥悬石蛋奇景,当地人称“龙口悬珠”。在宽2~3m、高60~70m的石缝中,有一块长2.5m、厚1~2m的巨石被石壁夹住而成为石梁,其下2m处是一个倒置的鹅蛋形浑圆砾石,亦被卡在石缝间。这两个重力作用垮落下来的巨石,被分别悬在半空,公路就在石梁旁侧通过。透过圆石,下望不到谷底,山风吹过,背脊发凉,当汽车从身旁呼啸而过时,让人有公路与圆石瞬间坍塌的顾虑。
  在近山下平台上,可仰望挂壁公路中陡崖段全貌。挂壁公路全长约7.5公里,穿行于陡崖上的开窗隧道约2公里,公路在王莽岭直落高差500m的大陡壁山体内盘旋,时而跨过百米深谷,不时越过百米悬崖,身临其景,身心感到巨大震撼。
  之所以要修挂壁公路,是因为环境所致。陵川县志记载着锡崖沟村的险峻:“东有马东岭之屏障。西有桦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岭之险峰,南有青峰巍之对峙。四山夹隙之地称曰锡崖沟,因地势险恶,绝路,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进出村两个方向有三条路。椿树爽是从锡崖沟上王莽岭的古道,只有好汉才敢爬;蚂蚁梯及搭钩梯在赤焰峡,是下河南辉县的悬崖道,只有不怕死的人才敢攀;三条路都是悬崖上抠出来的天路,千年之中,不知多少人在此致残,多亲人在此阴阳两别。锡崖沟人在封闭的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砍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躲过了许多人祸和饥荒。
  然而,和平年代,封闭的锡崖沟难以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娶媳妇难、看病难、读书难及物资信息交换难让全村人窒息。1962年秋,陵川县委书记邢德勇骑马前往锡崖沟,在山顶盘旋了半天,无处可以下山,百感交集,用绳子吊给锡崖沟村3000元钱,牛皮纸包上用毛笔写了两上大字:修路!锡崖沟村长喜极而泣,高喊“政府记得我们!”从此,锡崖沟开始了持续30年的修路历程。
  能建成挂壁公路,是因为锡崖沟人有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愚公精神。开始的二十年间,因技术、经济及人力限制,只留下“驴道”, “狼道”和“羊道”,都不能作为出山的通道,无法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1982年,倔强的锡崖沟人,再次擂响了劈山筑路的战鼓,背水一战,似有传说中“刘秀跳”时的悲壮和决心。1991年6月10日,挂壁公路终于开通了,锡崖沟人为挂壁公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老支书在内的两位村民牺牲,十多名村民伤残,全村的财产都押在公路上。在原挂壁公路基础上,2002年国家投资,扩宽隧道及盘山公路,将砂石路面升级为水泥路面。
  来到锡崖沟,就如进入科学殿堂,朴实的锡崖沟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自己成了“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四周的高山与谷底高差900米,高达500-600米的悬崖峭壁,成台阶状,将锡崖沟围成一个2公里见方的大坑或深谷;陡崖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顺着不透水岩层之上,流到谷底,成为生命之源。谷底平缓,软质岩石风化成较为平坦的台地上,就是村民田地和房屋。南部有缺口,形成100多米高的峡谷或地缝。因此许多人说锡崖沟是峡谷连峡谷,也有人说是天坑连地缝。从锡崖沟南部赤焰峡谷底部向上,可见到25亿年前的岩浆,18亿年前的沙滩,几亿年前的海底软泥,几百万年前的山洪堆积,四个地质断代产物汇集于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四世同堂,令人称奇。
  眼前的锡崖沟村,不是想象中山村的模样。泡桐盛开,山楂展绿,田地层叠,绿水蜿蜒,生机盎然。大路两旁二、三层楼房林立,古老石屋点缀其中。街道虽不宽敞,但整洁干净,楼房虽不高大,但挺拔秀气。沿着锡崖沟水库两侧,五颜六色装饰的旅店、旅馆近百家之多,饭店,餐厅随处可见,商店,特产店鳞次栉比,路上游人如织,热闹繁华程度堪比平原大镇。干净舒适的床位,可口的风味食品,琳琅满目的商品,4G网络,WIFI及电子支付样样齐全,抬头望望四周的高山,真是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旅店女主人回答了人们的“惊讶”。“这一切都源于锡崖沟人的性格,锡崖沟人憨厚朴实,吃苦耐劳,脾气倔强,一根筋的性格远近闻名。”她用自豪的口吻,骄傲地说道。
  是天坑的环境导致人犟倔不屈,一根筋的脾气?是艰苦的环境导致人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性格?无意听到她与城里来的亲戚聊天声:“村里人不会羡慕城里人,更不会搬到城里变成城里人。当年那么困难,都不会,今天更不会了。大家走了,房子空了,谁会来建设家园?租给他人,可以收租金,不就没有了“锡崖沟人”?外面有这么好的空气?有这么好的乡亲?有这样美的风景?”
