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记忆_家国情怀_文狐网

租界记忆

金兰仁|4098次浏览|个人主页

    每每穿过昔日租界(江西九江英租界)的洋街上,每每看到曾经租界的旧楼,脑海里总会浮现并不遥远的苦涩记忆。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廷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国割地赔款开放“五口”,开“租界”先河。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其中第十条约定:“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九江逃不脱设立租界的厄运。

       1861年3月25日,英国代表巴夏礼以“大英钦差大臣右参赞兼领事官实务”的身份,与江西布政使(大清钦命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张集馨,落实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九江租地约》。议定在九江底蕴厚重、商机最好、交通便利的长江与甘棠湖之间沿江区域设立租界:西界到龙开河,东西向长150丈(即沿长江岸线长度),南北向进深为60丈,面积150亩,为永租地。租界南部囊括历史名港湓浦港一部分,北部涵盖长江黄金岸线(长江九江港核心部分)。

       签约人张集馨,号称晚清“名吏”,曾因才华出众而获道光皇帝五次召对。当年,英国参赞巴夏礼搞定“汉口租界”后,拟在九江城东湖口(县)开辟租界,经张集馨等江西官员劝说,遂将租界设在九江城,听起来颇有“招商”的味道!更有甚之,白居易曾经抚琴吟诗的龙开河,苏东坡饮酒题字的浔阳楼,米市、茶市、瓷市的运输要津湓浦港等精华之地都被划入租界!

       包括张集馨的晚清政府及官员普遍患有“软骨病”“媚洋病”,唯洋人马首是瞻,视办成洋务为荣。在英国人强权压迫下及各级官员操作下,名为租界,实为国中之“国”。设置领事馆,俱乐部,巡捕房,银行,仓库,工厂,码头,栈桥等,无需向政府报备。从租界内有资产的洋人中选举出工部局成员,行使租界立法权和行政权,负责租界的公共、行政事务,与中国人无关,实行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框架之外的统治制度。

       从此,九江租界变成了英国海外属地。1862年12月21日,成立九江海关,为常关(传统征收国人船税)和海关(征收洋货或外国人经济活动税收)兼备,国人在租界的主权尽失。自1862年开始,英国在九江专设长江舰队,在租界外的官牌夹、二套口、江北窑厂三处布置主力军舰,在租界内建起供英海军休闲娱乐的菠萝俱乐部。英国舰队日夜游弋长江,既是保护租界,更是向中国人示威。

 

(二)

 

       清政府的懦弱退让并没有让英国人满足,反而吊起本就贪婪的胃口。在英国人眼里,租约是什么东西?几张纸还能挡住大英的脚步?首先,无限外延租界权利。1901年,以偿还辛丑条约“赔款”为借口施压,迫使清廷同意九江海关兼具50里范围内常关,收税范围几乎涵盖九江城。1878年,于九江海关税务司使署内设立“送信官局”,行使包括南昌府在内的13府1直隶州77县邮政管理职能,江西的邮政管理及经营权被攫取。

       再就是采用不正当方式,强行扩大租界范围。1891年,英租界当局强行填筑毗邻租界的湓浦港,将筑成的土地开辟为公园、球场及外侨子弟小学。租界本占有长江优质岸线1692英尺,192英尺停靠英国兵舰,1500英尺地段由英国领事馆分租于太古、怡和、大阪等外国公司。在英国人眼里,租约规定的码头长度仅仅是“君子协定”,租界和洋行的趸船常年下移,明目张胆侵占中资公司地界,可在军舰的炮口下,又奈其何?

