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米的记忆_岁月留痕_文狐网

沤米的记忆

金兰仁|6233次浏览|个人主页

    最近,竟然有商家推介沤米及沤米饭,确实感到愕然和遗憾。记忆里,沤米是无奈的物产,留下并不美好的记忆。

       沤谷是堆沤出来的,是洪水及雨水逼的。大集体时,几乎年年都有沤谷。当年,围湖造田,湖泥肥沃,粮食单产高,解决了大家吃饭问题。可是,原来宽敞水流通道变窄,湖区面积大大减少,防洪抗涝能力急剧减弱,几乎年年都有洪涝灾害。稻熟季节,长江洪水来了,内湖水涨了,眼看沉甸甸的稻穗就要没顶了,人们只得泡在齐胸的水里收割稻子,打成小捆,送到生产队仓库稻场上。此时,防洪重于泰山,劳力日夜上堤巡查、值班或抢险,一切让位于防洪。否则破坝水淹,家就没有了,更谈不上秋种了。即使没有防洪,遇到阴雨天气,人们也无法在稻田里及时脱粒,只能先将带穗的禾杆抢收回家,堆垛暂时存放。

       堆垛是无奈的选择。先在谷场空地上用石块或砖砌成半径约六尺的圆台,上铺稻草,再将稻捆谷穗朝圆心,堆砌成一个圆圈,中间空隙填入稻捆。层层堆叠,逐层微扩直径,到达一定高度后收缩直径,收成尖顶后,用捆扎好的稻草成伞形盖之,最后形成高约六尺的草蘑菇。之所以将谷垛码成这样特殊的形态,主要是利于排水,避免稻谷再次淋湿。可是,湿漉漉稻子本身水分无法干燥。几天后,在夏季高温晒烤下,草垛里开始有刺鼻的气味排除,顶部不时冒白烟。见此情景,农民心如刀割,只能自嘲地说,今年的沤米会更黄。

       堆谷垛是手艺活儿,不是所有人都能干得好的,而且堆垛时间紧,容不得花时间仔细琢磨。稻垛只有大致模样,没有严格尺寸,完全靠码垛者掌握。如果放与收拿捏不好,稻垛会倒塌的,就要成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了。邻里间,有时口角,男人之间相互数落和诋毁的用词就是 “田都耥不平”“垛都码不稳”等,可见当时码垛是常事,是一项重要的农活。

       当防洪不紧张,或天放晴以后,就要拆堆和脱粒了。所得的谷子就是沤谷。沤谷的质量明显不如新鲜稻谷,“机米”后碎米多。沤米呈深浅不一的黄色,夹杂一点白色,凑近闻闻,与白米完全不同,是另一种奇怪的香。堆沤时间短的,米粒颜色微黄,而时间长了,米粒成褐色,而且手捻即成粉。有一年,村里有垛稻谷堆沤约三个月,用手捻出的沤米粒成深褐色,翻嗮脱粒后,只得作为猪牛饲料。沤谷不能作为正常粮食交公粮或卖余粮,只能分给村民自己食用,而村民也不会用沤米来做粑或米粉等视为美味或节令食品。邻里之间相互借粮时,不能用沤米充好米抵账,借沤米还好米,被认为是“懂经”。

       不过,沤米饭的味道倒也不是很差,而且别有风味。粒粒松黄,颗颗开花,松松散散,淡淡香味,极易勾起食欲,米饭锅巴颜色深褐,香脆可口。与普通米饭相比,出饭率高,但是米汤味淡,不耐饥。沤米量少,一般只用于煮饭。如果量多时,会用作冻米糖用的炒米或爆米花的原料。也许是沤米松散,爆成的米花个儿特别大,至于味道呢,与正常大米爆出的米花味道相比,没有多大差别。

       遇到洪水季节或阴雨天,农民的尴尬还不止于吃沤米。许多稻谷脱粒后,堆放在谷箩里和大竹筐,无法晾晒。高温下,用不了几天,谷粒就会发烧出坯芽,就要吃发芽米了。量少的时候,可以饲鸡喂猪,量多时,只得将发芽谷子晒干后碾米,煮饭或煮粥吃。发芽米成乳白色,易碎,米饭微甜,煮粥糊汤,可香气不足。

      沤米和发芽米,是天气的原因,更是生产力低下使然。当时,是集体所有制,颗粒粮食要归公,生产队储藏,加工能力有限,但又不能放在个人家中,只有看着粮食变质发芽。而且,向湖河要粮食,大量稻田处在历年洪水位线之下,年年水淹,岁岁防洪,即将到手的粮食,有时眼睁睁看着被淹没,即使收回家,也只能得到沤米或发芽米了。包产到户之后,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家乡只有极少数人家因抢收时间来不及,偶尔会产少量沤谷,但不会再有发芽米了。退田还湖之后,沤米及发芽米就绝迹了,彻底从家乡人视线及餐桌上消失。

       乡亲说,沤米是非正常的产物,沤出来的东西不健康,吃后不长身体,下意识地认为沤米与豆腐乳、腌菜等有差别。近年科学检测证明,沤米就是大米在水分、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大米褐变的产物,含有比正常大米多得多的黄曲霉素、岛青霉素等致癌毒素。想想也是,那时候,乡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人的寿命怎么哪么短?父辈里,怎么会有哪么多人患绝症离世?今日里,谁家大米变黄以后还食用呢?不过,上天抛给人们一朵罂粟时,同时也给予一朵玫瑰。近年科学研究表明,发芽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所含的营养素除醣模拟白米低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都比白米高。于是有人说,发芽米能帮助治疗肾脏结石、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并有抗老年痴呆、抗癌效果等等,点到了人们的痒穴,似乎成了万能的保健养生食物。

       多雨的江南,旧日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吃沤米与发芽米的经历,至今想起来,让人难以释怀。可是,虽已经证实多吃沤米对人的身体不利,但近年来还是有人假借传统和生态之名,加以推销。发芽米虽然对身体无害,但拔高了它的功效,摇身成了养生新宠,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要追捧不正常的物产呢?究其原因,应该是有人利用少见的沤米与发芽米,冠以传统的符号,制造噱头,以攫取不当利益。其实,沤米与发芽米不是传统的产物,是困苦的记忆,不应重现,否则类似“红茶菌”的笑话,又要贻笑天下了。

 

         二0一八年十月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