  不用问,这应该是锡崖沟人“三观”的通俗表达。沟里人认为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热爱家园,建设家园。如今他们又完成了“刘秀第二跳”,锡崖沟村与王莽岭地质公园锡崖沟园区是重合的,亦村亦园。天堑变美景,顽石变宝藏,锡崖沟由深山小村变身成为美丽乡村和科学的殿堂。青龙湖畔碑林里,百余座碑刻,记录着锡崖沟人艰辛和奋斗历程,传承着锡崖沟精神;高近百米的拦水坝,将从山里来的泉水汇聚成青龙湖,出现了江南都少有的“双桥烟雨”,“镜湖映月”景致,修长的湖水,倒映着绿树、村庄,美不胜收。村桥将红崖两岸的村庄连成一体,从而有了徬水廊棚,飞泄龙(潭)瀑,高悬小桥叠合着大坝、绿水,让人心旷神怡;赤焰峡谷不再是天堑,人们在此可以看到“地下城堡”神秘,听“碧水清音”的美妙;科普铭牌中介绍着科学知识,叙述着峡谷的前世今生,峡谷从此华丽转身成为科普长廊;设立“试胆石”,整修“蚂蚁梯”,让人们欣赏“悬崖梯田”,“绝壁天画”绝景同时,直观了解锡崖沟的险峻和锡崖沟精神的来源;尊重知识,崇尚文化,从而有了“石钟浮海”,“笔架生云”诗意,成了国家地质公园的遗迹保护区,科学诠释锡崖沟的山水,让人们的思绪永远留在锡崖沟。
  锡崖沟人的本色、憨厚和老实的性格是锡崖沟的财富。程荣华大娘及家人因本色的味道,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Ⅱ》“美食”篇头条,如今家人仍然耕种着悬崖上的旱地,她在街道的摊位上,仍然按照原来的模样在做着凹馍,卖着土特产。见来自己摊点购物的人多时就说:“村里人卖的凹馍味道同我一样。”质朴憨厚,丝毫没有网红那般烦躁焦灼的情绪。
  紧挨的摊位上大娘与客人的对话,更是展示了锡崖沟人的性格。
  女游客期待地望着大娘,说:“干地衣能不能少点点价钱?”
  大娘说:“不能少了,大家都一样。”
  女游客被大娘认真的劲儿逗乐,说:“少一点啰,少一分钱,也让我心里舒服。还个价吧?要不多给你点钱,你多赚点钱?”
  大娘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行,少卖多收,心里都会不安的。”
  看到周围人善意的笑声,大娘不解地嘟囔道:“村里人都这样!”言语之中表露出山里人厚道又倔犟的性格。
  锡崖沟如今是科学殿堂、美丽乡村。锡崖沟村变美了,原始村野之情调和危崖飞瀑之景观,吸引众多画家写生、摄影家拍照,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光猎奇。这里可以看到往日锡崖沟人百折不挠、水滴石穿、不畏艰难的锡崖沟精神,更能看到锡崖沟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自然的科学创业新面貌。沟里人的生活方式及理念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人或开饭店,旅店及商店,或穿上工作服在景区当导游,司机,连在街道上散步,休闲的老人也都成了向导。一些村民还在侍弄庄稼,但都是城里稀罕的物产,喷香高山小米、玉米和辣椒,出售都是菌菇,地皮及崖柏等特产,再也不会向大山无节制地索取,心想的是如何让青山绿水代代相传。
  新生代沟里人,虽然依旧脸色古铜,憨厚热情,但眼光、知识及志向胜过父辈,将会把锡崖沟建设得更好。夜宵饭店主人,是本地子女,夫妻俩很年轻,外出读书后再回锡崖沟成家经商。“目前,饭店有100多张住宿床位及可供几十个人同时就餐的餐厅,还投资景区旅游及基础建设。现在生意真好,旅游旺季及夏季避暑时节,都忙不过来。”女主人自豪地说。得知山外人钦佩、崇拜锡崖沟人时,男主人指着门前的泡桐树说:“沟里人就如这树,天生不畏贫瘠和艰难。”说话的情形,与当年兰考人称自己是盐碱地里泡桐树时一个模样。也是,泡桐是山区最普通也是生命力最强的树种,耐旱耐盐,适应黏重瘠薄土壤。泡桐花儿虽然没有玉兰花娇贵,但适宜长在高高的太行;泡桐花型虽然没有牡丹富贵,但朵朵花儿都是小喇叭,天天吹响生长的号角;泡桐材质虽然没有楠木金贵,但每时每刻都在生长,能早早成材。
  石因为坚硬而耸立,水因为柔软而长流,人因为精神而永生,包括锡崖沟人在内的太行人那愚公移山、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将永远闪着光芒!
  

二0一七年五月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