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侯卫东官场笔记》_文学漫笔_文狐网

我看《侯卫东官场笔记》

潘京|3986次浏览|个人主页

 
       好的小说家从来不用铺陈哲理,只要把故事讲得精彩,明眼的人自会从中悟出千秋。我感到,用上面这段话来评价小桥老树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小说的内容挺精彩,小说的境界挺大气。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不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心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指的是人与金钱、人与物质享受、人与环境等等身外之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同事、与朋友、与父母、与子女、与对手等等之间的关系;人与心的关系是指人与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情感、与自己的感悟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和谐运动是我们获得幸福、温暖、殷实与安宁的基础!
       我说小桥老树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很精彩,是因为,我们不仅仅能从中看到这三种无时不在的关系在生活中的运动,还能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实、爱的温暖和一种不失机智的生存博弈。
     《侯卫东官场笔记》大底是可以被看成一本日记的,它展现在其中的生活如行云流水一般源源不断。许多的人和事随着时空的改变不再出现,因为人生无处再相逢,也有一些人和事柳暗复花明使得伏笔丛生。小说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展开,主人公对生活与官场的认知能力与驾驭能力也随着接触面的扩展而不断增强。同样,这部小说也可以被看成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记录,因为这里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在官场中打拼奋斗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场场风花雪月的爱情传奇,它还非常详尽地记录了一个男人的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像作者自己所言:他(侯卫东)的 “ 蜕变和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奇迹在琐碎的生活中渐渐发芽,渐渐绽放。 ”
       侯卫东的人生起点就像他的生命起点那样是从混沌开始的,当他离开多彩的校园生活,告别殷殷嘱托的亲人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他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道难题:那些有社会关系的同学轻松拥有了理想中的岗位,而他——侯卫东,一个以优秀公招党政后备干部身份毕业的学生,却几经波折,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到了偏远、荒芜、封闭、名不见经传的山区。落后的环境、贫乏的生活、苍白的文化与侯卫东的才华、梦想和经年的学识积累大相径庭。每当他独自走在破烂不堪的小镇,他都参不透自己为什么会被“发配 ”,那种被命运戏弄被抛弃之感使他日益痛苦。在经历了无数个绝望的夜晚和心灵的挣扎以后,父亲“男子汉要有所担当 ”的话唤醒了他,他开始了拯救自己的历程。
       或许只有当一个人开始有所担当的时候,他才能够开启他真正意义上的人生。 从此,那些琐碎的令人郁闷的人和事在侯卫东的生活中变得不同寻常:他开始细品豆花馆子里雪白、劲道、原汁原味的豆花;欣赏夕阳照耀下,闪着金色光芒的桉树;审视古色古香的青石板小路上透出的丝丝缕缕文明。尤其是与青林中学铁校长的相识,使他更深层次的思考了人生的意义。默默地走在绿意盎然的校园,侯卫东深嗅着一排排飘香的桂树,思考着这片世外桃源的境地中所蕴含着的眼前这位长辈的精神内涵......这一切,在经过他的无数次长醉和深夜的沉想之后,成了令他心怀谈定的宝贵养分。 ­
       他从最简单最平常的事做起,一件一件地做起。在山村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中,他拥有了“勇敢的名声 ”,在为村里争取改造工程时,他成了“修路的疯子”。而且无心插“柳”,却凭借着地理优势顺 “理 ”成章地成了百万富翁......在这得失之间,侯卫东实现了自己与这片荒芜之地之间极为和谐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精彩的答卷完成了自己生存中的第一场博弈,冲出了这片禁锢人性的穷乡僻壤.......
       走出青林山的时候,侯卫东已不是一个懵懂而一无所有的少年,他拥有着鲜为人知的资本——财富、人脉、雄心勃勃,而且年轻依旧。
从乡镇到县城,从基层到官场,侯卫东开始面对一个又一个机遇与挑战 ——县委书记的专职秘书,——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这些近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的炙手位置及其深藏于无限风光中的险境,他都一次次不失心智地从容应对,从不曾自乱方寸,他不仅仅拥有着与生而来的智慧,也具备着后天得天独厚的人脉。在他与县委书记祝岩的默契工作之余,你可以品得出他们之间那种情同父子密如师友的信任与爱护关系;与市委书记周昌全之间纯粹的上下级关系,使他的工作能力、政治眼光、思维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历练!他低调行事,从不随意展露锋芒!官场之上的机敏;同级相处的审慎;朋友之间的不遗余力;对对手的当机立断;可谓世事洞悉,人情练达。细品之,你会发现,在他身上少有的正是那种让人痛痛不得,爱爱不得的书生气,多的恰恰是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对升沉荣辱的担当能力!­正是凭借着这份勇气和魄力,侯卫东成为官场上的风云人物。从上青林的“田坎干部”到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到成津县委副书记,再到沙洲市副市长,省委副秘书长,十年的时间,侯卫东完成了他人生历程中的一次又一次蜕变和成长......
       如果说侯卫东最初的仕途是他在突出“重围”时慌不择路的结果,那后来的坚定则是他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他曾很深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当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他曾不断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的选择正确吗?”“当官就如爬山,一山还有一山高。永远都没有尽头,等到终于爬上了高位,已经是年龄已高,身体衰弱,那不停的爬山有何意义?”假如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这个题目似乎大了些!”可如果是 “为了求得一碗饭吃,可我早已解决了生存问题,为得着为了官位而四处奔波吗?”看到官场的黑暗,他反复叮嘱自己“我可以世故,但是决不能利欲熏心;可以有心计,但决不能伤害无辜。这两条,应该作为我的底线 ”他一次次冲锋在改革的前面,不畏强权,喊出了“我既然在沙洲副市长的位置上,就得把事情做好,这是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到此为止,侯卫东做人做官都有了自己的魂魄!有了这种政治理想和人格力量,他的每一场博弈都变成了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他有着领导者“沉稳如山的性格”,官做得有风格有水准,绝不是一个混迹于官场靠投机钻营往上攀爬的庸俗政客。透过侯卫东的成长和奋斗轨迹,我们能够得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的奋斗与拼搏需要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使我们在困顿、迷惑中明辨自己的前进方向;更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使我们在纷乱与嘈杂中,不会丢失通往自己心灵的钥匙,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获得不断的升华!
       小说中呈现的爱的片段是温暖而富有诗意的,小佳带着浓浓人间烟火味的情感,给了他一个温馨的家;段英一泻千里的激情,点燃他人性深处的生命火花;李晶特立独行的爱,像风吹过,改变了眼前的万千景象,却在尘世里没有留下一丝痕迹;郭兰那深谷幽兰似的,令人深深沉迷的爱,仿佛阳光一般照耀着他的生命.....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紧密相关,我们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去空谈爱情,不能脱离基本的人性去妄谈道德。侯卫东所接受和给予的、选择与放弃的有着他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良知和理性的思索,侯卫东的成长历程毫无例外地打着这个时代的烙印,代表着这个时代的追求与寻问,有着这个时代特定的精神内涵与审美品质。
       《侯卫东官场笔记》虽然诞生在喧闹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但它不媚俗,不庸俗,它拥有着创作者特立独行的精神内涵和品质,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认知和字里行间对官场状态的准确描述,为读者掀开了官场最真实的秘密和本来面目,这或许正是我喜欢它的根本原因!相信许多读者都能够透过侯卫东的成长与拼搏,获得一些启发。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