       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距九江市区二十公里的庐山,导演了一幕强买强占的闹剧。1887年1月,22岁的李德立游庐山后,垂涎庐山的美丽,嫉妒庐山莲花洞法国传教士和九峰寺俄国人别墅,遂起意向地方官厅购地。德化(九江县旧称)县官员先断然拒绝。李德立求助九江英国领事,与浔阳道(广信饶州九江南康道的简称,包括今日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交涉。得到指令后的德化官府变脸允许购地,且与李德立沆瀣一气,采取“当地举人万和赓买地再转卖”的办法,轻而易举地突破法律限制,获得“水流萦绕,地势极佳,合建屋避暑之用”的长冲公地(今日庐山东谷)。后因盗卖伎俩泄露,引起民众不满并受到冲击,土地买卖之事表面搁置。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结束,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对洋人愈加恐惧。李德立抓住机会,四处活动。总理衙门屈服英国驻京领事淫威,特意致电催促了结“购地案”。1895年,英国驻浔领事雷夏伯与浔阳道道台签字解决“庐山租地案”。从此李德立合法持有南北长约三里,东西宽约两里,面积4500亩山地,租期九百九十九年,每年交租金十二千文银,如同奉送。而李德立、英资牯岭公司,公开转手出租出卖到手土地,玩空手道,做无本生意。几年工夫,李德立售完全部租地,发了大财。李德立的“成功”,引起它人眼红,法、俄、美国人接踵而至,以各种借口和方式瓜分庐山土地。俄国东正教堂于1898年租得星洲、芦林等处空地,美国传教士梅洛思租得庐山医生洼。1904年,英国领事馆与浔阳道再订《庐山草地坡等处议租地条约》,获得猴子岭、大林寺等处租地。到1931年,庐山已有英、美、德、法、意、挪威、日本等七国别墅560栋,来自世界31个国家的洋居民达几千人,庐山成了黄发碧眼的洋人天下。

       获地后,李德立不认为是“租地”,而是依照“租界”管理,成立最高权力机构大英执事会并自任主席,设置巡警,维护治安。中国官方不过问庐山租地内事宜,导致不明就里的人将“租地”称为租界。直到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驻九江特派交涉员林祖烈,发现个中问题,致电江西省政府,官员方才醒悟:“牯岭为私人租借,与租界性质不同”。于是,收回警察行政权,牯岭被“正名”为特区,可见晚清、民国政府昏庸到何种程度!

 

(三)

 

       数十年间,九江租界范围外延至当初的几十倍,外国人和外国公司不需中国政府同意,大量涌入租界或租地,并以此为基地,干他们能想到的任何事情。美国的旗昌轮船公司、美孚洋行,英国的怡和洋行、亚细亚洋行、太古洋行,俄国丰顺茶厂,日本日清株式会社等在租界都设立分支机构,名为合法做生意,实为用经济手段盘剥九江乃至附近地区的人民。

       美孚油库建在租界外的东城区,容量巨大,是向江西南昌、吴城、赣州、饶州等地倾销石油的基地,垄断江西省煤油市场,获利无数。1911年11月,日本人投入6000万日元,在外洋街(滨江路)设立日本台湾银行九江分行,抢占九江金融市场,开展实行盘剥式金融活动,数不清的居民、手工业作坊因陷入高利贷圈套而倾家荡产。

       1840年,美籍商人奥古斯丁·赫德设立臭名昭著的“琼记洋行”,主营茶叶与鸦片。1861年5月,强行索要龙开河西岸琵琶亭遗址15亩空地扩建洋行。“琼记洋行”垄断九江周边地区鸦片业务,千年的古城成了长江中下游鸦片贸易的“总汇之区”。从九江发出的鸦片,毒害长江沿线居民多年,不少人因染上毒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有人说,租界为九江打开通往世界的窗户,发展了地方经济,可事实恰恰相反。当时外资公司控制九江地方甚至全省经济命脉,中资招商局、鸿安、大达、宁绍等公司,所占份额与外国洋行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九江租界及外国公司强行进入,改变了区域经济格局,江西省传统商业中心吴城镇、樟树镇衰落,民族资本受到挤压,大量手工业者、市民成为流民,社会动荡不安。

       曾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奇迹”,其实是租界或外国人掠夺手段。庐山别墅区是外国人避暑享乐之地,根本不存在“错把他乡认故乡的李德立先生”,只有“强买强占”的英国奸商李德立。1915年开辟的江西第一条营运公路九莲公路,是为居住庐山的外国人提供交通便利。1918年建成的江西第一座铁桥龙开河铁桥、1916年全线通行的江西第一条铁路南浔铁路,是外国人赚钱工具。试想,当初有多少中国人坐得起汽车,公路铁路权又在谁控制之下?

