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的记忆_亲情悠悠_文狐网

长影的记忆

金兰仁|3376次浏览|个人主页
文/金兰仁

长影是我们日常称呼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简称,亲切又简洁。与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东北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院校一道,都是共和国的长子,在祖国建设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已经搬离原地,在旧址建设“长影旧址博物馆”,她告诉你关于长影的一切。
  长影是中国电影的摇篮。进长影大门时,碰到热心的大爷,他断续告诉我长影的早期经历。东北解放早,1945年“九三”胜利后,当时的东北解放区,为了建立自己的电影生产基地,接管了当时“满洲映画株式会社”,10月1日成立东北电影公司(长影的前身)。1946年,袁牧之、吴印咸等延安电影团33名同志奔赴东影,尔后,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艺工作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等文艺单位集体调入东影。于蓝、田方、于洋、葛存壮等一大批老艺术家在此期间来到东影。
  他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诞生于艰苦年代的长影,在简陋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新中国的第一。第一部记录片《民主东北》,真实而完整地记录辽沈、平津战役的部分实况和东北解放区人民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和人民军队帮助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历史功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年11月),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年夏),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年12月),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2月),第一部长故事片《桥》(1949年5月)、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5月)。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是看着长影的电影成长的。建国后到上世纪末,长影创作了大量的电影优秀作品,讴歌新时代新风貌。进入长影厂大门,两侧的人行道旁,支撑着长影历史上优秀的电影作品宣传画布,细看都很熟悉,如《白毛女》、《英雄儿女》、《上甘岭》、《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及《人到中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赤橙黄绿青蓝紫》和《蒋筑英》等,这些电影的情节还熟记在心。许多做人道理都是从影片里学到的,许多先辈的事迹也是从银幕上获知的,特别是电影中的主题歌和插曲更是耳熟能详,像“北风吹”,“英雄赞歌”,“蝴蝶泉边”,“怀念战友”,“人说山西风光好”,“生活好比万花筒”等歌曲,至今还张嘴能唱。看到电影《刘三姐》画面也在其中,让我想起年轻时候,单位开联欢晚会,工会主席告诉腼腆的知识分子,找对象要主动,“没有看过电影《刘三姐》电影哈,知不知道“世上哪有藤缠树”的道理?”
  电影对非专业人员来讲是艺术的瑰宝,声像的顶尖作品,可望而不可及。进了旧址博物馆内部,才深深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的道理,普通人和普通的故事,也能上电影,获奖的作品无一例外的来源于生活,获奖演员无一例外的表演真实。然而,艺术创作之路是充满艰辛的,选准题材是一部电影的开始,创作好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导演与演职员的再创作给电影以生命,主题歌和插曲则给电影点睛。博物馆精彩展示了电影作品制造过程,电影是游走于虚实之间的艺术品,但它演示的都是人间真情。道具也是普通的物品制造的,不一定有真金白银,但一定能表现出艺术品的真实魅力;雨声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发出,不一定在雨天拍摄,但它一定给你真实场景的氛围;高难度的特技动作原来是几个动作合成来的,但它一定给观众诠释瞬间的美丽;演员也不一定实景吃大餐,但演员的表情告诉你真实的剧情。利用现代科技,可以身临电影《甲午风云》其中,切身体会一下“撞沉吉野”的壮烈情怀。
  工作人员自豪的告诉我们,从1997年开始,长影在改革大潮中率先突围。目前,长春电影制片厂已经改制成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有长影电影院,长影世纪城(特效电影主题公园),长影海南“环球100”(文化产业基地)及长影旧址博物馆(特色文化标志区)。改革成果显著,长影集团成立以来,共创作生产各类影片113部,在国内外的颁奖活动中,长影集团的电影作品及演职员获得很多奖励,同时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为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长影电影院门泥塑电影人物,花丛中“工农兵”长影徽标,路旁的飞机大炮,博物馆门前洁白的毛主席塑像,展示着长影辉煌灿烂的历程。今日的长影集团已经不是旧日的长影了,但旧日长影的灵魂,是今日长影集团的发展动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未来的长影集团将会更加辉煌灿烂。
  
二0一六年九月
  

评论信息