 

(四)

 

       不可否认,英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目的在于打开国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但在经济利益小目标之后,隐藏着输出西方价值观,充当“上帝”,进而控制中国的用心!受不平等条约保护的冒险者、传教士大量涌入九江,在九江租界当局支持下,肆无忌惮地开展文化、宗教侵略活动。1863年,天主教江西主教府自南昌迁至九江。1880年6月27日,城外天主堂竣工,主教府进驻,成为全省天主教中枢机构,亦是赣北、鄂东地区中心教堂。美国的基督教中华圣公会、安息日会,英国的伦敦会、浸礼会,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等纷纷来九江建立宗教组织。数十年间,外国人建立大小教堂15所,分属各个差会。附属各类学校10所及三座医院。然而,学校和医院只为所谓的教徒提供受教育和治病机会,传播和送达“上帝的旨意和福音”。他们希望受到教育的人、获得治病机会的人感激“上帝”,奉献自己的生命、土地、资产甚至国家。

        外来文化冲击崇尚中庸的儒学,传播西方价值观,淡化“与人为善,与邻相睦”的道德观念,宣扬“自我满足,独立特行”的处事原则,通过经济手段、教会规则等赤裸裸干涉普通人生活,俨然成了救世主和太上皇,主人沦为下等人。著名的九江籍作家蒋彝曾在《洋人与狗》一文中,记述其在九江租界的经历:祖父走久了,感到非常疲乏,就在租界中公设的长椅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马上就有一个巡捕叫喊“起来”“走开”。祖父上了年纪,同他解释“只坐几分钟就走”,回答是不行,巡捕就拿起他的警棍来赶,我把身子遮着祖父起身走开了。走了不远,看见第二把公设的椅凳上也坐着一位老年洋女人,她的一条大狗也同她坐在一块儿,真把我气坏了,祖父只是摇头叹气……。

       “洋人”的高贵身份,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屑与国人为伍。当然,九江人与“上帝”也无共鸣,至今俚语仍然把“洋人”视为“野蛮人”“不讲理人”“恶人”的代名词,都知道讲“博爱、自由、平等”的外国人不是救世主,租界、教堂等则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勘界冲突(1862年),九江教案(1902年),湖口教案(1904年),瑞昌法国传教士案(1904年),余发程案(1909年),抵制英货活动(1919年),俄国教士枪杀星子少年案(1919年),美兵肇事案(1920年),民众声援五卅运动冲击租界活动(1925年)等等,一桩桩,一件件,九江人一再被羞辱,一再被杀害。

       可是,在腐败的政府默许下及懦弱的官员怂恿下,洋人、洋教士和“教民”为所欲为,侮辱杀害中国人的洋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成为官员及政府的救星和依靠。一手策划庐山租地、枪对庐山居民的李德立,在庐山发财后,到上海出任卜内门洋碱公司首届主事人,三次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如今“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所在的卜内门大楼(英国新古典主义仿欧洲文艺复兴式七层钢筋混凝土大厦)就是其所建。辛亥革命期间,李德立自以“议和公证人”身份,致电北京政府,提议在上海召开南北议和会议。袁世凯也视李德立为调停人,北方代表唐绍仪和南方代表伍廷芳也在外滩洋楼内达成协议,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职。李德立成了窃国者撑腰人,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时代潮流不可阻挡。1927年北伐军克长沙、收岳阳,光复武汉三镇和九江。1927年1月6日下午,英国人开枪打死工人纠察队员、挑起事端,停泊长江的英军舰发炮示威,愤怒市民冲进租界,拆毁租界四周的木桩、沙袋、铁刺藜等物,英领事及租界官吏逃避它处。1月13日,获得北伐军支持的万余市民,举行反英游行示威大会。2月2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与英国驻华公使代表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协议》。3月1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九江英租界、庐山牯岭公事房,划归地方政府管辖,英国长江舰队撤离。1936年,中国政府收回庐山租地。解放时,租界及租地内的别墅、设施收归国有,洋主人作鸟兽散。

       如今,租界设立已过百年,收回租界已近百年,旧貌都被岁月磨蚀,苦难日子已经远去。也许有人陶醉在庐山别墅的异国情调里,也许有人为医院学校的外国血缘而自豪,但租界烙在心中的屈辱印记难以抹去,刻在心头的苦涩记忆永远不忘,以至于时常臆想,如果今日中国一如往日孱弱,飞扬跋扈的外国“大佬”一定会将军舰开到九江城下,道貌岸然的国外“绅士”一定会重返九江,重开租界!

 

         二〇一九年冬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